原题:一篇读罢头飞雪
雷铁飞
2021年12月25日09:43 | 来源:解放军报
读1993年由邵华、毛岸青主编出版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之《广读天下书》(江苏文艺出版社),如“往事越千年”,又恰似“一篇读罢头飞雪”。即便只是领略伟人毛泽东一生读书学习的“斑斑点点”,也足以深刻感受其英明和智慧。他的精神将与神州共在、与日月同辉,其读书求索精神将永驻人间、光照千古。
毛泽东把人生的青年时期比作“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象征着蓬勃的朝气、旺盛的精力、肩负的希望、世界的未来。青少年时期的他就刻苦勤奋地读书学习,善于思考,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
从私塾里的“省先生”,到学堂上私藏“禁书”的“小顽童”,再到东山学堂里的“建国材”;从新军士兵敬佩的“大学问”,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的“自学者”,再到大学课堂里的“时事通”,像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样,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便意识到读书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及重要性。
没有什么“天生奇才”,只有天生理想使然。有了童年时期“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的鸿鹄之志,才有了多年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人情怀;有了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英豪情怀,才有了“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的斗争精神;有了读《世界英雄豪杰传》的激情澎湃,才有了取名“子任”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像破土而出的笋尖,刺破青天,顽强生长;又像艰苦的爬山者,瞄着顶峰,不懈攀登;更像刚出地平线的太阳,喷薄欲出,光芒万丈。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是毛泽东政治思想形成的摇篮。在那里,他不仅自己读书,更不断与人交流探讨做学问的道理和方法,不断质疑,不断进步。“谈读书事”“谈改造社会事”“谈读书自学法”等,从中悟出“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的道理,体会出“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等规律,可谓感悟至深。
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理解了“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毛泽东便开始“游学”之路。游学、游历成为他了解社会、了解民情、锻炼“筋骨”和意志的一种方式,一种为改革社会做准备的工作。正如《沁园春·长沙》里写到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的青年时期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毛泽东的成长与成熟有如中天之日,有顶点,亦有极盛点。这一切都与读书学习息息相关。读《共产党宣言》,树立了他一生的执着追求和不变信仰,坚信“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读陈胜、吴广、李自成等传记,让他对中国的农民问题、中国社会的历史特点和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战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使他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有了深刻而正确的判断,于是便有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理论著作,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明灯。
枕上、马背上,都曾是毛泽东读书思考的地方,延安枣园的窑洞,也成为他发奋读书的场所。在窑洞里,他开始沉思,回顾总结党诞生以来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往事潮水一般涌上心头。他博古论今,发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的叩问,把长征比喻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写下壮丽诗篇《七律·长征》;他熟读马列,用马列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历史之“的”,对中国革命战争作出具有哲学意义的总结,写出《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等重要论述。
如果说马列主义让毛泽东掌握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武器,那么哲学又让他为《矛盾论》《实践论》的写作做好了理论准备。哲学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爱智慧”。毛泽东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不断汲取智慧,针对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写的《实践论》,让人们明白“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反对经验主义者长期拘守片面经验的《矛盾论》,让人们懂得“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些论断通俗易懂,又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1920年到1948年,毛泽东从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的进步青年,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这样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谱写着中国革命的历史,留下了众多闪烁真理光芒的著作。尤其他刻苦勤奋读书的精神,始终影响着后来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奋斗一生的人,他永远不会失去青春。“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是他的人生信条,逝世前不久还在读古典文学名著,这是他“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人生的真实写照。他向古人学习,是为了以史为鉴,让现在和今后更多的人活得更好;他读诗写诗,心中装满诗,是为了给艰辛的革命增添几分浪漫色彩;他评论古典小说,是为了从中看历史、看社会、看政治、看思想方法;他和鲁迅先生心心相印,是为了“于无声处听惊雷”“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向自然科学家求教,是为了了解自然、克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就连书法也要法百家而尤尊怀素,是为了以书画心,抒发革命家的胸怀和意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毛泽东喜欢曹操的《龟虽寿》,即使步入晚年也从未动摇过读书的信念,依旧充满了勤奋读书、探索真理的热情,而且比任何时候读的书都要更多、更博、更深。
毛泽东留给人们读书学习方面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他谦逊求知,自信探索的读书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践行。
毛泽东的一生就是一本书,一本写不完读不完的书,一本流芳百世的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