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重新介绍一本好书----《邓力群自述》,我先说明一下,邓力群同志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2015年2月10日因病在京逝世。 这本书是由邓力群同志的口述录音整理而成,记述了他1915到1974年六十年的革命经历。全书既有要人大事的描述,又有切要精到的评析,既是邓本人的回忆,又为党史、国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该书主要由这五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从老家到北平(桂平老家;从长沙到北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部分:延安八年; 第三部分:东北岁月; 第四部分:新疆三年; 第五部分:从中办到《红旗》(在中央办公厅;八大前后;担任《红旗》杂志副总主编;陪毛主席读书;参加广州调查和起草人民公社六十条;编辑《刘少奇选集》;七千人大会前后; 西楼会议及1962年调整;八届十中全会前后;1963--1964年的文字工作及其他;参加‘四清’;‘文革’初期;干校生活;回北京以后;简短的结语。)全书语言简洁、生动,史料价值高,可读性强。 全书比较详细地记述了邓力群同志从幼年时期到投身革命,在经过延安时期、东北时期的革命斗争锻炼逐步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历程; 它除了有第一人称视角的史实纪录,还有他个人观察的分析评论,特别是一些重要文献的起草、修改和实施的经过;由于就是第一当事人,所以有很多其他人无从知晓的情况和细节。 比如毛主席讲《论十大关系》时,邓力群应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的嘱托,现场作了详尽记录,回忆录补充了正式发表稿略去的一些内容,较为生动真切地重现了毛主席演讲时的语气、情怀; 如1961-1964年,以《红旗》杂志为主要阵地,曾开展过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后来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事情。 这部自述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珍贵的党史、国史资料,也概括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认为,毛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和批注,饱含着创造性的理论成果,是继《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之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又一次重要探索,结合苏联42年的历史和现实,新中国成立10年的历史和现实,提出许多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超越前人、启迪后人的卓越见解。 讲述了制定和修改“人民公社六十条”的经过,生动具体地说明毛泽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取消公共食堂,直至把基本核算单位放到生产队,正是在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反复修订文件的过程中实现的。 还通过制订“人民公社六十条”以后,工业、商业、手工业、教育、科技、文艺等领域条例的制订,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正确的总路线还不够,还必须在总路线指导下,在工、农、商、学、兵、政、党各个方面有一套适合情况的具体方针、政策和办法,才能有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行动,才有可能取得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指出,毛主席提出以农、轻、重为序的指导思想,陈云为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思想而进行的实践探索、形成的具体办法,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这些不但应该载入史册,其思想和方法还应该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发挥指导作用。 最后,这部自述还构建了一座色彩缤纷的中共领袖人物的画廊。 邓力群以他独特的经历和观察,在这部回忆录中展现了众多中共领袖人物的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在雨中拾级登临杭州丁家山,在康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情景;可以听到毛主席总结苏联42年历史和现实、新中国成立10年历史和现实的充满睿智的谈话; 还有,在1962年夏季,周恩来亲自主持起草的《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为什么把国家对粮食的最低需要量固定在八百亿斤水平上的细致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确定的今后粮食征购的任务和关于粮食工作的十条方针政策,说明周恩来从非常时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整套富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办法。 邓力群的这部回忆录,评述了许多重要人物的是非功过。尤为可贵的是,对人物的褒贬臧否,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了辩证分析的方法。 古人说:“史以事辞胜。”邓力群的这部回忆录,既有要人大事的叙述、描写,又有切要精到的分析、评论,称得上是一部“以事辞胜”的佳作。 这是一部丰富深刻、生动感人的回忆录,是这位百岁老人前半生革命生涯的真实记录。它反映时代风云,又极具个性特征。 读者可以通过邓力群富有独特个性以至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和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独到观察分析,更为生动、具体地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 重读老旧书∣好书都在这!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好书, 添加新客服(17791526186)就能看到!
「 支持红色网站!」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