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留学生为什么回国率那么低呢?而我们国内的大学生就业率为什么也高不起来?与此相矛盾的是,许多用人单位找不到人才,即便找到了也留不住人。这种两极错位是怎样产生的?
看了《毛泽东和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后,我们大概知道了。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故事书,它讲了二十多个毛主席与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科学家的故事。但它又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它还从更多更细的资料讲述中,揭示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1928年,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受聘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细菌学实验室助理。一次在培养脑炎病毒过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留下严重后遗症,手脚和眼睛都失去了控制能力,不得已只好中断在美国的工作,当时就有医生断言,他活不过50岁。
回国后,就连他当官的亲生父亲都不再认他这个儿子,让他自生自灭,高士其只能靠着仅剩的一点写作能力艰难度日。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是个什么样子的,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对于这样一位身带残疾之人,要在那个时代活下来,谈何容易?
后来他在陶行知先生,以及许多党内地下情报人员的帮助下,辗转到了延安,毛主席和党中央同志热情款待了他。毛主席知道他的情况后,把他安排在陕北公学住下,并派了一位护士照顾他的生活,派了一位秘书帮助他的工作。
高士其就这样不仅活过了50岁,活到83岁高龄才去世,而且还成为我国现代科学史上身残志坚的科普旗手、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曾情深谊长地回忆:“毛主席来到我的住处,问我有什么困难和需要。给我讲抗战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给我讲古典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并鼓励我说,作为革命的科学家,应该研究自然辩证法。这与我来延安之前贫病交迫,靠写作度日的情况,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
看到这个故事后,我被深深感动了。也在深深反思一个问题:社会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才,才能使人才物尽其用?高士其前辈的亲身经历,把这个问题给我们回答并展示得淋漓尽致:在美国,你还有用的时候,便充分利用你,等你没用了,则弃如敝屣。
在民国,你没了生存能力,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连亲生父亲都不屑于理会你,更何况是其他人。只有在共产党内以及新中国,你的才能才被尊重!身体不好,派护士照顾;工作不便,派秘书帮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用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英美国家整整两三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了。
回想起这些年一直在争论的话题,科学家的收入远远赶不上明星。在这样一种社会现实条件下,我们的各大高校文艺专业堪称如火如荼。相较而言,那些技术性的、实操性的、攀登科学高峰的专业,却显得捉襟见肘了。
学生毕业后能不能用上,如果用不上,又该如何就业?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各种怪现状,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用人单位找不到专业人才成了怪现状之一。
另一方面,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在公司里上班,有多少次见过领导,并与领导亲切交谈?前段时间,网络上看到一个面试题目:“如果你在阿里上班,在电梯里邂逅马云,你会怎样用一分钟时间让马云记住你?”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我该让马云记住,还是马云该记住我?
新中国建立初期,毛主席每天日理万机,还要不遗余力抽出时间来看书,偶尔看到高士其的科普文章时,还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照顾好高士其。多少年过去了,高士其的情况,毛主席一点没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又是一种怎样的用人态度?相较而言,今天的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呢?
类似毛主席关心科学家的故事太多了,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伟人对科学的求索精神,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对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用心良苦!看这本《毛泽东和科学家的故事》,我泪目了无数次,深深感叹于我们新中国建设事业的艰难,又深深感动于毛主席对待各行各业科学家的殷切态度。
作为当时一名科技工,在一穷二白的中国大地上,竟能从无到有发挥出百分之百的热量,这是一种作为人才被尊重的反馈,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有国家对人才这样的肯定,哪怕你有退缩心理,有消极心态,恐怕都会被你自己一下子扫得干干净净,怎会苦于没有用武之地呢?
我在看关于毛主席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时,每隔几分钟就流一次热泪!真的深深被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赤诚所感动。
1948年,李世光作为中国地质学家,到英国去参加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年会,被英国政府滞留了下来。直到建国后,毛主席高度重视这件事情,他亲自过问,并让周总理亲自督办,一定要让李四光安全回到中国。李四光在英国跟当地政府经历多次斗智斗勇、辗转挪移,才终于在1950年摆脱英国方面的阻拦,踏上了驶向中国的航船。
李四光离开伦敦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周总理一刻也未停歇,安排各方人马,密切关注动向。国民党也得到了消息,派出特务去拦截,周总理深知国民党无所不用其极,他亲自上阵督办,一天一天掐着时间点。
三个多月后,李四光坐的船在香港登陆,刚下船第二天,周总理就敲响了李四光下榻的门。周总理见到李四光的第一句话就是:“李教授,您辛苦了!”李四光激动不已,跟周总理热情握手。国民党特务的全部计划到此落空了。到了北京,毛主席亲切接见了李四光,并表示问候:“李四光先生,欢迎你!”
李世光回国后,一刻也未停歇对中国地质勘测的工作。对一个现代化的大国而言,石油是其血液与命脉,没有石油就发展不了工业。过去,许多外国专家曾断言:“中国没有石油!”这件事情一度令中国专家很是发愁。如果没有天然石油,就只能走人工合成的路,其代价与难度将会不可估量。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毛主席语气凝重地问李四光:“李教授,中国到底有没有石油?!”可以看出,毛主席的内心是纠结的、忐忑的。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今后千百年能否发展起来的关键问题。李四光语气肯定地说:“根据我的地质研究理论,中国是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的!”毛主席听后,心情总算放松了下来。
果然不久后,我们就发动全国人民在李四光所指定的几个区域内挖掘出来石油。紧接着不到两年,大庆油田就进入到了产油阶段,中国从此结束了没有石油的历史。而后在更短的时间内,中国的石油达到了自给自足。
李四光一生为中国的地质勘测事业贡献了巨大力量,包括石油、煤矿、铁矿、天然气等各种矿藏资源的发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我国的地震预报尽心尽力研究。我想,这就是上下同心的力量吧!诚如钱学森曾经说的:“要是为了钱财,我们根本不用回国。”
我想,世界上没有哪一个集体,哪一个企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有自主工业体系的世界第六工业大国,世界第三农业大国的辉煌成就,是有原因的。看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经历,以及我们的伟人对待科学家的态度,这就是答案!
从《毛泽东和科学家的故事》中,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东西太多了!毛主席自己一直孜孜不倦研究自然科学,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毛粒子”,就是因为毛主席所提出的理论而命名的。
回想起今天的留学生回国率,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这本《毛泽东和科学家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太多了!就给我们思考的空间也很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