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闪光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可谓寥寥。然而,戚文(本禹)自秦城出狱之后,发表的三十多篇两汉史学高论,读来的却让人如沐春风!
本书开篇,浓墨重彩,生动描绘了秦末农民大举事,全面系统地把陈胜、吴广作为英雄人物,予以分析和评价,这体现了戚文(本禹)的一贯思路:“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下面,就来感受一下的历史积淀和唯物史观!
秦始皇的确是雄才大略的。韩、魏、赵、楚、齐、燕六国诸侯,土地、甲兵十倍于他,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却被他一个个打倒在地。就连野蛮、强悍的匈奴也被他打得“弃地北遁”,“不敢南下而牧马”。失落了王冠的贵族在他面前俯首系颈,匍匐而不敢仰视。他终于在世界东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域广阔的封建帝国。
不甘心失败的贵族当然是有的。但是除了暗中诅咒却也无可奈何。他们中的佼佼者项梁、项羽流亡于江南,张耳、陈余受辱于贱吏,连最有智慧的张良也不过结交力士,暗怀铁椎,狙击他于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东南)。一击不中,只好仓皇逃命。
他以为自己功盖五帝,无敌于天下了。他的“万世帝业”从此固若金汤了。他骄横起来了。
他忘记了在六国诸侯和匈奴单于之外还有个默默的第三者,即被他称之为“黎庶”和“黔首”的劳动群众。
他忘记了正是由于他的前人执行了法家奖励耕战的政策,调动了这个第三者的积极性,他才获得战胜六国、统一天下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他的万世帝业不过是一堆瓦砾。
当他们感到自己力量尚小的时候,在处理自己同人们的关系问题上,还比较谨慎。一旦他们感到自己的势力扩大了,他们的暴虐面目就显露出来了!秦始皇就是沿着这条历史规律,走向了历史的反面。
秦代人口不过两千万,劳动力不到一千万,但是修长城、修驰道、修阿房宫、修秦始皇陵四项工程加起来,征调的人力就超过200万,再加上军队、后勤和其他劳役,全国调用的人至少有300万!
全国劳动力的30%,长年累月的被无偿征用。这样沉重的徭役人民怎么忍受的了啊!
秦始皇死了,人民总可以松一口气了吧?不秦二世更加暴虐,他不仅大兴土木,继续修建骊山和阿房宫工程,而且“赋敛愈重,戍徭无已”,“法令诛罚日益刻深”。在他的统治下,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史记·李斯列传》)。
人民被逼得活不下去了,他却仍然按照只法家的“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的理论进一步加强对于人民的镇压。曾经在历史上起过某些进步作用的法家学说就这样被引向了fan人民的极端,秦二世的统治,标志着法家政治在秦帝国的破产。
全国的zheng治气压降到了最低点。秦王朝就像一座即将倾覆的大雪山,需要的只是一个冲击,只要有了这个冲击,各种连锁反应,就会把惊天动地的历史骤变推到人们的眼前。
奇怪的是在这样紧要的历史转变时刻,六国贵族的后裔却没有一个人能认清形势,挺身而出。他们倒不尽是“不敢弯弓而抱怨”的孬种,可就是没有人能认清形势,挺身而出。
对秦始皇恨之入骨的儒生,也没有一个人敢出来为人民呼号。他们被秦王朝的火和剑吓倒了。
遭受秦二世和赵高排挤、残害的官吏及宗室余党,也没有人敢出头。
敢于挺身而出,登高一呼,号召人们斩木为兵、揭竿而起,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的首事发难者,竟是一个被人们视为卑贱者的农民英雄陈胜(涉)。
陈胜首事发难的时间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这一次首事发难,真像鲁迅所说“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鲁迅全集》第6卷,第92页)。
首先把“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历史光荣归之于历史本来主人的,是西汉初期的政论家贾谊。他在《过秦论》里说“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蹑足行伍之间,俛仰仟佰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天下云会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之后的司马迁,也以其特出的史识,为反秦起义的“首事发难”者陈胜写了《陈涉世家》。“受诏”著史的封建王朝御用史家班固,尽管看不起劳动人民,也不得不在《汉书》里,把陈胜的传记排为列传第一。
以上通俗活泼,明白晓畅,而又浸润着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念的论述特点,正是戚文(本禹)的文风!
历史终究是要按照人民的愿望往前发展的。人民的愿望根源于人民的经济生活,它是一段时期经济发展各种要求的集中反映。它决定历史的大方向,但是会因着各种因素产生各种不同的形式,速度,曲折,往复,错综复杂。
研究历史,戚文(本禹)继承了毛主席以人物为中心的思路。《两汉人物论·大风起兮云飞扬》其事件跨度自公元前209年至公元183年,共392年。评述的人物有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萧何、张良、韩信、虞美人、吕雉、戚夫人、樊哙、夏侯婴、叔孙通、汉文帝、卫青、霍去病、李广、张汤、司马迁、苏武、李陵、赵充国、汉宣帝、汉元帝、刘秀、冯异、班超、李固、黄琼、朱博、陈寔以及许多《史记》记叙过的小人物。
两汉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活跃的时期,本书写到的人物有四十多人,这些评述少部分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写的,大部分是1968年至1986年在秦城时写的,当时手中没有多少参考资料,主要是根据记忆追叙的。出秦城jian狱后,又找来参考资料做了整理。还有一小部分则是后来补写的。
除了其中《史记中的小人物》和《论司马迁冤狱》曾经在上海《文科月刊》和北京《炎黄春秋》上发表过之外,其他都是第一次发表。
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两汉历史关注颇多!他在自己的的著作和讲话中,对两汉历史上的许多人物都做过评价。戚文(本禹)同大多数人为中国ge命事业奋斗过的同志一样,曾经虔诚的跟着毛主席的旗帜前进。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曾经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指针。本书就是以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为指导写就的。
本书对历史的评价,除了直接引述毛泽东的评价部分,其他部分只是的理解,如有理解错误之处,应由本人负责。和尚念歪经的事情是常有的,不能都怪师傅。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解析很有见地。但是在史学观点上,毛泽东又从来允许并鼓励不同意见,他历来希望别人对他的意见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信从。
戚文(本禹)即使身处狱中,仍旧心境不改,坚持进行史学研究和史论写作,实属难能!而他前后所作的30多篇两汉时期的历史论文大作,如今全部整理和收集在了这本《两汉人物》之中!
学习唯物史观,除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结合中国历史来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戚文(本禹)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两汉人物》是其中难得的上佳之作!力荐!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