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爱好中国历史,善于应用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和批评。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主体。正如莎士比亚说的: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历史(《亨利二世》)。人们读史谈史,通常就是从历史人物的行事和言论来审判过去、认识现实的。
早在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遗产。”三十年后,即70年代初,他又一次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乌龟壳(甲骨文)到现在,都要进行研究、总结,要有知识。”
而毛泽东本人,就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先锋!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
评商纣王,他说:“史书上把纣王描写的像一个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坏人,太过分了。连孟夫子都为他抱不平地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纣王那时候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不投降。”
论伯夷叔齐,他说:“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当时武王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韩愈歌颂他是颂错了”
提到刘备,他说:“刘备志大才疏学识浅,好感情用事”,重庆谈判,众人阻拦,他说,“刘备拜访诸葛亮不是三顾茅庐吗,我毛泽东难道还不如刘玄德?”
八大会议上,说到要任用年轻干部,他以周瑜为例,“赤壁之战,程程普四十多岁,周瑜二十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
红军到达陕北,有人要毛泽东注意安全,他诙谐的说,“我的头,不值钱,连三百张钞票也不值!”“林言拿黄巢的头请赏,连个铜板也没有搞到手,反而赔上了自己的头,岂不哀哉?所以我不怕哪个壮士把我斩首!”
......
像这样的别具一格而又极具智慧的评论,在毛泽东那里,俯仰皆是!
历史上因为朝代更替和封建价值观而过分黑化的历史人物,如商纣王、秦始皇、曹操、隋炀帝等等,都因为毛泽东的评论,而被重新研究,重新被“平反”。
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在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里,显现的淋漓尽致。
把人当作历史读,以20 世纪中国政治思维的宏观审视历史人物,用斗争的哲学理念解析历史人物,毛泽东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法则,也有很多的个性色彩。
在他一生的言论里,对中国历史长河里的许多人物,分别持有异乎于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评述和创见。这是20世纪一位伟大政治家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人物的定性、定位。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它虽是一家之见,却真实反映了毛泽东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伟大的巨人胸襟,读后令人铭感五内,久久回味。
这套《毛泽东论中国历史人物》,分为上下两册,将毛泽东评点过的716位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一一展开。行文以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言行文字为主轴,做上下文字的串联和梳理,做到了文必有据,没有空话、冗话。
毛主席对真理的追求是执着的,他对历史人物的点评一针见血。古往今来的领袖、政治家多多,但却几乎没有像毛泽东那样能高屋建瓴、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地谈说过如此众多的中国历史人物。虽然,相当多的是举例、比方,有的是片字只语,却发人深省,令人睿明,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认识毛泽东思维和行为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总是胜利者写下的,是为活着的人们而写的。人民群众能创造历史,但能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只有伟人。本书,经多年采撷,站在前辈和同侪的肩膀上,编制此书,冀望从一个侧面来深化认知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伟大的人民领袖。
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读历史人物读历史,可以更生动形象;通过读《毛泽东论中国历史人物》读历史,可以更敏锐地读到人心、读到世界。
从黄帝始祖到近代的先行者孙中山,这700多位历史人物的身上承载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毛泽东潜心研读《二十四史》,核心目的之一,便是为了批判与继承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遗产,使其能够为现实社会服务,这也正是《毛泽东论中国历史人物》一书所追求的社会价值所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