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庐山上,毛泽东曾说过,钢铁产量翻番是他提出来的,错误应当由他负责。然而,细查钢铁高指标是如何提出来的整个过程,却可以看出毛泽东高姿态的“无辜”!
1958年8月17日,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由于各地日渐狂热的情绪。会议确定了一揽子工农业生的高指标,要求1958年钢产量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对钢指标,毛泽东是有些不放心的。会议期间,他把几个省市的负责人和冶金工业部负责人找到小会议室,一起开会。在会上,毛泽东详细地询问钢铁产量1070万吨这个数字到底可靠不可靠。由于不放心,他采取的方式是一个人一个人地问。他首先问上海市副市长马天水:“行不行?”
马天水说:“可以。”
接着,毛泽东一个一个地询问主要钢铁基地包括鞍山、武汉、重庆、北京、天津、唐山、马鞍山的相关负责人,大家都说行。
冶金工业部办公厅主任袁宝华在冶金工业部具体分管建设和计划,毛泽东问他:“你是经常接触基层的,你说究竟有没有把握?”袁宝华说:“我们树了十面红旗(先进单位),只要十面红旗能站得住,他们的经验能够推广,我看有希望。”
接着,毛泽东问到了冶金部部长王鹤寿。王鹤寿说:“主席只要下了决心,我们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为,实现这个目标是可以的。”
此时已是8月,到年底只有不到五个月时间。有疑问的没疑问的,都赞成这个目标。最后,毛泽东问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薄--。薄--的回答是:“主席,我建议把“1070’ 登报,登报以后,大家都看得到了,义无反顾,就会努力奋斗。”
“这是个好主意。”毛泽东表示同意。陈云却不放心,专门找王鹤寿和袁宝华去谈了一次。袁宝华的结论还是“行”。于是,陈云告诉毛泽东说“看起来是有希望的。”陈云说话一向很慎重,此句“看起来是有希望的其实就是“完全可能”。
这样,1070万吨钢铁指标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既然这个“1070指标”的确认过程,很多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到最后怎么就成了“责任归于一人”呢?
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发现高指标出了问题。对此,毛主席除了在庐山主动承担钢铁指标失误之外,还为此写出了检讨书,要求发到全党。最后刘压下没有发。
1961年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再次当着中央、省、地、县等七千多干部的面承担责任,再次做了自我批评。
高指标的出炉过程很复杂,责任涉及许多干部,再后来否定大悦进的时候,把责任全部推到毛主席头上,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袁宝华曾站出来中肯的说:“当时毛主席对具体重大问题抓的很细,一个人一个人地问,在场的一个不落。实际上汇报假情况的责任在我们,分明不行,却拍着胸脯硬说行。”
后来冶金部的同志坐下来作检讨,“是我们在那里糊弄毛主席”。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吴冷西回忆:1958年11月22日晚上,毛主席把我和田家英找去谈话,主要是谈宣传上要压缩空气、实事求是的问题。他特别提醒我:办报的、做记者的,凡事要有分析,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
毛主席的谈话是从当天(11月22日)下午他找各大协作区组长谈话说起的。毛主席原想同各大区组长商量降低1959年的生产指标,首先是钢的指标。原来的指标是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确定的。毛主席设想可否把钢产量的指标从3000万吨减为1800万吨。他原想说服他们,结果反而是各组长力图说服毛席维持原来的指标。毛主席说,他们都想打通我的思想,我硬是想不通因为他们缺乏根据。他们有的大区明年要增加钢产两倍,有的省要增加四,有的省要增加十几倍,有的省竟然要增加30倍。这怎么能叫人相信?
毛主席还说,中央已有12个部长写了报告,指标高得吓人,似乎要立令状。但我看完不成也不要杀头。铁道部长说1959年要修2万公里铁路。周总理主持制订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规定5年内才修2万公里他夸下海口要一年完成,怎么完成得了呢?如果真的完成了,我甘愿当机会主义者。
毛主席又说,其实1800万吨钢的指标不是机会主义,能否完成还成问题,因为今年(1958年)预计炼出的1000万吨出头的钢产量中,好钢只有850万吨,看来郑州会议读了几天书并没有解决思想问题,大家头脑还是发热。1958年钢铁翻一番就使得6000万人上山,闹得天下大乱。明年个翻一番以至翻几番怎么得了?
毛主席说,一定要压缩空气。空气还是那么多,只不过压缩得体积小些,不要胖子,要结实些。我看明年要减任务,工业这样,农业去冬今春修了500亿土方水利工程,今冬明春就不要再搞500亿土方了,要减下来。
谈到这里,毛主席说明他找我们来是为了把压缩空气的精神赶快告《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记者、编辑。他说,现在宣传上要压缩空气,不要再鼓虚劲,要鼓实劲,自己不要头脑发热,更不要鼓动人家头脑发热。
毛主席说,做新闻宣传工作的记者和编辑,看问题要全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侧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要看到成绩,还要看到缺点。这叫做辩证法、两点论,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不让讲缺点,不让讲怪话,不让讲坏话。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好的事情不是一切都好,也还有坏的一面,反之,坏的事情不是一切都坏,也还有好的一面只不过主次不同罢了。听到人家都说好,你就得问一问是否一点坏处也没有?听到人家都说坏,你就得问一问是否一点好处也没有?“大跃进”当然是好事,但浮夸成风就不好。
毛主席问我们,你们看虚报好还是瞒产好?他自己回答:我看瞒产比报好。没有打那么多粮食,你硬是充胖子,虚报了产量,结果国家按报的量征购,多购了过头粮,受害的是农民。瞒产少报,当然也不好,但我很同情。粮食丰收,干部要实报,农民想少报一点,无非想多留点,多吃点。多少年来,中国农民不得温饱,想多吃点不算犯罪。瞒产了粮食还在,虚报了没有粮食,虚夸危害很大。
谈到这里,毛主席又讲起故事来。他说,天下事有真必有假。虚夸古有之。赤壁之战,曹营号称83万人马,其实只有二三十万,又不熟水性,败在孙权手下,不单是因为孔明借东风。安徽有个口号,说,“端起巢湖当水瓢,哪里缺水哪里浇。”那是做诗,搞水利工程不能那样浪漫主义。
毛主席还说,“大跃进”中有些虚报是上面压任务压出来的,问题的危险性在于我们竟然完全相信下面的报告。有位县委书记强迫农民浇麦,下令苦战三昼夜,结果农民夜里在地头挂起灯笼,让小孩子放哨,大人睡觉。那位县委书记看见点亮了灯笼,就以为已经浇麦了。鉴于虚夸作假成风,我们对下面送来的报表不能全信,要打折扣,恐怕要打它三分虚假,比较稳当否则,按虚报的数字来订生产计划很危险,订供应计划更危险。
毛主席强调,做新闻工作,无论记者或编辑,都要头脑冷静,要实事求是。下去采访,不要人家说什么你就报道什么。要自己动脑筋想想,是否真实,是否有理。
毛主席谈到,据一些省委反映,《人民日报》在“大跃进”中搞各省进度表(如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进度表)、放“卫星”(粮食和钢铁的高产“卫星”)等报道方法,对各地压力很大,结果“你赶我追”,大搞虚夸这要引以为戒。
然而,尽管毛主席谆谆告诫,语重心长,耳提面命的讲了那么多,但从上到下的干部没有多少做到,吴冷西也没有顶住压力,最后还是鼓劲去了。
浮夸风的问题,在毛主席的强力干预下,逐渐得到了遏制,然而,深层次的问题,老人家还在不断地试验、观察,思索。后来,为了让中国跳出历史周期律,不再走精英统治平民的老路,他以不怕“摔得粉碎”的巨大勇气,办起了第二件大事,而且还要隔三岔五地办一回。这种勇气,这种感情,令人佩服,令人热泪盈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