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人节,作家冯唐写了篇文章“建议先吃饭再滚床单”,意思是“食”比“色”重要。他还举了个例子说,哪怕是贾宝玉这样的,也不能见第一面就跟贾母说,我要下一秒跟林黛玉入洞房,得先吃饭认识认识。
很有道理,在建立一种行为时需要以满足另一种行为或者精神为基础,否则很难达到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比如想结婚先恋爱,想恋爱那得先双方看对眼,想看对眼又得先提升自己……一种行为,是另一种行为的基础。
当然,我想说的是:想让打工人卖力你得增加报酬,而不是侵犯他们的隐私。
但近期一款“不把打工人当人”的监控系统被曝光,直接干翻了这种定律。
离职倾向分析,这款系统直接监控所有打工人的浏览器访问,并记录其对求职招聘网站浏览过的次数。
也就是说你的一举一动全都被这款系统监控着,然后直接展示给老板。用了哪个软件,打开了多少次,是投简历还是看新闻,一清二楚毫无隐私可言。
目的很简单,检测到有离职想法的员工,从而可以对其降薪、给其压力,甚至可以通过这种监控的方式,减少员工离职的念头。
好好回忆回忆,说不定你上次被开除,就是因为这款系统。
开发该系统并申请专利的“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说:行为是打工人自己作出的,客观上讲,我们只是“拿着许可证卖刀的商家”,这并不违法。至于刀是谁买了,买去干什么,我们管不着。
看上去挺有道理,实际上就是扯淡。明知道这人买刀是去砍人,你为了赚钱还非要卖给他,不违法?而且也不看看自己卖的是什么刀,那不是菜刀,而是“管制刀具”——一种在打工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个人信息,并实施监控的系统。
极目新闻对该公司形容的非常到位:冷漠生硬,没有人性。
我是有理由的,这家公司除了“离职倾向分析系统”之外,还申请了“员工状态分析”的专利,同样通过监控打工人的工作行为数据和“置顶状态”,分析出他们的专注度。
哪里还把打工人当人看,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打工人迟早沦为机器人。
比如屁股压力感应器,听名字就知道作用了,“防止打工人带薪拉屎”。
把压力感应器装在座椅上,检测不到屁股压力就开始计时并报告给老板。
他们甚至建议把压力感应器装在员工脚下,时有时无的压力监测,避免员工找个重物放在椅子上充当。
还有智能工牌定位系统,这东西更狠,用于确定员工位置信息,自动生成员工轨迹信息,可以实现无需智能手机,也对员工进行轨迹追踪的效果……
很无奈,这家公司的监控系统问世已经多年,但并没有得到任何限制或者惩罚,并且卖的很好,很多公司都买了他们这种专利。
不要惊讶,你很有可能就是使用人,而你不知情罢了。
随着使用他们这种监控产品的公司越来越多,开发监控打工人系统的公司也会越来越安全,因为当大部分企业共同默认后,“接受监控”将会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你的入职协议之中。
不同意?那就只能灰溜溜的滚蛋...
这么说吧,若是外企,遇到这种事你可以匿名邮箱举报,基本上会有人出来管,因为这种系统已经违反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属于犯法行为。
但在国内的话,确实也没什么办法,因为你一般在入职的协议之中就已经接受了这种被监控的条例。甚至有些价值观扭曲的公司,还会以此为乐。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7条规定:企业如果需要搜集和处理员工个人信息,必须要提前告知,包括目的、方式,以及员工相应的权利等等。
目前唯一破解的办法可能就是使用个人设备和个人网络,但未来就说不定了。在连朋友圈都逐渐被要求成为企业宣传的私有物品时代下,恐怕用不了几年,个人设备和网络也会同样如此。
因此这种趋势需要有人站出来拒绝,肆意窃取个人隐私,征用个人社交账号的行为需要得到制止,某些部门不能一边喊着保护个人隐私,一边又面对这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无丝毫行动,这属于渎职的行为。
至于企业,先要把打工人当人看,然后再来谈效率和发展的问题。
借冯唐一句话说,哪怕是贾宝玉这样的,想到林黛玉屋内,倘若门关着他也得先敲敲门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