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展开“地球仪外交” 撒钱抗衡中国
1月6日,明知与中韩领导人举行峰会无望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故意老调重弹,表示“中韩首脑应当不设前提条件、敞开胸襟与日本开展对话。只要我进行说明,一定能获得理解。”但他一厢情愿的宣传没得到任何回应。此前一天,日本驻英国大使模仿中国驻英国大使在当地媒体发文,以抹黑中国军力的方式为安倍“正名”。
日本媒体还称,日本政府近期将邀请百名欧美驻华记者访问钓鱼岛所在的冲绳。而中国外交官揭批安倍历史观的声音也不断见诸国际媒体。有分析说,近期中日国际舆论战的“大阵势”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极为罕见,两国似乎都做好“撕破脸”的准备。
此外,安倍也开始“再次转动地球仪”:访印度谈军事合作,访非洲送援助,继续制衡中国的意味明显。难怪日本和美国媒体6日普遍认为,“已经降到二战结束以来冰点”的中日关系2014会继续冷下去。不过,安倍倒是没忘“哄”正在生气的美国:主动负责筹备华盛顿至巴尔的摩之间磁悬浮铁路一半费用。
2013年1月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印度尼西亚
中日舆论战火药味渐浓 不受欢迎成安倍“文身”
继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英国《每日电讯报》撰文就日本军国主义这个“伏地魔”发出警告后,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5日也在该报撰文为安倍“拜鬼”辩护。这篇题为“中国恐成亚洲伏地魔”的文章宣称,参拜不能抹杀日本对和平的努力,中国要么选择对话,要么“通过释放军备竞赛和局势升级的恶魔,在地区充当伏地魔”。
林景一为安倍“拜鬼”开脱的同时,还极力渲染中国威胁。他说,去年一艘中国军舰用火控雷达瞄准一艘日本军舰是“战争行为”;过去20年中国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加军费,是日本的两倍。而刘晓明5日则在英国独立电视台表示,中国国防支出近年虽有所增加,但人均军费和美国、英国、日本相比是最低的。刘晓明对安倍复辟军国主义企图严重担忧,称今天的日本和二战前的德国相似。同一天他还通过英国广播公司解读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问题。
这是中日在国际舞台上舆论较量的一个缩影。5日,日本驻纽约总领事投书《纽约时报》为安倍参拜辩护,中国驻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大使则纷纷发声批评安倍的历史观。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为向国际媒体介绍本方在同中韩主权纠纷中的立场,日本外务省计划邀请100多名美欧驻华记者今年年初访日。外务省表示将带这些记者访问冲绳和岛根,冲绳目前管辖着钓鱼岛,而韩国目前控制的独岛属于日本的岛根。日本媒体还引用美国前众议院议长哈斯特尔特和印度前国家安全保障委员会高官拉贾格帕兰的话说,中韩批评安倍参拜“没正当理由”。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近日在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宣称,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时,中共一党体制能否继续“值得怀疑”。
法国《费加罗报》文章称,中日自关系紧张以来的外交骂战,如今从简单乏味的外交政治套话,逐渐进化到有趣大胆的文学艺术语言。“中日互骂‘伏地魔’”,德国《商报》6日以此为题描写了一个场景:在一所小学操场上,几个孩子正在玩“哈利·波特游戏”。“你是伏地魔!”一个男孩指着一个特别瘦的同学。对方回应说,“不!你才是伏地魔!”他们来来回回指着。现在,校园的场景已经变成外交上的现实。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正在激烈地争论谁是亚洲“伏地魔”。下一步是什么?向对方吐痰?脚踢对方?拉对方头发?这两个亚洲国家再次相互较量强大,这已经远不是搞笑与幻想。两个国家都是世界上最富有、规模最大、最有组织的国家,他们的倾向和矛盾升级非常令人担忧。刊登争论文章的《每日电讯报》评论说,中日两国高层在外交政策上各执一词,东亚局势走到“十字路口”。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蒋丰6日对《环球时报》表示,针对安倍的“拜鬼”行为,不仅中国外交部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中国驻外大使也先后表态,而日本外交官同时针锋相对地还击,日本媒体还拉上各国政客为安倍行为辩护,这种“大阵势”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极为罕见,说明中日两国都做好了“撕破脸皮”的准备,不惜运用一切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大打舆论战,争夺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吕耀东认为,中日关系自撞船事件转恶后,再因日本“购岛”之举全面恶化,3年多来从未有过真正回暖的时刻。只要安倍政府还坚持以否认侵略历史和渲染中国威胁为基点,谋求突破二战束缚走向军事大国,中日关系就绝无回暖可能。吕耀东说,如果日本持续增强防卫力量并在西南诸岛强化部署,中日关系的2014年将充满不确定性,并蕴含着不断恶化的危险因素。
美国《福布斯》网站文章称,本周,中国公开宣布日本首相安倍不受欢迎,一旦赋予不受欢迎者的身份,中国是否会撤销这个身份,还是说这个身份要带到坟墓里去了?这或许是个比较长期性的身份,而不是能很快抹去的糟糕“文身”。
安倍即将访问非洲,法媒称安倍启动“地球仪外交”,撒钱抗衡中国影响力
安倍开启“地球仪外交” 撒钱抗衡中国影响力
美国学者傅高义在《日本时报》撰文称,除了历史问题,中日之间的难题重点在于东海岛屿的主权纠纷。如果发生意外,中日关系缓和可能要拖上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作为二战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东南亚对安倍“拜鬼”的担忧姗姗来迟。泰国《民族报》6日以“安倍参拜加剧东盟安全关切”为题评论称,作为东盟10+3机制成员,中韩都以最强烈的方式谴责日本,连美国也表示不满。今后几个月,东盟不可避免地要应对上述问题的可能影响。东盟领导人去年与安倍举行峰会时并不知道安倍有意在峰会后马上参拜靖国神社,否则肯定会对峰会后的联合声明更加谨慎。东盟—日本联合声明提出要“向前看”,这相当于间接支持了安倍的安保新计划。
安倍的“地球仪外交”行将开始。法新社说,安倍将于9日至15日出访非洲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和莫桑比克3国以及中东地区,打算用提供发展资金的方式抗衡中国在这些地区不断上升的影响力。报道说,中国外长王毅周一已经开启非洲之行,访问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和塞内加尔。另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安倍还计划本月访问印度。而印日防长6日在东海岛争造成的紧张局势背景下举行磋商,议题包括加强两军关系、日本向印出售两栖飞机等。
“安倍在玩一场危险的赌博。”英国《经济学家》最新一期文章分析说,安倍认为反正参拜没什么可输的,而且国际社会的反应也让他进一步坚定这种看法。安倍的一名顾问表示,安倍可能每年都去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时报》5日援引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崔大伟的话称,安倍显然要努力结束日本22年的衰落,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加强民族主义,重写历史。
而由此造成的“外交灾难”让日本舆论有些担心。日本《朝日新闻》社论说,虽然中国有一些扩张行动,但安倍的参拜行为显得非常过分,他打碎了“积极和平主义”的招牌,也制造了日本的外交大困境。这就是参拜的代价。日中新任领导人都已经执政1年,但双方完全没有首脑会谈的迹象,这极不正常。文章认为,中日关系短时期内将很难有实质性改善。此外,6日多家日媒都报道了韩国总统朴槿惠当天在首次国内记者会上的表态。朴槿惠表示,日方的言行破坏了日韩合作关系的环境。
日本《产经新闻》和富士电视台于4日和5日联合实施的民意调查显示,对安倍参拜靖国行为表示“不赞成”的受访者超过半数,而去年12月26日安倍参拜后做的调查中显示,有6成的受访者表示赞成。不过,对于中韩批判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态度,近7成受访者“无法接受”,至于对日本表示失望的美国政府,6成受访者表示“无法接受”。
不过,强硬的安倍似乎也有焦虑的时候。日本新闻网称,安倍夫人近日透露说,最近一段时间安倍患上失眠症,每夜临睡前要喝一盅白兰地才能入眠。
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后首访美国
日本用钱“安慰”美国 欲强化同盟增强安保
6日,安倍在新年记者会上呼吁中日韩首脑进行对话。但在蒋丰看来,今年是中日韩顶层外交“停摆”和冻结的一年。安倍在坚持历史观的背景下,开展东亚外交,如果邻国同意,就等于承认他的历史观。吕耀东表示,安倍政府发出的一切对话邀请都是暗含条件的,这些条件所包含的历史、主权因素是中韩不可能接受的。
香港《南华早报》6日称,抗议对已经决心否认过去的民族主义者没有影响,在此情况下,最好的回应就是展现克制,同时对那些跟日本关系不错的国家展开游说。日本《读卖新闻》称,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为中国提供了批判日本的口实,弱化了日本和国际社会的联系。日中关系已经陷入了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并将持续下去。日本必须做好应对中国的各种心理准备,并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来增强安全保障。
眼下,日本外务省正忙着率先重新博得美国的信任。日本时事通讯社6日称,日本政府向美国表态,负责筹备华盛顿至巴尔的摩之间磁悬浮建造工程的一半费用。《产经新闻》称,对于日本来说,与美国修复关系是当务之急,否则很可能影响到奥巴马4月访问亚洲之行的访日日程。日本派国家安保局局长谷内正太郎本月访美,谷内访美将成为试验美国态度的试金石。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