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着深切的悲痛和遗憾告诉大家,根据最新的数据分析,马航失联的MH370航班在印度洋南部失去了。”
“机上人员无一幸存。”
可以想象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和马航的声明,给乘机的所有人员家属带来怎样痛苦的冲击。
尽管专家还在讨论马来西亚政府的宣言是否不够严谨,但不得不承认,经过十七天的等待,按照时间推算,期待机上239名乘员中仍有幸存者,是一种非常渺茫的事情。
在调查中间,也许我们可以低调,当调查结果出来的时候,恐怕我们无需再继续低调下去。
一个令人悲怆的问题是——
他们没有一线生机吗?
从技术角度,他们本来有一线生机。
而很可能正是马来西亚方面的“捂盖子”政策,使他们失去了这一线生机。
马来西亚方面称得出航班在南印度洋失事结论的依据,来自英国Inmarsat海事卫星公司,而MH370乘客的一线生机,本来也正来自这里。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失事当天 -- 3月8日
8:29 法新社发出第一条消息,播报了马航370航班失联的消息,这是世界最早得知马航370航班的时间。
8:30 CNN跟进,播报失去联系的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原定飞往北京。 CNN报道确定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资料显示有两名婴儿在机上。
8:44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承认MH370失联。
9:30 马航副总提供信息,称飞机载有可飞行七小时的燃油(暗示该飞机如在飞行,已经油尽)
那么,飞机是什么时候失联的呢?
根据马来西亚方面的官方信息,3月8日凌晨1:07,也就是说,飞机在失去联络之后的七个小时中,马来西亚方面一直没有向公众通报该飞机失踪的消息,使可能知情各方失去了援救和协助寻找失联飞机的机会。这种机会从技术角度是存在的。
而这七个小时,按照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飞机一直在飞行!
我们不知道这“捂盖子”的背后有什么原因(有消息说是几国管控在交换信息花了七个小时,这似乎不合逻辑——这个航班在不在我控制区正常飞行是一目了然的事情,这个流程应该很快),我们只知道这样造成的结果 -- 如果马来西亚提前几个小时向世界公告航班的消息,机上乘客便有一线生机,至少,即便航班失事,救援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到位。
为什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这次英国Inmarsat海事卫星对于飞机坠落地点的推断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因为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并未购买其对于航班发动机的监控服务,因此,当马航370发动机按照预装程序每个小时定期向卫星发出通信请求的时候,卫星不会回应,也就不可能知道飞机可能的位置,发动机状况等信息。于是,只能在事后根据对这些简单连接信号的分析,推断其物理发送位置,从而找到航班可能失踪的区域。这是一道数学题,但更是此前从未有人做过的事情,把一件逻辑上可行的事情变成事实,是并不容易的。
但是,如果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不是“捂盖子”,而是在第一时间向世界通报飞机失联的消息,结果会怎么样呢?
一个简单的结论,是得知这一消息的Inmarsat公司完全可以立即远程在卫星上开通对于MH370的监控(如果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购买其监控服务,Inmarsat会做的,就是这样的操作),于是,当下一次MH370发动机发出连接请求时,卫星不会拒绝,而会收集其信号,那么,MH370是否仍在飞行(事实是仍在飞行),飞在何处,高度,速度等就可以立即获得!
这与仅仅拿到连接请求的简单信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方面不会主动作出这一要求,因为他们没有购买相应服务,对于其工作机理并不熟悉,这从此后几天的新闻发布,信息矛盾中都可以看得出来。
但马航不懂,不代表卫星公司不懂,他们的确可能立即想到这一技术,毕竟这比通过事后多普勒计算寻找飞机位置要常规得多。
且不仅Inmarsat海事卫星可以作这样的事,其他国家的各种监控卫星,也可以加入这一工作。
今天的卫星监控系统,能做的事情很多
这时候,飞机还在空中,还有一线挽救余地!
那么,当MH370飞机在空中,有怎样的挽救可能呢?
如果马航能够在370航班失联后,油尽前公布其失踪消息,乘客尚有一点生还的可能
粗粗看来,即便在坠落之前发现MH370的位置,由于其在空中,对于这架空重达一百三十四吨的庞然大物,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如果能够在油尽前发现马航MH370的位置,最好的结果也许是可以把飞机完整地救回来。
这样最好的结果,建立在马航购买的波音777客机上,安装了最新的反劫机系统。
这套被称作AHB(Anti-Hijack of Boeing),又被称作““非干预自动驾驶系统”的反劫机系统,是911之后由波音公司开发的。2007年3月4日中新网曾对此进行过报道。
据称,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通过无线电波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地面控制人员、安全部队与客机联接起来。当客机起飞后,自动驾驶系统就会被正式启动,一旦飞机遭到劫持,地面控制人员可以锁定客机的飞行控制中心。此时,客机将完全依靠地面控制中心人员的指令进行飞行,而客机上的飞行员以及恐怖分子则对客机失去了任何控制能力。地面控制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像操作玩具模型一样使得客机平稳飞行并得以安全降落。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威胁的客机就可以在军用或者商用机场降落。同年,一套与之类似的衍生型系统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和德国汉堡机场进行了测试,测试项目包括通过特别设计的电脑程序防止客机偏离既定航线,同时授权地面指挥人员通过远程遥控,指引遇劫客机安全降落在附近的其他机场。
如果马航客机安装有这样的系统,卫星就有可能在锁定飞行中的MH370后,建立电子信号联络通道,而后进入将飞机安全降落的程序。
当然,这只是最乐观的可能,因为AHB系统此后的商业应用情况并无报道,很可能仍在定型阶段,也可能定型而马航没有购买,抑或需要飞行员配合等等,所以不能进行过度的期待。
但是,立即派出飞机跟踪和监控马航370的飞行是可能的。
2010年香港国泰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车飞机遭遇炸弹威胁时,加拿大空军飞机对其护航监控的图片报道,该机后安全降落
这种跟踪监控最低限度的作用,是在飞机坠落后可以在第一时间锁定其位置,以便救援立即开始实施。就有些情况而言,飞机迫降于水面,有幸存者的可能反而比迫降陆地更大,因为地面如果地势崎岖,飞机会更容易翻滚,变形和爆炸。著名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就有多名幸存者。
如果说事件发生后十七天期待仍有人幸存实在太过艰难,那么飞机坠落后几个小时内前去抢救,能够有人得以生还的概率,就大多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其他努力。
比如,通过无线电喊话与飞行员取得联系,通过谈判专家与其沟通。如今有些怀疑指向飞行员或劫持后驾驶飞机的人员可能通过地面同伙与某方有谈判,并通过某种方式从飞机上了解结果(有可能只收不发),虽然逻辑上可能,但没有实据,不能尽论。但根据马来西亚方面报道,作为最大的嫌疑人,驾驶马航370的飞行员出航前曾察看了印度洋周围四个备降机场的情况,那么说明其并非一心求死,谈判是有可能奏效的。而且,若真是存在劫机人员曾与某方谈判的情况,谈判方也无法将这种情况一手遮天。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电子手段与机内乘客取得联系。
一套通过卫星实现与机内手机进行联络的系统图示
这种系统并不是天方夜谭,只需要一架电子战飞机靠近MH370,而后充当基站即可,机内两百多名乘客在了解自己处境后,在远程通信协助下,未必不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救。
至少,家属能够知道他们最后的消息。
从航班失联到坠落,经历了七个小时的时间。七个小时,对于普通人只是一次睡眠的时间,但对于一场空难来说,已经是近乎奢侈的机会。要知道大脑缺氧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仅仅是六分钟而已,仍有无数病人因为医生的努力起死回生。
假如医生面对这样的病人,还要汇报,请示,判断对病人病症做出诊断是否对自己有利,还要最高行政人员批准,才能开始抢救,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医生,恐怕面对的不仅仅是良心和道德谴责,还要承担严重的责任。
航班失事和医院的抢救一样,都是争分夺秒的事情。
不幸的是,马航在MH370上的表现,不能不让人想起这样的医生。
[完]
[以上仅为根据公开新闻和逻辑判断整理的个人见解,并非权威结论]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