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防外交

中国与印度在缅甸的地缘利益碰撞

韦健锋 · 2014-06-26 · 来源:亚非纵横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中印关系问题历来是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印地缘战略利益分别向外延伸,必然形成双方利益之间的交织与重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于地缘利益考量,加大了“南下”缅甸的进程。印度同样从地缘战略出发,对中国在缅甸的举动做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反应,从而使中印两国在近邻缅甸的利益交织与竞争尤为突出。

  一、中国“南下”缅甸:意图与举措

  所谓中国“南下”缅甸是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加大对缅合作,扩大对缅投资,中国企业和人员不断进入缅甸开拓业务、开辟市场的现象。中国“南下”缅甸是实施西部大开发“走出去”战略、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加快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中国官方从未提出过“南下”缅甸的战略或政策口号,本文的这一提法仅限于描述中国企业、产品、项目和官方活动在缅甸不断增多的既成事实。

  (一)中国“南下”缅甸的意图考虑

  1.确保西南边疆稳定———地缘安全考量

  冷战结束后,域外势力一直关注并竭力介入缅甸内部事务,美国积极操弄缅甸问题,企图修补对华包围圈上的缺口;①“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由把临近中缅边界的部分地区列入其黑名单,派特种部队频频赴泰国演习,以等待时机试图配合缅甸国内反政府势力推翻缅甸政府。可见,缅甸依然是中国的重要战略缓冲区,是中国维护西南安全的战略依托。中国“南下”缅甸,可以把战略触角延伸到传统边界线以外,把战略纵深拓展至印度洋沿岸,这样既可有效防止国际反华势力从滇缅方向滋扰中国,维护西南边疆安全稳定,又能避免缅甸因接受其他大国外援过多而受其操控,进而破坏缅甸同中国的传统睦邻友谊。同时,目前中缅边境地区毒品贩卖、跨国犯罪、非法移民、走私、赌博、洗钱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对我构建西南和谐边疆构成了威胁,中国“南下”缅甸,有助于中缅两国共同应对和解决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

  2.推进西部大开发———地缘经济考量

  进入新千年以来,我国加快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步伐。“在某种意义上,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还取决于我们对周边国家开放与合作的程度。”②

  就西南地区而言,开辟经由缅甸连接东南亚、南亚地区并走向国际市场的西南经贸通道,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缅甸国力有限,又长期受世行、IMF、亚行制裁,缺乏资金投放交通基建领域,致使国内交通状况不佳,运力严重不足。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又要求缅甸尽快完善其交通设施网络,这样,中缅两国的需求就有了重合点,中国公司赴缅承包路桥建设也就有了广阔前景。中国公司(主要是云南公司)援建缅甸交通网络,既是西部大开发“走出去”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又为西部大开发进一步“走出去”打下了坚实基础。

  3.维系中缅“胞波”情谊———地缘外交考量

  中国历来重视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地缘外交主要是围绕周边国家进行的。缅甸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边界条约和互不侵犯条约的国家,在中国地缘外交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经历20年的平淡期后,中缅之间的相互需求使两国关系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使中国加快了“南下”缅甸的步伐。中国“南下”缅甸主要基于三个战略性考虑:一是1989年之后同样面临着外交困境的中国需要保持和发展对外关系,特别是确保周边国家不加入西方国家制裁、围堵中国的行列中;二是中国日益看到缅甸在中国通往印度洋战略中的重要意义;三是中国希望以缅甸来对美、日、东盟和印度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①究其根本,缅甸对于中国地缘战略重要性的不断提高,乃是中国“南下”缅甸的原动力。经过最初几年的“南下”后,中缅之间的“胞波”情谊得到了巩固和加深。虽然新世纪以来缅甸外交政策的调整略微减缓了中缅关系的这种发展势头,但中国维护中缅“胞波”情谊、“南下”缅甸的努力仍在继续。

  (二)中国“南下”缅甸的主要行动

  1.推进中缅政治合作

  政治合作是引领双边关系发展的龙头,高层互访是推进政治合作的最佳途径。冷战末期,中缅政治互动变得活跃起来。应中方邀请,缅甸政府一、二号人物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访华。缅甸最高领导层的这两次访华时机非常特殊,一次是在中国刚刚经历“八九”风波、东欧剧变加速进行的背景下进行的,另一次是在苏联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之时到访的。其时,缅甸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封锁,军政府的专制统治饱受诟病,而中国则面临西方和平演变的严峻形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敢于邀请各国避之唯恐不及的“独裁”政权领导人前来访问,很容易遭到各方指责、被西方反华势力攻击和利用。这两次访问不仅表明了缅甸向中国“一边倒”的姿态,更显示出中国“南下”缅甸的坚定决心。

  冷战后,中国继续推动同缅甸的政治合作,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李鹏、李瑞环、吴邦国、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相继访缅。2001年12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缅,在中缅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访问期间,双方表示将推进两国睦邻友好关系、扩大经济合作并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相互协调。此后李长春、习近平、温家宝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又分别访缅。2011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访缅,成为缅甸文官新政府成立后首位到访缅甸的外国领导人。2012年9月,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又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

  缅甸领导人访华的频率更高,恢委会/和发委主席、副主席、总理等缅甸政要均多次访华,其中丹瑞主席3次、貌埃副主席4次。梭温总理在2004-2006年三年时间里共5次来华,现任总统登盛则以和发委第一秘书、总理、总统的不同身份多次来华。2011年5月26-28日登盛总统访华时,双方决定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持两国高层密切交往,不断提升战略互信,进一步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中的协调配合。①

  冷战后中缅两国频繁的高层往来取得了丰硕成果,达成了许多重要合作协定,大大促进了双方政治合作和政治互信。这不是中国单方面“南下”所能达到的,它是中国“南下”与缅甸“北上”交汇的最终结果。2012年9月和2013年4月登盛总统以国家元首身份分别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为“缅甸抛弃中国”的观点给出了反面注脚。因此,以密松电站项目被叫停来断言“缅甸已抛弃其北方邻国”是错误的,其实这只是缅甸为适应全球化趋势逐步修正其“向中国一边倒”、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的结果。当然无可否认,在缅甸国内改革和西方解除对缅制裁等因素作用下,中国发展对缅关系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2.加大在缅投资力度

  落后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缅甸在这两方面都十分欠缺。缅甸自身资金不足,外援又受到严格限制,中国通过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在缅投资可谓雪中送炭,大大缓解了缅甸的资金压力。中国对缅投资前期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后来投资重点又转向能源和资源开发。中国注意把投资缅甸基础设施建设与次区域开发结合起来进行,作为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桥头堡”的云南省在这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云南省提出的缅甸皎漂深水港货运码头建设、瑞丽—八莫公路及八莫深水港建设、瑞丽—腊戍铁路、中缅印国际大通道缅甸密支那—缅印173号界桩段公路、云南泸水县片马—缅甸密支那二级公路、伊江上游水电项目公路通道计划等重点项目已列入《我国与周边国家(境外)通道建设规划研究》初稿中。②中方投资缅甸能源和资源开发的项目尤多。1998年,云南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与缅甸电力部合作建设邦朗电站项目,电站总装机容量28万千瓦,合同总金额1.7亿美元。该项目是当时我国以卖方信贷方式在东南亚国家承建的最大电站项目。2009年4月,由中方投资的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中国在缅投资的最大水电BOT项目圆满建成。①

  此外,中国还投资建设了妙卡河(Maykha)200万千瓦水电项目、伊洛瓦底江流域360万千瓦水电项目等大型电站项目。由中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设计的伊洛瓦底江7级水电站开发远景规划(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正在推进,其中装机容量340万千瓦的其培水电站于2010年年底开工建设。②

  密松水电站、中缅油气管道、莱比塘铜矿等中国投资的重大项目更是出于不同原因而广为人知。由于许多重大项目的实施,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近年来中国对缅投资有了突破性增长。2005年,中国对缅投资总额1.92亿美元,合同项目金额39亿美元。③

  2009-2010财年,中国对缅投资额增至18.5亿美元,首次超过新加坡成为缅甸第三大投资国。④截止2012年8月,中国对缅投资总额达到141.4亿美元,跃居外国对缅投资首位。⑤中国扩大在缅投资本是双赢的合作,但一些不怀好意者却宣称,中国加大对缅投资就是加大对缅甸的掠夺和控制。不可否认,有些中资企业在投资缅甸时确实存在急功近利、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的行为,但中国企业在缅甸的负面影响明显被夸大了。中国作为坚持和平共处原则和奉行睦邻友好政策的负责任的大国,在开展对缅合作上丝毫没有以强凌弱、以大压小,中缅之间的项目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和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的,中国投资缅甸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的必然是利大于弊。应该看到,缅甸的战略地位及其丰富的资源为许多域外国家所觊觎,它们怀揣不平衡的嫉妒心理设法阻挠中国“南下”缅甸,中国加大对缅投资时出现反华不和谐声音也就不足为奇。

  3.加强双边经济技术合作

  1988年以前中缅经济技术合作在两国经济交往中的重要性并不突出,但该年缅甸受国际社会制裁后中国对缅经济技术援助就有了重大意义。1993年7月,中缅签署了6个经济技术合作协定。1997年两国决定成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合工作委员会。此后两国又签署了数十个经济技术援助协定。例如:2000年中缅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签署了《中缅旅游合作协定》、《中缅科技合作协定》、《中缅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文件,同时签署了中国援建水泥厂、纺织厂以及缅甸国家通信骨干网改造工程等合同,合作价值近2亿美元。①

  2001年江泽民访缅期间两国签署了《中缅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缅动植物检验检疫协定》等7个文件。2003年1月丹瑞主席访华时两国又签署了4个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换文。2004年3月中国副总理吴仪访缅时两国签署的协议、备忘录和换文更多达2l项。之后只要两国高层对对方国进行正式访问,几乎都会签署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文件。提供优惠贷款是中缅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方面。1991-2005年,仅中国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就向缅甸提供了超过10亿美元的信贷。2006年中国又向缅甸提供8500万美元贷款用于购买两个新的钻井平台。②

  2010年9月丹瑞访华期间,中国决定向缅甸提供42亿美元无息贷款。这笔期限为30年的巨额贷款将用于水电、信息技术、公路、铁路等项目建设。③中国对缅经济技术援助主要以提供优惠贷款、重型机器和成套设备的方式进行,援助项目包括建厂、建生产线,修建路桥、水电站、卫星通讯地面站等。中国对缅甸的援助注重增强缅甸经济的造血机能,提高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扩大中缅经贸合作的规模,并非纯粹把缅甸作为一个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的来源地。④

  因此,这些援助对促进缅甸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缅方的高度评价。缅甸时任最高领导人丹瑞曾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了缅甸公正无私的支持和援助。⑤

  二、中国“南下”缅甸:印度的认知与反应

  “南下”缅甸本是中国的外交决策行为,与第三国关系不大,但长期视中国为潜在敌人的印度对中缅交好却十分警惕,并为此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一)印度对中国“南下”的认知

  印度视中国为其威胁的观念是一以贯之的,在中国“南下”缅甸步伐加快后,印度危机感陡增,认为中国在缅影响力的上升对印度极为不利。首先,挑战印度的地缘战略利益。印度媒体声称,“中印两国没有共同的全球战略利益,它们的地区利益也是背道而驰的。”①

  冷战后,缅甸对印度的战略价值凸显,缅甸处于抗衡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中心位置上。印度要打通其东北部与外界的联系,同样离不开缅甸。中国“南下”缅甸,使印度势力进入缅甸平添了一大障碍,是横亘在印度进入东南亚和走向孟加拉湾通道上的一块巨石。因为印度相信,中国“南下”缅甸使之具备足够影响力来迫使缅甸放弃做出损害中国战略利益的决策,印度在推动与缅甸的战略合作过程中,只要不利于中国,就可能被中国横加干涉。换言之,中国会阻止印度通过缅甸来进行的任何战略扩张。②印度认为,中国在缅甸的活动恶化了印度的地缘战略环境,这对印度是非常不利的。③

  其次,威胁印度的国家安全。尼赫鲁曾说,“考虑到中国一旦强大就会释放出内在扩张力,我们已意识到印度面临的危险,这种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日益显现出来。”④中国“南下”缅甸特别是中缅加强军事合作,自然被印度视为中国“释放内在扩张力”的表现。印度前外交秘书迪克西特曾说,“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不顾国际舆论压力同仰光军人集团建立起密切的军事联系,这其中就包括巴基斯坦和中国,它们借机巧妙地完善了包围印度的战略。”⑤时任印度防长的费尔南德斯也声称,中国对缅甸和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形成了对印度的海陆合围。①有印度战略家甚至称,“南下”缅甸使中国从缅甸领土上向印度发起攻击成为可能。

  再次,妨碍印度“东向”东盟。1991年拉奥政府首次提出“东向”政策后,印度的“东向”步伐不断加快。印度计划经过缅甸建设进入东盟老成员国的跨国高速路,并针对中国的泛亚铁路构想提出建设新德里-河内“东西泛亚铁路”。为此,印度希望缅甸能够成为一个永久的独立市场和连接南亚与东南亚的过境国(transitcountry)。中国“南下”缅甸必将使缅甸失去很多自主性,使印度“东向”进程受到诸多掣肘,比如加拉丹多模式联运项目的缅甸终端工程———实兑深水港的建设,就面临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总之,印度把中国加强与缅甸的友好关系、开辟从缅甸进入南亚和东南亚通道的努力看作是侵蚀印度战略利益的行为。

  (二)印度因应中国“南下”缅甸的措施

  针对80年代末以来中缅关系不断紧密的情况,印度重新审视其对缅政策,并认为“应该制定一个应对中国在缅影响力的清晰的愿景”②。近年来,印度采取系列措施不断提升对缅关系,其目的之一便是抗衡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抵消中国“南下”对印度构成的负面冲击。

  1.对缅甸进行政治拉拢

  1991年拉奥内阁上台后便谋求改善印缅关系,开始向缅甸释放善意,停止了攻击批评缅甸恢委会的广播宣传。次年,印外交部官员告知缅甸:印度将奉行更加务实的对缅政策,不再重点关注缅甸的民主活动。在同年的不结盟会议上,印度不再反对重新接纳缅甸。1993年,印度重新评估了对缅甸的“不接触”政策,致力于改善两国关系,此后两国政治交往与经济合作得到发展。③

  1998年后,印度“争取”缅甸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不惜冒得罪美欧的风险邀请缅甸最高领导层访印,并予以红地毯规格接待。印度还向缅甸一再保证将不会干涉缅内政,仰光则向新德里承诺缅甸接近中国不直接针对印度。④之后两国之间经常进行不同级别的互访,文武官员的定期会晤使印缅关系不断升温,包括国防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貌埃在内的数名缅甸高级将领都与印度关系密切。

  2.另辟区域合作组织抗衡中国

  1992年由亚行发起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GMS)后来被证明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GMS,中国与湄公河沿岸各国的合作大大提升。中国“南下”缅甸,使缅甸的GMS参与度提高,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也同步上升。印度虽也有意参加进来,但其影响无法与中国企及。按照路易斯·坎托里和斯蒂芬·施皮格尔对地区子系统中关系结构的划分①,中国在GMS中处于核心部分、印度处于边缘部分或被边缘化的介入部分。这是印度不愿接受的。为此,它另辟蹊径,于1997年6月倡导成立了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BIMSTEC),2000年又发起了湄公河-恒河合作倡议。印度鼓动成立的这两个区域合作组织均把中国排除在外,其目的是要与以中国为轴心的GMS分庭抗礼,并确保印度能够在其中唱主角、扮一号。“邀请缅甸加入BIMSTEC,其意图之一是防止缅甸进一步受到中国人影响,或者免于中国威胁,充分发挥东盟—印度桥梁作用。”②印度试图通过新辟的区域组织推动其“东向”缅甸和东南亚的进程,抗衡中国“南下”中南半岛。此外,印度力邀缅甸加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却反对中国加入,同样意在把缅甸拉入到由其领衔的合作圈内,把缅甸从中国的势力圈里拉出来,或至少要防止缅甸过多地“倒向”中国。

  3.加大援缅交通基建力度

  交通对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至关重要,对拓展战略纵深意义重大。印度要扩大在缅影响力,离不开印缅两国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提升。为此,印度十分重视帮助缅甸改善落后的交通状况,以提高两国的连通性,充分发挥缅甸在印度“东向”中的陆路桥梁作用。2001年,由印度出资10亿卢比修建的印缅友谊公路建成通车。该公路起于边境重镇德穆、止于吉灵庙,是缅印边境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过它可进入缅甸商业中心曼德勒,并可接入到印度筹划的印缅泰跨国公路网中。2005年,印缅泰跨国公路工程正式启动,缅甸境内段主要由印度和泰国出资建设。2011年,印度总理辛格又提议把该公路延伸至老挝和柬埔寨。加拉丹多模式联运项目是印度在缅甸实施的最大交通基建工程。该工程于2010年底举行奠基仪式,工程耗资超过1亿美元,其中除1000万美元为印度向缅甸提供信贷外,其余绝大部分资金由印度无偿援助。在反对多年之后,印度于2007年表示同意重修史迪威公路①,并低息贷款2亿美元给缅甸修建八莫-密支那段。这些重大交通基建项目的实施,使印度在一定程度上遏阻了中国在缅甸一家独大的势头。

  4.插手南海问题牵制中国“南下”

  在缅甸,印度通过提升双边合作的方式增加本国势力的存在。在缅甸之外,印度则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组织的合作来分散中国的精力,牵制中国“南下”的步伐。介入南海问题被印度视为干扰中国“南下”、牵制中国在缅影响力的一把利器。在南海主权争端上,印度历来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但其高调插手南海问题是在中国“南下”东盟取得明显成效之后。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印度开始加强与越南等南海主权声索国的军事合作。2000年10月,印度同越南、日本在南海海域举行以反恐和打击海盗为名的海军联合军演,这是印军在南海海域的首次军事动作,被认为是印度军事力量进入南海的里程碑事件。2013年6月,印海军4艘军舰访问越南和菲律宾,并与越南在南海举行搜救演练。“印度高调地加入到在南中国海的海军演习中,可能意在暗示北京:新德里已有能力进入到中国传统战略地区。”②印度还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插手南海争议区油气开发,其投资越南第127、128区块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这两个区块属深海油气区,只有国际油价达到每桶100美元以上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印度公司投资之时油价每桶在80美元以下。印度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搅局中国南海安全大后方,分散中国精力,以使中国在实施包括“南下”缅甸的东南亚战略时“顾此失彼”。印度还与美、日、澳等国在双边和多边场合大谈特谈南海问题。

  印度的上述这些举措与其“东向”政策是分不开的,它是印度“东向”进程中的重要步骤,这些举措恰好又起到了抗衡中国“南下”缅甸的作用。事实上,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抗衡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其中首先是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

  三、中国“南下”缅甸与中印缅三边关系

  近年来,东南亚成为各大国角力的重要竞技场。进入21世纪之前,中国就以天时、地利、人和占得了先机,印度则以“东向”政策奋起直追,东南亚就此成为中印两国战略利益相互交织、重叠的区域。①而缅甸又因其地缘战略的特殊重要性受到印度的特别关注,因此,中国“南下”缅甸已超出中缅合作本身,它对中印、缅印关系也产生了联动效应。中国“南下”缅甸的联动效应之一是间接推动印缅关系升温。新加坡学者徐本钦指出,冷战后印度对缅甸态度的转变主要是在缅利益关注的上升、担心缅甸放弃传统的战略中立政策②,以及以此作为应对中国的战略。印度《加尔各答电讯报》2010年7月22日的报道说,印度情报部门对中国商人在缅甸的影响力日渐增强感到忧虑。“不论是在缅甸边界还是在缅甸内陆,中国商人的影响力都让印度情报部门如坐针毡,这种影响力在缅甸商业中心曼德勒和德穆尤为明显。”印度内政部一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更声称:“一份情报报告显示:在5年之内,缅甸将成为中国的殖民地。”③我们知道,印度情报部门的意见对内阁的决策作用历来是很大的。被情报部门夸大了的极度忧虑必然使印度加大对缅甸的政治拉拢和经济渗透力度,以防止缅甸这颗战略棋子为中国所完全操控。目前印度和缅甸已完成印缅泰泛亚公路、德里-河内铁路、钦敦江铜矿开采和水电项目的讨论。对印度而言,这些项目不仅能促进印缅双边经贸合作,为印度进入东南亚市场、更多地参与到亚洲和世界贸易中打开通道,还能反击和控制中国影响力在缅甸的增长,从而确保亚洲地区的权力平衡。可见,印度已然把印缅关系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对待,以便有效降低中国“南下”缅甸给印度带来的“威胁”。中国开发缅甸油气资源,印度同样不甘落后,这使得能源不仅是中缅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印缅合作的重点。“印度优先发展与缅甸的经济关系,特别聚焦于国家上升中的能源需求。”④许多评论认为,未来中印两国在缅甸的能源争夺将更加激烈,并可能引发中印之间的冲突。

  中缅两国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差悬殊,两国合作具有不对称的特点。“中缅两国关系的最大特征是缅甸对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存在着不对称依赖。”①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南下”缅甸会引起缅甸对中国意图的担忧,加之外界对中缅合作解读过多,缅甸在发展对华关系时特意留下一手,即在中印之间采取大国平衡战略。中国官方、民间力量纷纷涌入缅甸,增加了缅甸的不安全感,推动了缅甸大国平衡术的加快实施。2004年4月,缅甸同意考虑印度提出的加尔各答-曼谷信息高速路计划,双方还决定扩大在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生物多样性、农村发展、环境、信息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气候变化研究、自然灾害管理与减灾、海军演习等领域的合作。②

  为应对中国,印缅跨国公路、铁路计划也在加速进行中,耶-提蒂姆、耶-法拉姆公路项目和梅瓦-坎敦-泰国(Moiwa-Chindwin-Thailand)高速路项目也一再进行了讨论。就目前来看,中国“南下”缅甸还很难成为中印在缅甸展开合作的动力。虽然中国认为中印两国在缅甸的合作竞争双赢可期,但主要由于印度对中国偏见较深和疑虑太多等原因,双方在缅甸的合作相当有限,竞争却十分突出。两国在缅甸的合作竞争关系尚处于第一阶段,即竞争占据主导地位,疑虑无法消除,合作很难达成。印度对至今无法成为APEC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感到不平并迁怒于中国,认为“这是中国为排斥竞争对手而从中作梗的结果”③,如今中国“南下”又与印度“东向”发生碰撞,印度就更加怀疑中国的意图,两国在缅甸展开合作失去战略互信的基础。印度战略研究所布拉马·切兰尼研究员2003年6月发表在《印度斯坦时报》上的文章《当心龙的意图》声称,“中国对印度的利益伤害最大,因此,除非中国现有政治制度瓦解,否则中印两国不可能成为朋友。”④这样,印度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南下”缅甸也就不足为怪了。《印度时报》驻北京记者达斯古普多就曾对中国援缅项目进行过抹黑。他的报道说,“中石油提供600万美元帮助缅甸修建医院,这不是博爱,而是旨在推动缅甸加快实施长878公里的原油管道①。换句话说,其动机是保障中国能获得缅甸的石油储备。”②

  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的评论也直言,“印度已在焦急地注视中国推动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建”,“中国建筑公司已对从密支那到离印度边境很近的阿鲁纳恰尔的班哨垭口长194英里的道路进行施工。”③对于重开“丝绸之路”和史迪威公路,印度商人是强烈支持的,认为它将帮助印度重建同中国西部地区和东南亚的贸易联系,但印度政府“从中国对阿鲁纳恰尔的领土主张和应对当前叛乱组织的角度看,反而视为是一个冒险的投资。”④

  可以说,中国在缅甸进行的开发项目即使明明对印度有利,它也出于对中国意图的怀疑而不予积极配合。由此推见,中国“南下”缅甸很难为中印两国在缅甸展开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反之,印度缺乏对中国的信任却导致中印与缅甸、乃至与其他第三国之间的三方合作易于流产。

  结语

  中国“南下”缅甸对中缅印三边互动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可否认,中印在缅战略利益重合,如果说中国“南下”缅甸使印度心存芥蒂,那么需要反思的不应该只是中国。正如印度总理辛格所言,影响中印合作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印度内部。⑤对中国“南下”缅甸,印度应该少一些戒心、多一些合作的姿态。印度崛起后要想在亚太地区扮演大国角色,东南亚是理想的舞台,缅甸是重要一幕。印度在包括缅甸在内的东南亚地区与中国展开合作,有利于展示印度的大国形象,与中国对抗则适得其反。就中国而言,今后在“南下”缅甸的进程中,不仅要确保中国获利、缅甸受益,还应尽量兼顾印度的感受,努力为中缅印三边合作创造机遇和平台,要防止中缅合作间接破坏中印关系和导致中印在缅甸的正面交锋。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