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深入思考
张显龙
斯诺登引发的“棱镜门”事件或许只是一个偶然,但近年来越演愈烈的中美网络黑客争端、席卷中东的茉莉花事件等却清晰地告诉我们,一个网络影响国家安全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将在国家安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形势下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成为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战略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应运而生,并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一个“全新”的问题和国家安全的“新重心”。互联网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冲击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安全的方方面面。维护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影响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提,提升国防实力的核心途径,维护文化安全的主要手段。可以说,互联网时代,没有信息网络安全,国家安全将无从谈起。也正因如此,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将信息网络安全视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基石,大力发展网络战力量。
一、互联网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互联网的出现,为原本就很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带来了更多的影响和挑战。
1、互联网时代政治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领域,是主权国家存续的根本因素。政治安全作为国家的传统安全领域,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信息网络时代的政治安全”。在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政治安全遇到了新的挑战:
* 难以控制的网上“政治动员”,挑战政府权威,危害政治稳定。利用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网络,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可能进行发布号召、筹集资金、施加舆论影响和组织动员政治活动等工作。这使得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实现的政治目的或无法进行的政治活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比较容易的实现,为网络时代那些具有“网络头脑”的政治活动家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好时机,也让一些非法组织及其政治活动有机可乘。
* “颠覆性宣传”防不胜防,直接威胁国家政权。中国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从来都没有停止对我国的“颠覆性宣传”,在信息网络覆盖全球的时代,更是变本加厉。他们在互联网上举办各种政治性论坛,发表大量对我国执政党和政府不满的言论,转贴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谣言;肆意诋毁和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恶意炒作我国政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煽动不明真相的人闹事;散布政治偏见,宣扬民族仇恨,鼓动地区分裂等等。这些颠覆性宣传,严重威胁着我国国家政权的稳定,使我国政治安全遭到重大损害。
* 国家形象更易遭受攻击和歪曲。国家形象是国家一种重要的“软力量”也是综合国力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传统上看,国家形象主要是是依靠自身的实力与行为来树立的。但是在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国家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传播的结果,是国家与外部世界在信息传播领域不断博弈的结果。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利用其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肆意宣传所谓的“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用极其卑劣的手段攻击中国领导人,不断“妖魔化”中国。这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影响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大大损害了我国的政治安全。
2、互联网时代经济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经济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稳定有序的发展是保障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在现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影响下,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必须依托信息载体的支撑,经济安全与信息安全息息相关。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标准开始出现变化,一个国家信息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信息化使经济发展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信息不安全直接导致经济不安全。
* “数字鸿沟”加剧了世界贫富差距。信息全球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但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表现出极大的相互依存性和脆弱性。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国际经济中的两极分化现象。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创新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富国的特权”。“数字鸿沟”作为信息时代特有的问题,使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更趋严重,世界两极分化的局面将更难以扭转。
* 对信息系统的依赖使国家经济金融核心系统变得更加脆弱。网络化对经济的影响最突出地反映在国际金融和商业贸易领域。由于很多无法克服的技术漏洞和安全缺陷,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网络系统暴露出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国家信息系统尤其是金融系统成为攻击目标,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整个国家的财政金融崩溃,能源供应中断,交通运输混乱,引起人们恐慌和社会动荡。
3、互联网时代军事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千年沿袭下来“短兵相接”的战争局面离我们渐行渐远。战争已不再只是伴随着隆隆炮火声拉开序幕,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战正成为实现战争胜利的一道利器,重新定义了战争的新形态,未来的战争将是“全球探测、全维作战、全时控制”海陆空天电网一体化的战争,网络空间成为陆海空天电之外的全新作战领域。
* 网络战可以破坏传统的武器和指挥系统。网络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计算机病毒侵入军用通信枢纽和指挥控制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进行长期潜伏,一旦需要,能够依令而发,降低指挥控制效率,甚至破坏计算机中的信息资源和控制机制,使信息化武器失去战斗能力,或使指挥系统传输错误战斗指令。目前,这样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例如,2009年法国海军内部计算机系统的一台电脑受病毒入侵,迅速扩散到整个网络,一度不能启动,海军全部战斗机也因无法“下载飞行指令”而停飞两天。而“震网”病毒攻击导致伊朗1000多台核电站离心机一度瘫痪,更是显示了网络战摧毁物理空间的巨大威力。
* 网络战可以毁瘫关系国计民生的战争潜力目标。网络战危及互联网时代最宝贵的资产:现代社会赖以建立和运行的信息存储与控制机制。网络攻击的后果,正如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指出,可破坏载客火车的运作、污染供水或关闭电力供应,造成大量硬体破坏与人命伤亡,使日常运作陷入瘫痪,让民众感到震惊,制造新的恐惧感。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更是在2009年就指出,“网络战是信息时代的核武器”。今年3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也公开宣称,网络攻击威胁超过恐怖袭击。网络战比其他形式的战争更加可怕。
* 网络战可以摧毁人心和斗志。信息战不仅能破坏敌方信息基础设施及其运转,瘫痪其军事、金融、通信和电脑网络,而且还可以散布虚假消息,动摇敌对方的军心、民心和政府信心,以达到挟制敌方发动(或反击)战争(或入侵)乃至丧失战争能力的目的。纵观美国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三场战争,美国已形成了斩杀政府首脑、毁瘫国家经济命脉,摧毁国民斗志的新型战争。网络战摧毁人心和斗志,功在平时,用在战时,是依托互联网进行的全时空心理控制战。
4、互联网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闭关自守注定失败。互联网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更不可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范围内独立成长。随着互联网这一伟大的发明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正发生天翻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通讯工具的发展和社交网络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交流方式和社交链条,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正在逐渐形成。于此同时,网络强国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优势造成“信息位势差”,使得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同文化的地位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夹杂在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使得弱势文化逐渐被强势文化所同化,价值观念混乱,民族和国家认同也不断削弱,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遭受重大威胁。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国家,利用互联网肆意诋毁和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我国进行所谓“民主”、“人权”的讨伐,竭力标榜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合理性,意欲通过政治理念的渗透实现其对我“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国内外一些非法组织和敌对分子也利用信息网络发布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如“法轮功”邪教组织就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和向众多民众发送电子邮件来诋毁社会主义的民主、党和国家领导人。
* 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遭受冲击。西方发达国家以互联网为通道,借助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电脑游戏软件等大肆传播“西式”价值观念,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泛滥成灾,种族主义、民族歧视、宗教仇恨、军国主义与法西斯思潮、侮辱性言论等不良信息在网上畅通无阻,从而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到我国每一个网民的思想意识中,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势必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造成不容忽视的冲击。
* 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遭到挑战。目前,英语已成为互联网的主流语言。美国政府支持的“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络已形成了“社交帝国”。西方文化借助语言优势,在信息网络所及范围内,疯狂地侵入世界每个角落,到处宣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无比优越性,对不同于他们的异质文化横加鞭挞,迫使别人接受他们的文化信仰,从而对众多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上的发展和繁荣造成严重的威胁。
总之,互联网时代国家安全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互联网的媒体传播功能会影响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安全,互联网自身的安危会影响经济安全,而互联网上的攻防会对军事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互联网环境下研究如何确保信息安全,进而确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安全显得紧迫而重要。
二、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安全顶层设计
在信息网络、信息系统逐渐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渗透的背景下,信息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必须将国家信息安全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孤立的、完整而非零散的、开放而非封闭的、动态而非静止的系统,并将之放在周边和国际大环境中来研究;必须综合运用复杂思维、辩证思维、综合思维、系统思维、换位思维、创造思维,“全视角”、“多维度”研究影响国家信息网络安全的各种因素,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国家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在巩固中发展,在发展中巩固。
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构建一个科学的总体框架,通过这个框架进行国家信息网络安全顶层设计。根据我国国内外战略形势和国家总体指导思想,我认为,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的理想模式是“三位一体”的“积极防御型”战略模式,即全面提升信息网络空间的信息保障、网络治理和网络对抗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应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全面保障国家综合安全和利益的实现。具体而言,“三位一体”分别指信息保障、网络治理和网络对抗这三种主要手段。
* 信息保障强调针对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保护和防御,重视提高各类关键信息系统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事件反应能力以及系统遭到入侵引起破坏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 网络治理主要指面向信息内容的安全管理,强调通过多元主体依据法律共同引导和规范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打击不良信息内容传播,消除政治、文化和社会安全隐患;
* 网络对抗是为了应对网络霸权主义和网络战的威胁,主动提升信息网络空间的威慑、防御和对抗能力,打赢新时代的现代化战争。这三者各有侧重且相互支撑,共同推动我国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的实现,进而确保新形势下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安全。
三、互联网时代国家安全保障的关键举措
根据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要求,要想增强互联网环境下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加强信息基础安全,维护社会体系稳定运行
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向来被认为是国家信息网络安全的优先目标,也是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的第一个核心。世界各国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一致的认识。对我国而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 “1+7网络”,1是指一个网络,传统上信息网络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和互联网三个基础网络,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这三网可以合并为“1”;7是指金融、电力、交通、税务、海关、党政军及其他要害部门七个重要的应用系统的系统。
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就要坚持立足国情,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确保重点,优化信息网络安全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加强密码技术的开发利用。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加强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设和完善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体系,提高对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防止有害信息传播。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健全完善信息网络安全应急指挥和安全通报制度,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从实际出发,促进资源共享,重视灾难备份建设,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2、加强互联网治理,维护政治和文化安全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是世界上一些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颠覆和政治渗透的重点对象。新形势下,要维护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安全,就必须要加强互联网治理,促进信息网络空间健康稳定地发展。
互联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地视为技术问题。在信息网络空间,政府不能依靠传统的行政命令调拨信息和规定人们的网络行为,而应在确保互联网高效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探索形成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治理机制,推动部门执法管理向网络延伸,强化相关企业网络监测和信息审核义务,提升基础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推动建立网络实名认证和诚信安全机制,拓展网上不良信息和行为的举报渠道,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营造可信、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3、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维护网络国防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这次新军事变革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军事变革,正在对全世界所有的主权国家与政治实体产生巨大的冲击,既给国际安全形势增加了新的变数,也给我国国防建设带来了重大影响。
为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国家国防建设要求,我国要在军事领域进行变革,推进国防建设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军事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应当适应互联网时代“全球一网”趋势,研究作战新特征、攻防的新手段,探索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的先进模式,重点建设信息化指挥体系,加速开发网络战装备。目前的关键是组建独立的网络战部队,形成军民融合的网络国防体系,为打赢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战争提供强大的支撑。(系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摘自《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13年第7期,《新华文摘》杂志社2013年第24期转载)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