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9日抵达北京,出席第22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他本次担任首相以来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习近平主席会不会与他会晤,以及如果会晤,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成了媒体关注的一大焦点。
由于安倍去年底参拜靖国神社、在强征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上倒行逆施,以及他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挑衅性态度,中日高层交往几乎中断,两国关系陷入自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重的僵局。日方自知理亏,他们将这次APEC会议视为重启中日首脑会晤不可多得的机会。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在APEC会议前夕紧急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达成“四点共识”,日本就钓鱼岛等问题做了明显让步,形成了对安倍今后参拜靖国神社的约束。中日间的这一“意外突破”被认为增加了习近平与安倍“握手并谈话”的可能性。
因为安倍带着能不能与习近平“谈成话”的悬念而来,他成了APEC期间北京的一位“特殊客人”,更容易抢镜头。他在离开东京前对媒体说,“改善两国关系的想法从来没有改变过”。尽管中国社会普遍认为这位日本首相“挺两面派”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经常食言,但中国一些有影响力的互联网站还是挺突出报道了他的行踪和表态。
其实习大大见不见安倍晋三,对中日关系是大事,但它不是整个北京APEC的重头戏。习大大在会议期间要会见很多国家元首和首脑,即使见安倍晋三,后者也只是其中之一。与普京、奥巴马这些全球重量级领导人相比,安倍的影响力显然要小得多。
中日关系真正有意义的突破是达成“四点共识”,习近平见不见安倍,多少可以看成两国领导人对“四点共识”含金量的一种评估。安倍是个始终需要对其“听其言观其行”的人,但他的身后还有日本社会,日本对外政策有着非常复杂的形成系统。
即使已有“四点共识”,即使习近平最后见了安倍,恐怕也不意味着中日关系会从此彻底扭转。中日改善关系仍将面临很多困难,中国现在很难有“理想的”对日策略,更多时候我们应当注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如此纠结的“中日突破”不应被过分夸大意义。对APEC来说,它更不应抢走太多镜头。说到底,APEC不是专为中日改善关系搭的台子,它是个大舞台,有很多牵动全地区乃至世界的重大话题和关切。日本人围绕领导人会见的具体焦虑如果占了人们太多注意力,是不应该的。
中日关系平平淡淡才是真。如今的低潮需要双方长期努力加以克服,不能靠突破的轰动来取暖,营造不真实的春天。日本官员喜欢对中日关系的进展做意义总结,其实他们应当为改善两国关系多做些实事,别那么急于表功。把中日关系带到“谷底”的就是安倍政府,安倍等人离把中日关系带回到之前状态还早着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