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竞争”关系之下的中美地缘争衡
张志坤
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竞争”正在逐次展开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霸权对中国发起的各种攻势也纷纷登台上演,如高科技攻势、民主政治攻势、经济贸易攻势、军事挑衅与威慑行动、外交攻势、网络攻势等等,这些攻势隆隆作响、扑面而来,令中国不得不招架,不能不应对,这样一来,中美之间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分门别类的各个战场,比如科技战场、政治战场、经济战场、军事战场、互联网战场、太空战场、外交战场以及舆论战场等,这些战场当然不是中国需要的,更不是中国设置的,按照中国方面的主观愿望,上述战场一个都没有才好。
但是,这并不是中国可以说了算的事情。不管中国是否愿意,美国都照打不误,绝不手下留情,对此中国将没有办法搞任何形式的“非暴力不抵抗运动”,因此,各个战场的具体战斗一概都难以避免,并由此汇总成中美战略斗争的宏大画卷与壮阔潮流。
这当然是极其复杂的战略斗争,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探讨。这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战场,即地缘安全战场,值得特别注意。围绕中国周边的地缘安全争衡较量将成为美国“战略竞争”的重头戏,对中国而言,这一领域的争衡具有明显的紧迫性与现实性。
从类型上说,中美地缘斗争将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而展开:
一是海上通道
海上通道对于当今中国具有生死攸关的性质,以目前的情形看,如果这条通道发生梗阻或者被掐断,则中国经济将发生严重的滑坡,甚至可能还要出现大面积的塌方,而无论是何种情形,都将构成对中国的沉重打击。因此,从中国的战略利益出发,要么是将这一通道牢牢控制掌握,以确保无虞,要么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这一通道的依赖。
美国完全洞悉海上通道对于中国的意义,这并不需要多少智慧,根本就是简单常识之内的东西。因此,当初的“亚太战略”也好,现如今的“印太战略”也罢,美国都在瞄准中国的海上通道做文章,其企图就是破坏中国的海洋运输线,一旦需要,就能最大限度予以掐断。
因此,争夺海上通道的控制权,将成为中美地缘安全争衡的第一个内涵,其具体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海上武装力量、海上基地、远程打击能力等;
二是陆上屏障
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期,北约把触角伸向中亚的几个斯坦国家,还要把蒙古纳入掌控,西方集团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并非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是要在中国俄罗斯背后插上一刀,这是典型的地缘安全争夺案例。
从基本的战略常识出发,疆域外的浅近纵深对于国家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就是俄罗斯绝不允许北约东扩至乌克兰的根本原因。
围绕中亚斯坦国家及蒙古的地缘安全争夺目前暂时归于沉寂,原因并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改恶从善、放下屠刀了,而是条件不好、力有不逮也已。他们非但没有放弃恶化中俄两国地缘安全环境的努力,相反正变本加厉地进行着,针对俄罗斯在干什么人们已有目共睹,而针对中国的行动正在加码,这些行动正在东盟范围内展开,在中南半岛展开,在印度洋展开,在南太平洋展开,甚至连遥远的非洲,也同样在展开。
三是边界热点
邻国之间的领土争端与战争冲突历来是霸权加以操纵利用的杠杆,对中国更是如此。美国已经深度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日本因此大受鼓舞、底气十足;已经深度介入南海岛屿争端,不断为相关国家撑腰打气,鼓动他们对抗中国;正在介入中印边界争端,插手尼泊尔。如果未来有一天美国军事人员或武装力量出现在印占中国藏南地区,笔者将丝毫不会感到意外。
从对象上说,中美地缘战略争衡将使如下国家成为焦点与要点:
一是菲律宾
菲律宾是美国的旧殖民地,美国势力在这里有雄厚的基础,这个国家也西化得很深,因而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真正的战略桥头堡,相比较而言,日本、韩国不过是美国的军事占领地。
但菲律宾同样也有厚重的亲华基因,尤其是其经济与政治上层,其中主张对华友好的大有人在,现总统杜特尔特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在中美之间,菲律宾存在向背取舍的重大抉择,并非当然从美,也并非注定友华,关键取决于哪方得手,要看中美两国谁下功夫大,谁的努力多。直白地说,就是要进行激烈的争夺。如果美国胜出,美国军事力量就可能重新进驻菲律宾,南海局势就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如果中国胜出,美国势力进一步被赶出菲律宾,则中国地缘安全的稳定状况将因此大为改观。尤其在海上通道安全方面,将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是越南
无论对于美国还是之于中国,越南都是一个战略与政治的二重性特点十分突出的国度。越南与美国在政治上高度对立,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与颜色革命手法对越南政权的威胁也十分严重,加之两国之间那场残酷的战争,所以他们之间在政治上没有任何信任可言。但在战略上,他们之间却有强烈互相利用的企图,越南的企图是借美国压制中国、消耗与牵制中国,使中国无暇无力它顾;美国的企图是挑拨中越安全关系,进而把越南拉到自己这一边来,从而破坏中国的地缘安全环境,使中国受到强有力的牵制与压迫。美越之间是政治对立战略接近,但中越之间是政治接近战略隔阂,中越之间的政治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又拉进了中越之间的距离,在中美之间未来越南将做何种取舍,这不仅仅是河内当局的事情,更是中美两国激烈争夺的结果。
三是缅甸
缅甸是一个民族四分五裂、政治高度碎片化的国家,表面上看是一个国家,但其实地方势力林立,并且各自为政。这就为外部势力深度介入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
尽人皆知的是,缅甸对于中国的地缘安全意义太重大了,既有切身的安全利益,也有重要的民族文化关联。也正为这一点,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才因之对缅甸极度垂涎,他们的企图就是对缅甸进行“民主化”改造,使之投入西方的怀抱,接受他们的支配。一旦达成这样的目标,则中国在战略上将遭遇沉重一击,不但使边界不稳,而且一条宝贵的陆上通道也将被掐断,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
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自从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包括前国务卿希拉里在内美国的政要们就马不停蹄的跑到那里,他们同中国争夺缅甸,其目的就是拉拢与操纵缅甸,进而达成支配的目的。预计这样的争夺今后将在中美之间愈演愈烈。
中美地缘安全争衡势在必行,势必愈演愈烈,给我们提出如下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该不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势力范围”这个词听起来相当古老僵化,很遭人厌恶,但时至今日,势力范围不但仍然存在,而且还是大国行之有效的战略杠杆。美俄两国绕乌克兰问题的角逐,就是典型的“势力范围”之争——北约要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俄罗斯的边界,而俄罗斯则一定要将美国的势力范围赶出去,要同北约之间留下必要缓冲区,以确保俄罗斯核心腹地的战略安全。
现在,霸权正在中国周边打造其新的势力范围,要将这个势力范围最大限度地逼近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不是也需要在周边打造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这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回答与抉择将变得越来越现实和迫切。
第二,中国要不要建设海外军事基地
没有海外基地配系支撑的海上力量就是插在花瓶里的花朵,这个经验教训,在德、俄等国海军的兴衰成败历史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如今也是这样,即便是一支全核舰队,如果想要有效地遂行远洋作战行动,也需要完备的基地支撑,否则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人们都知道美国的航母编队在全球大洋上耀武扬威,他们之所以有此能耐,不全是航母的本领,更重要的还有美国遍布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为后盾,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不管多么强大的海军航母大编队,也难免要变成一群“流浪狗”。
现如今中国正在建设远洋海军,远洋海军的核心任务是保卫海上交通运输线,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强大的舰队和强大的基地一样都不可缺少。就连简单的中东海湾护航和反海盗都需要建立一个吉布提补给基地,更何况大规模的远洋作战行动。因此,客观上中国需要建设一大批海外军事基地,这样的军事战略路径当年苏联也曾走过,后来随着苏联解体而大部坍塌,但如今的俄罗斯仍然死保在叙利亚的基地不放,使其成为支撑俄罗斯大国地位的重要砝码。发展壮大中的中国已经越来越难以回避这个抉择了。
第三,中国能不能越出国境主动出击
必要时跨出国境主动出击,这是战略大国应有的权力,也是奉行积极防御并牢牢掌握主动权所必须的抉择。前三十年的中国就曾多次跨出国境展开强有力的军事反击,除了著名的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外,还有中缅边界地区的反击战,1979年的对越反击战等,这还不算1962年的中印边境反击战,事实上这次反击战虽然不能说是出境反击,但却远远地跨过了实际控制线,同越境出击具有相同的属性,即它们都一概是跨过既定界限所进行预防性反击。这些都是贯彻积极防御战略的典型案例。也就是说,任何人也没有规定中国只能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
但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点倒俨然乎好像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即中国只能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而不得越出国境。这就很成问题了。如果让这种军事战略学说捆住手脚,那对中国走出去将是极大的制约,也完全不能适应对美地缘战略斗争的客观需要。这个问题,也到了需早定大计,早做抉择、早做相应准备的历史时刻了。
概括起来说,对中国而言,未来不能让霸权将越南、缅甸纳入霸权战略体系之内,这应该成为一条红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美军都不得越过“三八线”;如果菲律宾再次成为美军的前沿基地,中国将把菲律宾全境列为火力覆盖目标,对此应毫不客气、绝不留情。强起来的中国应该树立和建立起这样的勇气、决心与相应的能力,并在今后的战略进程中为此采取积极果敢的行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