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思:资源意识与格局利益
——从国际分工形成看美国
经济学的产生就是用来解决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这一对矛盾的。当然,资源也有循环资源和一次性资源。如能源中的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只要地球不毁灭,就可以把它看作永久的能源,但有一些资源是一次性的不能再生,也很难找到替代的东西,这就需要经济的利用。当国家还存在的情况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存在一个人均资源拥有量的问题。
早就想谈谈国际分工的问题,由于金融问题对我国来说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就暂时把它搁置下来了。其实从全球来看,美国也参与国际分工,但主要立足于科学技术发展、金融市场操作、流通网络链接和循环资源利用这四个方面。前三项可以说统归于人力资源,是不需要或需要非常少的自然资源加以配合。因为科学技术发展是主要体现一种思想的进步,随着人类的进化,这个不会枯竭,而作为资源的表现形式就是不断吸引各国的优秀人才加盟美国,为其创造出专利收益;金融市场操作其实是以一种管理面目出现的,这个虚拟经济部分是不需要实实在在的生产性资源,尤其是现代信息社会,只是一种数字符号和信息指令的收集、发布而已,且藴藏着号令的魔术增值,其所用资源顶多是一种思维的延伸罢了;流通网络链条,其所用资源也是一种信息掌管的延伸罢了,形成了巨大的格局利润(由于现代社会,各种流通是交叉进行的,分现货和期货,因此与金融市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循环资源主要体现在农业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这种资源一般也不存在枯竭问题。因此,最后一项才涉及到他国内的自然资源,而且是循环资源。按其最近所作所为来看(抓紧收购中国的农业产业),用不了多久,这项资源就要由他国来承担了。可见美国对资源保护的布局是国际分工中是最优的,而且带有垄断性。
至于一国经济中其他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那就通过种种方式从别人那里交换(这是说得好听点,如果别人不愿意,就采取各种手段巧取抢夺)和获取。人类社会进化到今天这一步,显然还采取武力手段从别国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就显得太低级了(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低级手段还是要用的),怎么办呢?采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全球化来完成这个使命。对于军事实力相对强大,金融(霸权货币)市场操作相对强势的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深刻寓意。因为在世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时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就是博弈不对等、不公平的全球经济一体化。
为达到这个目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世界上其他的国家都搞市场经济(通过什么手段呢?游说、鼓吹、哄骗、强制都行,只要达到目的),一旦进入市场经济大家都形成了以利益追逐为最终目的,让每个国家内部化作一盘散沙(但美国内部并不是这样的,很多资料表明它在许多方面吸收了大量的毛泽东思想精华,比如内部协调和谐,团结一致对外,集中优势兵力,将对手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同时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还是容易产生贪污腐败土壤。第二步要让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对外开放,(甚至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生产理论,大家不要觉得奇怪,任何一种学说只要对美国的利益有用,美国都会进行有条件选择的),鼓吹所谓自由贸易的美梦,形成各种经济渗透的机会。这种貌似自由公平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在美国的强权货币操纵下,其实对其他国家是极不公平的。
美国带领他的一帮小兄弟,利用强权货币、金融控制,通过30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国际分工布局。能源方面,石油以中东为主(因为现在俄罗斯不听他的了);稀缺资源和一般消费品方面,以中国为主;科学技术方面(消费领域的),由其小兄弟掌握为主;流通方面,以他自己的巨头跨国公司为主。
然而,以能源为主的石油经济国家,总有一天石油会开采尽的,开采完了经济会如何?稀缺资源更不可能有无尽的开采,一般消费品也是需要资源,这种资源经济是以环境为牺牲为代价的,同时也是非常廉价的,由于劳动密集比重过大,因而其经济发展容易被制约。
这种资源构思的格局利益在于:1、通过强权货币、金融操控,占据了实际的财富分配权力;2、通过收入差别、吸引高智商人才;3、通过流通网络布控,掌控了利润分布经济通道;4、通过产品的末端交换,瓜分了他国的不可再生资源;5、以离岸加工生产形式,转移了环境污染的空间;6、通过廉价劳动力的使用,压低了生产成本;7、通过所谓国际分工,廉价获取不参与或少参与国际分工领域的稀缺资源。要做到这些是需要强大的政治威力和军事力量作后盾的。
20080830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