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话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泛思
2010-05-30
从叶檀博客上读到 2010-5-27 京华时报所发表的《中美对话中国取得的两大成果都有活扣》的一段话,余甚有感触。文章中说到的一段话,还是很有见地,至少将对话的要点加以提炼和归纳。如“此次对话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虽有进展,但有前提,美方将在贸易救济调查中,认真考虑并给予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申请的中国企业公正、合理的待遇,并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方对依法在华经营的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提供国民待遇。也就是说,只有对于市场导向行业如制造业才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而其他行业不得享受。”
任何国与国的对话都会涉及经济运行链条,政治操控链条,军事威胁链条的节点把握,何况是高层次的战略对话。由于这些链条都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事物,因此选择对话的关键节点十分重要。但无论始于哪一条路径,最终只会有一个终极目标:谁来主宰这个世界!
估摸“市场导向行业”就是综合链条中一个关键的节点,据我所理解市场导向行业既是全面放开的行业,如果你那个行业是没有放开或不完全放开是不能享受所谓“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多么美妙的 “享受”词汇,只是对象是谁就不可而知了。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逼迫想享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国家将一些还没有完全放开的领域(如金融等),完全放开,加速放开;二是给你的制造业享受“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但作为经济运行的入口和出口还是由具备“市场经济地位”裁判无形的完全掌控。制造业只不过是被制约在经济入口和出口间的一个流程,是所谓国际分工既定的经济运行操控链条中一个影响力最弱的环节,它的利益空间完全被入口(资源)和出口(市场)所限制。多么好的“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享受”啊!即便掌控了入口(资源)和出口(市场)的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也从来没有把制造业当作享受,不然就不会将这种 “享受”转移到那些发展中国家去了。那么什么是“享受”呢?掌控出口(市场)才是真正的享受;掌控入口(资源)才是真正享受的保证。很多发展中的国家为了享受那种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制造流程,反而将残余的一点享受的保障(资源及主权货币)都拱手出让了。
联想到有文章点出:“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给各国首脑写的信,信中明确指出,义和团运动已经证明了中国是一个不会屈服于外来势力的民族,反抗不会停止,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精力来控制这个国家,因此他建议采取以中国人代理来统治和掠夺中国的手段,于是美国人投资建造了清华大学,美其名曰——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全国N多文盲的时候不去弄小学或者扫盲而办大学?)规定该大学每年必须向美国派遣多少多少留学生,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可见帝国主义的奴驭全球的思路由来已久。军事威胁链条没有政治操控链条那样隐晦,更没有经济运行链条那么变化莫测。真有些打不如骗,骗不如迷惑味道,与其让你愤怒而死,抱怨而死,不如让你含笑而亡。财富掠夺行径越诡秘,世界才会越“和谐”嘛。
对于制造业,有文章分析指出2006年:中国实际上的制造业工人总工作时间是这发达国家的1.93倍。发达国家制造业工人工资比中国同样工人工资高出18-25倍可以确定的。即便从效率角度出发,发达国家制造业工人月工资比中国工人高出10倍以上也是存在的。……西方国家超市里70-80%的商品都是中国工人制造的,质量好,价格低。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制造业的所谓优势只是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上得以体现,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等原因这种所谓优势后期恐怕也难以为继。
发达国际尤其是美国对世界经济掌控的理念很简单,入口(资源)和出口(市场),这是经济运行的本源和掌控节点。这也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华尔街的一贯思路和做法,因为只有本源的事物才会相对经久不衰。而掌控需要的政治、军事、媒体优势;掌控的最佳途径金融霸权、定价权、操作平台。虽然今天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和科技高速发展,但美国是不会过多地考虑昙花一现的过程和概念性事物,只会对这种现象进行暂时的加以利用。因为过程和概念性事物的变异性较大,也很不稳定。比如说一些所谓的高科技通常对一般人来说具有的新奇魅力,普及后生命力就会终结。任何概念性事物与过程永远挣脱不了经济运行的入口和出口所特有的基本框架。自从美元称霸世界后,这个出口和入口的大部分就一直由美国把握掌控。当中国改开入世后,由美国掌控的出口和入口就显得更加完美了(唯一遗憾的暂时还没有完全统一全球货币),且成了所谓的国际分工形成和加固。欧盟的出现虽然对入口和出口的构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毕竟是由自我本身的缺陷的。从国际分工的高度来看,美国是决不会愿意放弃这种既定的国际分工结构以及原有的国际经济运行秩序。制造阶段仅仅是经济运行中受制于入口和出口的一个普通过程而已,用一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就象某个时期驾车是一种职业,当私家车普及后驾车就成了生活中最普遍的基本技能了,而燃油供给和道路管理的重要性则越发凸显作用了。从职业到最普遍的基本技能的转换这种事情(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制造技术普及)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产品日新月异的世界上无处不见、无时不存的。但永远都脱离不了资源和市场的制约,任何级别对话的深层意义都应落笔到此。一个肠胃好的人,如果不给他吃的(入口),再好的肠胃也是浪费了;如果他的排泄有问题(出口),那也将会把好的肠胃憋坏,甚至废了。
美国悄悄的把辩证法学好用活了,在唯利是图的世界中,他们从相对论的角度出发,在纷扰中寻找出真正的价值点和有利途径,这在他们上层人物的一些随意的语言中显而易现,如巴菲特说他对中国经济很有兴趣,他投资了中石油和BYD。发展中的国家要学习欧美的长处,但绝不是简单的模仿,那样是要吃大亏的。就像茅台酒的生产一样,同样的配方,同样的生产工艺等,只能在贵州茅台镇这个地方才能生产出货真价实的茅台酒一样。欧美理念的运作是不能脱离它生存的土壤,何况你所处的外部条件与欧美是有差异的,即使在现在同等的外部条件情况下你目前的实力经验和信息获取能力也是与欧美不尽相同。学习是过程,目的关键在于变通,变通为自己所适用的、有利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怎样把握自己的对话的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毕竟最终的思路是融入节点中体现出来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