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思:应站在国际分工的高度来应对经济危机
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是世界经济迫于一个复杂而又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美国为维持既定的国际贸易与分工格局,通过“创造”幷输出大量的“广义金融产品”来平衡国际收支,换取全球新兴经济体提供的工业制成品和资源。而所谓“次贷”等金融衍生产品,在金融世界进行投资或投机,只不过是一种国际金融市场短暂繁荣的表象。
这种分工或运行趋势不是一下能扭转过来的,是世界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只是这次非常彻底,以至于普通救市难于挽转,台湾的电子元老张忠谋人看到了这一点,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这次危机是多年的积累的爆发,任何拯救方法都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奥巴马对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频道This Week with George Stephanopoulos节目表示,无论是在零售销售还是在制造业,所有指标都显示我们正处在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经济问题需要一定时日才能化解。
用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国际分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生产过剩?
目前的经济危机中的所谓生产过剩其实是一种表面现象,从世界总体来看并不存在生产过剩现象,从局部来看有生产过剩现象。由于这一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或说是一种所谓国际分工由于某种原因的运行不适应不合理的结果,导致这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要不然非洲就不会存在有人挨饿的问题,在奥运会节目里面也不会出现很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奥运会参赛者连一个数码相机都不具备,有的甚至是穿着旧服装来参加奥运会的,这难道能说明生产是过剩的嘛?所以,从世界总体上来看并不是生产过剩,而是由于子系统中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分工不合理造成的生产过剩和生产不足的同时存在的现象,不然扩大内需的说法就难于成立。
(一)、从宏观大势来看:
原本的世界经济发展就是畸形的,宏观体现在自然或人为形成的复杂国际分工方面;微观表现在社会成果的具体分配方面。
一些发达国家正如我在《资源意识与格局利益》一文中提到的一样。“……也参与国际分工,但主要立足于科学技术发展、金融市场操作、流通网络链接和循环资源利用这四个方面。前三项可以说统归于人力资源,是不需要或需要非常少的自然资源加以配合……可见美国对资源保护的布局是国际分工中是最优的,而且带有垄断性。”,“在美国的强权货币操纵下,其实对其他国家是极不公平的。美国带领他的一帮小兄弟,利用强权货币、金融控制,通过30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国际分工布局。能源方面,石油以中东为主(因为现在俄罗斯不听他的了);稀缺资源和一般消费品方面,以中国为主;科学技术方面(消费领域的),由其小兄弟掌握为主;流通方面,以他自己的巨头跨国公司为主”;“这种资源构思的格局利益在于:1、通过强权货币、金融操控,占据了实际的财富分配权力;2、通过收入差别、吸引高智商人才;3、通过流通网络布控,掌控了利润分布经济通道;4、通过产品的末端交换,瓜分了他国的不可再生资源;5、以离岸加工生产形式,转移了环境污染的空间;6、通过廉价劳动力的使用,压低了生产成本;7、通过所谓国际分工,廉价获取不参与或少参与国际分工领域的稀缺资源。要做到这些是需要强大的政治威力和军事力量作后盾的”。
(二)、从中观角度来看:
贫富不均,两极分化严重,大量的贫困人口还没有达到一般的生活消费水平,甚至在最低生活线上挣扎。不是整个世界生产过剩,而是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整个人类生活水平的需要。关键是经济结构失衡,穷人有需求的无法无能力满足,富人有能力的早就需求饱和了,且所占人口比例很小。这种严重结构失衡首先源于自然或人为形成的国际分工不合理,其次源于整个世界的分配制度不公。是一种典型的生产分配结构上的不对应,这种结构矛盾在当今世界短期内是无法调和解决的,因为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生活价值观念不同,经济发展速度不一等等因素所造成。
(三)、从微观细节来看:
周期现象在此过程中有一定的表现,但并不起绝对的作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整个世界的剥夺导致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世界各地内部存在的分配问题才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真正根源。显然从国际间来看:如中国以及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表现为大量血汗工厂制造的产品过剩,即所谓的产品卖不出去。从子系统来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大多低层数消费者也只是没有能力消费而已;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表现为负债消费不能维持下去,没人愿意再为他们提供消费的资金而已,不是他们不想消费。
二、纸币和黄金挂钩就一定能避免金融危机吗?
在纸币与黄金挂钩的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到1971年的27年间,全球没有出现过什么金融危机,只有几次小规模的汇率危机。说明那时流通全球的纸币必需要有一个较稳定的价值物来进行制约。然而,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全球范围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平均每三年就要爆发一次。
这种由正负循环组成的金融运动,从泡沫疯狂膨胀到泡沫急速破灭的过程,究其原因都有一个信用宽松或货币供应量过度扩张的做法。目前的国际金融风暴,各发达国家都大量的注资,是挽救经济还是就能马上形成正循环后市形成新的一轮泡沫?值得考虑!这次的金融危机注资能起到多大作用,能否止住金融危机,能维持多长时间还是个未知数?
经济体系一旦进入正循环和负循环过程,即使政府采取各种政策行动来试图阻止资产价格泡沫的恶化和泡沫的破灭,多数没有或不会落到实际点上。这种正循环和负循环现象在经济运行中永远都是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究竟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很值得思考。通常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发达国家充分利用了这种现象,而发展中国家疲于应对这个过程。最后的结果是富国越来越富了,穷国越来越穷了。
如美国政府尤其是美联储在2005年开始发现资产出现泡沫之后,连续17次加息,从1%一路加到5.25%;中国同样如此,2005年下半年尤其是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房市开始疯狂上涨,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降温。这种以泡沫来治理泡沫的思路只能延缓泡沫的破灭,从而带来更大的泡沫破裂的危机。
孤立的从货币角度来解释经济危机的形成,显然是不够深刻的。只有从整个国际分工形成角度,以及不合理的经济强行运行状态形成过程来探讨,或许才能找到经济危机形成的真正原因和规律。
经典的1929年华尔街的股市疯狂和最后的崩盘。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美联储刻意降低和维持低利率,尤其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纽约联储刻意长期维持较低利率。这点同于2002-2003年格林斯潘的美联储长期维持低利率(维持1%长达14个月)。但1929年华尔街的危机有如下特征:1、系统外的经济运行没有受到影响(如苏联),原因是没介入这个系统的经济运行;2、而当时的国币体系是与黄金挂钩的,只是事件发生后的应对策略犯了极大的错误,最后由虚拟经济泛滥导致了实体经济的崩溃。这一点绝不同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现象,那时是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而且冲击对于危机爆发中心的力度最大。
从货币发展近代的历史来看。当年作为国际货币的英镑流通与黄金挂钩,英镑退出后,作为新兴货币的美元借助与黄金挂钩走上了国际舞台。后来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遭到美国总统尼克松颠覆。原因是:“到1968年,美国官方的黄金储备已经大幅减少,由1945年的7亿盎司(21770吨)下降到2.96亿盎司(约合9200吨)。到197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仅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15.5%.当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减少,发行的美元大量增多,市场上就出现美元大幅贬值、金价上升的预期”。而美国又不愿意以平价黄金兑付美元,于是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一直维持到现在。
由此可看出:1、黄金与某种国际货币挂钩并不一定能保持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就一定会稳定,不然的话取代英镑的美元到后来就不会与黄金脱钩了;2、英镑不仅仅是由于与黄金脱钩的原因而导致国际货币的地位被美元取代了,目前不与黄金挂钩的美元是否因金融危机的原因被其他的货币取代呢?还有待观察。3、为什么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全球范围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平均每三年就要爆发一次。就没有发生美元货币被其他的货币(比如1999年形成的欧元)取代的现象。显然,要么就是黄金并不是唯一的国际货币支撑物,要么就是危机是能人为制造的,而且只要没有脱离霸权货币可控范围,霸主的国际货币地位不会改变。只是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倒流露些无法控制的迹象,原因是美国及其追随者负债太多了。当然也可通过战争作为转移金融危机--经济严重危机的最后一招,不过不是那么好玩的。在核武器、网络和太空时代,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军事对决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就是偶尔发生的常规局部战争也不足以动摇国本;倒是经济领域的无声拼杀是经常的、大量的和致命的。
三、本次经济危机是否会导致美元体系的崩溃?
既然1971年后黄金已不能作为货币体系的参照点了,于是霸权货币体系就从经济上盯上了能源和食品。
虽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后形成了美元货(纸)币霸权体系,且美国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实力,来作为美元在全球“价值”保障。 但这种强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依然是建立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形成的基础上。
1972年中东战争,导致石油价格猛涨,美国的石油公司赚去了丰厚的商业利润。石油美元经过美国、英国、日本和欧洲银行(主要是美国银行)金融手法,借给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一方面能从这些国家中获得了丰厚的金融利润,另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能源产业,真是一举两得。
当外来资金进入一国的关键行业,就将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这类国家就必然会丧权辱国堕落为殖民经济。
1971年全球只有381亿美元基础货币,而今天已经超过了6.2万亿美元。而金融衍生品的总值已经超过了600万亿美元,最高达到680亿美元,远远超出全球的GDP 58万亿美元。为什么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到现在美元还能坚挺呢?一是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相互渗透对于延缓美元崩溃起了很大作用;二是世界各国的货币结算、储备习惯也会对美元崩溃起到缓和作用,有关资料表明:目前美元占全球贸易结算大约67%,金融结算大约75%,外汇市场干预货币则主要是美元;三是由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会对美元的崩溃起到减缓作用,仍然是一个目前国际经济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参照系。因为全球没有哪一个中央银行和政府能够允许本国的汇率完全不受控制,个人和企业的投资者也不能无视汇率的波动。
虽然这有些捆绑的味道,但至少能圆说目前美元还能坚挺的原因,不过其本质始终是一个泡沫掩盖另一个泡沫的翻版,延缓了美元的彻底崩溃。
剩下的问题是:我们还能回归到以黄金为本位制的货币体系吗?如不能回归该怎么办?固定汇率可行吗?
中国首先表态已经做好准备参与救市,后来发现此黑洞深不见底;而日本虽没有如此高调,却悄悄地进行了大规模“抄底”。中国和日本是美国两个最大的债权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面临的危险也最大:如果不救美国的金融市场,可能导致已有的债券变成烂账;如果去救,则新的资金可能又被死死套住,未来也许损失更多。
而中东产油国和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这些国家或是美国的宿敌,或是美国的新仇。当年中东产油国曾经对美国石油禁运,导致美国经济危机;美元掉进深坑,欧元也被拉进来垫背。迫使全球央行全部紧急降息,以放大金融恐慌。这个举动看似合理正当,但却引发全球商业票据市场崩溃,而欧洲商业银行融资的大部分正是来自商业票据市场!法国财长愤怒地说“让雷曼倒闭是有预谋的”。由于被“裸泳者”死死地拉住,虽然德国财长说“美国将会失去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欧元并没有得到取代美元的天赐良机。
美元一直在贬值,为了诱使别人抄底,现在暂时稳定并升值,但接着会不会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贬值?美国在世界上的潜在对手有许多,但在经济领域最关照的却是中国。
自二战以后原子弹问世,大国争衡的主要舞台就不再是血腥硝烟的战场,而转向以经济领域为主的战略制高点,而这个制高点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在核武器、网络和太空时代,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军事对决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就是偶尔发生的常规局部战争也不足以动摇国本;倒是经济海域的无声拼杀是经常的、大量的和致命的。
因此中国政府投入4万亿(有可能带动18万亿投入)刺激经济复苏,不应该只着眼于简单的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而应该从整个国际分工的角度出发,自己未来应有的位置进行新的经济布局。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