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外另立“中央”?
萨科齐搞“巴黎和会”让美不爽
2008-11-25 15:30
《青年参考》:本报特约撰稿 张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博士生)
11月16日,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华盛顿落下帷幕。在华盛顿会议上,各国同意在2009年4月30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的100天后)举行下一轮首脑会议,会议暂定的地址是伦敦。然而,法国方面在11月18日突然宣布:法国将于明年1月初在巴黎召开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峰会。
与布莱尔共同主持
众所周知,重要的国际会议在哪个国家举办,这个国家就控制了会议的主导权,法国要搞“巴黎峰会”,其目的不言自明——提升法国在欧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法国总统办公室表示,这届峰会将于1月8日至9日在巴黎举行,法国总统萨科齐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将共同主持这届金融峰会。目前还不能确认有多少国家的领导人会出席这届峰会,但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如美国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印度的阿马蒂亚·森都将出席。
法国总统办公室的声明非常低调:“这次峰会是对华盛顿金融峰会的补充,但这届峰会不会像华盛顿会议那么正式。”
巴黎峰会让美不爽
不过,作为G20金融峰会的“东道主”,美国还是对这个拟议中的“巴黎峰会”很不爽。尽管法国一再宣称:巴黎峰会将沿循华盛顿峰会的主题,并突出政治领袖与知名学者“非正式”磋商的特色,但美国官员还是十分紧张,因为这个会议与明年4月的G20金融峰会在时间上太接近了。
美国媒体甚至说,萨科齐太不给美国面子,似乎是在对美国式的自由资本主义穷追猛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说:“萨科齐宣称他要给美国人敲一敲警钟。”
更糟糕的是,萨科齐在参加华盛顿峰会时没向布什或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提及此事。欧洲的一位高级外交官说他觉得法国的提议“令人惊讶”。
美国媒体称,过多的峰会反映出大西洋两岸在全球经济方面的激烈竞争。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萨科齐颇有踌躇满志的意味,很想挟欧盟以令天下。但捷克(明年1月将接替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等欧盟内的亲美派则不给他面子。例如,萨科齐不久前劝美国别在捷克部署反导系统,以免逼急了俄罗斯。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却予以反驳,在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说萨科齐“说话没过脑子”。
法国国内对萨科齐言行持批判态度的也不在少数。包括法国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都翻出了萨科齐竞选时高谈阔论“英美模式”优越性的讲话,再拿来与他最近批评英美的言论作比较,从而验证了萨科齐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善变”,并讥讽他“早上醒来时还是自由主义者,到了晚上就转换成十足的共产主义者”。当年的总统竞争对手、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也奉劝萨科齐:应少一些“狡猾的政治投机”,多一些英国首相布朗式的“技术手腕”。
萨科齐难成“正果”
萨科齐要召开法国的金融峰会,各国政要自然不能太早明确表态是否参会。美国的态度是很清楚的,要是爽快地答应赴会,肯定让美国没面子。不过,奥巴马到时要是愿意去巴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自然也就乐于赴会了。
法国与美国暗中较劲有好多年了,每逢美国境况不妙,法国经常是西方阵营里率先倒戈的。从曾经毅然退出北约军事集团的戴高乐将军,到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希拉克总统,再到眼下执意“另起炉灶”召开峰会的萨科齐,国际社会早已习惯了法国人贵族式的趾高气扬。
不过,在法国身为欧盟主席国的特殊背景下,萨科齐的能量却被媒体不断放大。
萨科齐先是以“救世主”的姿态力促欧盟内部协调应对之策,进而以欧盟“代言人”的姿态到美国“逼宫”,要求召开华盛顿峰会,后来又以“改革者”的姿态在峰会上频繁向美元的领导地位“叫板”……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步步加深,萨科齐这一系列在国际社会“有所作为”的表现,博得了某些“伙伴”的赞誉、一些媒体的追捧、部分民众的颂扬,以及主要“对手”的重视,但“高姿态”能否带来法国强势、欧元坚挺、经济复苏呢?这恐怕未必。归根结底,法国的力量与美国相差太远,美国又在欧盟内部打入不少楔子,萨科齐的目标太高,口号太响,掣肘太多,很难修成“正果”。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卡蒂娜·巴里什所言:“在极度缺乏信心的时候,政治家需要给世人留下负责任、有能力的印象,但萨科齐一次次召集峰会,提出的却是一个个不可能实现的建议。”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