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路爱国译)
评论第255号
2009年4月15日
20国集团会议意义何在?
几乎所有的人对4月20日在伦敦召开的20国集团会议都过于认真了。在专家和批评者的分析中,会议的召开似乎是要完成与会各国政策的某些变化。而事实是,与会者事先都很清楚,会议不会导致任何重大变化,而会议通过的几个小小改变就是不开会也容易做到。
对美国、对法国和德国、以及对中国来说,会议的意义就是要向它们本国的民众展示,他们正在为灾难性的世界经济形势“做点什么”,而事实上无论它们做什么都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正在下沉的轮船。
会议或许对奥巴马总统最为重要。他去那里要证明三个问题:他本人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他要展现自己与乔治·W.布什完全不同的外交风格;以上两点加在一起将产生一种影响。
奥巴马确实证明了前面两点。他到处得到人们的喝彩,无论在伦敦、巴黎和斯特拉斯堡,还在德国、布拉格和土耳其,他还得到了美国驻伊拉克士兵的喝彩。米歇尔·奥巴马也一样。他也确实起用了不同的外交风格。他的谈话对手都说他认真对待他们,注意倾听他们,承认美国以往的过错和局限性,并似乎愿意考虑通过妥协解决外交争端,总之,完全没有他们或可指责乔治·W.布什的那些东西。
但是,这对实现美国的外交目标是否产生了任何影响?很难看出来。以得到英国和日本支持的美国重振世界经济的办法(提供更多“刺激”)为一方,以法国和德国的办法(对金融体系加强国际“管理”)为另一方,两者之间的争论根本没有解决。无论这两种观点孰优孰劣,双方都坚持己见,而公报也只是简单地避开了这些分歧。
确实,20国集团同意筹集1万1千亿美元交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所谓特别提款权,作为“前所未有的全球复苏计划”的一部分。但正如许多评论人士指出的,措施的力度远逊于其所示。首先,其中一部分并非新资金。其次,这是筹资而并不必然是支出。第三,60%的特别提款权将归并不需要它们的美国、欧洲和中国。第四,与全球已经提供的5万亿美元金融刺激计划相比,1万1千亿美元并不是个大数目。
大家都站出来反对保护主义,并提议对此采取行动。但并未通过任何可以实施的措施。此外,所说的保护主义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保护本国自身的产业,这是几乎所有20国集团成员都已在做并很可能继续做下去的。第二种是管理对冲基金和评级机构。中国人鼓励这样做,而美国和西欧犹豫不决。第三种是管理避税港。欧洲人极力推动,中国人对此十分冷淡,而美国则处于两者中间。伦敦会议没带来任何改变。
法国和德国似乎主要利用伦敦会议表示,他们拒绝向布什做出的地缘政治承诺对奥巴马也继续有效。德国报纸《明镜》的评判相当刺耳。它说,金融灾难的原因是,乔治·W.布什是个“种鸦片的”,他“[拿廉价美元]淹没了全世界…制造出虚假增长并导致了投机泡沫…”更糟的是,“华盛顿的政府交替并没有使其重返自我限制和稳健作风。相反,却导向了进一步放纵。”它的结论是:“德国总理安杰拉·默克尔说的对。西方很可能给自己开出一剂致命的过量用药。”
在地缘政治方面,法德对待阿富汗的态度也没有改变,即口头支持美国的目标,但不派更多军队。他们是否会接受关塔那摩释放的囚犯?德国继续表示绝不接受。法国则大度地同意接受一个--是的,就一个。
奥巴马在布拉格做了一次重要讲演,提出了核裁军计划,据说是针对布什立场的一个重大变化。法国保守派报纸《费加罗报》报道说,萨科齐核心集团的外交圈子对这个讲演的评价非常“耐人寻味”。他们说,无非公关而已,遮盖的事实是美国与俄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谈判毫无结果。此外,法国并不打算接受美国人的道德说教。奥巴马新外交风格对西欧人的安抚不过如此。
在其他地方,对东中欧人的效果似乎也好不了多少,即将下台的捷克共和国保守派总理米雷克·托波拉内克[Mirek Topolanek]斥责奥巴马的刺激方案是“通向地狱之路”。奥巴马对土耳其议会的讲演,由于其对土耳其问题具体而温和的立场,确实让他得到了各派(除原法西斯右翼外)的欢迎。但观察人士也注意到,他在中东问题上的讲话既传统又模糊。
中国对20国集团会议的期待似乎是只要它能召开就好。中国希望被包括到世界决策者的核心圈子。20国集团会议的召开展示了这个新现实。20国集团决定再次开会,从而确认了中国的位置。8国集团是否将再次聚会?不过,中国在很多方面对实际决策有所保留。它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集资提供了一笔小钱。说到底,它并没有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将实行真正改革的保证,那样才有可能赋予中国一个适当的地位。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说,主要棋手都在世界舞台上亮了相。他们是否从来打算要比亮相做得更多?很可能没有。世界经济低迷继续在深化,就好像20国集团会议从未召开一样。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