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培按:中国的非主流经济学家们早就指出,经济全球化绝不会只向前进,没有后退。受全球化损害的利益集团将会努力制止全球化的进程。下面的几篇文章证明了我们的预见。7.17
经济全球化浪潮减速
(原载《参考消息》2006年7月7日第4版)[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5日文章]
史蒂文•珀尔斯坦
每年的这个星期,美国人都沉醉在民族主义之中。但是,过去几周发生的事件表明,这一次民族主义冲动或许不仅仅是季节性的了,当然也不仅限于美国。不可否认,在经济意义上,全球化浪潮已经减速,而“经济爱国主义”则日益高涨。
上周末的一次全球贸易会议彻底失败是最新证据,表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样,根本不希望出现下一轮全球化。
对此能够做出的最佳解释就是:为了消化上一轮全球化,目前世界正在进行大量调整,因此很自然,人们希望并需要再多给一点时间,然后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另一轮全球化。
在全球化带来最大收获的地方(能够想到的有美国、中国和韩国),有必要想出办法,较为广泛而公平地共享利益,同时设法消除诸如资产泡沫和难以为继的贸易失衡问题所暴露的部分产能过剩。
而在全球化带来的进展出人意料地微乎其微的地方,比如非洲、拉丁美洲和俄罗斯,显然某些国家尚未确立要想受益于全球化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如果认为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未果只不过反映了很多政治领导人同时处于权力和支持率下降这样一种政治周期的话,那倒令人欣慰。但是,如果首先探讨他们权力受到削弱的原因,以及舆论为何如此分歧,那么往往就牵涉到针对全球化的某种强烈抨击。
以墨西哥星期日的选举为例。这个国家恭恭敬敬地遵从了美国财政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全球化行动计划,批准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对很多经济部门实行非国有化改造并放宽了限制,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此后数年,墨西哥遭受了一次金融危机,小型农场主濒临毁灭边缘。而受益最大的经济部门,即为跨国公司提供产品的制造业现在遇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国的威胁。因此,墨西哥政治发生左倾,就像拉美其他大部分地区那样,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反美情绪以及对贸易和全球投资的不信任。
上周末空中客车公司的管理层混乱提供了最新证据,表明欧洲仍未完全适应真正取消了限制的市场经济。这家飞机制造商的两个新的产品生产线陷入困境,因为它更善于满足公司主管和政治庇护者的自尊心,但不善于满足客户的需求。现在,空中客车公司面临着十几年来最严峻的危机。但是,公司的当务之急显然不是招募世界各地经验最丰富的优秀的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经理,并授予他们扭转局面的权力,而是确保母公司的高级职位继续由一位德国人和一位法国人共同担任。
即使是在东欧,随着各国正在从低效而保守狭隘的国营经济向受益于出口和外国投资的经济繁荣过渡,从华沙到布拉迪斯拉发,选民都抛弃了支持市场的政府。
在美国,关于移民问题的政治辩论已代替了今年正在进行的全球化辩论。一位在任总统无法获得本党在国会的多数票支持,这个事实本身恰恰证明了美国人当中现在普遍存在的愿望:希望减少我们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联系。
鉴于多哈回合几乎肯定要失败,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数日企业主管、经济学家以及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前任主席们将发出各种关于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危险的警告。
直到现在,全球化始终是商业和经济界精英们基本上强加给小心翼翼或毫不提防的公众的计划。眼下,从中国偏僻的乡村到赫恩登的临时工聚集地,全球化已进入比较民主的阶段。而处于这个阶段的全球化很可能是一个混乱的阶段。
多哈回合失败说明了什么?
(原载《参考消息》2006年7月17日第4版)[英国《卫报》7月13日文章]
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马丁•雅克
贸易和资本流动越来越自由是25年来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特征。2001年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是保持这一进程向前推进的最新努力。然而现在看来要失败。美国、欧盟、日本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僵局似乎是最后的结局。
美国的注意力从多边协议转向双边协议,而且近十年来已经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个中缘由不难理解。进行双边谈判时,美国可以利用其经济实力将非常苛刻的条件强加给谈判伙伴。它已经这样做了。比如,在同新加坡和智利的谈判中,美国坚持要求它们放弃使用资本控制。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马来西亚曾经采用了资本控制。在同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签订协议时,美国坚持延长专利的有效期,从而延长美国公司享受垄断特权的期限。美国对多边主义的厌恶跟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有关。近十年来,世界贸易组织的政治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乌拉圭回合期间,发达国家通过恐吓、贿赂和威胁并用,能够相对容易地迫使发展中国家就范。但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印度实力日增、卢拉当选巴西总统以及南非愿意与它们为伍,这些都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已开始获得强有力的发言权,以及有能力抵制西方和日本压力的自信心。发展中国家彻底破坏了2003年在坎昆举行的会议,它们坚持要求发达国家作出比其承诺大得多的让步。松散的二十国集团的出现改变了贸易谈判的策略。
多哈回合失败的影响是深远的。从象征意义上说,它的失败可能标志着全球化进程寿终正寝,全球化进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此后就一直影响着全球发展的主线。这并不是说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全球体系就要分崩离析,而是说这个工程已经搁浅。但不可能发生剧变,但是如果美元开始跌入低谷,就有可能发生。就目前来说,更可能出现的是全球经济停滞不前,而分裂和地区性可能会缓慢稳步显现。多哈回合将被悄悄埋葬,不仅毫无体面可言,而且成员之间会相互指责。世贸组织第一次执行重大任务就失败了,它的地位也将大大下降,沦落为和其他一帮国际组织为伍。
多哈回合失败可能是现代全球化时代遭受的第一次最惨重的损失,但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它的失败将是全球经济权力从发达世界向发展中世界转移的结果,前者不愿意接受它决定全球经济交流条件的能力下降。全世界可能最终认识到中国和印度的崛起,然而与比如说20年可能发生的事情相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如果迄今为止所发生的一切造成多哈回合脱轨,那么中国和印度崛起的影响有可能导致现代全球化时代闭幕。
直到现在,人们基本上是从正面看待中国的崛起:它造成了北美和欧洲的物价下降,同时给西方和日本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损失者的声音基本上被淹没了,来自中国的竞争让这些西方人遭殃。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要求保护的呼声可能越来越高,最终将变得不可抗拒。过去一年来,大西洋两岸保护主义的要求增加了很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多哈回合正在被西方兴趣索然所扼杀,因为发展中世界的实力越来越大。中国以及印度崛起可能同样会造成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西方历来是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因为自由贸易总是有利于经济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然而由于无法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影响,西方可能会寻求保护,并设置保护主义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哈回合失败是全球化终结的一次彩排。埋葬它的将是设计和宣传它的美国和欧洲。
美国的贸易伪善行为
[香港《南华早报》7月11日文章]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孟加拉国外交部官员哈米德•拉希德
随着目前的“发展回合”贸易谈判进入最后阶段,有一点越来越清楚,即促进发展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多边贸易体系将受到削弱。
2001年11月在多哈,世界最富有国家的领导人承诺给予穷国出售商品并靠所得摆脱贫困的机会。发达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似乎履行了其承诺,欧盟扩大了“除武器外全部免税”的计划(EBA)——根据该计划,它将单方面向全世界最穷国家开放其市场。但许多欠发达国家发现,该计划复杂的原产地规则,加上供应方面的限制,意味着出口被放宽限制的新产品的机会很小。
美国作出了决定性的举动:它表面上同意向最穷国开放97%的市场。但看来华盛顿的意图根本不是要做类似的事情。美国可以从每个国家排除不同的3%的进口品。结果该计划被嘲讽为“EBP”计划:发展中国家可以自由地出口一切,除了它们的产品。
以孟加拉国为例:2004年,它向美国出口的产品涉及409种关税细目,从中获得收益23亿美元。但它最多的12种关税细目(在所有关税细目中占3%)在对美国的出口总额中占到59.7%。这意味着美国可以对孟加拉国近3/5的出口设置壁垒。
美国不对最穷开放其3%的市场的官方理由是涉及“敏感产品”。换句话说,虽然美国教导发展中国家要面对迅速适应自由化所带来的痛苦,它自己却拒绝这样做。
但真正的问题要严重得多,因为它引起了人们对“分而治之”这一可恶政策的恐惧,它让发展中国家互相竞争,以确保美国不排除它们的重要产品。
实际上,在该计划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另一项计划。2003年在坎昆举行的世贸组织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共同抵制达成一项对它们不公平的贸易协议的努力。对发达国家来说,破坏这样的团结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双边贸易协议战略的目的正在于此,但它只争取了几个国家的支持。97%的方案带来了使世贸组织内部出现这种分裂的可能性。
然而即便美国成功地分化了发展中国家,也可能在其他方面引起某种程度的团结。致力于多边体系内的贸易自由化的人和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人都会憎恶美国的新战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