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一:向德国人看齐
来源: 2011-03-08 上海证券
朱伟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德国运气好。中国经济增长快,而德国所生产的许多产品正是中国所需要的。德国产豪华汽车、精密仪器和车床,乃至婴儿用品,多年来都深受中国顾客的青睐。众所周知,中国高级官员的公务配车也是德国品牌“奥迪”。日本与德国的产品有重叠之处,本来,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对华贸易更具优势。可惜如今日本政、经界太短视,尤其缺少政治智慧,尽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这就让远在西欧的德国走运了,获得了更多商机。
当然德国人也不完全是凭运气。凭着德意志民族的顶真精神,德国的产品非常精良,不光比中国的好,也比美国的好。追踪溯源,严谨的德国技校教育保证了其产品的过硬质量。在德国,孩子从10岁或11岁便开始分流,五分之二有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继续升学,而另外五分之三的学生则进技校学习,半工半读。德国共有35个技工行业,从园艺到吹玻璃,应有尽有,而且行行出状元,这保证了蓝领工人的技术水平。
读书是件苦事,基于天分、性格、家庭环境,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或适合读书的,而技校教育则让雇主和学生各得其所。在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中,也只有德国还保留了学徒式的基础教育。其实,传统方法未必就不适合今天。若从概率上看,传统方法还经常优于创新方法。既然传统方法已续存了数百年甚至是上千年,那从概率上说,现代人忽然找到更好办法的可能性其实不大。如果真有好办法,恐怕早就发现了。
不过,也有人反对德国的分流教育,理由是孩子分流过早,在10岁、11岁的年龄段,还看不出孩子日后的潜能和兴趣;还有,选择技校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或比较下层的家庭。可是古今中外,大学,尤其是所谓名牌大学,从来都是权贵子女云集的地方,但却并非优秀学生优先的地方。德国技校的成功,关键是贫富差别不大:德国技工的收入与白领或官员的收入差别不大。
德国人劳资关系也比美国处理得要好。德国的工会要比美国的工会强大,而且德国的经验证明,工会和企业可以是共存共荣的关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势凶猛的时候,德国经济也在下滑,但德国厂家并没有大规模裁人,而是推出了德国版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用人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订单多的时候工人加紧生产,订单少的时候,工人都休息。由此,厂家留住了工人,而个人则少拿工资。
美国最新发展趋势是,公立部门的员工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对他们采取的政策。其实,美国的劳工早就应该抗议了。美国一个好端端的国家,被华尔街借助资本市场弄得鸡飞狗跳,鸡犬不宁。但美国的老百姓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共和党人当选州长的几个州已经对工会采取了措施,要减少公立部门员工的工资,取消集体谈判的权利。奥巴马总统也出来表态了,公开批评共和党州长们“攻击工会”。美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在大分奖金,而普通员工要么失业,要么面临更差的待遇。这种经济制度显然是有大疑问的。可是世上还有那么多人总念叨着要以美国为师。
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德国的成效也堪称卓著。我国2011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涨了4.9%,有人质疑这个统计数字被故意压低了。我觉得这种争论是转移了大方向,似有故意造成错觉之意,似乎4.9%的通货膨胀率就不是问题了。通货膨胀势必扩大贫富差别,只因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富人才能直接或间接并持续地从银行借得巨额贷款,而货币贬值无疑意味着他们可以不还钱或是少还钱。
德国人或许没有华尔街这样花里胡哨的创新,但质量优异也能胜出。德国凭借其优异的工程、技术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了很大份额,2010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一般估计,2011年增长率也会有2.6%。
优秀,比创新更加重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