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对于20周年这一重要的纪念性周期,俄罗斯社会总体上表现得沉默而低调。加上12月正值杜马选举,俄罗斯官方和新闻媒体很少提及20年前国家分崩离析、社会改弦易辙的那些事件。除俄罗斯共产党召开了一次纪念性反思会议之外,俄罗斯官方没有任何举动和仪式。原苏联地区国家的学术界也不见推出重大、有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20年前西方主流社会曾因苏联解体而弹冠相庆,而如今,在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气氛笼罩下的西方国家自顾不暇。20年过去了,没有了苏联,没有了苏联社会主义,俄罗斯自由派曾经许诺的西方式富裕而民主的幸福生活在俄罗斯并没有出现。
一、社会领域
苏联解体后的20年来,俄罗斯人口减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降低,人均寿命缩短,财富两极分化,社会生活衰退。2011年12月15日,刚刚出炉的俄罗斯全国人口普查最新结果显示,仅2002年到2010年底的8年间,俄罗斯人口减少了2300万人,为1.42857亿人,缩减1.6%。近20年,俄罗斯人的平均寿命大大低于欧洲国家平均水平,居世界100位之后。近两年俄罗斯人均预期寿命勉强达到70岁,男性平均寿命为60岁左右,而2005年仅为58.6岁,为欧洲国家最低。
苏联解体之时,有2400多万的讲俄语的居民被迫留在了俄罗斯边界之外,成为被遗忘的“外国人”。苏联作为统一的国家瓦解后,留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境内的俄语居民状况恶化。随着新独立国家本族领导人陆续上台,俄罗斯族人的处境艰难,有的被迫流离失所,四处迁移。截至2010年,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中还有大约1000万的俄语居民散居在各地。
2011年12月14日,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局长亚·苏里诺夫在一份名为《俄罗斯与欧盟国家比较》的报告中称,当今的俄罗斯是欧洲国家中最贫穷和最不公的国家。这份由俄罗斯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报告称:与欧洲27个国家相比,俄罗斯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原东欧国家人均消费和人均生产总值均居末位。虽然俄罗斯地大物博且经济总量不低,但多数社会发展指标方面均较为落后。比如,国际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900欧元;在社会发展方面,俄罗斯均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2010年,俄罗斯人类发展指数为0.72,欧洲最靠后的两个国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为0.74和0.76。俄罗斯卫生医疗投入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而欧洲国家为6%—8%。由于医疗卫生投入不足等原因,俄罗斯心血管病和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为欧洲最高。俄罗斯因血液病和传染病致死率居高不下,此项指标在欧洲国家中也是名列前茅。俄罗斯每10万人道路交通死亡率为20人,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为13和12人,而欧盟国家平均为10人。报告指出,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最大。俄罗斯基尼系数0.42,而德国、奥地利和西班牙不超过0.35。苏联以消灭阶级差别为口号,曾经建立了引以为豪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分配住房等。现如今,俄罗斯民众由于生活条件艰难和住房贵等原因,不敢生孩子,这也是俄罗斯人口出生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政治领域
2011年12月27日,日本《朝日新闻》发表一篇社论写道,20年前,苏联最后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时说,他希望解体后各民族将繁荣昌盛,生活在一个民主社会。然而20年后的今天,独立出来的诸国中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实现这个预言。
在政治领域,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一度模仿或照搬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但20年间始终未能迈入西方国家设置的自由民主门槛。时至今日,俄罗斯仍是西方媒体批判的对象,俄罗斯与其他多数独联体国家一样,被西方世界列入“独裁和专制国家”之列。在西方媒体眼里,叶利钦统治下的俄罗斯是“寡头当政和贪腐盛行”的国度,而普京掌权下的俄罗斯几乎回到了“独裁和专制”的旧苏联。
2011年12月2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发表美国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阿里尔·科恩一篇题为《走过20年的俄罗斯》的文章中说,在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如果对俄罗斯改革成败做一下盘点,会让西方许多人感到失望。让人沮丧的是,苏联解体并未像东西方许多人预料的那样,给民众带来“光明前景”。
三、经济领域
20年前,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放弃了原苏联国家调控为主的计划经济模式,纷纷期望通过“休克疗法”,进入西方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但俄罗斯等多数国家市场转型过程不仅没能带来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反而导致了经济直线下降,还在1998年和2008年两次跌入经济危机的深渊。2011年11月26日,俄新社播发的经济评论员文章《俄罗斯经济改革:20年在原地转圈》中写道,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已经实行20年,足以对之进行总结。遗憾的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俄罗斯尽管摆脱了计划经济,但代价沉重:工业化程度下滑,跌出发达国家行列,沦为世界经济原材料供应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1年,当时的苏联经济学院士曾提出一些激进经济改革计划,但苏联领导人的犹豫不定和连番争吵使这些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苏联解体后,自由派掌权。他们在俄罗斯和一些原苏联国家纷纷推出了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的政策。然而,经济自由化的消极后果影响巨大:1992年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500%。而经济私有化改革的后果更为严重,甚至连自由派有时也将俄罗斯国家财产私有化称为“肮脏和不公”。现在俄罗斯经济学家反思说,将国有资产实行证券私有化的决定是大错特错,在恶性通胀的条件下落实这个决定更是错上加错。私有化证券逐渐变为可以买卖的有价证券。这种私有化注定会导致有失公允和肮脏污浊。第二阶段的私有化引起的问题更为严重,将大型国有资产抵押拍卖式的私有化更是荒唐至极。这种私有化的后遗症还将长期困扰俄罗斯。
如今,苏联这一曾经挑战美国的超级大国已不复存在。20年后,俄罗斯人的平均生活水平仅与上世纪80年代末持平。20年来,俄罗斯工业实力大幅下降,平均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6%—10%,14%的适龄劳动力在军事以及强力部门就业,他们并不能创造附加值。尽管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持续增长,俄罗斯财政预算仍在赤字边缘徘徊。社会保障支出捉襟见肘。政府多年来对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的支出连年下降。
四、原苏联地区国家的经济状况
20年前乌克兰领导人宣称,独立后乌克兰很快会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然而20年的时光像一场噩梦,生活又仿佛重新回到了原点。2011年11月11日,俄罗斯《独立报》刊发文章称:20年来,多数国家的经济还没有达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水平。20年过去了,截至2010年,不算波罗的海三国,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上看,只有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勉强超过了1991年的水平,其余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均在苦苦挣扎。而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又如雪上加霜,拖慢了经济步伐,使上述国家经济重新陷入困境。
20年间,除了白俄罗斯,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贸易普遍缩减,降幅达到1/3。1991—1995年,原苏联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大幅降低。苏联解体10年后,各国中只有爱沙尼亚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991年。20年间,原苏联分离出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主要依赖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燃料行业,但依靠出口石油天然气的外汇收入并没能用于从根本上改善民众社会生活。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均名义月薪低于200美元,隐形失业率居高不下。
国际金融危机对白俄罗斯的打击尤其大。到2011年中期,白俄罗斯货币严重贬值,居民平均收入下降了25%—30%,外债却在不断增加。
乌克兰是原苏联继俄罗斯之后的第二大国,制造业在原苏联领先。乌克兰矿藏种类繁多而丰富,历史上的煤炭、铁矿石和锰矿的开采都居欧亚大陆领先地位。苏联解体后的20年间,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最近10年间,乌克兰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日渐减少,现阶段乌克兰只能满足自身10%—12%的石油需求和22%的天然气需求。能源严重依赖于俄罗斯。20年来,乌克兰的情况与俄罗斯惊人地相似,虽然乌人口在20年里减少了12%,但各项经济指标下降严重。
亚美尼亚曾是一个具有很强科技潜力的工业国家,由于1988年的大地震、再加上与阿塞拜疆的武装冲突等,经济一蹶不振。从1990年开始,亚美尼亚经济发展困难重重。20年间,亚美尼亚人均发电量减少了53%,产量减少了70%。2010年人均月收入低于280美元。
格鲁吉亚的情况也很糟糕,人均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全面下滑:发电量下降了42%,煤炭31%,水泥3%,粮食14%,肉食产品93%。2010年人均月收入约为250美元。
摩尔多瓦独立2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成绩只能用不及格来形容。1992年第聂伯河沿岸地区发生武装冲突,结果造成德涅斯特地区事实上的分离,而这是原摩尔多瓦加盟共和国工业实力最雄厚地区。在摩尔多瓦其他地区,20年间发电量、水泥、粮食和肉食产品分别减少了90%、45%、20%和93%。2010年人均月收入约240美元。作为国家主导的农业,因为技术设备严重老化、投资匮乏和燃料化肥上涨,也只能在窘境中勉强维持。
截至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居民生活水平远不及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先后爆发革命,政治动荡不安,政权更迭和民族冲突不断,国家经济因此陷入危机。吉尔吉斯斯坦人均发电量下降了42%,采矿业、机器制造业和肉食产品的产量出现缩水。外债方面,尽管巴黎俱乐部免除其大部分债务,剩余外债余额仍高达27亿美元(约占吉国内生产总值的60%)。吉尔吉斯斯坦人均月收入可谓独联体国家中的最低水平,2010年仅为151美元。年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840美元。
塔吉克斯坦的社会经济状况更为糟糕。1992—1994年的内战使国家经济全面崩溃,并夺去10万人的生命(远高于塔在卫国战争时期的伤亡人数)。大量劳动人口成为残疾人。战争重创了这个国家,需要花费超过70亿美元才能使经济恢复重建。加上原有经济联系遭到破坏、市场经济改革失败等原因,2010年,塔吉克斯坦的人均月收入在原苏联各国中列末席,仅70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属最低,仅745美元。
总体来说,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的经济状况比苏联时期糟糕。这些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低,从880美元到2500美元不等,2010年人均月收入勉强达到300美元。瓦尚诺夫在《20年间原苏联地区国家的经济状况》中写道,仅有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和波罗的海国家的经济发展超过了1990和1991年。这些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6000—9000美元之间,波罗的海国家达到了10000美元。上述独联体国家人均月收入约400—600美元,波罗的海国家为800—1100美元。这些数据有局限性,并不能反映居民收入的巨大差异和分化情况。如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社会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10%的最富有人群掌握着80%的收入。国内绝大部分地区的居民社会生活继续恶化,自然资源和社会资产分配持续不公,加上缺乏深思熟虑的民族政策,俄罗斯也可能爆发严重社会冲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