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成功与战略成功——未来十年中国的挑战(之三)
今日中国获得了多大程度上的成功?
国人尽知,每临重大政治节点,各路媒体总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这样做当然很对,这无疑将有力说明当代中国复兴崛起的活力与魅力,并给人们以中国正走在成功道路上的深刻印象。但是,从理性的高度出发,在充分说明成就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差距与挑战,也就是说,还必须认清还难言成功或者还有待成功的诸多重大问题。笔者以为,清醒地知道当代中国还有哪些难言成功或者有待成功的课题,是不无益处和不无必要的。其中,经济成功与战略成功的话题就耐人寻味。
中国的经济是成功的吗?
不管存在多大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成就都有目共睹,尤其是相比于世界其它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说状态不错,并且未来十年的前景仍然令人鼓舞,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在可期待之中。从这个角度上看,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也许并不算言过其实。
但是,经济成功就等于战略成功吗?
很可能,有人要对“战略成功”这一概念发生质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笔者以为,所谓“战略成功”,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战略取得成功,所谓“国家战略”,就是发展路径、道路模式、策略办法等重大战略要项的组合体,因而,“战略成功”也就是组成“国家战略”各个重大要项的成功。
这样说来,经济成功能等同于战略成功吗?
显然不能,经济成就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经济成功,经济成功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战略成功,由经济成功发展上升为战略成功,期间还有相当的距离。
目前中国的处境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原因在于:
其一,来自重大内外挑战,说明中国离战略成功相差甚远
当今中国在内外两个方面都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笔者以为,其中具有颠覆性的挑战主要有四:一是腐败的挑战。中国社会的腐败(最核心的是官员腐败)伴随经济发展正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有最终冲毁中国的现实危险,让已经取得的经济成就化为乌有;二是贫富差距的挑战。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同样伴随经济发展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终也有搞垮中国的现实危险,也能让已经取得的经济成就化为乌有;三是普世价值的挑战。来自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内政改呼应,同样伴随经济发展愈演愈烈,如果处理不好,最终也有击垮中国的现实危险,也将使经济成就化为乌有;四是来自霸权的挑战。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围堵正伴随经济发展愈演愈烈,如果应对不好,最终也有压垮中国的现实危险,也将使已经取得的经济成就化为乌有。所以,如今的中国就好像一个土财主一般,虽然辛辛苦苦攒下万贯家私,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挑战极大,怎样保证家产安全,不被内外各种势力瓜分抢掠,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日益紧张严峻。用学术性语言就是:经济越发展,问题就越多、越大、越严峻。
其二,西化、裂化中国的殷切期待,说明中国取得战略成功的挑战巨大。
中国社会向何处去?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疑问,并没有完全解决,而一个成功的社会不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
正因为今天的中国仍然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全球范围依然很普遍地存在分化中国、西化中国的殷切期待。一种是中国崩溃论。“中国即将崩溃”的口号在欧美已经喊了十多年,在日本则有相当一些人日夜“焦虑”和“担心”着中国四分五裂,至于疆独、藏独、台独等各种“独”,更是一直为裂化中国而奔走呼号;另一种是中国西化论,这种论调认为,“中国特色”不过是一种暂时的过渡,中国最终还是要皈依普世大潮,与西方特别是美国“殊途同归”。为此而进行不懈努力的有西方国家的政治家,也有中国内部的政治爱好者,他们一直认为希望很大,也一直认为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上述两种“论”,无论哪种论在中国取得胜利,已经取得经济成就无疑就要变成为他人做嫁衣,正所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经济上成功还是免不了化为了乌有。
其三,阶段性的成功须有可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为标志。
也许有人会说,战略成功太高太大太远,是“高大全”之类的要求,强人所难。
我们说,这样的责难并非没有道理。因为究竟什么时候到何种程度才能定性为战略成功,的确在所难言。但是,战略成功都是由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功累积而至,譬如盖大楼,是一砖一瓦、一层又一层地累积起来的,而战略的阶段性成功是以重大的、可载入史册的成功事件为标志的,比如清朝评定三藩,比如康熙收复台湾等。当今中国如果能够在消除腐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统一、收复被占领土等方面取得真实可信的成就,则无疑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就,就就完全可以称之为阶段性的战略成功。如果没有这样标志性事件,当今中国尽管在具体事项上成就可嘉,但也难言战略成功。仅以实现祖国统一为例,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曾列为当时三件大事之一,难道还要无限期地拖下去吗?
所以,展望未来,中国如何从经济成功迈上战略成功的台阶,挑战十分巨大,这一挑战在今后的十年将变得十分突出。笔者一直以为,这也是今后中国所面临的最大危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百年以前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今日的国人不妨多多地念上几遍吧。
和平与战争——未来十年的挑战(之四)
发展崛起的中国需要和平,但未来中国能成功地避免战争危机吗?
展望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无法回避、不能回避的战争危机琳琅满目。对此,我们不妨做一详细的盘点。
问:有多少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答: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至少有三场。
一是第二次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是世界上武装力量最密集最活跃的地方,完全可以将这里称之为战争活火山,随时可能喷薄爆发。一旦这里的战争爆发,美国将全力以赴,日本将积极介入,中国能够置身事外吗?
二是钓鱼岛战争。仅仅几年前,如果有谁说中日之间可能发生战争,一定会被斥之为胡言乱语,但是现在,两国之间的武装冲突很可能一触即发,起点就在钓鱼岛。最近一个时期,国内有一股舆论,说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日本野田政府遭受沉重打击,对内失信,对外孤立,其保安船舶疲于奔命、狼狈不堪,已呈败象等等。笔者以为,这等论调未免是太过阿Q了。在大的战略背景下,任何战略问题日本都不会退步,反而将步步紧逼,除非中国退让,否则钓鱼岛局势不会缓解,爆发战争的危险只能是与日俱增。中国做好了以钓鱼岛为中心与日本打一场现代甲午战争的准备了吗?
三是南海海上冲突。在美国“重返亚洲”的大背景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搁置”战略已然失灵,岛屿之争时时都有激化的可能,菲律宾、越南等国将越来越积极,以小欺大的胆量动作也将与时俱进。对此,中国的外交高层人士呼吁:“大国不该欺负小国,但小国也不能肆意欺负大国”。但假如菲律宾、越南能今后又一次或屡次欺负中国,中国怎么办呢?有没有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呢?
问:有多少国家在准备对中国的战争?
答:正在准备与中国战争的国家成群结队。这其中有美国,有日本、印度,还有南朝鲜、澳大利亚、菲律宾、越南等,其中,美日印等国都有详细的战略计划与战争预案,最出名的当属美国的“空海一体战”。而且,所有这些准备都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有内在的联系,各个国家针对中国的战争准备如同一个个节点,早已开始织网布局,一个将比北约还要更加壮大的联盟现已隐然成型,有朝一日是否会出现“枯木朽枝齐努力”,一起向中国射箭的情形,现在谁也不好遽下断语。
问:中国还将面临哪些潜在的战争危险?
答:潜在的战争危机仍然不可忽视。这其中有台湾海峡的暗流涌动,也有印巴之间的剑拔弩张,甚至还有中缅边界一侧的冲突……如果这些潜在的冲突浮出表面,其结果都将演绎成为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国不躺着要中枪,躺着也要中枪。对此,中国不能不有足够的准备。
这样一来,结论是什么呢?
结论就是:当代中国面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危险的战略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安全风险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揭开世界战略形势的本来面目,实际情况根本不是什么“中国威胁”,而是“威胁中国”。展望未来,中国所亟须的和平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严酷的战略围堵之下,很可能要出现大小国家接连不断地用战争讹诈中国的现实危险。
在和平与战争中间穿梭而行的中国,怎样迎接这样的挑战呢?
消极等待是不行的。
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期,在中国流行一个非常著名的战略判断,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少数人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影响不了世界和平的大环境,和平力量越来越壮大,世界也将越来越和平,并认定这就是所谓当今的世界大势。
这样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派生出两个情结,一是中国可以坐享其成,沐浴和平的阳光,二是可以据此抓住机遇,专心致志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于是,所谓“和平崛起”的大战略就应运而生。
但是,我们说,这种坐享其成的想法既幼稚的也苟安。百年以来的战略经验表明,世界大势每二三十年间就必发生大变,所谓和平大势在历史长河中直如白驹过隙一般,根本靠不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享有持久的和平,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这个国家捍卫和平、缔造和平的能力与水平。比如中国的历史的大清王朝,它在1840年以后接连不断地挨揍,并不是世界不和平,而是它自己缺乏捍卫和平缔造和平的能力。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因为伊拉克、阿富汗之流没有这个能力,也就只能任人宰割,如果换成前苏联或者俄罗斯,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未来十年二十年间的中国,能否继续抓住和平机遇,并不取决于中国是否严守“和平崛起”的框框,不逾雷池一步,关键还在于中国自己捍卫和平乃至缔造和平的能力与水平。
所谓捍卫,是指威慑潜在的敌人不敢发动战争,也不敢搞战争边缘政策,这就需要战略威慑发生作用。
所谓缔造,是指当威慑失效、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能够用战争消灭战争。
所以,展望未来,中国能否避免战争危机从而保障和平,关键取决于中国通过战争来缔造和平的勇气、决心与力量,或者干脆直接地说,未来中国战争的能力有多大,捍卫和平、缔造和评的能力就有多大,二者完全是相辅相成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