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旅游业是有一定的年头了,而且中国也在旅游业当中得到了很多的利益,但是对于旅游业在中国的全局而言,现阶段中国发展旅游业则可能得不偿失,我们对于旅游业对于经济的整体影响,是需要全面的评估的。
在这一次的十一加中秋的长假当中,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做出了大量的补贴行为,比如高速路的免费就是一项巨大的补贴,据说是免费30亿元拉动2000亿旅游业的大蛋糕,但是因为免费造成的大面积堵车,各地景区人满为患,游人垃圾遍地破坏景区环境,等等,不和谐的声音不绝于耳,对此我们需要的就是对于旅游业带来了什么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评估。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这样的补贴,这个旅游的补贴在中国给的不是中国最穷的人群,中国有条件进行旅游的不说是TOP5%的富人,也是20%比较富裕的人群,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民的旅游人数是几乎可以忽略的,中国大量的贫困人口也是难以承担高昂的旅游费用的,对于开车出游的门槛显然又高于一般旅游,因此对于旅游的补贴是否必要就要考虑一下了,对于中国20%的富人的消费,显然不应当在政府的补贴之列的。不要以为叫好声音大就是反应最大的民意,老百姓的话语权是不一样的,能够开车旅游的人的话语权是最大的,普通老百姓的声音经常是被埋没的。而高速路免费也不要认为就全部是政府的支出,高速路很多是上市的和有民间投资的,这些股东的损失是谁承担呢?立法剥夺一部人的利益给收入较高的人,也不应当属于公益性质吧?公益属于捐款也不是立法强令吧?
接着我们看一下旅游业的理论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能够拉动消费,但是拉动消费就一定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吗?我们是长期讲勤俭节约的国家,中国的人均资源是有限的,消费活动也就是消费资源对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都是一个消耗,在中国资源供给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没有足够的资源供给的情况下促进资源的消费,对于经济肯定是有害的,而且这样的需求增长供给不足必然会造成通货膨胀。这里我们要注意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源供给是有保障的,他们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和控制量都远远高于中国,他们的货币是国际货币,如果他们消费高了,他们可以印钞到国际上购买资源,这样的消费拉动实际的情况是造成国际资源向其国内流动,他们流入了资源当然有利于经济;而中国则在消费高了以后是买什么什么就贵,贵了还未必买得到,这样的消费的结果就是让外国人赚了钱,他们当然要鼓励中国的消费尤其是富人的消费,这些消费是给他们创造利益的,中国无法在消费后得到廉价的资源造成通胀,必然是有害经济的,在这里是不能人云亦云的。想一下全民一起游山玩水铺张浪费消费力多么大啊!开车旅游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显然比公共交通要大很多,支持这样的消耗资源的旅游就是拉动了消费?这样就能够经济高速发展的话,经济问题就太简单了。中国拉动消费受到供给不足的制约,十一长假的各种拥堵和高收费就是例子,我们对于这样的消费是没有足够的供给能力的,景区的数量不足中国的人口众多造成压力巨大,同时大量的人流也推高了消费价格,如果大家旅游成为常态,这样的旅游价格成为常态,中国的通货膨胀要增加多少?中国是否有这样的国力鼓励全民高消费?全民高消费就一定能够高增长吗?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又是怎样的?为什么不能保持一些地方的原始,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些原生态的地区而不是一个个的景区,这样的价值难道是GDP就可以全部衡量的吗?
对于旅游,我们还要看到其带动的利益输送作用,作为旅游目的地,在游客蜂拥而入进行消费的时候,确实是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但是游客的这些资金对于其居住地而言则也可以作为投资而拉动经济的,即使是这笔钱游客是存银行的,银行也可以因此得到资金来支持本地经济的,因此算大账未必合算的。不过如果是中国与外国的博弈,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主要是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到中国来,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而且外国人的高消费和中国涉外的高收费也赚取了大量利润,旅游业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但是现在事情又到了反面,现在是中国大量的游客到外国,大量采购外国奢侈品,给外国经济输入活力和中国大量财富的外流,中国还合算吗?而在一国之内,地区间的博弈也很激烈,某个地区发展旅游业得到游客的消费和资金,当然是非常有利的事情,但是对于中国整体而言却未必,这是一个纳什均衡,是一个囚徒博弈,每一个囚徒都选择自己最佳的博弈策略的时候,对于整体而言则不是最佳甚至是最差的结果,中国所有地区旅游业的大干快上,就是这样的囚徒博弈,对于这些地区当然希望多多的发展旅游业,但是局部有利的事情对于国家全局就未必了。对此西方媒体评论中国的十一旅游热说“中国的旅游对全球旅游业而言是个罕见的亮点”就不奇怪了。世界旅游组织称:“中国现在是国际旅行方面的第三大支出国,仅次于德国和美国。2011年,中国人的境外游增长了32%。随着中国人开始向国外进军,世界其他地方将会看到黄金机遇以及大拥堵。”中国这样的出镜旅游大消费,完全是中国富人对于世界的财富输送,对于中国本国而言就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有一个中国特色的关键点不可忽视,就是我们的公费或公款的旅游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各种会议、培训、研讨、访问、交流等变相的公费旅游就更多,这样的旅游业实际上是在赚取纳税人的钱,是一项国家的利益被蚕食的行为,是地方博弈中央套取国家财政费用的行为,这样的旅游业的利益输送对于中国社会和经济更是有害的,即便是长假很多人名义上是私人旅游,公费的比例也相当高,最后也是找各种机会由单位报销费用,使用的是公车,加油也是公家的油卡,只不过是过路费有日期不是工作时间不能报销,现在我们过长假高速路免费,这部分也国家承担了,在此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这次长假免费高速路的政策,对于完全私家旅游的人而言,油价、车辆折旧维修、旅馆等费用很高,所占比例是有限的,但是对于公车旅游则是免费了大头费用,不要说免费政策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这个免费政策更刺激了公车的消费,在假日的滚滚车流当中,有多少是公车和公费买单的啊?最后政府要埋单的是更多的!这里我们还要看到不仅仅是政府,国有企业的公车消费和旅游报销也是巨大的,这些费用被掩盖在经营费用当中是很难发现的。这些公费消费就是中国持续发展的障碍和社会矛盾恶化的毒瘤,如果是旅游赚了公费的钱,刺激了公费的消费和铺张,对于中国经济是好事吗?如此说来,还不如说是三公消费是拉动经济的马车,基于三公消费的各种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呢!我们大家痛恨的三公消费就不是毒瘤而是财政扩张政策下拉动经济的马车了,这样的逻辑显然是错误的,就如卖香烟也是赚大钱的,给我们的税收和财政带来巨大的收益,为什么我们要禁烟呢?
最后我们要更深入的分析一下旅游与经济关系的理论问题,对于西方扶持旅游和消费刺激经济的原理,似乎高消费就带动高就业就能够高增长,但是这样的经济模型的前提是资源无限和资源没有被计算价值的情况下实现的,虽然我们的劳动价值论也是说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来源,这样的说法也是基于资源的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而来的,对于以后发展的熵增加理论没有顾及,在熵只能增加的情况下,从熵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定是有限和减少的,在中国目前遭遇资源瓶颈的今天,对于资源的消耗必然要放到非常重要的考虑范畴,中国要发展,资源积累非常重要,不是把中国有限的资源消耗光就能够经济增长的,积累资源需要的是勤俭节约而不是刺激消费。对此中外是有差别的,外国资源积累丰富和冗余,发达的外国控制世界资源、获得世界资源的能力与中国相比强大很多,在这些层面上是中国与外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对等的,走高消耗资源的消费模式是否能够走得通就要深入思考了,就算是西方,也有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于很多景区是反对开发的,要保持环境,保持原生态,这样的保持对于社会整体有利,但是对于原生态地区的原住民却未必有利,这就又回到了你从多么高的角度上看问题的情况了,西方的高消费消耗资源的发展模式,对于西方一国的经济体可能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全球而言则未必有利。不要说中国的生产高能耗,这些高能耗经常是西方把高能耗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的结果,而消费这些高能耗的才是更关键的事情,我们看到的对于高能耗的消费大量是西方消费者和旅游者,因此旅游是否要全面的算大账呢?
对于高消费带来西方经济增长的本质,我们要从劳动力供给的更深的层面上去看,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类特殊的曲线,后弯劳动供给曲线是一个经济学理论,其形状表现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它指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出的劳动供给量随着工资上升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特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萨缪尔森等人就提出了曲线的后弯,也就是说在劳动力供给在超过一个拐点之后会出现工资越高而劳动力供给越少的情况,就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言,劳动时间(想获得一定数量的收入而必须投入的时间)和闲睱时间基本是替代品,但一定程度上又是互补品。收入和闲睱都能给 自己带来幸福,并且劳动时间和闲睱时间又是此消彼长的,所以它们是替代品。同时,如果有了一定的收入做保障,闲睱时的享受质量可以更高一些,所以收入对闲睱有互补的作用。在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率上升对劳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减少闲暇消费;而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劳动时间。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对于劳动力供给曲线西方就是出现了这样的后弯,西方优良的福利社会使得人们的住房有政府保障,失业有政府保障,人们的工作动力是不足的,因此需要有消费需求来刺激人们的工作动力,在西方旅游是一项大消费,而且旅游政府是不会给一点补贴的,你能够旅游也意味着你不能再拿救济了,因此旅游的需求是刺激人们工作的需要的,从而带来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同时旅游也带来就业,这些就业同样是高收入的就业,使得有工作的人多工作,失业的人多了就业机会,人们工作的收入是非常高昂的,这样的收入以同样的工作内容而言可以是中国的几十倍,他们工作有这样高的收入,他们的工作价值可以转化为商品价值被全球化的全世界来买单,他们多工作的效果是巨大的,这样的高收入与他们旅游需求的资源消耗相比,肯定是大赚的,刺激消费改变了他们的劳动力供给情况也增加了就业,消耗了一定的资源但是带来的更多,这是一个全球博弈的过程。但是在中国的情况则不同,中国人的工资收入很低,收入是人民币不能国际化消费的,中国人大量处于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拐点下,人们不得不多劳动维持生计的,根本不需要消费的需求来刺激劳动力供给,我们的工资收入水平与旅游的资源消耗相比就不同了,这个时候的旅游就是消耗资源的铺张浪费。旅游是消耗还是消费的关键就是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下收入的水平如何,还有就是前面所讲的输入性和输出性的问题,旅游的消耗和收益不是在同样一个层面上的。
综上所述,旅游给社会带来的整体利益是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对于一个经济体要看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流入还是流出的流动关系,要看补贴是给了谁,要看刺激消费是否有供给保障,要看局部还是全局的关系,也要看中国特色的公费消费在其中的利益输送关系,最后要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水平下的不同关系,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通过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中国全面发展旅游业是有问题和得不偿失的,需要的是就具体的经济利益走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开发,具体的细分很重要,魔鬼都在细节里面,要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发展添砖加瓦,旅游业不是可以不问细节的一味扶持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