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叙利亚,一场已持续18个月的危机还在不断蔓延;去年的利比亚,卡扎菲政权被美国等国颠覆之后,许多地方仍是一片焦土;2001年,美国联军对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发起报复性反恐战争,2011年,“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被杀,换来的仍只是战争“即将结束”的无限期承诺。
在中亚、中东,最可怕的不是漫山遍野的AK-47,而是那些毫无畏惧地握着步枪的孩子;在部分非洲国家的丛林里,现存的这些时不时出来伤人的武器,只要弹药足够,仍可以供“非洲乱局”消耗十年。
而在世界的另一边,武器出口全球第一的美国仍不断扩大其对外军火贸易;对于叙利亚这个苏联解体以来第三大武器买主,俄罗斯丝毫不在乎欧盟此前对叙利亚的武器禁运措施,依然我行我素。
美、俄两国,便超过全球武器出口贸易份额的一半以上,加上德国、法国、英国,全球武器出口前五位份额已达全球的3/4。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联合国193个国家在今年7月关于控制武器贸易的谈判大会上,终于形成了《武器贸易条约》草案。但在最后关头,美国以近乎荒唐的理由“一票否决”。为什么?
进入10月,美国借钓鱼岛事态升级之机,在《美日安保条约》的幌子下,将12架位列全球十大最昂贵武器的“鱼鹰”倾转旋翼机战机全部转往冲绳美军基地,以此为据点开展训练。同时,美国分别向东海和南海派遣两艘核动力航母,又向菲律宾派去攻击型核潜艇。F-22猛禽战斗机、F-35隐形战机或将接踵而至,美国大秀肌肉、遥控亚洲的图谋已是昭然若揭。
众多军事观察家认为,美国武力维持和平的逻辑指导下,势必引发亚太地区新一轮军备竞赛。相关国家用于采购武器的支出将进一步提高。而这一切的背后,无不隐藏着美国这个大军火商的利益图谋。
《武器贸易条约》流产幕后
美国临阵倒戈
如今,化学、生物武器已基本上被国际法所完全禁止,核武器在国际法下已经受到了很严格的规范,而针对从AK-47到导弹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常规武器,却是国际法内所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存有大量法律空白的领域。面对全球日益膨胀的军火交易,很多国家和组织都希望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 刘毅强
今年7月,全世界193个国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了4个星期的艰难谈判,以期达成一项规制全球武器贸易的条约——《武器贸易条约》(下称 “《条约》”)。虽然谈判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在谈判的最后一天因为美国的反对而致所有努力全盘流产。笔者亲历了此次《条约》谈判的前前后后。
规制7项常规武器成共识
“7+1+1”,这是《条约》适用的武器范围。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同意,将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项下的7项武器(作战坦克、装甲车、大口径火炮、作战飞机、攻击直升机、军舰和导弹)纳入《条约》规制范围。
此外,对于轻小武器,联合国虽有《从各个方面防止、打击和消除小武器和轻武器非法贸易的行动纲领》等国际标准,但其不具约束力,因此大多数国家也支持将轻小武器纳入《条约》的适用范围。加之武器不可或缺的弹药,多数国家同意将其加入形成“7+1+1”的规制范围。
即便如此,随着新类型武器的出现和演进,仍有众多类型的武器没能纳入《条约》的规制范围,于是很多立场比较激进的国家要求《条约》应包含所有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性的武器以外的武器)。
什么情况下,成员国应该拒绝武器的转让?1.转让对象出现哪些情况(例如武器是否将被用于大规模的暴行,不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等);2.上述情况(如暴行)被外界认可(有可能、很有可能、使之有理由相信)时,成员国需要考虑这些因素;3.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一国是应该(考虑终止、原则上终止,或必须终止)武器转让。
艰难的谈判
从筹备会议到大会召开,各方各执己见,谈判进行得异常艰难。
武器贸易大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等)立场普遍较为保守。他们希望看到一个适用范围比较小、各国留有一定考虑余地的公约。这样他们无论是在出口还是进口方面都有更多的可操作余地,更少地因为《条约》而影响其武器出口管理政策和法规、甚至武器贸易本身。
与之相反,大部分中小国家出于道义的考虑,以自身深受非法武器泛滥所带来的惨重后果为由,希望看到一个比较严格的“充满活力”的条约。他们得到来自于世界各国成百上千的非政府组织的支持。
以英法等武器贸易大国为首的一部分国家普遍支持后者,但是他们出于现实的考虑,更愿意在《条约》的很多方面进行一定的妥协退让,以满足其他武器贸易大国的要求而以期最终达成一项条约。如日本、澳大利亚、肯尼亚、墨西哥等国后来形成了一个叫做“共同起草者”(co-authorstates)的单独集团,在各方立场中牵线搭桥,台前幕后做大量的游说和沟通工作。
随着谈判的深入,各方逐渐放下了柔和的外交辞令,摊出了最后底牌。美国首先公开表示,绝对不接受将弹药纳入其中,大会主席只好将弹药放在总结各方立场的文件范围之外。美国的这一行为惹恼了所有非洲国家的代表,认为这是公然的漠视甚至冒犯。
在参数方面,各方更是争论不休。大会主席只得将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参数单列出来,对剩余的参数,他只能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标准——“在结果有超越的风险(anoverridingriskofanyoftheconsequences)的情况下”武器出口必须终止——来调和各方立场的差异。
不过,各方在谈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和妥协在很多方面都是值得称赞的。中国率先接受了对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法的援引,并且同意扩大之前设定的《条约》适用范围。法语国家为了能够加快谈判的进程,没有坚持要求法语翻译,要知道这对于视语言如法兰西的瑰宝的法国意味着多么大的牺牲。一直强烈要求弹药纳入适用范围的50多个非洲国家,在谈判最后关头也表现出退让的迹象。几百个参会的非政府组织和支持他们的70多个中小国家,虽然认为《条约》不尽如人意,但都已准备好做完最后的努力之后快速接受。
美国强势倒戈
然而,就在文本几乎达成一致的时候,谈判却在最后一天因为美国的倒戈而致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谈判最后一天上午,美国突然表示,《条约》草案不可能被接受,理由是因为语言不够完善、存在巨大的漏洞,且对各国进行国内枪支管理的权利缺乏明确的保障。
美国代表的用词异常强硬。很快,俄罗斯也站了起来对美国的立场表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没过多久,大会主席宣布暂时休会,几个关键国家立即走出会场,闭门磋商进行最后的努力。然而大势已去,最终,大会主席宣布,因为各方不能达成共识,大会就此结束。
美国到底想干什么?谈判过程中,美国的要求几乎被一一满足。而所谓“语言不够完善”的问题简直是一个法律帝国能够想出来的最拙劣的理由。因为《条约》草案文本不过10多页,而当时离大会结束还有很长时间,在场至少有1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律师,要完善文本也并不难。
人们似乎有理由相信,美国的担心更多是出于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在这个大选年里,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敢触及任何有关枪支管理的议题,他在“蝙蝠侠”枪杀惨案后的沉默已经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如果在《条约》上签字,共和党候选人和美国最大的游说集团美国步枪协会的反对声音不可小觑。
就在大会主席散发《条约》草案的同一天,美国国防部政治军事事务局助理秘书安德鲁夏皮罗宣布:“这是(美国)对外军事销售创纪录的一年。在 2012财政年度,我们的销售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这已经比2011财政年度多出了200亿美元,而财政年度还有一大半的剩余”。
一个国家可以以这样的理由来羞辱国际社会历时10多年的共同努力无疑是可耻的。而在2008年,那个懵懂的奥巴马曾经发出“美国带头限制常规武器对平民带来的伤害”的国际倡议。
草案的未来
“各国未能如愿通过《武器贸易条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对此感到失望。我们认为,由此次谈判大会主席提交的条约草案终稿是对这一人道问题的有力应对和合理妥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大会结束后第二天的声明,道出了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心声。
大会主席在最后的致词中表示,虽然谈判大会没有能够通过《武器贸易条约》,但是2012年仍然是一个应该通过《武器贸易条约》的年份。很有可能的是,不管通过何种途径,将来通过的《武器贸易条约》将在现有草案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修订最后通过。
从程序上讲,首先需要一些国家将议题提交给联合国大会负责裁军的第一委员会。如果议题得到通过,第一委员会则会将议题提交到联合国大会进行表决。现有的草案可能被附于该决议之后。而联合国大会的表决是按照绝对多数进行的,美国等国家再也不能反对这项条约的通过。
当然,美国再次提出了异议。他们希望在明年再开一次专门的会议讨论这个条约,似乎只有到那个时候,美国的国内政治情况才会趋于明朗。但是又多少人敢把赌注压在这上面呢?只能希望
奥马巴在第二个任期内能够做更多大胆的努力,因为他没有再次竞选的顾虑。
即使现有的草案能够通过,常规武器贸易规制中的问题也并不会全部解决。实际上,一些在谈判中已经浮现的问题因为各方无法达成统一的立场,已经被遗留在草案之外。比如被排除在外的弹药,非洲国家的代表在大会上就曾经表示现在留在非洲大陆的武器只要能配备弹药,再用10年也没有问题。这实际上对整个条约“规制国际武器贸易”的目的已形成冲击。
就像中国代表团长期并且持续指出的:《武器贸易条约》不应该、也不能够解决现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它最终只能反映国际社会在现今的政治环境下所能够达成的一致,和在此基础上所能够解决的问题。
达成《武器贸易条约》真的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或许,到了中国主动“出击”,捍卫自己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时候了。
(本文刘毅强系联合国柬埔寨红色高棉特别法庭法律顾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原法律官员,今年7月联合国《武器贸易条约》谈判的与会观察员)
全球武器出口达冷战后最高水平
美俄欧日争霸全球武器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 刘毅强 陈言 李小晓|撰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朱梓烨|整理
当今全球武器贸易总交易额究竟是多少?
从消费总量的角度计算,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机构(SIPRI)今年4月发表的文章称,2011年度全球军费开支总额达到1.738万亿美元。单从出口贸易的角度计算,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常规武器(除化学、生物和核武器外)贸易每年的交易金额至少在400亿~600亿美元之间。据俄罗斯世界军贸分析中心估计,2012年世界军事装备出口将达到698.4亿美元(2011年为672.57亿美元),为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由于军火贸易的成交价格属于商业秘密甚至国家秘密的范围,其具体数字不可能十分精确。
在贸易份额的统计方面,SIPRI今年3月发表的《全球军费报告》显示,2007—2011年,全球武器出口份额前5位分别是:美国(30%)、俄罗斯(24%)、德国(9%)、法国(8%)和英国(4%)。美俄两国超过全球武器出口份额的一半,前5位占比达到3/4。
全球军火迎来买方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军火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世界市场开始统一,早先分明的东西方阵营和武器市场开始交流沟通;市场的加入者在不断增加,乌克兰、波兰、捷克、南非、韩国、新加坡、土耳其、沙特等国变身武器出口国,武器设计人才也开始全球流动;二手货市场已经非常发达。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的财政状况都在恶化,原来的武器消费大国都在削减军费,转而寻求出口获利。美国带头,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纷纷仿效。全球军火开始寻求买家。
采购军火,通常先调取文件资料,然后找几家企业谈价格,最后选择最合适的武器进行采购。如果对买方略有微词,下次就别想成为询价单位。
这样一来,各国要想把武器卖出去,就不得不公开其特点,以便在竞价中获胜。此外,武器购买方往往还要求卖方将一部分技术转让给自己,或者提出“我买你的武器,你必须买我的农产品或者是工业品”。
这种竞争的结果,使得企业不得不去兼并,军工企业必须做大做强。
美国:一直是老大,从未被超越
卖军火一直是美国的看家生意,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军火成为美国弥补其财政亏空的重要“财路”。
据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估计,2012年美国常规武器出口规模将达到255.1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6.54%。美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最大规模的长期订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庆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美国在二战期间充分发掘了军火工业的潜力。二战之后,美国的军火工业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大规模裁减,即使是在今天的美国,依然有1/4人口直接或间接地供职于和军工生产有关的企业。
此外,利益集团的强大也让其他国家“不敢不买”。李庆四指出,武器销售不是一般商品的简单经济贸易行为,而是与政治、外交、战略、霸权挂钩。因此,美国有了先进的武器,总会率先向盟友提供,得到了美国的武器,也相当于得到了美国的扶植。而像其他边缘化的国家,以及像中国这样有竞争关系的国家,美国只会提供一些零部件,不是谁想买就能买。
进口美国武器的前三,2010年为沙特阿拉伯、印度、中国台湾,2011年为韩国(13%)、澳大利亚(10%)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美国军备控制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最大的单笔军火订单也来自于美国:沙特阿拉伯与美国签订了一项达610亿美元的军购协议,而当年英国军费开支为596亿美元。美国全球安全顾问斯特拉福认为,随着大量军火武器进入中东地区,美国希望在中东能重新找回自己的一席之地,打破该地区过去的权力格局。
军事专家梁永春指出,印度通过大额军购合同绑定了和美国的关系,抬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加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印度很高兴。
“美国加大对台军售,也是利用台湾做砝码,试图拖住中国。外国客户购买了美国的军火,就会长期内听从美国外交方面的决议,否则后期的维修、零件供应、战术训练都会受到威胁。”李庆四表示。
阿联酋在2010年排名第四,2011年上升一名。如今,海湾阿拉伯国家正展开军备竞赛,伊朗和叙利亚从俄罗斯购买武器,沙特阿拉伯、阿曼、科威特和卡塔尔则都是“美国制造”的拥护者。美国人从该地区带走了石油,又送来了武器,一来二去赚得盆满钵满。据悉,阿联酋计划从2011年开始,用70亿美元购买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导弹防御系统。
“座次”变化的主要原因,还因为2011年以来,美国推行“重返亚洲”战略,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成为其军事部署的重镇。因此,在亚洲,日本、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等国都是美国军火的超级大客户。
2010—2011年,奥巴马几次表示放松武器出口限制,使“美国制造”继续扩张。但近些年来,一般性武器装备的采办以性价比为准绳,而不再强调全面的高技术化,加之俄罗斯、欧洲、日本武器出口的崛起,美国军售追求“全谱优势”已不再现实。
俄、欧:真指着卖武器赚钱
俄罗斯目前向55个国家出口武器,其军火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福音。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占其进口总额的80%。越南在俄罗斯军售的清单上名列第五,并且有持续增长的势头。
据预测,2012年,俄罗斯将居世界武器出口第二位,出口额为132.93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9%。
一般而言,武器出口额的统计只包括主要常规武器的交付,服务、维修、备件供应未完全统计在内。对于世界大军火商,这部分数据大约占总出口额的3%~5%,但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个比例高达12%~15%。如此算来,俄罗斯今年实际出口额或将超过140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已完成武器出口额达到65亿美元,随着欧美和阿拉伯世界要求其停止与叙利亚合作,俄罗斯今年的武器出口可能会打一些折扣。不过,普京对此有信心,因为在2011年,俄罗斯虽因为利比亚战事在武器出口上损失了40亿美元,但还是创造了132亿美元的历史纪录。未来6年,俄罗斯打算将武器出口规模提高至160亿~180亿美元。
麻烦的是,据英国路透社10月10日报道,俄罗斯原定于10月12日向印度交付的航母,因锅炉出现问题,不得不再推迟至少一年交付。这艘价值 23亿美元的航母正处于改造中。俄方多次推迟交付,印度已是忍无可忍,这回,印度将向俄罗斯索赔,金额或达1.144亿美元。这当然不是指着军火赚钱的俄罗斯希望看到的。
进入2012年,欧洲主要几个国家纷纷放松武器出口管制。由于自身防卫需求不大,军队向小型化方向发展,欧洲武器内需不足。加之欧债危机以来,财政紧张,刺激武器外需便被提上日程。
英国国防部今年2月1日发布的“防务与安全工业政策”白皮书,意在加大政府对武器出口的支持力度,加快出口许可审批速度,包括在国防部任命一名高级官员,负责协调武器出口,以及为国外客户培训人员。英国宇航、防务与安全协会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由于许可审批延误,英国企业在2009年下半年至 2010年上半年就损失了至少3600万英镑的潜在收益。
法国国防工业委员会主席7月3日表示,法国应通过向驻外使馆增派出口市场专家、配备经训练的武器演示人员,并加快授予出口许可的过程来增加出口。国家出口将充分利用武器装备出口来实现总的贸易平衡,法国公司需要增加向巴西、南非、韩国、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出售武器装备来保持竞争力。
据《明镜周刊》报道,因为希望增加装甲车辆的出售,德国正在考虑放松其严格的武器出口规定。根据经济部起草的计划,德国政府正准备放宽对武器出口的严格限制。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公司与欧洲对手进行竞争。
日本:新崛起的卖家
2011年底,上台不久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内阁宣布,大幅放宽基于“武器出口三原则”的禁运政策,放松武器出口限制,这一迎合美国亚洲战略的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质疑和反对。日本独特的军工业一旦向全球开放,将直接影响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的走向。
美国的军工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那里,但日本却拥有很多家大致相同的企业,各家企业的技术水平都比较高。日本军工企业往往采取大分工的方式进行,各有各的技术,企业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在电子方面,同一个领域有东芝、NEC、冲电气、三菱电机、富士通等众多企业,各公司都有一定程度的工作量,又因为采购时期很长,它们的产品往往在拿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老化了。各公司无信息沟通,同一个课题可能有几家企业同时在进行研究,购买的研究设备很多,但研究成果乏善可陈。
不过,对外出口武器的口子一旦撕开,日本在工业制造及技术研发领域的优势可即刻转化为武器产能,这样不仅会盘活其军事工业、抢占国际军火市场,甚至能带动出口,改善国内低迷的经济状况。日本和美国在武器研发领域早有合作,日本放宽武器出口还能直接帮助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而出口的武器应该多为日本拥有独家技术的飞机、战舰等。
现代战争中的抢手武器
1.AK-47:杀人最多的枪
AK-47突击步枪的“生父”是前苏联枪械大师卡拉什尼科夫中将。作为近代最伟大的枪械大师之一,他1947年发明的AK-47已成为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传奇,截至目前,其共装备82个国家的正规军和无数其他军事势力。全世界现在拥有1亿多支AK-47,生产数量之巨大,高居世界轻武器榜首,是名副其实的“枪王之王”。AK-47素有“寡妇制造者”的绰号,60多年来,数百万人丧命于它,而且这个数字还以每年25万人的数量递增。在社会比较稳定的地区,AK-47的价格大约在230~400美元之间;如果价格低到100美元左右,这表示,该地区的冲突状态突然停止了。如果价钱高到1000美元以上,则标志着该地区的冲突还很漫长。
2.无人机:最彪悍的空中幽灵
2001—2011年,卡扎菲、本·拉登及其两名助手等一时枭雄全都命丧其手,被誉为“空中幽灵”的无人机近年来在市场上格外活跃。美国费尔法克斯蒂尔集团公司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无人机已成为世界航空航天工业中最具活力的领域。在未来十年中,全球在无人机方面的投入将翻番,达到940亿美元。在无人机市场,美国以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实战成为老大,捕食者、全球鹰、哨兵等系列名扬天下。以色列的技术仅次于美国,但出口受美国限制。欧盟各国本想建立研发联盟,但各国各有小算盘,并开始自主研发。中俄两国近年也均在该领域发力。
3.武装直升机:低空霸主
第一种专门设计的武装直升机是美国的AH-IG,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并用于越南战场。武装直升机实质上是一种超低空火力平台,其强大火力与特殊机动能力的有机结合,可有效地对各种地面目标和超低空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常规武器。最为著名的有俄罗斯的卡-50/52、美国的 AH-64“阿帕奇”和RAH-66“科曼奇”。阿帕奇很有市场,今年6月,有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将以14亿美元购进22架AH-64D“长弓阿帕奇” 武装直升机。
4.航空母舰:单体最昂贵的兵器
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和坐落于左右其中一侧的舰岛。航母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队中的其他船只向其提供保护和供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21世纪初,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舰一共约可以装载1250架飞机,其中美国的载机数超过 1000架,俄罗斯、英国、法国等紧随其后。全球目前最为昂贵的单体武器是美国福特级航空母舰,售价为97.8亿美元。当今,航母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武器,甚至有“不发展航母就成不了世界强国”的说法。印度、巴西、泰国都相继购买、改装、打造自己的航母。2012年9月25日,中国宣布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经过改装后正式入列服役。
5.导弹:庞大的家族
1939年,世界上第一枚导弹A-1从德国成功发射,1944年6月—9月,德国向英国伦敦发射了V-1、V-2导弹。从此,导弹的研发一发不可收,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空地导弹、空空导弹、潜地导弹、岸舰导弹等,种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苏联制造的地对地“飞毛腿”导弹,美国研制、在伊拉克和利比亚大显神威的精确制导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苏联出品的萨姆系列防空导弹,俄罗斯出口主打的目前世界上先进的防空系统S-300——日前,伊朗因俄罗斯撤回导弹出口协议而将俄国防出口公司告上国际法庭,所涉导弹就是S-300。而一直在部署的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更加庞大,它包括:2处发射阵地、3个指挥中心、5个通信中继站、15部雷达、30颗卫星、250个地下发射井和250枚拦截导弹。初步估计,到2015年,整个系统费用将达到640 亿美元。由于造价昂贵,并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NMD受到美国国内外众多反对。
6.战斗机:飞机的两个革命
以英国“鹞式”战斗机等为代表的战斗机,不需要跑道可垂直起降。后来,美国在该技术方面已经超越了创始国英国。战斗机的另一革命就是“隐形”,即雷达一般探测不到。最具代表性的是F-35,F-35是隐形战机,属第四代战机,有“世界战斗机”之称,F-35B(海军陆战队型)战机还是垂直起降。 F-35将是美国和其盟国在21世纪的空战主力,美军将装备2443架,以取代空军的F-16与A-10攻击机。其研发总造价现居全球武器最高,为 3265亿美元,单体售价也达到1.095亿美元,有英、加、日等8个国家参与合作。
7.核潜艇:水下致命武器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1957年1月17日开始试航。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印度。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最多。“洛杉矶”级是美国第五代攻击型核潜艇,是美国攻击核潜艇的中坚力量。该级潜艇建造时间长达20余年,共建造62艘,是世界上建造数量最大的一级核潜艇。俄罗斯核潜艇的安静性不如美国,而安静性是潜艇生存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核潜艇事故不断:2000 年俄罗斯号称“世界吨位最大、武备最强”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奥斯卡级“库尔斯克号”在一次军事演习时发生爆炸沉没。1963—2011年,核潜艇因故失火、爆炸、沉没造成伤亡的事件达到13起。
8.黑客:海陆空后的新军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战的地位逐渐升级。在有限的作战指挥空间内,以进攻性行为夺取和实现信息优势,从而破坏敌方的信息站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其基本的作战方法是运用计算机网络输送病毒和进行“黑客”破坏,其核心是技术与人才。1995年起,美军已出现第一代“网络军人”,以色列、俄罗斯、伊朗也是先行者。伊朗在进攻的同时,也遭到严重打击。2010年,“震网”病毒让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大约1/3的离心机瘫痪。目前,一种高级电脑病毒“火焰”正在感染伊朗和其他中东国家的计算机。令伊朗不安的是,这种病毒至少是在5年前植入的,目前从事由国家资助的网络间谍活动。这导致伊朗决定今年9月起断开重要政府部门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以保障这些部门不受电脑病毒的攻击。近期内乱不止的叙利亚也频频遭到网军袭击。
(本刊记者朱梓烨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