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达成仅1小时6分之后,乌克兰拉达(议会)就迫不急待地恢复了2004年宪法,此后短短10多个小时间,议长、内政部长都换了人,因“滥用权力罪”被判刑的前总理季莫申科被释放并迅速出现在基辅独立广场,而亚努科维奇则从基辅消失。拉达以328票(总票数450)的简单多数表决罢免了亚努科维奇,而他本人却拒绝下台,声称自己是被政变推翻的。
这恐怕不能说是“民主的胜利”。自独立以来,乌克兰已有了四版宪法,3次“民主的胜利”,而且每次“胜利”的得胜者都会迫不急待地把宪法修改成自己喜欢的版本——只是这次不仅更快,而且随手把自己不喜欢的刑法条款也删除了。亚努科维奇是争议人物,但4年前的大选结果本身却是民主选举的结果,是没有争议的;相反,推翻亚努科维奇进程本身,很难找到民主程序的痕迹。
但这恐怕也不能如亚努科维奇本人所说,是“民主的失败”。他之所以落到今天的地步,并非因为自己的“民选总统身份”或“民主作风”,而是在“选择欧盟还是俄罗斯”这个敏感问题面前独断专行、不顾后果。他当年的胜选虽然是靠选票,但之所以获得多数选票,说到底是拜了对方季莫申科和尤先科“自相残杀”所赐,当他把原本四分五裂的反对派驱赶到同一面“倒亚、抗俄”大旗下时,即便对方性子不那么急,他的下台也是迟早的事。
如今局势混沌不安,季莫申科和“迈丹”三巨头、三巨头和反对派中最激进的派系之间,都存在着政治姿态的明显反差,而被认为“亲俄”的东乌克兰也出现了所谓“自卫性自治”的痕迹,各大国的态度也显得晦涩不明。接下来会如何?
乌克兰危机落到今天地步,大国间的博弈和地缘政治因素至关重要,此次的戏剧性结果也是各大国所始料未及的,因此一开始各方的表态都很谨慎。
短暂沉默后,欧美纷纷作出“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姿态性发言,并依旧敦促乌克兰对立双方尊重、遵守《和解协议》,这表明诸如西部利沃夫“独立”或东部“自卫性自治”之类可能分裂乌克兰的动作将不会得到支持。当然,某些观察家所担心的“东部归附俄罗斯”就更不会上演,除了克里米亚,大多数东乌人虽有斯拉夫情结,却未必乐意去当俄罗斯的“二房东”。
《和解协议》签署后不久,俄方就停止了对乌援助,可想而知,对基辅出现的变化,俄方会不满甚至恼怒,但更多的高压只会徒然造成逆反效果,乌克兰是幅员辽阔的大国,不是格鲁吉亚,俄罗斯即便有心,恐也无力对乌克兰事务作过多干预。
接下来欧美俄等大国恐怕不得不好好协调一下了,尽管目前的局面谁都不想看到,但既然已发生了,就要设法善后,好的结果拿不到也要争取不太坏的结果。
尽管《和解协议》几成废纸,但也并非毫无用处:既然“一国二公”局面业已形成,按照协议的规定,在5月举行一场大选,对骑虎难下的乌克兰各方而言,或许是代价最小的收场方式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