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一名德国联邦情报局雇员被爆是美国情报部门的双面间谍;一周前,又有德国国防部职员被爆与美方合作。被亲密盟友如此“渗透”,德国人的神经被深深刺痛,而德国以公开宣布驱逐美国中央情报局柏林站站长作回应,也令一些美国媒体感到窝火。德美情报合作已近70年,但与这种合作相伴随的是德国数十年来一直遭美国秘密监控。两国合作关系接下来会怎样?有分析认为,德美情报合作肯定会受影响,但德国目前还没有抛弃美国的资本。
情报协议签了不少
据美联社7月15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天就美德间合作问题进行电话交谈。这是德美间谍事件后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直接对话。报道称,这次交谈显示了自间谍事件曝光以来两国间略显紧张的关系。另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总理府已限制联邦情报局和国防部与美国之间的合作,德国内政部也在制定反制美国间谍的措施。据称,面对德国几十年来“史无前例的不友善行为”,美国政府“沉默以对”,甚至表示将扩大与德国的合作,让德国进入“五只眼”(美、英、澳、加、新西兰)情报联盟。
“德国默许美国从事间谍活动”。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历史学教授尤塞夫·弗舍泊特看来,德国数十年来一直遭美国监控,一切皆起因于战后秘密协议。他在去年出版的《监视德国》一书中披露说,二战后,盟军占领德国,随后冷战爆发,美国对外战略演变为双重牵制政策:既牵制苏联,也牵制德国。而实施该政策的最有效利器便是秘密监控。
1955年,美、英、法签署《对德和约》,联邦德国(西德)获得内政和外交主权。“但这只是表面文章”,尤塞夫写道,实际上,《对德和约》由一系列合约构成,包括有关延续西方同盟国占领时期基本权利的额外秘密协议,其中包括对电话等通信的监听。几十年后两德统一时,德国曾希望终止协议,以显示独立和自主,但遭遇美国方面的强大压力。为顺利实现统一,当时的西德政府只好忍气吞声。
据德国《图片报》透露,像前述秘密协议,还有不少。比如1959年,西德与西方盟国签订所谓“北约部队章程附加协定”。根据协议,美国军人有权在西德进行情报活动。1968年,西德通过“G10法”,为德国情报机构对电话和邮件的监控提供法律基础。一个与“G10法”相关的行政协议规定,英美等国相关机构有权为保护自己的部队,亲自监听和监控。2000年,欧盟与美国签订“安全港”协议,规定谷歌等美国公司可以将欧洲公民的个人数据传到美国。“9·11”后,德美有了更多秘密协议。
两国情报机构“同床共寝”
事实上,1945年之前,几乎没人想过德美情报合作问题。有历史学者指出,两件事情促成德美这一不可想象的合作:一是美国对苏联越来越担忧,一个是前德国情报军官盖伦的毛遂自荐。1946年,在德国美战区,盖伦情报组织成立,一开始直接受美军指挥,1949年后受中情局控制,1956年转由西德政府控制,并更名为联邦情报局(BND)。
对美国来说,西德作为前沿基地对于刺探苏联情报至关重要,比如用装有照相机的高空气象气球搜集苏联航空信息,用U-2飞机进行渗透侦察等。而使用西德基地的条件是,U-2侦测到的情报需向西德总理阿登纳和情报首脑盖伦做简报。根据德国历史研究所编纂的《冷战时代的美国和德国(1945-1990)》,美国国安局还在西德修建地面监听设施。对外界而言,这些设施的很多情况至今不得而知。该书称,有消息源披露说,国安局至少在德国3地有战术以及战略信号情报(SIGINT)设施,分别是柏林、奥格斯堡和巴特艾布灵。作为交换,西德可作为“第三方”适度接近美国的“五只眼”情报联盟。
巴特艾布灵位于慕尼黑市南部,远处是阿尔卑斯山。《环球时报》记者前不久路过那里的一个小镇,看到广阔田野上有几个白色大圆球。德国研究军事情报的学者克莱梅尔向记者透露,在那里,美国人拥有一个先进的信息交流中心。
“美国情报部门在德国如鱼得水”,德国《南德意志报》去年以“秘密战争”为题披露说,美国中情局、国安局和国土安全部的特工可以在基地毫无阻碍地从事情报工作。美国特工在德国港口还可对集装箱进行检查,甚至决定哪艘船可以进港。德国政府据称向美国公司发了200多项特准令,好让它们执行受美国政府委托的棘手任务。
“德美情报机构‘同床共寝’”。今年1月,美国前情报机构雇员斯诺登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证实,德美之间不仅交换信息,还分享仪器和基本设施,一起监控目标人员。今年6月,《明镜》周刊公开50份斯诺登提供的秘密文件,显示德美合作可能比他们至今想承认的更密切。
“医生救治了患者,医生本人却病入膏肓”
“是因为他们对我们一无所知,还是他们对我们太了解,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对我们从事间谍活动?”德国《时代》周报编辑约亨·比特纳在《纽约时报》上刊文说,人人都知道,德国从来不向美国隐瞒关键信息。
去年,斯诺登爆料美国情报部门对德国公民进行系统监控后,德国社会反响强烈。但默克尔在接受采访时称,在法律前提下进行合作是情报单位数十年来的传统,也是为德国的安全服务。不久,媒体又披露美国可能已经监听默克尔的电话十余年,但默克尔仅要求华盛顿“立即提供全面的解释”。
美国为什么这么做?《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直白地称,情报领域有句老生常谈的话:国家间没有朋友,只有利益。报道称,美国监控盟友早有前科,1960年,两名美国国安局雇员威廉·马丁和贝尔农·米切尔变节投靠苏联,两人当时向媒体披露说:“美国成功收集到40多个国家的秘密通信信息,包括盟国。”
约亨·比特纳认为,美德情报合作源自美国战后对德占领,这导致双方的合作一直存在不对等性,同时掩盖并加剧了两国在思想、目标等方面的分歧。对于美国来说,“9·11”之后,情报收集一直是战争的一部分,而德国没有这种想法。驻德美国特工毫无疑问一直在观察,从他们的角度看,与德国人分享情报就像是与戒酒社团成员逐店饮酒。
《华盛顿邮报》称,“背靠背”的间谍案让德美外交关系变得复杂。在华盛顿看来,将案件公之于众,可能是德国政府有意为之,目的是逼迫美国签署对间谍行为实施新限制的协议。多年来,德国一直寻求加入与美国签订互不进行间谍活动的国家组织,但遭到拒绝,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人相信,德美安全利益存在的分歧太多。“德国人在做许多许多事情,但并非将所有事情都告诉我们”,一名美国前情报官员说。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批评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没做好工作的同时,呼吁美国不要太依赖德国。“美国人也应该质问,为什么我们所谓的‘朋友’可以驱逐美国高级官员,而不用承担后果?”
《纽约客》称,中情局柏林站站长被驱逐听上去像一个古老的间谍小说。许多报道指出,德国驱逐美国情报官员是个很强烈的信号。冷战时期,驱逐官员是美苏之间的惯用招数,中情局站长是美国在境外职位最高的情报官员,美国几乎从来没被盟国这样对待过。最近的例子是1995年,中情局巴黎站站长等人因试图贿赂法国官员套取该国在贸易谈判中的立场而遭到驱逐。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虽然许多观察家认为驱逐美国情报高官不会影响德美关系的本质,但德国民众反美情绪会恶化。根据《明镜》周刊7月6日至10日进行的调查,57%的受访者表示,德国外交政策应该更远离美国;69%的人表示,他们对美国越来越不信任。
德国军事情报学者克莱梅尔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BND与美国国安局有着紧密合作,原因是德国的情报工作很多时候依赖美国的技术手段。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这些事件后,德美情报合作肯定受影响,但德国目前还没有抛弃美国的资本,未来德美会继续合作。
“医生救治了患者,但医生本人却病入膏肓”。美国《国家利益》15日刊文称,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德美出现一系列分歧,最终美国对德宣战。一个世纪后,两国关系再次岌岌可危,因为美国的监听和间谍行为让德国苦不堪言。对美国而言,曾经作为其学生的德国已成为伙伴,而且表现非常优异。德国人认为,两国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关系正遭受严重背叛。
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告诉《环球时报》,二战后,美国确实是德国的救星,当时德国在经济、文化和道德上被彻底摧毁。现在,作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德国的自信在增强,而美国的主导地位在减弱。间谍丑闻只是一个爆发点,实际上,德国的强烈反应是展示政治自信的标志,也是希望获得与美国“情报和政治平等权”的姿态。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