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变本加厉。这场由3名以色列少年遇害引发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持续十几天,但以色列非但没有罢手之意,反而在7月19日对加沙发动地面攻势,迄今己造成57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350人受伤。由于哈马斯与以色列军事实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因此双方间的军事对抗,实际是以色列对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人的一边倒屠杀。由此造成的血腥和灾难场面,令整个外部世界为之侧目。
巴勒斯坦问题是阿拉伯民族尊严的象征和标志,哈马斯又是当前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代表力量。但面对当前哈马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境地,阿拉伯国家围观者众,却鲜有国家出手相救。表面上看,这是由于哈马斯在2011年中东剧变中误判形势,将政治赌注全部压在埃及穆尔西政府身上,结果“鸡飞蛋打”,在阿拉伯世界更加孤立。但从深层看,阿拉伯世界内部不团结,面对重大挑战难以形成合力,这才是导致以色列滥用武力、哈马斯屡遭羞辱的根本原因。
对已经被英法殖民者分成若干小国的阿拉伯世界来说,一条基本规律就是:精诚团结将能一荣俱荣,相互内斗则一损俱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纳赛尔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高举团结统一大旗,在国际和地区重大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在这一主旋律下,巴勒斯坦解放事业被视为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共同事业,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曾自豪地宣称,巴解游击队在阿拉伯国家“如海中之鱼”。然而,70年代末埃及与以色列单独媾和,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2011年中东剧变中沙特、卡塔尔等国在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策动政权更替,使阿拉伯世界内部分裂日趋加剧,尤其2011年中东剧变中阿拉伯国家“兄弟阋于墙”,令阿拉伯世界内部分裂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对此,阿拉伯有识之士感叹道:“如果阿盟为巴勒斯坦所作的能达它为叙利亚的民主化所作的十分之一,巴勒斯坦可能就早就立国了。”
阿拉伯世界“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利己主义日趋抬头,这使阿拉伯世界内部分化加快,并很容易被各个击破。部分国家为自身安全或利益考虑,主动向美国等西方大国靠拢,日趋沦为其附庸和跟班。与此同时,那些“骨头比较硬”的所谓“激进国家”则日益受到西方大国的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共发动了5场地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其中4场战争在大中东地区,3场战争直接针对阿拉伯国家。这些侵略战争使相关阿拉伯国家由治到乱,变成“失败国家”,中东地区也越来越动荡。面对这种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的状态,阿拉伯世界却无能为力,无法像当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那样,进行像样的军事反抗,也无法赢得世界的尊敬和支持。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阿拉伯世界内部不团结,使以色列成为最大受益者。以色列建国后,始终处在阿拉伯世界的包围和敌对之中,因此以色列梦寐以求的战略效果,就是阿拉伯世界陷入分裂和内讧,无暇、无力威胁以色列安全。近几十年来,部分阿拉伯当权者“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结果导致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面对以色列的挑战只能步步退让:巴勒斯坦问题日趋被边缘化,“阿以冲突”简化为“巴以冲突”,进而缩小为“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冲突”。而以色列因外部制衡减弱,在地区事务中行为日趋肆无忌惮。2006年,以色列仅因真主党绑架几名以色列士兵,就大举入侵黎巴嫩,造成5000多人伤亡;2009年底至2010年初,以色列又借口哈马斯发射火箭弹,而对加沙地带发动“铸铅行动”,再次造成数千人伤亡;这次以色列仅因3名以少年遇害,就对加沙和哈马斯大打出手。令人悲哀的是,面对一再重演的加沙惨剧,阿拉伯国家反击乏力,其表现甚至不如非阿拉伯民族的伊朗和土耳其。中长期看,阿拉伯世界如果不设法加强内部团结,未来还会继续遭受以色列的羞辱性军事行动,继续在苦难和屈辱中挣扎。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