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CHINESE中文网讯,从权威渠道获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将掀开面纱。周边国家对此做出不同回应,有积极欢迎与参与的,也有怀疑与观望的。
接近高层的智囊人士透露,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思路,规划将侧重顶层架构,不会出现一些市场期待的过细部署。此后,有关部门和地方会根据规划的思想,进一步出台有关的配套落实措施。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合作倡议已经落实。
一个如此庞大的涉及多国的工程,不会轻而易举的,特别是中国受到沿途不少国家的深深猜疑。新丝路想建成,必须克服无数的当地政治问题、国际对抗、可能还有战争。
中国信保国别中心在2014年5月曾撰写 “一路一带”相关国家风险状况分析。
总体上看,该区域有三个突出的风险点:一是大国角力,“一带一路”国家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中东欧都是大国角力的焦点区域,俄罗斯力推“欧亚联盟”、欧盟积极推动“东部伙伴计划”、美国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和“印太走廊”设想等,区域内热点问题不断,大国在伊朗、叙利亚、乌克兰等问题上进行博弈,地缘政治关系相对紧张,区域和国家风险显著。
二是文明冲突,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路一带”国家处于东西方多个文明交汇的地区,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的矛盾与冲突、不同民族与种族的矛盾与冲突,呈现易突发、多样性、复杂化、长期化的特点,某一特定事件的爆发可能对周边国家乃至多个国家产生较强的国家风险外溢效应。
三是国内矛盾,一路一带国家多处于现代化建设阶段,面临突出的政治转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艰巨任务,国内政治经济的稳定性和成熟度较差,容易引发国家风险。
而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也绝不会坐视中国这么明目张胆的在世界大展拳脚。
由于美国在“一带一路”构想所涉及的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中东等地均长期以来拥有重要的战略存在及外交运筹,因此中国在规划和实施“一带一路”构想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受到美国的影响,也进一步凸显了研究把握美国学界、政策界及舆论界对“一带一路”意图、方式及前景看法的重要意义。
在美方看来,出于抗衡美国“亚太再平衡”等一系列考虑,中国提出陆海并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在战略空间上可以实现向西拓展,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资源进口需求及急迫的海上通道安全需求。
此外,中国在双边关系、地区及全球事务上拉拢俄罗斯,意在振兴欧亚地缘板块,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打造“去美国化”的地区及全球秩序。
美方认为,中国既是陆上大国,也是海上大国。不断崛起的中国势力将加速扩张,必然会将自身力量扩展至全球地缘政治的支点,覆盖整个欧亚大陆。
从海上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使中国的触角超越西太平洋海域,向南深入南太平洋、向西开辟进入印度洋通道,与美国、印度、日本等国在这些海域的海上力量抗衡。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不仅面临诸多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在“一带”建设上,尽管中国拥有资金优势,但恐怖主义将构成威胁沿线安全的主要因素,而中国能否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将影响“一带”建设的前景。
在“一路”建设上,一方面中国可以充分利用海外华人的影响力增强与东南亚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在南海等问题上日益强势的立场也会加强东南亚国家的不安。
近日,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网文章表示,中国的新丝路大计划 “双赢”、“新常态”,中国的口号显然更上档次了,以前最拿得出手的无非是“社会主义好”。北京的外交也是如此。
北京的最新口号描述的是重塑并超越丝绸之路的辉煌。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过去两年里,中国对加拿大的投资从一年数十亿降至近乎零,以及为何近5年里没有中国领导人访加。
相反,他们把时间和金钱花在了诸如马尔代夫、哈萨克斯坦和塞尔维亚这种重要之地了。就像房地产生意。3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位置、位置、位置,加拿大位置如今看起来太偏了。
而在各国领导人密集互访后,“一带一路”获得多方支持。在随后前往俄罗斯、阿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时,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又多次提到了通过“一带一路”实现互赢共利的合作设想。
据不完全统计,中亚五国、俄罗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各成员国、巴基斯坦、老挝、缅甸、东帝汶、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等国元首或政要,都已明确表态支持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经贸往来和互联互通。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沿线各国带来新机遇,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
丝绸之路是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的一个重要机遇,也是中国走向国际、承担国际责任之路。加拿大媒体虽然不免有酸酸的口气,但是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新思路计划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中国社科院新近发布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5):“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指出,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保持谨慎,意在与中国争夺话语权。
该评估报告指出,在印度看来,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首先是国内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需要。印度学者普遍认为,中国计划通过“港口和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在相关伙伴国家建立经济特区,以此保持出口竞争力,消除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转型。
其次,印度认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是针对美国在亚太和南亚两个地区的战略部署。一是“重返亚太”战略,二是美国将阿富汗建设为经济贸易和能源枢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NSRP)。
《联合早报》郑永年专栏刊文称,在实施丝绸之路方面,中国所具备的一些特殊优势,可以协助新兴市场国家有效克服其经济发展的瓶颈,激发其潜在成长动力。
丝绸之路沿岸、沿边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甚至贫穷国家,都急需发展。尽管这些国家多半拥有丰沛的天然与人力资源,但普遍面临资金、人才、技术与基础建设不足、市场规模过小、治理能力不佳等瓶颈。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和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宣布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投融资支持。
对此,《印度斯坦时报》如此解读中国的动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目的是挫败美国重返亚洲企图和美国在阿富汗建立另一个丝绸之路的计划。”
该评估这样总结道:印度关于“一带一路”规划内容的解读主要分为三方面,首先是谨慎欢迎,留意观察,拒绝表态;其次是保持沟通,密切往来,试探底线;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即为,推出“印度制造”,冲淡“一带一路”,夺回话语权。
经过国内几十年的大兴土木,中国如今开始计划、资助、修建或援建一个由道路、铁路、隧道、桥梁、油气管道和港口组成的、纵横亚欧的庞大网络。北京投入丝路经济带总计划的资金到底多少,不得而知,但显然是个庞大数目。
商贩上一次走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古丝绸之路是在600年前,一路上商队靠马和骆驼运送货物。而上个月,一列载着82个集装箱的货运列车从中国制造业小城义乌出发,经21天抵达马德里。
高铁技术世界领先的中国希望将其现有的铁路网络向海外延伸,如此一来,以后相同的旅程将只需两三天时间。若不是近年来中国自身变化速度和规模惊人,这一切可能会被人不当成一回事,被认为是空想。
BBC称,自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来,中国积极努力借古代“丝绸之路” 的历史符号,利用现有的双边机制和地区合作平台同有关国家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增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信任和联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表示,“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构想,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够建立和打通。如果真能实现打通,那中国成了中间的聚集地,连通亚太和欧洲市场,这是一个世纪性的构想。
但如今日益明显的是,中国梦不仅仅只是中国的,它远比任何人所想象的更雄心勃勃。在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的达沃斯论坛,全世界都在观察来自中国的风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