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介绍
主讲人:杨德明(2004年5月9日19:00)
要目
第一部分:
《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一书的由来
一、历史背景
二、毛主席《关于读书的建议》
四、毛主席《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谈话和批注(两卷本)》的成书
五、毛主席《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谈话和批注(简本)》的成书
第二部分:
毛主席《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一、《简本》的篇章结构和基本内容
二、毛主席《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谈话和批注》一书的伟大意义及其对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
三、毛主席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四、毛主席论农村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答听众问
一、毛主席这本书是社会主义时期的《资本论》
二、为什么前三十年许多地方没有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三、为什么说中国正在滑向资本主义?
四、新中央领导是不坚持毛泽东思想?
五、为什么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历史人物?
六、为什么现在多数人不接受公有制理论?
七、为什么合作化是机械化、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前提条件?
七、为什么合作化是机械化、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前提条件?
十二、南街村的经济能够推广吗?
十三、农民的情绪和愿望
十四、农民的自发倾向和前途
附: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简本) 目录
大家好,很高兴在和大家见面。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套书,毛主席的书,有的同学可能接触过,有的同学可能没有接触过,因为这套书还没有公开出版,是内部出版。这套书的书名是《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这套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两卷本的,这是邓力群同志整理出版的,另一种是两卷本的简本,是我们几个人受邓力群同志的委托搞的一个普及本。
最近,我们成立了一个毛泽东政治经济理论研究课题组,研究毛主席的政治经济理论和实践。经过讨论,决定以毛主席这本书为纲 ,按照这本书的体系,研究毛主席的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理论和伟大实践。每位课题组的成员负责一个或两个专题。每个月开讨论会一次,由一位同志主讲,然后讨论。主讲人在课题组讲完以后,还要在沙龙讲一次。
今天是第一次正式课题组讨论会,我负责做关于这本书的简本的总体介绍,因为我作为执笔人参与了简本编写组的工作。
第一部分: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一书的由来
我现在讲一下这套书的由来,这套书的重要性,现实意义,我们怎么学习这套书。先讲这套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这套书所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的是苏联科学院在上世纪50年代编的那套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那套书是上下两册,上册的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下册是讲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我当年在北大念书的时候,学的是经济学,苏联这套书是我们的启蒙教材。 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一版是在斯大林领导下编写的,实际上在上世纪40年代晚期就开始搞了,因为斯大林是1953年去世的。斯大林在世的时候,这本书第一版是不是已经出版,我没有查。我们当年用的是第三版。
一、历史背景
毛主席为什么要求读这本书呢?我们先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大家知道,大跃进期间,确切地说,在1958年七、八、九三个月,也就是下半年,很多人思想认识不清楚,毛主席说是思想混乱。什么叫思想混乱,简单地说就是把社会主义跟共产主义混为一谈。当时不是有个五风吗?其中的一风就是共产风,这是五风中最重要的一风。我那时候在湖南老家念高三,从头到尾经历了这一段大跃进。当时有个口号叫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人们非常兴奋,非常激动。我那个时候也算个狂热分子,非常狂热,大炼钢铁呀,上山砍树呀,下煤窑呀,搞运输呀,收稻子呀,什么都干过,干劲十足。
五风,特别是共产风,为什么要不得?我们知道,在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我们国家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非常贫困落后。1958年,解放才8个年头,一面打仗,一面搞社会主义改造,一面建设,刚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经济不发达,是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按毛主席的话,是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离建成社会主义起码还得上百年,离共产主义社会当然就更远了。共产风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否定按劳分配,一个是否定商品经济,或者说商品生产。网上有同志批评我,说商品生产不等于商品经济。我认为这两个概念没有多少区别。因为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而言的。前者是为交换的经济,后者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当时的共产风,主要是这样两大特点,否定按劳分配,否定商品经济。至于五风,还有别的内容,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之类。但最典型最有害的是共产风。共产风在实践上是搞一平二调。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不分彼此。提高到理论上,就是否定按劳分配,否定商品生产。我们党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理论家,陈伯达同志。当时以他为代表,就主张取消商品生产,搞调拨。陈伯达同志是很有名的,党内主要的笔杆子之一,他都是这个观点,像这样一个党的一流的理论家都有这样的观点,由这点可以想象当时的思想混乱是个多么严重的问题。很多人,相当普遍的就是一个模糊观念,认识不清。一个按劳分配,一个商品生产,这是社会主义两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原则问题。如果不搞按劳分配,不搞商品生产,那社会主义建设就不可能进行下去。毛主席说,陕北老乡生产核桃,你拿来就吃,一个钱不给,那行吗?毛主席这套书,针对的就是这个背景。
二、毛主席《关于读书的建议》
毛主席在1958年年底的时候给党内写了一封信,题目是《关于读书的建议》。这本书里有,我给大家念一下。
关于读书的建议(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九日)
同志们:
此信送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这四级党的委员会的委员同志们。不为别的,单为一件事:向同志们建议读两本书。一本,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即人民出版社1958年8月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我以为这是主要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或者模糊影响,对于所要说的问题,在某些点上,自己并不甚清楚。读时三、五个人为一组,逐章逐节加以讨论,有两至三个月,也就可能读通了。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现在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这两本书就有可能给以澄清。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同志,在最近几个月内,就是如此。他们在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者,一临到目前经济实践中某些具体问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就打了折扣了。现在需要读书和辩论,以期对一切同志有益。为此目的,我建议你们读这两本书。将来有时间,可以再读一本,就是苏联同志们编的那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乡级同志如有兴趣,也可以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读这类书最有兴趣,同志们觉得如何呢?
毛 泽 东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九日于郑州
在关于读书的建议里,毛主席建议党的领导干部读三本书,第一本是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这本书是我们党的秀才自己编的。这是第一本书。第二本书是斯大林的书,斯大林在晚年写了一本书,叫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小册子,薄薄的小册子。但是应该说,在马列主义发展史上,在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这本书算得上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别看它薄,但是有份量,管用。在十月革命前夕和十月革命以后,在经济学方面,我认为苏联有两本划时代的书,第一本是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第二本是斯大林这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列宁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认识垄断资本主义,也就是如何认识当前的时代。因为列宁那本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写的,当时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候。这个过渡是从19世纪晚期,从70年代开始的。列宁写这本书的时候,这个过渡还没有完全结束,但快要完成了。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新的阶段的新的特征,是摆人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列宁这本书到现在还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应该说是划时代的伟大的著作。
斯大林这本书的主题,是告诉我们怎么样认识社会主义。斯大林这本书总结了苏联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写成这本关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书,内容是告诉我们,怎么样认识社会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关键就是怎样认识商品生产,怎么样认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因此,商品生产,商品经济,是斯大林这本书的核心。这是因为,苏联理论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否定商品生产的。斯大林提出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有商品生产,它的根源就是两种所有制的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存在。斯大林这本书讲了很多很多的话,我认为核心就两句话: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有商品生产,而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的根源就是两种所有制。两种公有制的形式,一种是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一种是集体所有制的集体农庄,集体农庄与国有企业之间,国家与农民之间,必须通过交换,要不然就是剥夺农民。
列宁也有这个观点。毛主席说斯大林是搬列宁,我们是搬斯大林,祖师爷是列宁。但是斯大林有了三十多年的新的实践,他就更鲜明更系统的提出这个问题,所以毛主席认为斯大林这本书是一本好书。毛主席非常重视这本书。因为我们在大跃进时候也是犯了苏联理论界的错误。他们过去犯过的错误,我们又犯了。所以毛主席要大家读斯大林这本书。这是第二本书。
第三本书是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下册,毛主席说,如果同志们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读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下册,即社会主义部分。他说有时间就读,不是非读不可。但是毛主席他带头,他要求别人有时间读,没时间就读斯大林的书,因为斯大林的书很薄。斯大林的特点,斯大林写书的风格跟恩格斯的风格差不多,很简明扼要。你看斯大林的书,没有什么很费劲的。列宁写书我觉得跟马克思的风格差不多,有时部头很大,论述很详尽,旁征博引。斯大林就没有很厚的书 。我在读经典著作的过程中间就有这种感觉,斯大林的文风跟恩格斯的文风很相似,列宁的文风跟马克思的文风很相似。斯大林这本书用不了两天就可以看完。所在毛主席要求大家读这本书。但毛主席带头读苏联的教科书。
三、毛主席领导的读书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
当时毛主席写了读书的建议后,中央领导同志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纷纷组织读书组读书。毛主席也组织了读书组。这个读书组当然他是头,有三个助手,陪他读书的。第一位是田家英,就是毛主席的大秘书,也是个才子。第二位是胡绳,后来当社科院院长。刚死了不久。这个人晚节不忠,当时还可以。我上中学时读了他的一本书,题目是《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印象颇深。这几年变得很坏。他跟着毛主席读书,但毛主席的理论没有学到手。临死前攻击毛主席是什么民粹主义,实际上是攻击毛主席搞社会主义搞早了,中国应当补资本主义的课。第三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邓力群同志。读了三个多月,就是59年年末到60年年初,大概三个半月的样子。
毛主席他们是怎么读书的呢?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毛主席的建议就是每个人一本书,逐章逐节地学习,逐字逐句地念。由田家英和胡绳两位轮流念书,念的过程中毛主席随时插话,谈自己的心得。另外,毛主席自己有一本书,毛主席拿着铅笔在书上做记号,有时候写几个字的批注。邓力群就坐在毛主席的旁边,他也有一本书。毛主席画一下,邓力群也跟着画一下,毛主席打个问号,邓力群也跟着打个问号。毛主席写个批注,他也在自己的书上写个批注。毛主席随时插话,一插话邓力群就赶紧拿个笔记本记。开始毛主席没有意识到邓力群同志在干什么,毛主席问邓力群同志,你怎么不念?邓力群同志说我的口音不标准。后来毛主席意识到他在做记录,也就默认了,不要求他念了。
四、毛主席《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谈话和批注(两卷本)》的成书
这本书就是邓力群根据当时的记录,后来加以整理的产物。当时,每天读完书,邓力群同志就立即整理,并请田家英和胡绳过目。所以叫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批注与谈话。批注就是毛主席在书的旁边画呀,注呀,打扛扛呀,谈话就是他的插话。这本书还有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关于读书的建议,第二个是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这个《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不是在读书小组上谈的,而是在1958年郑州会议上谈的。那是五八年年年末的时候,毛主席为了纠正五风,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呀,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力纠五风。其中郑州会议应该是第一次最重要的会议,在郑州会议上,毛主席用了两个下午,或者三个下午的时间来宣讲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本书。毛主席亲自给中央领导同志宣讲,实际上就是讲课。这个讲课的材料,是用的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当时的纪录。不是邓力群记录的,是中央的记录。这个记录就是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毛主席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这个谈话至少讲了两个下午,相当长,大概有两万字。因此这本书有三个内容,第一个是关于读书的建议,第二个是毛主席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就是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课。第三个内容是他领导一个读书组在五九年年末、六0年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的批注与谈话。
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是五八年年末,过了一年毛主席领导读书组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讲了很多心得。总理知道毛主席有这些谈话,就向毛主席要,说是我们国务院要学习。毛主席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就是默许了。总理要邓力群、胡绳整理了一个材料,当时就作为内部文件传阅了。我在文化大革命时也看到了这个文件。从那以后,用邓力群同志他自己的话说,三十年的长时间内,这件事他始终放不下,做梦也想着这件事,魂牵梦绕。在九十年代,他在政治上赋闲了,被任命为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组建当代中国研究所,筹建国史馆,研究国史。他抽时间根据当时的原始记录,亲自整理成一套书,上下两册,定名为《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1997年左右由国史学会作为国史研究学习资料·清样本内部出版。因为这是内部书,在市面上买不到。
当代中国研究所,任务就是研究国史。所谓国史,不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从四九年到现在。1990年中央作了一个决议,要成立国史馆,开展对新中国历史的研究。当时中央有一个中央党史领导小组,领导人是杨尚昆、胡乔木、邓力群、薄一波、胡绳等几位,由这些同志负责。这些同志先后去世了几位,到现在只有两位健在,就是邓力群同志和薄一波同志,他们都是副组长。当时中央决定成立国史馆,直属国务院的部级单位。邓力群同志认为要成立一个国史馆,当时条件还不具备,一个是人才问题,一个是办公场所问题。建议先成立一个筹备机构,叫当代中国研究所。当代就是新中国,四九年以后。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任务就是筹备国史馆,同时开展研究。主要成果是当代中国丛书。大家可能看到过这套书,150多本,绿皮的。当代中国丛书,就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省都写一本,从四九年写到八五年左右。这套书很有价值,大家有机会可以翻一翻,这套书还有光盘。这么一筹备就筹备了十年。前两年邓力群同志想落实,成立国史馆,可惜时机已经不对了。因为现在好多部门,原来是部级单位已经撤消了,现在新成立一个部级单位,朱镕基总理觉得很为难,就没成立。现在这个当代中国研究所由社科院代管,任务还是研究国史。
邓力群同志将这套书整理出来后,也没有能公开出版。前面说过,由当代中国出版社以国史学会的内部资料书的名义出版。谓国史学会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他是与当代中国研究所并列的一个全国性社团机构。
五、毛主席《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谈话和批注(简本)》的成书
这本书出来以后,邓力群同志认为部头太大,不便于普及。这套书是按照苏联的政治经济教科书的篇章顺序,把苏联社会主义教科书,还有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原封不动地都印在上面,并且按照书的顺序加上毛主席的批注和谈话。加在一起,上下两册,至少是45万字。邓力群同志认为这个书篇幅太大,想搞一本普及本,比较小的,能够让老百姓看的。为此成立了一个课题小组,由中央党校的王正萍同志(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负责。1998年我从国家计委调到当代中国研究所,奉命组建一个当代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任务是从国史的角度研究国内外现实问题。我奉命参加了这个课题组。后来王正萍同志病了,由我负责课题组的召集,我们勉力完成了任务,搞了这个简本。
第二部分:毛主席《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一、《简本》的篇章结构和基本内容
这个简本,我今天不谈很多具体的理论内容,因为谈理论内容至少得讲一个礼拜。我只是讲讲这本书有什么特点,这本书的编排方法,然后有时间的话,有重点地讲一点理论内容。邓力群同志说,毛主席的谈话和批注,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落下,要全部反映出来。其他的材料由我来酌情处理。我统计了一下,毛主席的谈话部分,包括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大概有九万多字。他要求全书控制在二十万字左右。后来我就把这本书的出版社电子文本拿到手,把那个方正文件转变成文本文件。因为我那时电脑操作也不怎么熟,一个一个符号地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转换完。我弄完了以后,有位同志说,你怎么不用替换,我说你怎么不早说。
邓力群同志在编书的时候,搞了个论点附录,将毛主席谈话中的观点,分门别类地编成一个严整的体系。这个附录非常有用。我编这个简本,分两个部分,一是谈话部分,这是全书的核心。这个部分就是采用邓力群同志所做的这个论点附录的体系,把毛主席的谈话编成十二部分,每一部分分成若干问题,问题下面分若干条目,条目即是观点。每个观点先列出这个观点所针对的斯大林的书或苏联教科书的段落,然后再列出毛主席的谈话。毛主席谈话所针对的段落,要显示出来,这样的段落不能删,但要加以简化。主要是为了节省篇幅。这是谈话部分。第二部分是批注部分,批注部分就是把苏联那个书加以简化,附上毛主席的批注。这本书前一部分是谈话,后一部分是批注。斯大林的书和教科书保留其基本轮廓和理论体系。在这个前提下删繁就简。全书加起来28万字。这是这本书的编辑特点。
刚才我给大家念了毛主席关于读书的建议,五百字左右的建议。我为什么要给大家念这个建议,因为这个建议把问题讲得清清楚楚,很简洁。而这个建议现在对我们还是有指导意义的。我读书不太多,特别是读马列的书不太多。马恩全集我没有通读过,这使我感到惭愧。现在退休了,时间充裕了,准备实现这个夙愿。我把马恩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都下载了下来,前些日子的同志还给我买了一套旧版的马恩全集。80年代我是在社会科学院搞西方经济学,搞了10年。我读的西方经济学的书可能比我读的马列的书多若干。马列的书我只读了最重要的代表作,还是当年在学校里面念的。马列的书学得不够。毛主席要大家读马列的书,毛主席这个建议,从五八年到现在近半个世纪,还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毛主席那么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碰到问题时,都十分重视读马列的书。我们现在碰到一大堆问题,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比毛主席在世时要严重得多,情况也要复杂得多。怎么办?我认为就要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特别是要读毛主席这本书。按照毛主席在这本书里讲的这一套去搞,我认为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所以这次我来给大家推荐这本书。
毛主席这本书的谈话部分的体系我是照抄邓力群同志搞的论点附录的标题,因为他搞得很好,很准确。毛主席的谈话非常系统,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深入地论述了,根据苏联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深入地论述了。
第一部分讲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若干重要问题,实际上就是哲学问题。毛主席讲得很透彻,今天我不能讲具体的问题,因为太多了。第二部分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第三部分讲民主革命,实际上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四部分讲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第五部分讲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第六部分讲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七部分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第八部分讲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九部分讲社会主义的流通过程,第十部分讲积累和消费,消费品的分配,这实际上讲的是分配问题,因为积累和消费是第一次分配。第十一部分讲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第十二部分讲国际问题,国际问题讲的是时代问题。
这本书现在没有搞不到了。邓力群同志大概印了两三千本,早就送光了。鸿雁到他那里要,一本也没要出来,他没有了。但是网上有,大家到主人公论坛上去,两种版本,两卷本,简本,都有。大家可以去下载。
二、毛主席《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谈话和批注》一书的伟大意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
这本书有什么意义?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特别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我想谈谈我的看法。首先,毛主席这本书,他的谈话是针对时代的发展,他是带着问题讲的。毛主席是以什么为分析、学习和批评的对象?他是以苏联的理论,以斯大林的理论,以在斯大林领导之下苏联科学院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作为分析、学习和批评的对象。斯大林这本书的重要性前面已经讲了。这本教科书也不要小看,这是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以前没有过。所以意义很重大。我们读书时用作教材。苏联科学院编的这套教科书,资本主义部分基本上是《资本论》的观点和《帝国主义论》观点,这倒也没有多少新奇之处。主要是下册,社会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应该说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他们自己的总结。斯大林那本书不用说,是他自己写的,反映斯大林的观点。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基本上也是斯大林的观点,但是还有很多学者的观点,苏联很多学者学问还是有的,这个不能否认,他们对某些资料的掌握要超过我们。我过去看到很多俄文的书,一套一套的,很系统。他们是有学问的。所以当时他们这两本书,应该反映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高水平,没人超过,没有人能再写出第二本书超出这个水平。
毛主席就针对这本代表当时的政治经济学发展最高水平的著作,联系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的经验,特别是联系我们自己九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来加以评论的。毛主席对这两本书,特别是斯大林的那本书,基本上是肯定的。这个教科书,后来他读的教科书,是第三版,就是赫鲁晓夫时期出的新版本。这个版本自然把赫鲁晓夫那些三和两全之类的修正主义东西给塞进去了,把斯大林的一些好的东西给删掉了,但是基本轮廓还是没变。毛主席对这个教科书的评价比斯大林那本书要低得多,但是他还是认为,这本教科书是犯了严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书。这是毛主席的原话。毛主席首先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书,这点是肯定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又针对它所犯的严重的错误,包括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加以批评,然后提出自己的系统的观点。
毛主席发表的观点是很系统的。为什么呢?因为苏联教科书本身就是系统的,有一个体系,理论体系。读书时是逐章逐节逐句逐字念的,所以毛主席发表言论也是很系统的。这本书系统地反映了毛主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而这个理论又是在苏联水平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大步。
第一,苏联人对自己的经验作了自己的总结。有时候自己总结,自己认识 ,难免有局限性。敝帚自珍,这也是常事。别人看一下,可能清楚一些。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对苏联的经验,毛主席看得比斯大林和苏联的学者要深刻得多。特别是针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体制和战略上的错误,毛主席提出了深刻的批评。第二就是总结中国的经验,这是主要的。毛主席的谈话主要是总结中国的经验,把中国的经验上升到理论上。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毛主席的这些谈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新的,我认为是迄今为止一个最高的发展。虽然毛主席的谈话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现在你到图书馆去查,到市面上书店去查,能不能找到一本书超过毛主席的观点。我刚才说了我看过的西方经济学的书比我看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多相当多,因为我的专业就是研究这个东西的。我必须看。但是我还没有找到一本书,西方经济学的书,比马克思《资本论》伟大,我没有看到。任何一本西方经济学的书与马克思的《资本论》比起来,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尽管有的书写得花里胡梢,数字公式一大堆,但是那个理论本身是非常肤浅的。毛主席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经济学。我在网上看过一篇材料,毛主席当年给他的女儿李讷写信,信上说要下决心弄通经济学,指的就是这次读书。毛主席很谦虚,说要弄通,他当然弄通了。
这本书主要是讲经济学,但是还包括哲学。今天下午我们课题组,研究毛主席政治经济理论的课题组开会,课题组一位成员是北大哲学系赵光武教授。他要做专题报告讲毛主席这本书的哲学思想,就是世界观方法论的若干重要问题 。当然哲学不是我的专业,知识有限。我认为,毛主席在这本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的发展,是把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分析,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这是毛主席最主要的哲学贡献。斯大林也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阶级问题上,用毛主席的话说,是辩证法少了一点,形而上学多了一点。在1935年实现集体农庄化以后,斯大林就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了。他认为苏联社会高度一致,高度团结,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在很长时间内,他不懂得社会主义社会也有矛盾,有阶级,有阶级斗争。在晚年可能稍微改变了一点。毛主席批评了斯大林的观点,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的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并且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谁胜谁负的问题,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才能解决。搞得不好,资本主义复辟是随时可能的。这是毛主席在哲学上,在历史唯物主义上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我要请问诸位,世界上还有哪个学者,哪位政治家,提出这个思想?我看没有,至少到现在我还没看到。不懂得毛主席的这一思想,搞别的一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和需要的矛盾,不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那就必然滑向资本主义的道路。苏联已经沿着这条道路滑到了谷底。我们现在是不是也在滑下去,有不同的看法。我看是在滑下去,这是铁的事实嘛,现在很棘手的东西嘛。对不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思想,是毛主席在哲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最伟大的发展。这一发展之伟大,怎么说都不为过。所以说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不是我们拍他的马屁,他千真万确是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还有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体现这本书的民主革命的这一部分,他主要讲我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他是反对赫鲁晓夫三和两全那一套东西。这个我不打算多谈了。
经济学的内容在这本书里最丰富,全书十二个专题,至少有九个专题是讲的经济学的。这方面毛主席的观点就太多了,今天我不可能一条一条的者讲到,我只讲两个问题。
三、毛主席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第一个问题就是商品生产问题。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必须有商品生产,这是斯大林伟大的贡献。近些年有些人把斯大林说得青面獠牙,其实斯大林是一位很伟大的人物。别的不说,不说战争,不说那些东西。我们就说经济问题。斯大林在十多年时间内,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年代,在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同时,他在苏联搞了个大跃进,实现了苏联农业集体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我认为这个成就是前无古人的。当时苏联非常非常困难,处于资本主义四面包围之中。原来俄罗斯也是落后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农民,并没有现成的工业化基础。当然俄罗斯的工业比我们的旧中国要发达一些。斯大林用十多年的时候取得这两大成绩,所以卫国战争他能打败法西斯。没有经济上的成就他不可能打败法西斯。所以说斯大林是位很伟大的人物。
在理论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明确的论述。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他们主要是顺便做了一些预测。他们并不想凭空设想社会主义应当怎么样,把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描绘得活龙活现。这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特点,科学社会主义不搞这些,因为你还没有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你不能去空想。当然空想社会主义也有很多天才的东西。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不是刻意去描绘,只有某种预测。在商品生产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总的思想是认为说共产主义社会要消灭商品生产,这并没错。但是商品生产消灭的具体过程,社会主义社会有什么样的具体发展阶段,他们没有多讲。他们只说在未来的社会,商品货币关系要消亡。
所以,苏联建国以后,很大一部分学者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为社会主义不能搞商品生产。这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斯大林突破这个教条,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必须搞商品生产。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的发展。毛主席在这个问题上,清楚地说我们搬斯大林,斯大林搬列宁。但是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上,毛主席还是有很多的发展。毛主席针对我们党内以陈伯达同志为代表的糊涂观念,指出中国跟苏联不一样。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非常落后。非常落后的国家要不要搞商品生产?毛主席指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有商品生产。至于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斯大林认为是存在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的集体所有制。国有企业跟集体农庄之间,不能搞产品调拨,只能搞商品交换,必须用钱去买。这是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交换的根本原因。
毛主席非常同意斯大林这一观点。当然毛主席有新的发展。例如,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毛主席认为,国有企业与集体农庄之间的生产资料交换,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理论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商品生产消亡的条件,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楚,那就容易犯错误。毛主席提出来,商品生产消亡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形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这是第一个条件,但仅仅有这个条件还不够,还需要有生产的高度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实际上是接近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灭商品生产,准确地说,商品生产才能消亡。在这里,毛主席实际上是区分了两种全民所有制,一种是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一种是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光是有社会主义全有所有制,商品生产不会消亡。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因为每个单位都要搞经济核算,他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这个相对独立的利益就是商品生产继续存在的条件。毛主席说这个东西将长期存在,不要企图搞一两年或者十年八年就把它消灭了,不可能的。按照毛主席的观点行事,共产风就永远刮不起来。他是针对共产风提出这么一套科学理论观点。这是今天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四、毛主席论农村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二个问题农村问题。农村问题,这个地方也有人讲过。曹锦清来讲过,但讲了半天,关于农村问题的解决办法,三农问题的出路,好像也没能讲出多少新东西。我认为现在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呀,曹锦清呀,还有好多人,我看过他们的书,没有一个人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他们为农民呼吁,关心农民的疾苦,但是没有能提出治本的办法来。无非是国民待遇、税费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产业化,公司加农户,在最近甚至提出合作经济的口号。所有这些建议和方案,都有一个特点:不触动小农经济,不敢突破家庭承包经营这个禁区。有的学者口号很动听,反对私有化。但仔细一研究,原来他们所反对的私有化是土地私有化,土地买卖自由。当然,我们也反对土地买卖,反对土地私有化。问题是,仅仅反对土地买卖,是不够的。即使土地不私有化,能不能够说现在的家庭承包经营就不是小私有经济,小农经济。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农业来说,土地只是生产资料的一部分,还有生产工具、设备等等。现在土地是村集体所有,比起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小私有制有所进步。但土地公有,哪怕是土地国有,并不能保证农村不是小私有经济。因为土地国有化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因此,区分农业是不是小私有经济,小农经济,主要是生产工具等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还有就是土地的实际使用权。现在家庭承包经营,名义上土地是集体所有,但承包几十年不变,使用权经营权实际是私有化的。
有一次温铁军在教委社科中心做报告,提出反对土地买卖、反对土地私有化的主张,并且说土地小农所有是农民的根本的社会保障。我问他,土地不私有化,是不是就能保证农村不是私有经济。苏联十月革命以后实行土地国有化,那集体化以前的小农经济是不是私有制经济?如果土地所有制是区分私有公有的标准,那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农村经济岂不是国有经济了?这当然是说不过去的。
至于说土地是农民的根本的社会保障,那更是基本概念的混淆。尽人皆知,社会保障是个社会互济的概念,是与小生产者的所谓家庭保障相对而言的。正因为单个家庭缺乏保障能力,社会保障才应运而生。同时,也是尽人皆知,在所有的家庭中,农民小手工业者的家庭是最脆弱,最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因此,说小块土地是农民的根本的社会保障,不过是使现有的家庭承包经营的小农经济凝固化的一种托词罢了。
由此可知,土地是不是私有化,并不是决定农业经济是集体经济还是私有经济根本因素。现在的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经济是私有经济还是公有经济,我认为是私有经济,绝大部分是小私有经济。小农经济。因为土地使用权是最主要的,还有一个生产的方式是单干还是集体的问题。
现在的三农专家之所以提不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治本的办法,是因为他们离开了毛泽东思想,不敢或者不愿提毛泽东思想。在这本书里,毛主席关于农村问题的论述,集中在关于生产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章里面。在这一章里面,毛主席着重谈了农村问题,谈农村问题怎么解决,毛主席认为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合作化,第二个是机械化、现代化,还有第三个是教育农民。当然我考虑的可能不全,我认为就是三个方面。
首先搞所有制的改造。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没有大的变化,你搞简单协作,也能提高生产力。什么叫作简单协作,那是最初级的合作方法。亚当·斯密讲过,分工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他举了制造针的例子,分工以前效率很低,分工以后成百上千倍地提高生产力。亚当·斯密这里讲的是手工工场协作,是比简单协作高一级的协作。分工意味着合作。
毛主席很清楚,我们国家很落后。刚解放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是极其可怜的,什么机器都不能造,一个自行车都不能全盘的造。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马上要搞机械化、现代化,那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工业作基础。所以必须先搞互助合作。这是第一条,合作化。毛主席跟刘少奇同志的争论就是先机械化还是先合作化的争论。刘少奇同志主张先机械化后合作化,毛主席主张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我认为毛主席的观点是科学的。机械化你没有工业怎么化,工业怎么发展?谁提供积累呀?刘少奇同志后来提出先发展轻工业,但发展轻工业也要农业提供资金积累、原料和市场。这就牵涉到工业化的道路问题。因此,归根结蒂是要先想办法发展农业。这个办法就是合作化,通过合作化先使农业有一个发展,这是工业发展的前提。
第二条是搞机械化、现代化。毛主席对发展农业生产力,解放后作了很多的规划,制订了很多文件。凡是农村问题的东西,毛主席都亲自主持。别的他可以不亲自管,农村问题他一定亲自主持。中央关于互助合作决议是他亲自主持制定的。后来的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大家看过没有,这是毛主席用了很多的心血搞的,搞了很多调查研究,多次征求意见,多次修改。还有农业十二年发展纲要,也是毛主席亲自抓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问题,他都亲自抓。生产力方面,他亲自总结农业八字宪法,大家能背下来吗?农业八字宪法,水,水利建设;肥,肥料;土,,土壤改良;种,繁育良种,密,合理密植;工,改良农具;管,经营管理;保,植物保护,防止病虫害。工业有鞍钢宪法,农业有八字宪法,这八字宪法主要是讲生产力的。
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是综合的,我认为至少在五十年之内是适合中国的情况的。这是我的看法。现在把它扔了,扔了以后农村现在怎么样,现在是乱七八糟,谁都认为现在三农问题严重,越来越严重,但是找不到解决办法。我原来就是个农民,我是农村出来的,现在我看没什么办法,事实上没什么办法。现在提什么农民增收。胡锦涛同志到农村调查,问那个老太太,你们种多少地呀?答一亩三分地。这个一亩三分地怎么增加收入呀,一亩就是产一万斤,他能解决农民的问题吗?怎么致富呀,怎么增收呀,这是不可能的。小农经济怎么解决农民问题呢?永远解决不了。土地是不变的,但是人口越来越多,第一代可能平均是一亩地,第二代就是半亩地,第三代可能就三分地。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出现耕地负增长,人均耕地负增长,怎么致富呀?袁隆平很伟大,我们家乡都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早就不知道饿死多少人了。但是杂交水稻也解决不了农民的问题。杂交水稻最多也就是亩产两千斤,吨粮田。当然现在袁隆平又有发展,他的超级稻一季产八百多公斤,一千六百市斤,很了不起。但也解决不了问题呀。两季是一千六百公斤,三千二百斤,除去成本能赚多少钱呀?他的儿子女儿考上大学了,上大学多少钱呀,他负担得起吗?他要是生了病了,感冒到医院一去就几百块,他要是感冒就完了。这个解决不了农民的问题。
毛主席的道路,第一是合作化,第二是机械化、现代化,同时教育农民。农村合作化,搞集体经济,后来发展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现在有些学者攻击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这是不懂得历史。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的时候,平均一个乡一个人民公社,个别地方一个县一个人民公社,那确实是一大二公。但那是很短的时间,毛主席很快就加以纠正,确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就是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一个公社相当于一个乡,是一个集体经济单位,五八年的时候,毛主席让大家读书时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情况,以乡为合作单位。那个时候 基本核算单位不大明确,不大讲究什么核算,不核算了,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大家就是共产了。开始是一个乡为基本核算单位,后来经过调查,在六零年确立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也就是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个队是生产大队。什么是生产大队,就相当于原来的高级社。这是六零年,到了第二年又改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相当于初级社。初级社就是二十户到三十户。这个体制适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基本情况,我认为是适合的。相当于初级社范围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度,到七八年已搞了二十多年,农民已经习惯了。在这个基础上,兴修水利呀,搞农田基本建设呀,提高农业生产率,包括袁隆平的发明,农业有很大的发展,这是第一步,。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步,第一阶段。
按照毛主席的设想,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分为几个发展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思想觉悟水平的提高,生产队基本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大队基本所有制,然后过渡到公社基本所有制,就是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然后再从公社基本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最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过渡。这是农村人民公社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毛主席根据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对农村人民公社的发展前景做了一个总体描述。我认为这是非常科学的。
关键就是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还有一点就是对农民的教育,毛主席非常重视农民的思想教育,因为毛主席本身就是农民,跟我们一样。像我这个年龄,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民是个什么思想,我可以讲讲我自己。我五零年考上初中,十二岁考上初中,上了一个学期。第二年土改,我们家分了十亩水田,我家是贫农,分了十亩水田。我是个长子,我下面有五个弟弟妹妹,我父亲有病,不能劳动,我就不能上学了。我考的是我们地区最好的中学,邵阳县立中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院士,龙芯CPU技术的领导人,就是那个中学毕业的。高中时我们同了两年学,他比我低一年级,但我们不认识。后来我们到北京大学读书,他是物理系,我是经济系,还是不认识。当然现在认识了,那是龙芯做了介绍人。我不上学回去种地去了,所以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是长子呀,是主要劳动力,虽然当然只有十二、三 岁。我进过初中的门,在当地也算个知识分子,算个人物了。但是我一天到晚只考虑我的那个地,别的人的事我是不大考虑的。我只种自己的庄稼,别人的庄稼倒了,我也不一定去扶一下。后来我又出来念书了,念书为什么,养家糊口,为了将来有个工作,挣钱养父母,弟弟妹妹,就是这么出来的。当然现在我自己认为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的马克思主义是老师教的,主要是在北大学的。是学马列主义的书特别是学毛主席书的结果,当然也是这二十多年实践的结果。但当时是个地地道的个体农民,不懂得多少马克思主义。我的弟弟一直是农民,思想跟我那时候差不多。我弟弟盖了一所房子,房子门前有条路,房子盖得不错,但那条路很窄,又不平,不好走。我说你怎么不把路修一下,他说这条路是大家走的,不是我个人走的,怎么我一个人修?不是他的路他就不修,尽管他一天到晚走得最多。这就是农民。所以毛主席在四九年时就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四九年刚进城的时候,写《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时就说了这句话。这是毛主席最切身的体会,因为他就是农民,最懂得农民,所以对农村的政治思想工作,是毛主席最重视的。毛主席一直在农村搞教育运动,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就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个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不是四清开始搞的,早就搞了。批判资本主义,提倡社会主义、向农民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总之,一个合作化,一个机械化,一个思想教育,我认为这三条是毛主席解决农民问题的三大法宝。毛主席还非常重视农民的转移问题,农民的非农化问题,在《论联合政府》这本书中就讲过。大家读过《论联合政府》这篇伟大的文献吗?毛主席在这部文献中讲到农民,讲到革命成功后,要搞工业化建设,建设近代工业、近代农业、近代交通运输商业,必将有一个农民进入城市的长过程,要有几千万农民转到城市里面去,变为工人。当时就四亿多人,几千万农民加上他的家属那就是三亿呀,大部分农民要转到城市里面去。这就是工业化的基本概念。这是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写的。现在也讲城镇化,农民进城,但这个城镇化,农民进城谋生,是自发的,不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实际上是盲流。农民工的状况,有的同志做过研究,现在农民工的状况是很悲惨的,因为没人去管。毛主席认为大部分农民要转移,怎么转移,毛主席认为不能让农民都转到大城市里边去。农民都往大城市里面涌,那就是印度、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走过的道路。农民到城市,没有地了,往往没有工作,他又解决不了住的问题,随便弄个地方住,就是贫民窟,所以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贫民窟。咱们有没有贫民窟,那些郊外的这个村那个村,我看就是贫民窟。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农业的方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方式,农民盲目地大量地走向城市,就是农民破产以后走到城市里来,实际上是破产农民进城。大城市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城市的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农村也荒芜了。现在我们的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出来打工,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妇孺。这恐怕是谁都承认的一条。
毛主席这一套思想非常科学,从生产关系到生产力,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很全面,很系统。人民公社还有一个特点,实行政社合一。政社合一对不对?我认为是对的,精兵简政嘛,农村的基层组织,搞那么多脱产干部干什么?政治干部、党团妇青工会农会干部,以不脱产为主。专职干部、脱产干部,主要是帮农民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经济与政治紧密联在一起。在人民公社的时候,公社本部的干部,脱产的大概也就是十几二十几个人。现在的数量是十倍于此,甚至还还不止于此,是当时的十多倍。这是取消人民公社的一个恶果。因此,把几十年的人民公社简单地说成的是一大二公,是不符合事实的。他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公,他相当于初级社,规模不大,二、三十户。不是大公无私,而是小公有私。
找到人民公社这样一个合适的组织形式,组织农民搞现代化,这是很不容易的。苏联搞了个集体农庄,集体农庄下一步怎么发展呀?苏联的教科书里也没提出来。将来怎么搞全民所有制呀?他没有中间环节,过渡形式。人民公社就包含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和过渡形式,过渡阶段。现在要搞乡村行政机构改革,说法不一,莫衷一是。无非是取消乡镇,农民自治之类。但这种种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即使得以推行,能否达到精简、效能、清廉的目标,长远的办法是什么,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关键是取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组织以后,农村政权机构成为外在于农民的东西,而不是内在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的东西。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乡村机构是农民自己的机构,与农民的生活融为一体。现在一方面农民小农化,另一方面乡村机构与农民的生产生活两张皮,成为农民的负担与累赘。要找到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难!
毛主席这一套理论和路线能解决农村问题。不但符合理论的逻辑,而且也为实践证明。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真正走毛主席这条道路的,凡是坚持下来的集体经济都搞好了。据有关权威单位的数字,全国大约有七千个村子坚持集体经济的。我到南街村去过一次,我在那待了三个小时,吃了一顿饭。我跟我一个顾问在郑州一个工厂搞调查,顺道去的。那南街村就非常好。我们北京市也有,北京郊区就有。我1995年与两位老同志,到通县大镐新村参观过,那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跟南街村差不多。很奇怪,现在各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和体制都差不多。分配是供给部分大于工资部分,工资不多,好像都是250元。通县的大镐新村,他原来是一千五百亩耕地,后来把沟沟坎坎平了以后,大概有1800亩地。总支书记告诉我们,村里8位女同志负责耕这1800亩地,其他人都搞非农产业。他们生产一种小直升飞机,出口美国。 他们请城里的退休技术人员教他们发展工业。自留地都没有了。农民都是住的公寓房子,吃粮食吃蔬菜,由集体凭本供给。他们搞了一套粮食储藏设备,很先进,储藏了三年的粮食,一点不烂 我们去参观过。他们劳动力不够用,还从外边招好多人,外乡的人,这跟南街村也差不多。劳动力不够用。通县当年508个村子,坚持搞集体经济的,只有大镐新村等三个村子。现在,全通县经济实力最强的,就是这三个村子。
小岗村的农民也到南街村参观,他们很称赞南街村搞得好,值得他们学习。小岗村走不下去了,没什么出路,这已经是公认的了。如果问任何一个农民,他愿意选择现在的小岗村,还是现在的大寨,我是农民的话,我肯定选择大寨,南街村、大镐新村。我愿意当大寨的农民,不愿意当小岗村的农民。
实践证明,毛主席关于农村问题这一套理论,是完全可行的。他是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中国广泛实践,然后总结出来的。农村互助合作,在延安时期,甚至在井冈山时期,就搞了。我最近在搞中国经济史实录,看关于解放区经济的资料,知道在井冈山的时候,毛主席写了一本很不了起的书,叫作《财政问题与经济问题》。十多万字,他亲笔写的,当然很多同志给他提供资料,搜集资料。这本书解放前出版过,解放后没出版。毛选第一卷有一个摘录,也是这个题目。我想找这本书一直找不到。根据第二手资料的介绍,这本书就有很多经济思想,主题是根据地井冈山的经济怎么发展。其中农业问题当时就有互助合作,互助合作是农民自发搞的。
中国农民有互助合作的传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水利问题历来极其重要。我家乡在湖南邵阳地区,我们那里是丘陵地带,经常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所以说水利问题极其重要。毛主席的家乡跟我们家乡一样,也是个丘陵地带,他那个山比我们那个山大一点。在农村不修水利,不修池塘,不修水库,那农业生产根本没法发展。一下雨就有洪水,一天晴就有旱灾。你必须把水留住。解放以后,从解放初四九年、五零年开始,一直到我上大学,我每年寒假回乡,都参加修水利。几十年如一日呀,那个水利是修得相当的好的,那个渠道,那个水库, 搞得相当好。那时候没有多少机械,就靠锄头,箩筐,挑呀,抬呀,我们那里连独轮车都没有。必须要挑担子,农民一人一条扁担。扁担是杂木做的,坚硬结实,在旧社会,既是工具,又是武器。这个水利问题单干农民是绝对解决不了的。毛主席时代修的农田水利超过封建时代几千年。刚解放时候。我们那里也有水田塘坝,那是几千年发展的结果,毛主席时代二十多年修的水利设施,超过了中国几千年的留下来的水利设施的总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伟大的成就,现在我们还在吃毛主席的老本。这些年农村是没人修水利了。大江大河,国家组织修。一般的农田水利,根本就不修了。农民都跑到外边打工去了。农闲的时候,两个老头老太太,带几个娃娃兵,怎么修呀,也没人去组织呀。这些年大量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过去我们农村的池塘冬天要把水放干,那个塘泥是上好的肥料,把塘泥清理干净,既积了肥,又修整了水利,一举两得。所以每年冬天都搞。我从小就干,开始是装畚箕,后来是挑到田里去。前几年我回去一问,多年没有搞了。清理塘泥不是一个人能够胜任的,得靠集体来挖,所以简单协作也有利于提高生产力,道理就在这里。。
我也讲到八点半了,这本书的观点要讲得讲一个礼拜,如果发挥发挥讲一个礼拜也讲不完。以后我讲别的讲座时,我会随时讲到毛主席这本书的观点。
第三部分:答听众问
一、毛主席这本书是社会主义时期的《资本论》
听众A:我就给大家讲一句话,我今天下午参加杨老师他们课题组的讨论的时候,有一位谭老师,他就讲了一个例子,他到东德去访问,然后碰到东德的一个学者,教授,他是读过这本书的,他就讲毛主席这本书是社会主义时期的资本论,就是给大家说说外国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杨德明:说是新资本论一点也不为过。这本书太精彩了。
二、为什么前三十年许多地方没有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听众B:杨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关于毛主席的合作化、人民公社的问题。合作社到七八年分田到户之前,其实在许多地方也还是解决不了农民吃饭的问题,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到后来改革开放后,产量马上起来了,这里面是什么原因。究竟是合作化的问题,还是有一个农民积极性的问题。请您就这个问题帮我们分析一下。
杨德明:我不可能详细回答你这个问题,只能简单地说一说。首先,前三十年并没有完全解决农民问题,这是毫无疑义的,刚刚开始解决。毛主席讲,整个发展过程不是有三个阶段吗?当时还是最低的阶段,并且也没有实现机械化,也没有实现现代化,大部分生产都是手工劳动。机械化有所发展,像我们那个地方,过去我们那个乡下是人工抽水,用水车车水,非常辛苦。到我念书的时候,我弟弟是一个农机手,他就用水泵抽水。除了最高的地方外,一般都是水泵也就是抽水机抽水。我们那里还修了一个大水库,一个水库可以灌几十里地,自流灌溉。但这还远远没有解决农民问题,有的地方农民是吃不饱,贫困地区。我的家乡,50年代初我在家种地的时候,亩产五六百斤,一亩地打五担粮食那就是丰产了。到了70年代,文化大革命末期,我们那里吨粮田已经不是个别的了。从亩产五六百斤,到一千多斤,到两千斤,应归功于技术的推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像我们湖南,我们邵阳地方,现在也不是先进的地方,我们那里大部分地方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吃饭没问题。偏远的山区那是例外。像宋祖英的老家,湘西,那就不怎么样。宋祖英是个苦孩子出身,非常苦。他那个地方比我们差一些。我们那是丘陵地带,比洞庭湖一带差多了,但是比山区好一些。
另外我再讲一点,所谓大跃进饿死人的问题,说是三千万,这个三千万纯粹是推论推出来的,一个外国人推出来的。国内一些人跟着起哄,哪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当时有一股非毛化倾向,反对毛主席。说是以统计局的材料为根据?当时的人口统计材料就那么可靠?大跃进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人口流动很大,那时候的统计工作也很差劲,有什么像样的调查统计?那样推出来的数字就可靠?我看是极不可靠的。再加上政治偏见,千方百计找毛主席的茬,那个统计数字就那么可靠?反正我是不怎么信任。中国的人口基数又大,八亿人口,一个统计误差,就牵涉到上千万的数字。几年一累计,就是几千万,吓死人。我们一年的净增人口就是一千多万。因此,用有偏见的统计数字推,这样得出的结论是极其不可靠的。怎样才可靠?实地调查,实地统计。我们这些年搞了几次人口普查了?至少是不止一次吧?既然是普查,挨家挨户的普查,为什么不附带 普查一下大跃进时期的非正常死亡情况?你统计局带头说大跃进死三千万人,流毒全国全世界,为什么不主动普查?为什么你不搞?这不是简单的失职和渎职的问题,简直是犯罪。完全可以统计得清清楚楚的嘛,现在还来得及。如果你当时是成年人了,十八岁,现在也就是六十来岁,能不能回忆起你那个村庄六0年前后人口变动情况?你那个大队那些年死了多少人,什么原因?现在都可以回忆起来,。我那个大队、生产队每一个人我都认识。每一个老人,我当时叫爷爷奶奶的,还有叫老奶奶的,从小就很熟。大跃进那三年,一个也没有去世。 几位老奶奶,家境不么好,但饭有吃,都活到七八十岁,有一位前两年才去世,九十多岁。老头头老太太没饿死,青壮年能饿死吗?小孩更不会饿死。中国农民宁肯自己不吃,也要让孩子吃一口。我那个队当年就没有饿死人,吃不大饱,但是没有饿死人。当然,像河南信阳,吴芝圃搞浮夸风,是饿死了很多人,但那不是普遍的现象。所以,死人的事,一定要调查。人命关天,三千万,随便那么一推论,就说饿死三千万人,那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饿死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名有姓,附上简单的具体的死因。如果谁不愿意做调查,没有普查的统计依据,信口开河地说中国大跃进饿死几千万人,那就是恶意攻击。如果外国人,要这样说,请你先去申请一笔资金,在中国组织一人普查。如果不愿意这么做,那就免开尊口,要不然你就是中国人民的凶恶的敌人,
所以七八年的时候跟六零年的时候那是两个概念,农村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利的发展,我们当时政府对农村抓得非常的紧,毛主席时代抓得很紧,年年修水利,到七十年代后期,比六0年那个时候,农村的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你说没解决农民问题,这没错。农民还很穷,但大多数地方粮食够吃,然而没有多少钱。我五九年考上北京大学,我母亲给了我五块钱上北京。我母亲给我五块钱到北京上大学。那时候从长沙到北京的慢车是23块多钱。我家当时没钱。但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家不存在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所以农村情况,要进行研究,如果你不是农民,你很难对农村和农民的真实情况有确实的了解,解放以后哪些地方进步了,农民生活那些方面好了,还有哪些问题,这要长期生活的体验。我是贫农,我考上北大以后,我妈妈只能给我五块钱,我家没钱,但这并不等于说我就不能上大学。当时的农民,没有考上大学不能上的。考上大学就能念。我当时到北京的交通费是国家补助的。我从长沙到北京是国家补助的路费。到北大以后我一直有助学金。农民不存在上学的问题。中学就是助学金,一直到大学。
那农民要是得了什么病,也是有初步的医疗保障的。我妹妹是个赤脚医生,多年的赤脚医生。要是说农民来治病,没钱就不给治病?先吃了药再说。有钱交钱,没钱先欠着。农民要是感冒了,吃个药几分钱,一毛钱。那时候的农民还是很娇贵的,有个头痛脑热的就去找赤脚医生,吃个药打个针的。我妹妹初中毕业,当大队赤脚医生,家里经常门庭若市,最多的是妈妈带孩子来看病。半夜敲门出诊是家常便饭。毛主席的赤脚医生可解决农民的大问题了。
现在怎么样,现在你在农村生个病试试,你再考个大学试试。我要是现在考上大学,我妈现在去世了,她要不去世,我也不可能上大学,一万多块钱我妈上哪弄去。 农民是没现钱,毛主席去世的时候农民问题远没有解决,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农民有了基本的初步的保障,生老病死文化教育温饱有了基本的初步的保障,并且,毛主席指出了一条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的光明大道。毛主席领导下二十多年中国农村有巨大的进步,你就说农田水利,多大的进步,旷古未有,前无古人。全世界也没有。
80年代初期我国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农田水利;发挥效益,再一个是文革时期建设的化肥工业在发挥作用。当然,农民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也是一个因素。小农经济积极性也就是三分钟热度,潜力有限。1984年是个转折点。1984年人均粮食400公斤,1984年以后,.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二十年了,人均粮食水平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
三、为什么说中国正在滑向资本主义?
听众C: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整体说似乎提高了,刚才杨老师说了一条,吃毛主席那个时候积累的老本。第二条就是说我们吃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还有一条,社会总体上是要前进的,如果这个国家的发展比社会前进还慢,那你不就是很荒唐的倒退了吗?毛主席给我们指了一条路,我们应当也能够较快地前进。现在,《中国农民调查》;这本书写了很多农村很悲惨的现状,杨老师说正在滑向资本主义,请杨老师简单的给说一下。
杨德明:这个问题,第一个是所有制。以前的国有企业现在还是不是国有企业,搞不清楚了,统计数字上看不出来。现在是国有跟国家控股两个概念混在一起。你不知道纯粹的国有企业有多少。国家控股企业是股份制企业,甚至包括外资企业。控股是个动态概念,今天你;控股,明天可能你就不控股了。所以,现在统计局关于国有企业的统计数字很不科学,是在刻意掩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现状。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在国外,国有企业私有化,最常见的作法就是股份化,出售股份。股份化以后的国有企业就不是国有企业了。你为什么不将两者区别开来呢?。现在以股份化为基本形态的私有化浪潮风起云涌,这是资本主义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所有制变化的第二个方面是农村把集体经济破坏了,搞小农经济。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请问小农经济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现在农村的社会主义在哪里?我说向资本主义滑,主要表现在所有制问题上,是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小农化,单干化。当然还有上层建筑,那就更不用说了,因为经济基础一变,上层建筑必然要变。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蜕变成资本主义,是通过上层建筑来推动的。首先改变上层建筑,政权易手,舆论鼓吹,从路线上推动所有制的变革,而所有制的变革又促进上层建筑的变动。所以,向资本主义滑是从上层建筑开始的,没有上层建筑也推不动。
四、新中央领导是不坚持毛泽东思想?
听众D:我本人是非常赞成人民公社的。我前段时间在地质大学听一位老人说,根据他对温家宝和胡锦涛二位的了解和理解,中国社会不会走到资本主义那个境地,会回归到毛泽东时代的思想和路线。他认为温家宝和胡锦涛是毛派的。他们在六十年代受了很好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他们对毛泽东有很深的感情,他们是平民总理,平民领导。就是说时间不会太长,就会回归毛泽东的路上来。那我也感到很欢喜,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我是个普通人。
杨德明:我也是个普通人。这是我们大家的希望,当然也是我的希望。我们是拥护新的中央领导的,我们希望中央领导学毛主席这本书,按着这本书指出的道路前进。只要这样做。任何国家都奈何我们不得,我们谁也不怕。
五、为什么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历史人物?
听众D:我还有一个想法,我本人的看法邓小平理论是有五十年的生命力的,毛泽东思想至少有五百年的生命力,因为毛泽东思想更超前,他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大问题。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不是正确的。
杨德明,我们在这里不评论邓小平理论,也不评论三个代表,我们就只讲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的伟大是不用证明的。林彪讲的很多话我们都忘记了,但他说毛泽东几百年几千年出一个,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的。为什么?我讲的我的道理。现在中国的聪明人何止千百万,真是车载斗量,但不见得能成为毛主席,因为他没有毛主席的经历。我就举一条,就是军事家。中国现有没有哪个军事家比毛主席更伟大,我看没有。因为你没有毛主席的战争实践,没有战争实践怎么能成为军事家呢?毛主席打了五十年的仗,谁也没有这个经历,全世界也没有一个人有这个经历。毛主席经过这么长期、艰苦、复杂的战争实践,所以说是军事泰斗毛泽东。毛主席的军事业绩、军事理论是古今中外没有第二个,毛主席是第一位。这是实践决定的。拿破仑打了多少年的仗呀,拿破仑跟毛主席比,那是小巫见大巫。包括美国的什么艾森豪威尔,什么巴顿呀,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人跟毛主席打仗,肯定失败。有的聪明人可能在某些天赋上比毛主席更高,毛主席数学就不大行,他考数学画个蛋。但是你不可在整体上超过他,因为你没有他那几十年的实践。我是这么理解的。毛主席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五千年文明,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别的国家没有,再加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造就了毛主席。马克思主义实践、灿烂的中华文明凝结成毛泽东。毛主席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中国革命实践的化身。别人我看很难。因为迄今为止,没有人有那个实践。外国人也没有。所以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物。
六、为什么现在多数人不接受公有制理论?
听众E:刚才您讲的很多,我觉得一切都在发展,中国的体制,特别是观念和大家的观念都改变。刚才您讲到很多学者现在都在回避毛泽东提出的这些理论,我觉得中国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搞这种合作社是不对的,而且大家多数人这么觉得。少数人这样认为,但是大多数人不这样认为,这种观念就没有改变。但是如果在观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也就是这套理论很好,但是大家都不接受,该怎么办?
杨德明:我问你一下,在七八年的时候,毛主席逝世不久,那个时候,有八九亿人口,有几个人赞成个体经济的?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赞成集体经济,谁要搞私有经济,认为那人是怪物了。为什么这二十年倒过来了,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搞集体经济是天方夜谭,认为搞私有经济是出路?那私有经济是出路吗? 我认为是路线决定一切,不是人们的观念决定一切,路线变了,人们的观念就会跟着变化。这是我的看法。
七、为什么合作化是机械化、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前提条件?
听众F:我们现在看到不管南街也好,还是您说的那个大镐新村也好,他们都是除农业合作化以外,都是搞工业,而且搞工业比农业的产值要高。我的问题就是说,在农村的合作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也就是刘少奇谈机械化和合作化的关系,这两个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一定要先搞合作化,再搞机械化,您刚才也附带着说了一下。
杨德明:这个问题我下次讲发展目标时候要讲,就是工业化的概念。工业化那是全国的工业化,还有就是农村经济工业化,农村经济工业化是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农村经济工业化就是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之上,转移农业人口,在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城镇经济。工业化的中心意思就是非农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而合作化是前提。
听众G:合作化是农村经济的非农化、农村人口的非农化的前提?为什么?
杨德明:因为只有合作化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没有合作化,就没有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也不可能有计划地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你不兴修水利行吗?你搞农业机械化,但小农经济不可能搞农业机械化。小农经济连农业的简单再生产也很难维持。
像我们那个地方,原来水利呀很多农产品加工都是半机械化的,后来分田以后,个人承包了,个人把机械分掉了。现在我们那里原来农村的机械化的一些成果荡然无存,什么也没有了,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合作化,没有集体化,不可能搞机械化,因为机械化需要社会大生产,需要大生产的社会组织,有这样一个组织才能搞农业机械化,生产社会化。
听众H:生产关系变革,然后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杨德明:这是毛主席在总结出来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的规律。毛主席说,先有生产关系的大变革,然后才有生产力的大发展。毛主席专门讲了这个道理。举了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例子。苏联农村也是先集体化,后机械化,这是普遍规律在农村的一个具体化。所有西方国家,都是先有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了,巩固和发展了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取代了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特别是土地关系,然后才有产业革命。英国产业革命是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是十七世纪。这是普遍的规律。
八、粮食价格与农民问题的解决
听众I:在改革开放之初,进行了一次粮食的价格的提高。八十年代初,当时刚实行私有化之后,农村的粮食丰收,然后价格又提高,整个农村都感觉特别好,收入特别高。但是近几年粮食的价格不断的在下跌,您怎么看粮食价格与农村农民的生活状况?
杨德明:首先我不认为毛主席时代那个工农产品价格完全不合理,那是基本合理的。我们工业化的资金是靠自己积累的,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农民的积累,因为我们工业基础有限。后来工业发展以后,工业的积累逐步地超过农民的积累。这是第一条,就是在工业化的初期,农民必须为国家作出贡献,要不然国家就没法发展工业了。所以这是第一条,农民作贡献的方式就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这个剪刀差的存在是国家的需要,没有剪刀差国家就没有资金积累,没有资金积累国家就不可能发展工业。国家没有工业,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村经济工业化,都不可能。毛主席讲过,中国发展工业,主要是为了农民。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七十年代以后涨一点价,我不反对,但是单靠农产品涨价解决农民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农产品涨价谁买,是城市人民买。中国80%是农民,20%是城市人口,这20%的人不可能用提高价格来解决80%农民的问题,所以光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解决不了农民的问题。买不起就不买了,就没有销路了。除非国家财政补贴,但也不可能靠国家财政补贴来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所以农产品价格问题不是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根本问题。现在你想涨价也涨不了,不可能老涨价。
九、在对外开放和人口膨胀的条件下能否搞计划经济?
听众J:毛主席时期搞计划经济,后来向国际开放,还有人口膨胀得相当厉害。可能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时代。您说这种情况下,在向国际开放和人口膨胀的情况下搞计划经济是一条死路,还是可以继续走下去?
杨德明:我可以很简单的回答你这个问题,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问题。如果市场经济是指商品生产,那这个问题不存在争议。马克思主义者从斯大林以后,并不反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或商品经济。但是为什么近年来有人强调地提市场经济,非要用这个市场经济取代商品生产或商品经济不可?我认为我们就要研究一下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现在提的市场经济是个什么概念?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经济概念。我有这么一个依据,讲话得有依据,不能胡说八道。你看一下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这本书每年出一本。,它后面附有几十个统计表,每个统计表有几栏。苏联东欧垮台前,有这样三个基本栏目,第一栏是发展中国家,第二栏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第三栏是中央计划经济国家,苏联东欧剧变后,第三栏的名称改了,改为过渡经济国家,也有叫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第一栏发展中国家不用说,不用解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谁,就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20几个OECD国家。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就是苏联东欧国家。这就充分说明,在西方国家的政界和学界,说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同义,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同义。世界银行是西方最权威的国际经济机构,它的发展报告是西方最权威的刊物。它提出并多年沿用的这个定义在西方当然也是最权威的,无可辩驳的。这样的书和文章多得很,不胜枚举。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点,西方从来就没有讳言过,就是我们遮遮掩掩。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按照西方的概念,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按照毛主席这本书讲的,计划经济是跟什么相对而言的?是跟生产无政府状态相对而言的,计划经济的对立面就是生产无政府状态。请问,计划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方面,还是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十、前几十年中国计划经济是否科学严谨?
听众K:我觉得前几十年计划经济有点极端化。
杨德明:我认为不极端化。你不知道中国的国民经济计划是怎么编的。我最近正在研究新中国经济史,都是以各个时期公开发表的资料为根据。除了文化大革命初期一个短的时间外,那个计划是很严肃的,是费很大力气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抓。当时是向苏联学习。因为我们没搞全国性计划经济的经验,苏联搞了多年了。为此,当时的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带一个工作小组在苏联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借鉴苏联的经验。每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要有个中央指导思想,有个指导方针。中央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可能提出指导纲领,然后计委根据指导纲领再编制计划,绝对不是什么僵化。除了大跃进初期和文化大革命初期有点混乱以外,我们国家制订和执行计划是非常认真的。因为你不在计委工作,你不知道其中的艰辛。今天我们课题组开会,课题组成员这有位老计委刘日新同志,他是五七年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国家计委工作。他对计委的情况,从历史到现状,非常熟悉。他也要给大家讲讲的。
十一、关于粮食定量
听众K:我觉得中国的粮食有定量,然后油也有定量,那是僵化。
杨德明:你知道粮食为什么定量?如果当年不发粮票的话,我们就过不去的。因为那个粮食少,人多,那是穷,那是必然的。粮食计划供应,定量供应是最基本的保证,保证最基本的生存。这是当时社会正常运行,经济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最基本的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粮食定量的标准是合理的,科学的,能够保证人们的生理和营养需要。我在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当装卸工,给我每月四十五斤定量,我就吃不完。后来剩下一大堆粮票。
十二、南街村的经济能够推广吗?
听众L:我看那个南街村,有时候我就觉得他是一个共产主义小苗在市场黑土中开出的那么一朵奇异的花。有时候我就这么想,南街村那么巨大的成功,毕竟不是在南街村自己封闭地搞的。他自己也讲,内方是南街,外圆往上海。如果这样的话,南街村这样的经验如果推广到全国七千多个村,不知道后果会是什么样,可能他们相互之相会有非常激烈的竞争。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社会主义毕竟要有一定的资源作为前提的,这样照南街村的经验发展的话,是不是会对资源的压力会很大,将来的前景是不是也不太好。
杨德明,我认为南街村如果周围是社会主义环境,更容易发展,他不仅内方,外也可以方,用不着说外圆,拐那么多弯了。这是第一点。现在全国已经存在七千多家集体经济,是当年全国的集体经济幸存下来的。因此现在不是向七千多个村推广的问题,而如何向全国更广泛的范围推广的问题。这七千多家,平均一个县也就是两三家,也是少得可怜。比如说通县,通县508个村,只有大镐新村三个村子搞集体经济,八二年的时候只在这三个村子不散伙。这三家为什么坚持下来,就因为他有一个领导人,一个村总支书记,带一班人。那三个总支书记那时候天天挨骂,挨骂我也这么干,那是硬骨头。就是因为有这个硬骨头,有这个领头人,集体经济坚持了下来。全国集体经济发展的普遍的经验,必须有好的带头人。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是不行的。路线决定以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斯大林这个观点就是正确,是马克思主义。农村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毛主席党中央早就决定了,全靠干部带领群众去实现,特别是在环境恶劣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是我讲的第二点。关于资源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搞经济,是最节约资源的。因为社会主义发展经济是满足人民的需要,而人民的需要在一定阶段是可以科学地控制的,因而是有限的。我们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劳动人民的现代化,劳动人民过日子是细水长流的,反对挥霍浪费。毛主席说,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他以身作则,是勤俭的典范。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他们两亿人口消耗全世界五十多亿人口的能源的百分之四十,这是掠夺全世界,掠夺全人类,这是暴殄天物。我们要这样搞,地球就会毁灭。所以美国的模式是世界末日的模式,谁都不能仿效。我们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节约一切资源,搞永续性发展战略。我们能够骑自行车的,就没有必要开个小汽车去。所以我们搞现代化是节约资源的,是细水长流的,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办事。从长远来说,不存在资源问题。资源问题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牵涉到各个方面,而且是个动态的概念。而生产的目的是决定一切的。所以我认为如果坚持搞社会主义经济,那从根本上说,就不存在什么资源的问题。我们的方针是开源节流。节约资源,同时开发资源。比如说能源,现在为什么全世界都抢石油,本来石油眼看没多少年就枯竭了,还拼命地搞石油经济,拼命地发展汽车,为什么?这是西方垄断汽车资本集团的利益决定的。他的庞大的烧石油的汽车工业形成了,如果你想搞电动车,他的庞大的资产就报废了。我是一直主张搞电动车的。我是个外行,但是我是主张搞电动车的。因为电的来源他不同于石油呀,垃圾也可以发电,风能太阳能源也可以发电,水能更可以发电,比石油来源要广泛得多。十多年前我看到一个美籍华人写给中央的一个建议书,他说我国赶紧搞电动汽车,。他西方为什么不搞电动车,就因为垄断资本不愿干。你发展油车,你不可能赶上人家,人家搞了一二百年了,但是你发展电动车,你和他就在同一时间同一起跑线上发展,你可以发展比他快。这是真知灼见。我们可以搞电动车嘛,我们可以限制烧油的小汽车的发展嘛,搞绿色的产业和绿色的经济嘛。所以我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资源问题。另外可以控制人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控制人口。我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农村人口问题,农村人口必须搞集体化、现代化才能加以根本解决。彻底改变农民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化生产,社会化保障,才能解决农村的人口问题,从而才能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从集体经济倒退到小农经济,人口问题必然日益恶化。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
十三、农民的情绪和愿望
听众K:当时搞计划经济,我就是想了解一下当时的农民对整个国家的高积累低消费的这样一个国家战略他是否真的理解,会不会有怨气?
杨德明:我认为农民不知道什么高积累,我要不读书我也不知道什么高积累,他根本没这个概念。他就是关心征粮食征多少,国家供应的商品是不是便宜。当时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国家是非常关心的。征购粮长期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供应农民的商品特别是生产资料是真正价廉物美。我弟弟当农机手,天干时抽水,国家农用柴油八分钱一斤。你说不满,我认为农民是有不满意的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城乡差别。农民当时最羡慕的就是吃国家粮,我们湖南的农民不说吃皇粮,说吃国家粮,这很科学。农民倒也不是羡慕工人的收入有多高,而是羡慕工人生活更有保障。农民生活当时毛主席也有保障,但是很低级的保障,初级的保障。工人的生活、干部的生活比农村有保障得多。所以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吃国家粮食,成为干部或工人。这是农民梦寐以求的。实现农民这一夙愿,也是毛主席毕生追求的理想。毛主席所制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就是实现这一理想的金光大道。我是后来读书从农民变成一个干部了。
十四、农民的倾向和前途
听众K: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跨越两个时代,他可能觉得与过去相比,会认为改革开放以后的生活好。
杨德明:你认为农民普遍生活水平比过去要好一些,是不是这个概念?
听众K:就是他没有考虑到按以前的方式发展到现在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他只是把现在的情况跟以前的情况相比较。
杨老师:农民自发的倾向是资本主义倾向,大部分农民,除了最苦的农民以外,都有这个倾向。农民不知道自己利益在哪里。我在家当农民时,我不知道我的前途在哪,不知道。我就关心自己那块地。传统的小农经济小天地中的农民不知道自己前途在哪。所以毛主席说对农民必须灌输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灌输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一放松,他又回去了。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农民的根本观念,就是毛主席讲的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就是毛主席讲的农村搞得跟城市一样好,甚至比城市还好一点的时候,这个时候农民的世界观才会根本改变。不要说农民,就是工人,自发的倾向就是工联主义。什么叫工联主义?就是搞个工会,搞个经济斗争呀,搞个什么罢工,争取高一点工资用福利。他不知道搞政治斗争,取得政权,推翻旧制度,才能得到解放,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作为自在的阶级的工人他不知道这个。只有灌输马克思主义,他才能知道。所以我们不能崇拜农民的自发倾向,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农民,用示范的方法,用事实教育农民。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句话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附: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简本) 目录
说明
关于读书的建议
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
一、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若干重要问题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三、民主革命
四、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五、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六、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七、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八、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九、社会主义的流通过程.
十、积累和消费,消费品的分配
十一、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十二、国际问题
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批注
一、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原书第二十章) .
二、关于“社会主义大工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原书第二十一章)
三、关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书第二十二章)
四、关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原书第二十三章)
五、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原书第二十章).
六、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原书第二十五章)
七、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原书第二十六章)
八、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原书第七章)
九、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货币”(原书第二十八章)
十、关于“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原书第二十九章)
十一、关于“经济核算和赢利。成本和价格”(原书第三十章)
十二、关于“集体农庄制度的经济基础”(原书第三十一章)
十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原书第三十二章)
十四、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预算、信用和货币流通”(原书第三十三章).
十五、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原书第三十四章)
十六、关于“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原书第三十五章)
十七、关于“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原书第三十六章)
十八、关于“结束语”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