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关“低碳经济”、或冠以“低碳”的话题日趋升温,从题为《坎昆大会京都议定书掀起存废之争 各方较量升温》等报道也不难看出,低碳是多么的火爆。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
据资料介绍:“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含义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的经济形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个观点是不是很符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理念呢?
然而,自题为《保定拟16亿打造“国家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的报道见诸媒体后,有关打造低碳城市、低碳经济、生活这类“低碳”似乎如雨后春笋之到处都是“李向阳”一般。可就题为《中国百余座城市欲打造低碳城 大多名不副实》的报道来看,低碳似乎有重蹈“200多个地级市,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种不太切合实际的空谈之嫌。
有意思的是,一边是打造低碳经济、或生活规划蓝图、建设的如火如荼,一边却又是《我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之“建筑的平均寿命‘50年罕见、30年普遍’,不及国标规定最低使用年限的60%”,由此每年还产生了数以亿吨计的建筑垃圾;何况,《世界前十高楼中国占六是喜是忧?》评论中所列举的弊端和近期不断在各类媒体出现的如“东北第一高”、“华中第一高”、“西南第一高”的乐此不疲之高楼竞赛,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低碳呢?
就低碳生活而言,占我国人口多数的普通人和家庭的月\年收入,是否能够承担得起这类高价格的低碳呢?题为《大中型城市暴发城市病 生活成本上涨难体味幸福》和《中国即将提高贫困标准 可能致贫困人口总数上亿》的报道之相互印证,是不是已佐证了这个现实问题呢?由此再来看题为《“金太阳”补贴变鸡肋 一期工程开建不足一半》报道所述问题,其核心不还是在于终端消费者是否有财力、或薪酬是否能够支付的起这个“金太阳”所发出的低碳清洁电力吗?“抬高造价、低价高报、东挪西建,甚至光报不建现象都出现了”这个现实,是不是又在人为的为用不起推波助澜呢?
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确实是低碳新型能源;但是,在生产单晶硅、多晶硅等材料的时候其产生的污染物不但危险,且污染也很大。如何很好的解决《多晶硅“国外依赖症”》、《多晶硅生产:毒污染高耗能不容忽视》、《多晶硅产业:环保标准缺失 国内乱象丛生》等报道中所述的问题,恐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如果是这厢边低碳、清洁,那厢边污染,这样的低碳经济恐怕是得不偿失的,对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这样的现实教训我们经历的还少吗?题为《百家企业分食千亿盛宴 脱硫业堕恶性竞争深渊》的最新报道,就是再次敲响的警钟吧。或许,这样的警钟也是在提醒着我们,普通人的收入问题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贫富悬殊又是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阻碍吧;亦或许,此还会将我国置于世界气候大会、碳排放谈判之不利位置,甚至于落入某种彀中。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