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亨利·基辛格
启动特种增值税 整顿流通环节
推动消费物价回落
清湖渔夫
消费物价上涨是一个信号!一个13亿人民的现实生存受到严重和紧迫威胁的信号!
共和国风风雨雨走过了60余载,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而言,“无粮不稳”已经是一句“国训”!丝毫的马虎大意和措施不当,都有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数据显示,中国1-7月CPI同比涨幅为5.5%。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6%;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2.2%。8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由于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没有根本消除,中国实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预期目标有很大难度,且经济稳定增长亦存在一定程度不确定性;稳物价仍是下半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在推行了堪称猛烈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之后,消费物价仍然毫不理会这些政策措施,上涨势头丝毫不减,一方面说明了政策当局的束手无策和失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的官方经济逻辑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任何拖延这种局面的企图和已经证明无效的政策的继续滥用硬施,只能将国家和人民推入更加痛苦和危险的境地。本文依然运用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现状,提出对策措施,希望能够对扭转经济局势有所帮助。
市场机制与价格循环
我们首先回顾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市场机制,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在大众行为的市场机制当中,存在三个必要的要件:1、起主导作用的资本,我们这里称为主导资本。主导资本在这里有两个特征:一是因为投机的需要和以资本作为基础,成为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对手;二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者与私欲有关的林林种种的想法和构思,利用自己在市场的交易中建立的联系,向广大的市场参与者传递或者灌输。2、市场价值,这是一种趋同的理念或者观念体系,形成于商品交换或者交易过程之中并且存在于一组价格当中。它是在主导资本和市场大众的互动或者博弈中形成的。市场价值是市场中的资本和人群的社会联系的基础。3、市场大众,也就是在交换中与主导资本相对的大量的市场参与者。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在市场中居于被动地位,因为时间、空间和信息限制,在交换过程中只能接受被市场中主导资本和市场大众自身互动或者博弈所“证明”的市场理念和价值,因为自利和自我保护的动机,构成市场中追涨杀跌的群体行为或者大众行为,这也是羊群行为或者羊群现象在市场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主导资本和投机对市场价值和群体行为具有塑造功能。在完成必要的商品低价收购或者对商品来源获得足够的控制后,为了获得差价利益或者资本增值,主导资本会推动商品价格上涨;为了在更高的价格上将商品卖出去,就必须给予人们涨价的理由,使更高的交易价格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获取差价利润,利润越大越好,这是基本的涨价动机。在商品涨价过程之初,主导资本会根据市场里历史经验和已经塑造完成的市场理念或者市场价值,释放相关信息或者理由,这些信息和理由如果在市场参与者人群中已经熟识,那么随着消息和理由的发布,涨价就会被市场再次证明“合理”而自然而然。这种市场的既有理念,是一个奇怪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中,可能包括各种观念和想法,甚至还有某些复杂逻辑的理论体系,但是这些想法、观念和理论的合理性,不是由所谓的经济或者市场科学来证明的,而是由市场本身的历史经验来反复“证明”的,如所谓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涨”,一次又一次的“需求增加”的消息和理由发布,与在某个时间段上的“价格上涨”相对应,商人资本需要的只是价格上涨,至于价格上涨的“原因”——“需求增加”是否真实,增加多少,倒在其次;只要市场相信这些消息是所谓价格上涨的“原因”就够了,其他并不重要。价格上涨的消息和理由,可以来自于既有的市场理念体系之中,也可以是新的市场理念。新的市场理念能否建立,并且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同样要通过涨价过程来证明,如果发布一次有关新理念的消息和理由并且价格随之上涨还不够,那么多发布几次消息或者理由,通过主导资本的主动买入提价,反复来几次就“证明”了。主导资本发布的理由和涨价之间的联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久而久之就有了“理论”的外壳包裹,而且因为理论多多,这种外壳就花样翻新;反复宣扬的结果,人们就可能接受所谓的种种“科学”解释。不过,理论或者理念可以到处流传,如果市场参与者们没有采取行动,没有相应的价格变动,也就聊为一说。
随着一次次导致价格上涨的消息的发布,价格上涨的预期在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当中确立,向上的竞价过程开始,消费者的趁“低价”买入和价格的上涨将反复自我推动和自我强化,商品交易量不断增加,一方面,交易价格不断攀登新高,另一方面消费者人群不断入市和扩大,在价格的高位形成消费者的买方市场。在价格高峰附近,因为涨价的乐观预期,至于涨价理由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向市场参与者们提示过了,在提示过程中的价格屡创新高也反复证明了这些涨价理由的“正确”。问题是这些高价追买的人们个个都能如愿以偿,他们的交易对手肯定存在,并且大批地卖给他们。这个由消费者们自发集合而形成的买方市场,就是主导资本所需要的;消费者蜂拥而入,形成消费热潮和市场高潮,主导资本原先在相对低价收购或者控制的的商品则源源而出,市场的交易量更是骤增。随着主导资本的投机性卖出逐步走向尾声,商品高价套现活动结束,主导资本实现了商品到货币的转变,继续推高价格已经没有意义;同时由于“导致”价格下降的消息或者理由的露面,市场会转向下降。同样,因为“导致降价消息和理由”与价格的“联系”或者关联,向下的竞价过程开始,市场的价格下降过程会自我强化,直到价格跌到主导资本认可的低价为止。主导资本在自身认可的低价区域,又开始缓慢的收购活动。在完成必要的商品低价收购或者对相对低价商品来源获得足够的控制后,新的涨价过程又重新开始。如此反复不已。
主导资本和投机将生产者和消费者分离,一方面是因为主导资本通过投机突破了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通过投机塑造市场理念和影响市场价值,将市场组织起来,另一方面是因为投机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控制和影响,决定性地影响着“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的实现方式和程度,这就是商业的渠道优势。尽管在市场中会出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见面,但是这种零星的偶尔的交易不会改变投机在市场中社会性作用;这些零星的偶尔的交易的价格,也受到市场价值的影响和控制。
这个市场机制,为了资本的利润和生存,是价格投机机制,主导资本就是“市场看不见的手”。价格循环机制和产业周期机制是一致的。在价格循环的上升阶段主导资本通过扩大低价买入和高价卖出的价差,同时推动商品交易量的日益膨胀,达到市场消费量的极限,尽可能地扩大差价利润总额。价格上涨过程针对的是消费者。在产业周期的下降阶段或者价格持续下跌阶段,是先发资本对后发资本,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掠夺和消灭,从而实现市场的进一步垄断和资本的集中。
我们面临的严峻国内形势
近年来,在控制了我国绝大部分的支柱产业之后,跨国资本将黑手伸向了我国的农业和食品业。跨国资本将几年前的“国际粮商进入加工业——国际粮商控制采购渠道——进口大豆占据市场——国产大豆滞销——国产大豆大幅减产——国际粮商垄断大豆市场”的控制模式又复制到了牲猪和水稻等行业。
外资粮商已开始全面“进军”中国水稻产业。2005年开始,四大跨国粮商之一的益海集团在新项目开发上将素有"中国粮仓"之称的黑龙江作为发展粮食加工的战略重点,规划建设一系列粮油加工项目,达成产、购、销一体化,实现"立足东北、面向中原,辐射全国"之势,借助粮油加工项目的相继落成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强化资源的综合利用。益海粮油斥巨资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布局大米深加工产业。目前已经收购富锦九粮库,并在佳木斯市建立水稻生产基地,还在不断扩建中。随着益海粮油布局东北水稻产业的步伐加快,益海已经开始布局水稻全产业化,公司投资组建的专门从事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大田用种繁殖和销售的农业科技公司。从种子到化肥全部产业已经开始布局。目前,益海种业已经在河北、安徽、新疆、吉林、北京、黑龙江成立了6个省级公司。通过从播种到收获的全产业链控制以及大举收购地方粮库,外资粮企正在逐步实现掌控中国粮食全流通领域的布局。
从2007年以来,猪肉价格维持了一个持续的涨价过程,而涨价过程的背后,同样是跨国资本的持续流入和跑马圈地。在中国,养猪和屠宰行业有着行业高度分散、集中度低的特点。由于猪肉消费与运输方面的特性,牲猪养殖有一定的市场区隔。一个企业在整个国内市场形成垄断绝非易事,但如果拥有了一个区域市场5%-8%的份额,就能够左右市场,获得价格上的控制力或影响力。如果外资重点拿下一个养殖大省或者在运输和人口相对聚集度条件相对适宜的区域市场,就能够取得区域上的话语权。在此轮周期中,外资的源源涌入,是以对我国牲猪产业链——饲料原料、品种、养殖场、屠宰加工、零售——的所有环节的整合为目标的,引进的是一种类似于工业生产和管理的模式,以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随着近期猪肉价格与生猪出栏量双双进入高峰期,各种游资如过江之鲫参与到行业的价格牟利中来。
一年来的粮价、蔬菜价和各种肉类价格轮番上涨推动CPI走向新高使我们再一次看清了“自由”的市场机制究竟是怎么回事,跨国资本为了利润的炒作始终是国内外市场价格涨跌的原始动力。在跨国资本获得市场主导权和国有资本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式微的情况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中国政府发了170多个文件也没能压住物价。房价的炒作在这些文件的下达后,仍然从市区中心炒向郊区,从一线城市炒向二三线城市,其中不乏外资的持续融资。牛羊肉价格当前也出现炒作现象。
“池子”理论及其作为,是一种愚蠢而又蛮横的金融政策!这种政策,客观上更有利于跨国资本的市场运作,也是当前经济乱像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这个政策,导致了当前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没有什么完全或者相对开放的外汇体制能够抵挡住零成本的印刷美元和低成本欧元的冲击。对于境外热钱而言,没有比这个“池子”更理想的天堂了,仅仅是想办法将这些刚从美联储印钞机里拿出来的近乎零成本的纸票子弄到中国来,换成人民币存进中国的银行,即使什么也不干,一年后利差加汇差的好处就达到8%-11%。这种收益水平足以让很多国有企业眼红;相反我们的海外投资基本上是以亏本或者贬值收场。随着外汇储备的猛增,相应的外汇人民币占款就大幅发生,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人民币发行。
问题是这些热钱未必都会仅仅满足于央行“奉送”的固定的利差和汇差所带来的利益(这当然是中国人民买单)。投机是资本的天性,也是资本利润来源的秘密。在跨国资本已经获得我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的情况下,跨国资本谋求市场投机利润的冲动也就越来越强烈和越来越露骨,关于这一点有楼市、股市和期市太多的事实来加以证明。只要有更高的利润来源,没有什么热钱会呆在那个本来也不差的“池子”里安度时光,它们会循着跨国资本对国内市场的投资和控制路径进入能够大举投机的领域参与炒作。
总量调控的“池子论”,是以压缩国内资本的生存空间为代价为热钱流入腾地方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反复上调,意味着银行贷款收缩过程,在保障国有企业贷款需求的前提下,非国有中小企业从银行系统获得的贷款也就会越来越少,僧多粥少的局面会引发中小企业为了融资的残酷竞争。近期全国工商联将一份“当前中小企业生存难度超过2008年”的万字调研报告递交国务院。调查报告显示,九成以上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贷款。报告预判今年下半年中小企业的处境将更为艰难。报告也对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梳理。除了首当其冲的融资问题,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人民币升值、用地成本导致了企业的经营性成本不断上升,而企业的产品价格却难以同步同幅度提升,这使得企业利润遭到严重挤压,不少小微企业利润已经出现大幅下滑,相当部分企业处于亏损边缘。在中国,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附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纳税额则达到国家税收总额的50%。加息和迅速提高存款准备金的金融货币政策推行得过于猛烈,急剧剥夺了中小企业本已不多的生存空间,资金链趋于断裂,使得这些企业即使考虑转型也会倍感艰难,因为恶劣的环境大大降低了它们的缓冲余地和转型成功的几率。如果中小企业倒闭潮不可避免地发生,无异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一次痉挛,它的灾难超越经济主体的自生自灭范畴,而会引发广泛失业和社会动荡等严重的社会性问题!
因为经营的越来越困难,已有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资本退出所在行业的经营,转向流通领域,参与各种市场炒作,成为物价上涨的新动力。在全国工商联的调研中,就有企业表示,囤积倒卖原材料所获得的投机收益也远远高于将材料生产加工后销售成品获得的收益。
一个市场对资本的吸收和利用,是从低利率要求的资本向高利率要求的资本逐渐排列的。在跨国企业和国有企业对较低利率的资金的优先利用之后,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只能是利率越来越高的资金。由于消费物价的上涨幅度远远超过银行存款利率,银行储户利益受损,提取存款走向民间放贷渐成社会化潮流,很多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只能展开残酷竞争。据有关国家机构测算,今年银行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15%左右,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很多都在20%以上。而黑市融资利率已经升至50%甚至更高。一些活跃于正统商业银行和黑市之间的小型民间担保公司(实际是面向私人和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机构),仅靠办理“过桥贷款”和高利贷融资担保业务,今年的利润可以上亿。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就经营困难,加之民间融资利率已经远远超过企业利润率的幅度,中小企业被迫利用高利贷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应急行为,狂欢的全民借贷无法持久,在将来出现较大面积的违约也就不可避免,企业的外在经营环境会严重恶化,由此也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和纠纷,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一些错误观点和思维
一些错误观点的谬种流行,既造成了社会思想的混乱,也阻碍了试图扭转局势的努力,更使问题继续放任发展和复杂化,提高了未来政策矫正的困难和代价。以下就四种流传甚广的观点进行分析,但是错误观点远不止这四种。
1、外汇升值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导致了国际热钱的流入,实际上扩大了境外资本的实力和提高了它们在我国市场的炒作能力,而外汇储备“池子”的客观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困难,压抑了商品生产的进行,削弱了市场的供给基础,同时也将一部分民间资本挤压进流通领域参与价格投机,因此人民币升值在实际的经济环境中助长了物价的上扬。
2、货币政策能够治理通货膨胀?
从经济史上看,从来就没有过什么货币政策能够有效治理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非要邯郸学步,将西方国家屡试无效的东西弄到中国来滥用硬施,死性不改,只会是误国害民。
央行从去年10月以来共升息五次,并自去年初以来,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已达到21.5%的历史高位。与此对应的是,消费物价在政策不断加码的情况下愈涨愈快!这成了中国经济中的一大奇观和政策制定者心中的“斯克芬思”之谜!市场中物价上涨,和物价下降一样,从来就是一个资本炒作问题,而不是一个货币问题;没有人的买卖行为,货币就进入不了市场过程,而只有一系列买卖行为的发生,才会产生价格波动;这种价格波动,是被主导市场的资本控制和调节的。正如我以前在《通货膨胀批判》一文中所提到过的,中国央行拼命收紧银根,企图压制物价的种种措施,只会是无望的尝试,不会有结果,因为它们改变不了资本为了利润扩大投机的市场炒作行为!总是事后去收拾跨国资本获取暴利后的乱摊子根本就不会是高明之举。近期可能出台的关于猪肉的1000亿元的补贴,其政策效果堪忧,改变不了肉价居高不下的局面。对养殖户的补贴会相对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对消费的补贴,会很快被涨价吞噬,成为炒作资本的利润;对相关企业的补贴,会加强炒作资本的资金优势和提高他们的利润水平。一厢情愿和脱离实际的所谓货币紧缩反通胀措施的政策毫无价值,滥用硬施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既有问题未能解决,新问题不断丛生。
3、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近年来关于粮食、蔬菜、食品的轮番炒作不是偶然事件,农业和食品价格的上涨不仅使相应的资本获得投机利润,更重要的是,由于生活费用的水涨船高,工资的频繁上调就不可避免,但是工资的向上调整一般滞后于消费物价的上涨。在一个行业被外资垄断后,毫无疑问出现的是为了高额利润的垄断价格。随着跨国资本对我国民生行业的逐步渗透和垄断,我们的生活消费价格长期上涨不可避免。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价格上涨拉动工资提高。现今流行的所谓“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的论点,只是跨国资本进行市场欺骗、掩盖资本操纵价格循环本质的歪理邪说;CPI的上升不赖猪肉,但是赖跨国资本炒作农产品和食品是毫不冤枉的!工资的上调,还意味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下降和更多的失业威胁。因此,失业和工资赶不上消费物价的结果,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民的贫困现状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改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少。
4、市场化改革能够解决物价问题?
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粮食和食品价格问题的办法,充其量是一个饮鸩止渴的策略。就现状而言,极力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实际上拱手向外资让出了我国市场的主导权,给予了跨国公司充分的市场自由和便利。大力提高市场供给当然离不开继续加大资本投入,毫无疑问会加速生产能力过剩,将这个行业更快地推入衰退和萧条,实际上也是在加快跨国资本的行业垄断进程。比如猪肉价格因此会有一个低价期,但是这个低价期很短暂!低价期过后就是行业垄断的长期的市场高价,这是垄断资本获取暴利的必然,这种必然性从现在的猪肉价格和相应的成本比较中很容易发现;随着跨国资本垄断的形成,行业进入门槛会大大提高,垄断资本会通过各种手段将社会资本挡在这个行业之外。诚然,跨国资本通过移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推动了我国牲猪产业的升级,带来了品质更好的猪肉,但是这种产业升级,不是为了我们的百姓吃上质优价廉的猪肉,而是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
国内大豆行业的人们看到了完本的行业陷落的市场过程,大豆行业陷落之后的各种豆产品价格不是下降了,而是高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目前这个过程又被跨国资本复制到了牲猪和水稻行业;尽管我们不愿意看到,行业的陷落还是在按照既定的脚本演进,目前还没有发现阻止这种演进的因素。
跨国资本还会可以利用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利用低成本的资金收购兼并基础较好的企业,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的产业控制;同时,利用掌握的市场话语权和主导权,继续在我国市场翻云覆雨,炒作其间,特别是推高我国民生消费品价格,推进我国人民的相对贫困化过程。
基本对策
跨国资本采取前期大举渗透、中期大肆炒作导致价格大起大落、后期收购和推出垄断高价的操作手法,逐步控制我国粮食和食品行业,一方面摧毁我国既有农业基础,越来越多的农户被打击和退出种养业,工作技能的培训和提高非短期能够完成,就业转移困难,社会稳定压力会加重;另一方面,粮食和食品的垄断价格出现,会大大降低我国非农人口的实际收入水平;消费物价上涨过快,会导致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的相对贫困化,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缓慢、对社会覆盖不够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一旦出现灾荒或者国际形势巨变,我们的人民会经受难以逆料的苦难!
我们只能依靠自己,未雨绸缪!物价实际上是一个分配问题,物价的涨幅,是和资本的利润相对应的,因此调节物价的措施只能转向在市场中操作的资本,压制它们的暴利倾向,对投机利润设法征税或者限制炒作的行为。
1、要改变目前的地方招商引资对外资优惠和放任的政策,大幅度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政策和类别目录,实施有限国民待遇,外资进入战略性产业的门槛要提高乃至封闭,严格规范外资企业行为,不能再牺牲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而迁就外资的利润。
2、严格资本项目管制,强化审核审批。在印刷的零成本美元和低成本欧元泛滥不止的情况下,对国际热钱开闸放水,让它们进入我们的市场,只能是洪水泛滥,国内物价会大起大落;客观上在配合西方国家向我国转嫁危机。同时调整进出口政策,转变出口方向和进口来源及技术选择。市场换技术的企图早就被西方封杀,不能再抱幻想。必要时可以退出世界贸易组织。
3、对直接由外汇产生的人民币存款停止付息,转而加收存款费。费率幅度与汇差利益的幅度相当,甚至超过汇差利益。这种措施最早发生在瑞士银行界,其目的就是为了应对非正常的境外资本流入,而我们的邻国印度当前已在实施。在所有金砖国家中,也就只有中国在为热钱提供鼓励,因此外汇储备仍然在快速增长。应对外资撤出还要考虑短期大幅调降人民币汇率,回收国际热钱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暴利。
4、对粮食和食品行业的流通增值税改比率计征为超额累进,暴利越高,税收越重,同时视情况调整外资企业所得税,对暴力部分计征超额累进税,将资本利润降到合理范围内。对种子、饲料、农资等商品,以历史正常年份国内的某个平均价格或者经过核算后的合理价格,作为影子价格,以此为基础,覆盖全产业链地征收超额累进税,防止跨国企业税收国际转移。
5、整顿粮食和食品行业的流通环节,以国有资本为主导,推动行业重组,调整投资和市场准入政策,掌握市场的绝对控制权。减少流转环节,重建批发价格体系,控制调节批发价格,对零售价实施以消费者为主的价格听证制度。以超额累进税的税收来源为基础,建立价格平准基金和补贴制度,重点对中小农户和本土农资企业进行支持。
以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为重,以资本利润为轻。有13亿人民站在背后,政府没什么可怕的!
参考文献
《通货膨胀批判》,清湖渔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3jk.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6/245024.html
《从猪价轮回看牲猪产业的沦陷》,清湖渔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tnc.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8/253238.html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