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逻辑
——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刘宏宝
上篇 生产过剩的危机
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历了经济危机的痛苦历程,“从1825年以来,这种情况我们已经历了整整五次,目前(1877年)正经历着第六次。这些危机的性质表现得这样明显,以致傅立叶把第一次危机称为crise pléthorique(多血性危机),即由过剩引起的危机时,就中肯地说明了所有这几次危机的实质。”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周期性发生经济危机的规律从未改变过。在近10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次大的最为痛苦、最为典型的经济危机。1913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的20世纪最骇人听闻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21世纪后于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的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美国大致经历了10多个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呈现繁荣,萧条,衰退,复苏四个阶段,经济周期同时呈现周期性的轮回,或长或短。基钦短周期约为40个月,朱格拉中周期为8~10年,康德拉耶夫长周期为50年左右。经济危机是市场失灵后的强制调节,强制复苏的最后一招,也是代价最高、痛苦最深、最无奈的一招。古典经济学家或许认为复苏是一个较长时间的问题,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则认为:然而,“长期而言,我们都死了。” (凯恩斯《货币改革论》,第56页)无论如何,复苏的第一步,首先应该要明白这一经济系统那里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危机是什么
危机是什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指出:“危机是什么?是生产过剩,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卡尔•马克思指出:“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象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指出:“十年一次的危机、恶性循环:这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过剩,那里是没有工作和没有生活资料的工人过剩”。(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的危机理论断言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般性的生产过剩危机不仅可能发生,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出口从3.45亿码降为2.67亿码,即减少了23%。棉花消耗量下降了近50%。棉布价格下跌59%,生铁价格下降27%,咖啡价格下降39%。大约有80家银行倒闭破产,破产的工商企业3,549家。
191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其中汽车产量减少一半以上,煤产量下降50%,钢铁产量削减了1/3。德国的钢铁销售量在1913年减少了16%,建筑业削减了20%,小汽车和摩托车的产量分别减少了11%和22%。英国的工业产量下降了10~20%。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近45%,社会财富遭到了严重破坏。仅高炉美国就毁掉92座,英国毁掉72,德国毁掉28座,法国毁坏10座。美国仅1933年一年内,就毁掉棉花1,040万英亩,小麦750万英亩,大牲畜 2,300万头,猪640万头,羊500万只被宰杀抛掉,160万辆车皮的谷物作为燃料烧掉。巴西一年内把2,200万袋咖啡豆倒进海里,约合当时整个世界一年的消费量。。(《世界经济学》中央党校出版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学的供应学派总是拒绝使用“生产过剩”这个词,也许是他们反感马克思列宁的危机理论,也许是他们把“供给自己创造自己需求” 的萨伊定律和市场经济一般均衡理论奉若神明。也许放弃“生产过剩”的理论,接受均衡理论,是被主流思想认可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别于主流经济学,把经济周期划分为:1.经济繁荣;2.生产过剩;3.危机和停滞(萧条)4.复苏(《资本论》第一卷p486,p695),并指出:前危机阶段必然有一个高度扩张和繁荣阶段,紧俏产品生产过剩,库存猛增,已经在酝酿危机。
“繁荣时期的生产过剩已经是危机了,只是它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处在荫庇阶段,是一种形成过程和潜伏状态的危机。”(门德尔逊书 第一卷,p67)
生产过剩是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生产过剩
危机是什么?是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什么?是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为什么会产生生产过剩?
让我们首先从生产力谈起。马克思并不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成就,他指出,资本主义在不到100年的统治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前所有时代加起来还要多、还要大。18世纪末开始的以蒸汽化为标志的第一次新科技革命,19世纪末开始的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新科技革命,以20世纪末开始的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新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近现代三次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得到资本强力支持,投资的不断增长,经常创造经济繁荣,不怎么费力即能创造出丰富的物质产品,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32216.85亿美元,200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42646亿美元,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4660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罗斯福总统早在1906年12月提交国会的报告中曾经自豪地写道“我们仍然继续享有毫不夸张的空前繁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积聚强大的生产能力。
从生产领域分析,生产过剩表现为产能过剩,即生产能力过剩,指的是实际生产能力小于最佳生产能力而形成的过剩。以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为标志的三次新科技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产能过剩。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经历了三次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三是21世纪初期。在前两次产能过剩,1986-1987年和1991-1992年,美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都曾下降到79%-80%,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在美国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造成的过度投资,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中,2000-2002年,工业产能利用率再次跌落到81%以下。到2001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为-0.6%,-1.6%,-0.3%,-2.7%。全年GDP增长率为0.3%,显示美国二战后的又一次经济衰退。这一次过剩的产能不是出现在钢铁和汽车,而是集中于电子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产业。这轮高新技术产业“产能过剩”,最终通过相关企业破产和并购重组等方式得以缓解。(李若愚 《中国治理“产能过剩”应借鉴美日经验》)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援引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称,在今后三年里,美国经济实际产能与潜在产能的差距,估计将为2.9万亿美元。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品的生产轻而易举,强大的产能为生产过剩创造了前提条件。
从生产领域分析,生产过剩表现为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比例关系的失衡,以致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失衡。马克思揭示了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在非均衡状态下,出现生产过剩的必然性。马克思指出: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要求种种复杂条件,“这些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危机的可能性;因为在这种生产的自发形式中,平衡本来就是一种偶然现象”。(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558页)既然“平衡本来就是一种偶然现象”,那么,不平衡就是必然。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比例关系告诉我们:一旦这种比例关系失衡,需要的产品没有,不需要的产品堆积仓库,结构性的生产过剩就会产生。
从生产领域分析,对利润和GDP的讥渴也会产生过剩。现行的宏观经济学是按产出来计量的,当产品产出时GDP已被增加,无论积压库存甚至销毁。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会拼命的生产,因为只有大量产品的产出并实现销售,才有利润可图。古典经济学认为产量=销量,“供给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事实并非如此,产量=库存量+销量。利润最大化原则下资本占有了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中充分地论证了资本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不知为何,现在对剩余价值却忌讳颇深,姑且我们如此描述: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挤压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收入,结果造成严重的贫富不均,利润过剩,一方面有购买需求的劳动者无力购买,另一方面有购买能力的富人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而递减消费倾向,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此时销量减少,库存增加,当整个社会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生产过剩就产生了——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在生产领域中,资本和劳动两者的不公平的分配,早就孕育了生产过剩的种子,孕育了生产过剩的危机。
从流通领域分析,生产过剩是因为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生产过剩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矛盾的产物。
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终点和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剩余价值资本化,其结果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破坏了生产和消费的均衡。
西蒙·德·西斯蒙第认为,生产和消费是互相决定的,“生产要随着需要的比例相应地增减,这已经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一项定理”。保持生产和消费的平衡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无法保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消费日益缩小的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只以财富的增长为目的,以拥有大量资本为转移,而不是以需要为转移。因此,随着资本的积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大生产者对小生产者的排挤,使破产小生产者的消费水平大为减少;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使劳动者收入下降,消费也大为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为富人生产奢侈品,但富人对奢侈品的需求却是有限的。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和消费却在日益缩小。正是这种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消费日益缩小的矛盾,造成货物过剩。
从流通领域分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中,货币的使用把W—G—W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W—G和G—W。卖者在用W交换到G以后不一定在同时同地用其所得来购买其他商品。直接生产物交换被商品流通所替代,买和卖被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流通会打破“交换时间、空间和个人的限制”(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第133页)商品的交换很可能导致商品在时间上、空间上分配的不平衡性,卖者可以出卖,但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作为买者出现,货币可以被储藏起来并退出消费,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变化之中。
从分配领域分析,霍布森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困惑——财富分配的不公,所得的不平等导致一种最奇怪的困惑——富人和穷人皆无法消费足够的产品,穷人之无法足够消费是因为他们的所得太少,富人之无法足够消费是因为他们的所得太多!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几乎没有增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4左右上升到2006年的0.47;从1975年到2005年,美国最富有的1%的家庭实际收入增长了175%,最富有的25%的家庭实际收入增长超过70%,而其他家庭实际收入的增长都不足30%。据美国官方报告,2005年总收入增长了近9%,但美国90%社会底层人的平均收入却比前一年下降了172美元,占0.6%。2000年,美国贫困人口为3160万人,2001年增加130万人,2002年又增加170万人,达到3460万人。到2007年,已增至3620万人,其中有2950万人靠领取食品券过生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对已经发生的事视而不见,那是没有用的。现在,身居美国财富金字塔顶端的1%人口每年收入占全国总收入将近四分之一。若以所拥有的财富而论,这1%人口所控制的财富比例达40%。实际工资增长的停顿和家庭实际收入增长的乏力,严重制约了作为美国经济重要推动因素的个人消费的增长,随着过度的投资和扩张,源源不断的产品被制造出来,然而,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生产过剩了。正如卡尔·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苦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绝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48页)“群众的贫苦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从简单公式总析生产过剩
从实物形态看,
产量≠销量。
产量=库存量+销量。经济运行的常态。
销量=0,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
产量=库存量,严重的供大于求,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源。
从价值形态看,
P×产量=P×库存量+P×销量。P表示价格,经济运行的常态。
P′×产量=P′×销量,P′表示均衡价格。现实经济运行中并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完全对称性的市场信息,货币仅仅当作交换手段、劳动力和资本的供应具有高度流动性这四个假设,因而是现实经济中并不存在的一种理想状态,非出清的市场总是制造生产过剩。
销量=C×M /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M表示消费货币量,P表示价格。则库存量=产量-C×M /P,产量不变,总货币量不变,边际消费倾向C递减,购买货币量减少,引发销量减少,库存量增加。价格同盟,价格垄断,差异化竞争的价格能在总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引发销量减少,库存量增加。
收入=产量的价值=消费+投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投资减少引发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库存量增加。
W—G—W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W—G和G—W。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包含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变化之中。
生产过剩的逻辑:1.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无限扩大——利润最大化规律、剩余价值资本化规律——资本对劳动分配的剥削——相对与绝对贫困化——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货币储蓄退出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主要原因:1.财富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是资本主义先天制造生产过剩的内生因素。2.生产和消费的非均衡,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消费日益缩小的矛盾。3.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结构性的比例关系失衡。4. 利润最大化规律、剩余价值资本化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5. 货币被储藏并退出消费。
生产过剩的制度性原因:综上所述,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与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最终催生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生产过剩,这是经济内生过程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当今仍然被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所决定。“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
资本主义“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它们正在寻找避免生产过剩的良方妙药。
参考书目:
周志 《过剩经济学》 哈尔宾出版社
保罗·克鲁格曼 《经济萧条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中信出版社
高鸿业 《译者导读》 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
李江涛 《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李慎明主编 《美圆霸权与经济危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