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型银行第三季度业绩远低于市场预期,几乎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表现。摩根大通、高盛盈利明显下滑,而声称盈利大幅增长的花旗银行、富国银行、美国银行却被指责增长来源于会计调整或资产出售。
11月9日,欧洲第一大行汇丰控股三季度业绩的出炉,再次给市场当头一喝。汇控第三季度实际除税前利润按年急跌35.7%,仅录得29.59亿美元,远逊于市场预期的40亿-50亿美元,比第二季度除税前利65.68亿美元剧减了55%。
固然受累于欧债危机,以致交易和投行业务大幅缩水,而美国楼市低迷拖累汇控北美资产转差,导致贷款减值拨备大增,亦是汇控业绩大幅缩水的一大主因。
实际上不光是汇控,这些在美国市场有大量业务的银行皆不同程度面临抵押贷款业务损失,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贷款损失准备在三季度均出现上升。这些银行正在加速美国房贷资产的出让,反映房贷问题严峻。汇控目前仍持有价值340亿美元美国次贷资产。如果汇控进一步减记,还会出现更大亏损。
四年前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是否又卷土重来?
“美次贷危机从头到尾都没结束。”11日,招商证券(12.29,-0.08,-0.65%)(微博)投资银行(香港)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微博)受访时表示。“次贷危机重新点燃是有可能的,”他指出,“假设欧洲债务问题导致全球的经济衰退,令资产市场无法回到正轨,就业与消费市场持续停顿,那么美国按揭贷款的断供潮重新点燃,就会影响以按揭贷款为中心的信贷资产质素重新出现问题。”
汇丰按揭违约噩梦
汇控公布三季度财报后首个交易日立即遭到投资者狂沽。11月10日,汇控于港股创下9.13%的大跌幅,成为当日恒生指数挫逾千点的罪魁祸首。而在伦敦市场,当地时间9日,汇控收盘下挫6.59%,次日跌势不止,又继续下滑1.45%至498.94便士。
第三季度利润较上一季度剧减55%。汇控称,利润下滑原因主要是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收入减少、不合资格对冲工具录得7亿美元的不利变动,以及美国坏账减值准备上升,后者主要来自美国市场的按揭业务。
汇控第三季度坏账亏损由今年二季度的28.82亿美元暴增至38.9亿美元,增加了10.98亿美元。其中美国方面的坏账激增64%至23.92亿美元。而美国地区坏账跳增,主要因为按揭客户停止偿还抵押贷款。汇控指出,监管环境转变令当地断供增加,拖欠比率自2009年第四季再次上升。“尤其9月时贷款违约量激增。”
抵押贷款亏损蚕食着汇控利润。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汇控美国客户贷款减值准备为18.29亿美元,与第二季度的8.8亿美元相比,翻了一倍还多。去年同期,这一减值准备为14.14亿美元。
汇控承认房贷业务组合确存在风险,并不断缩减该业务。根据汇控设在美国的消费者信贷银行——汇丰金融(HSBC Finance Corporation)发布的最新数据,三季度汇控美国客户总贷款组合已经由去年同期的613亿美元减少到515亿美元。该组合主要包括按揭贷款、抵押消费贷款、无抵押个人贷款。
汇控计划完成出售美国卡及零售商户业务,同时继续为美国汇丰融资全力提供一切所需的协助,以便有秩序地缩减其消费贷款及按揭服务。毫无疑问,房贷违约将是长期困扰。
除美国市场外,汇控在香港、亚太、中东及北非、拉丁美洲地区的贷款减值准备也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汇控香港地区的贷款减值准备第三季度增长惊人。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香港地区贷款减值准备1.12亿美元,比第二季度的0.16亿美元激增6倍。
而亚太及其他地区的贷款减值准备则由二季度末的0.38亿美元上升至1.13亿美元,增长1.97倍。中东及北非市场贷款减值准备从二季度的0.61亿美元增至三季度的0.86亿美元,增长41%。
作为恒指的“定海神针”,汇控自今年年初截止到11月10日收盘股价已下跌18.35%,超过恒指年初以来17.68%的跌幅。
或达730亿美元的次贷窟窿
按揭贷款坏账的问题,不仅仅是对汇丰,对所有在美有大量按揭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仍是灾难。
美国银行业第三季度利润差强人意,明显弱于市场预期。即使经过债务估值会计处理的种种“粉饰”,欧债危机、经济放缓、金融监管变革的不利影响在这个财报周期都浮现出来。
与汇控一样,当季坏账损失拨备冲销了摩根大通与美国银行的部分盈利。
摩根大通10月13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受抵押贷款业务损失以及投资银行业务增长乏力影响,第三季度净利润42.6亿美元,同比减少4%。并且,这些净利润还包括了19亿美元的债务估值调整。其中,当季信贷损失拨备为24.1亿美元,比第二季度的18亿美元高出34%。
美国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62.3亿美元,虽然扭转了去年同期亏损73亿美元的局面,但该季度盈利被认为是受资产出售和会计调整的推动。例如其盈利包括减持建行股份而获得的36亿美元税前收益,还包括一项对结构性负债的45亿美元公允价值积极调整收入。若扣除这两项,则美国银行三季度净利润亦不乐观。
美国银行第三季度贷款损失拨备支出为34.1亿美元,高于第二季度的32.6亿美元。
富国银行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2%至40.6亿美元。不过,由于在低利率环境下净息差从4.01%下降至3.84%,该行营业收入则从去年三季度的209亿美元下降至196亿美元。
专注于抵押贷款业务的富国银行或受息差收窄影响更大。富国财报发布当日,股价跳水下挫8.4%。
另外,花旗银行三季度录得净利润37.7亿美元,同比增长74%。不过这笔盈利其中有19亿美元来自于债券价格调整的会计处理。今年前三个季度,花旗银行信贷损失拨备分别为31.84亿美元、33.87亿美元、33.51亿美元。
从数据判断,欧美金融机构尚未从上一轮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信贷质量及房地产按揭,仍是其难言之痛。
美国复苏缓慢的经济环境及恶化的就业情况,意味着未来很多年,银行将承受极大的违约风险,由此,它们需要加快削减部分资产组合。“不过,房贷资产的转让谈何容易,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的这些银行正在到处卖金融资产救助自己,未来成本压缩和非核心资产的重组都会加剧。”温天纳表示。
近日高盛以每股4.88港元的价格出售17.5亿股所持工行H股,套现近11亿美元;而风雨飘摇的美国银行或不得不再次出售手中仅有的5.01%的中国建行股权。不到三个月前,它刚刚减持了建行130.77亿股H股。
外电引述野村控股分析师日前表示,住房和其他次级抵押贷款或致使美国四大银行损失226亿美元,超过此前预期,其中以富国银行损失最多。
野村预计,计入税款和现存准备金,不良次级贷款给富国带来的损失或达87.9亿美元,其次为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分别为62亿美元、55.1亿美元和21.2亿美元;不计税款和准备金,预计总损失将达730亿美元。
次贷、欧债危机,孰重孰轻?
温天纳指出,房贷问题主要看美国就业市场的恢复情况。“就业市场远未恢复,按揭断供始终会存在。断供之后房子难以卖出去,对银行造成冲击,可以看到美国房地产市场并未改善,距离美国真正的复苏还需要很长时间。”他补充到,“最近已经出现美国两房资金运转困难,或再向政府寻求救助的情况。”
“两房”作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支柱,两家机构承保或者购买的房地产贷款组合占个人房贷市场总量达到80%以上。其亏损扩大,意味着房贷市场对其他按揭银行的冲击,还会持续下去。
同时,欧美银行依然持有大量美国有毒证券,规模超“欧猪五国”债券持仓。
根据瑞士信贷报告,16间欧洲的银行持有的有潜在风险的信用市场和房地产资产总计约3860亿欧元。根据欧洲“压力测试”的数据,该数字比这些银行去年年底持有的所有3390亿欧元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政府债券还要多。
温天纳认为,美次贷危机与当前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相互捆绑,正如欧美市场两个市场的链接也是十分密切。
“次贷危机之后,政府承担了银行的一些有毒证券资产,增加了债务负担,同时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经济增长下滑,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这时企业盈利下滑、现金链崩溃导致企业裁员潮,引发就业市场的滚雪球效应,进而加倍导致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所以说,次贷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是捆绑在一起的。”他解释道。
温天纳认为,未来从最悲观的角度去看,“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出现类似日本‘失落的二十年’的机会还是存在的,整个资本市场、资产市场、股本市场都会出现停滞。”
美国有毒证券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美银行业的影响孰重孰轻?目前阶段,欧债危机显然更受关注——目前,没有人能看到欧债危机的底部在何处,也缺乏明确的担责方。
“最终要看欧美政府如何提出新的经济刺激方案来带动经济回稳。现在并未看到有效的措施。”温天纳认为。
次贷旧伤,加欧债新痛,欧美银行业的日子将更加艰难。
银行倒闭潮今年继续上演,继2009年的140家和2010年的157家之后,今年前9个月,美国又有74家银行倒闭。
并且,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动荡令欧美银行业找不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开源”不成,只能靠“节流”,拼命执行成本缩减策略。2011年的银行裁员风暴,比往年来得更猛烈。今年年初以来,欧美银行业宣布的计划裁员总人数累计超过10万人。欧债危机前景堪忧 欧元区前景变幻莫测
蔚华
欧债危机前景堪忧
欧债危机的字眼,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词汇,所谓万众瞩目。确实,欧债危机的前景到底如何,关乎世界经济的命运。
那么,欧债危机到底前景如何呢?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现在只能说“变幻莫测”。
10月底,欧盟峰会上所达成的几项成果:EFSF通过杠杆扩充规模、银行业重组、希腊债务减记规模扩大、意大利财政改革,似乎给全球吃了一颗定心丸。然而,G20峰会前夕希腊一意孤行要进行全民公投的决定,又给欧洲局势蒙上阴影,让我们充分感受到1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元区要形成合力所将面对的坎坷。
我们发现,此次的欧洲危机与以往都有所不同。曾经被资本市场认为最为安全的主权债务,遭遇到了秋扇见捐的命运,如今沦落为被投资者纷纷抛弃的对象,风险陡增。而欧洲危机的情况,也比以往都更加复杂,正如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首席经济学家Norbert Irsch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的,“欧洲的危机乃是政治危机、主权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竞争力危机的复合体”。
如果要简单描述当前的形势,那就是以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为首,违反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下称《马约》)的规定——财政赤字占GDP的总量远超3%,债务占GDP的总量远超60%。市场因此对它们失去了信任,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并且持有大量这些国家债券的欧洲银行的命运与之紧密相连,公债危机传导至银行,涉足欧洲债务的大型银行如今都战战兢兢,流动性紧张的传闻不胫而走。
另外,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曼氏集团(MF Global)已经在欧债危机中“阵亡”。而为了削减债务和赤字、以达到《马约》的要求,各国都开始计划或已经实施了财政紧缩政策;银行努力去杠杆化来降低风险;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还依然存在,这些因素又导致欧洲的经济增长缓慢。本来如德国这样增长较为强劲的国家,为了捍卫欧元,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EFSF救助资金的规模恐怕还要持续扩大,2013年即将实施(很可能提前至2012年)的ESM也需要大量资金,这反过来又给解囊相助的国家添上了预算的重担。
欧债危机的深层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欧洲出现的问题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是多种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
首先,是欧洲的高福利和人口老龄化,使得各国政府预算压力不断扩大,短期难以解决。
高福利制度开始于二战结束后,当时,发达国家以高税收来支撑高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在相当阶段内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但我们也要看到,它也产生了长期负面影响。税收高和劳动力成本高昂,使得发达国家产业资本不断流向新兴市场。发达国家的传统制造业逐步萎缩,去工业化进程加速,产业出现“空心化”进而导致税基下滑,就业机会减少,政府财政收支缺口不断增加。高税收又抑制了投资和创新的动力,让欧洲国家的竞争力急剧下滑。
而素有“人口负增长”之称的欧洲,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相当严重的地区。以法国为例,据统计,法国6500万人口中,有接近20%的人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完善的养老体系使养老金成为一笔巨额的支出。如果欧洲各国改变现有的福利制度,会引起社会动荡,而如果政府依然为不断增多的老年人大幅支付养老金,财政压力则会让政府喘不过气来。
一方面是“减赤”压力,一方面要安抚选民和维系经济增长,欧元区政策可谓首鼠两端、举步维艰。“欧元之父”蒙代尔在近期的会议上说:“由于医疗的改善,欧洲很多国家人均寿命达到82岁,这就给养老金体系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所以,福利制度需要调整,所有国家都要进行调整,不仅仅是这些南部的国家,还包括德国。如果不提高退休年龄,那么未来是不能避免这样的债务危机再次出现的。各国不可能通过不断地发债来购买福利,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至欧洲,欧洲各国为了救市,大规模举债以刺激经济,债务规模陡增,也成为了后来欧债危机的导火索。
其次,我们应看到,欧元制度具有设计缺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统一,欧洲央行不是最终贷款人。
2008年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主席的卡恩说:“我所知道的国家中,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自己的货币,却没有财政部长来管理经济的。虽然我们的央行非常强大,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没有真正管理经济的人。”而欧洲50论坛主席、法国前财长Edmond Alphandery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他之所以创建欧洲50论坛,是因为在建立欧元之时,他就深知,欧元建立后欧洲一定会出现危机。欧元的存在让欧元区17个国家可以共享相同的货币政策,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可以不必再为汇率波动而担心,但欧洲却未能有一个统一的财政部,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各国政治经济形势分化。
欧元区过去十年的经济和货币政策没有伴随着好的财政政策和地区政治的统一,欧洲央行为减少一些国家的流动性风险,只能通过不断地举借新债来偿还旧债,而核心国家也因央行持续的财政支付转移而蒙受损失。欧洲央行又不能如美联储或各国央行那样充当最终贷款人的角色,导致欧洲央行无法通过开动印钞机的方式来解决债务问题。
再者,欧元给成员国带来了汇率稳定的环境,却意味着各国不能再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提高本国竞争力。
欧元区国家想要在剔除了汇率波动的货币区完好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活力就必须得到调整。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调整和改革无法一蹴而就。调整的速度与决心也与欧洲国家的民众素质有关。中国有一句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慵懒享受的欧洲民众,让他们迅速变得勤劳肯干恐怕还有相当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时报》主笔David Marsh在《欧元的故事》一书中提到,欧元引入的低利率时期,德国利用低利率的环境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而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则在此期间大肆举债,引发房地产泡沫。危机之后,完成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德国变成了欧洲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而西班牙等国家房地产泡沫被戳破,经济一蹶不振。
欧元区如何面对挑战
如今,探讨欧洲或是欧元命运的文章和报道充斥着媒体,近日记者带着自己的疑问,赴欧洲了解当地情况,访问欧洲各界人士,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无论是德国还是希腊,都不认为会有国家退出欧元区,因为代价巨大。
法国前财长Edmond Alphandery和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以及现任总统萨科齐的顾问Jacques Attali同为《马约》起草者,他们分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达了一种看法:不会让任何国家离开欧元区,而且《马约》上也不允许国家退出欧元区,退出没有路径。
而法兴银行法国首席经济学家Michel Martinez则用数字测算出了“退出”的成本:
德国离开欧元区,会使制造业受损和金融部门严重损失。如果德国决定离开欧元区,重启德国马克,那么首先,德国马克会升值30%,制造业严重受损,市场份额减少,经济损失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0%~15%;其次,德国金融部门将会面对巨大困难。因货币更换后,银行的负债将会以新货币(即德国马克)计价,德国居民会储蓄马克。而银行部门的资产将会以欧元计价,即银行部门买入的债务(从法国或意大利买的)会以欧元计价,资产负债表会出现巨大缺口,使得德国不得不重新调整银行的资本结构,而这又会造成巨大损失,损失额可能占GDP的比重达到20%~30%。
希腊离开欧元区的代价则是政府、金融部门和公司统统违约。如果希腊启用新货币,新货币贬值至少50%,会刺激出口,但金融部门陷入艰难局面。当然,在此情况下,因为以欧元计价的债务实在太高,希腊政府会更愿意选择违约,金融部门也必须重新资本化。因为希腊政府要违约,给银行体系带来的打击会非常大,银行体系负债会以欧元计价,资产以欧元计价,银行体系、公司也很可能会对他们以欧元计价的债务违约。这对希腊经济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另外,根据德国Kfw银行的测算,如果没有欧元,德国在过去两年年均经济增长将比现在减少2.0%~2.5%,大概500亿~600亿欧元。
第二,欧洲经济增长乏力(尤其是意大利),与政府领导不力有很大关系,但增长潜力仍在。
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的意大利,是欧元区经济最脆弱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意大利出大问题,不仅欧洲经济将崩溃,甚至会拖垮全球。
然而,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在法国和德国,当记者提到意大利问题时,各界人士都觉得意大利是个富裕国家,本身并不缺少经济增长的潜力,而因为当前贝卢斯科尼所领导的政府缺少公信力和切实可行的经济计划,才导致意大利经济低迷不前。意大利人对当前政府的抵触情绪相当强烈,无论是身在OECD的高管,还是意大利的经济学家,还是经营着世界品牌的商人,都对贝氏政府感到绝望。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Paolo Guerrieri说:“意大利的经济情况很关键,但没到令人绝望的程度。而意大利的政治形势并不是那么关键,却已经到了令人绝望的程度。意大利的核心问题是领导层现在根本无能力应对危机。”
意大利一名很有政治前景的官员对记者表示,“现在意大利的问题是领导层缺少公信力,人们已经不相信贝卢斯科尼可能有能力领导意大利取得经济进展,所以我们陷入了政治的僵局。其实意大利被降级,多数也是政治方面的原因,而不是经济方面的原因。评级机构评估到,当前的意大利政府难以成功地进行意大利所需要的改革,我对此很确信。”
第三,欧元不会崩溃,但欧元存活之下的欧洲,将面临低增长局面。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Paolo Guerrieri表示:“我对欧元的存活非常有信心。但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果欧元存活,欧洲经济将面临一个什么局面?欧元区可能经历0~1%的增长率、大规模的失业、竞争力不强等困境,欧元的存活意味着未来十年欧洲经济的停滞。因为如果像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这样的国家继续留在欧元区,他们的经济增长会不会一直处于接近于0的水平。”
而法兴银行的Michel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欧元区会避免衰退的发生,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将非常低,我们称之为‘stall speed’(失速增长),也就是说增长速度非常缓慢,经不起任何的冲击。”
第四,长期来看,欧洲统一财政是大势所趋,但要耗时多年。
关于财政统一问题,在笔者所访问的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和银行家中,几乎都认为欧洲未来要走这一步。法国前财长Edmond Alphandery说,“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第一步,这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但我们必须开始这么做,因为没有一个货币,是可以没有一个统一的财政机构而单独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建立财政统一。”法国前总统顾问Jaceques Attali认为统一财政是欧元区的唯一出路。而身为意大利人的副秘书长兼OECD首席经济学家帕多安告诉笔者:“欧洲正一步步朝着财政一体化的方式推进。而且我们必须越来越多地推进财政一体化,因为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欧元则会崩溃。”身为德国最大州NRW的财政部长Norbert说:“欧盟的未来取决于它们一体化的进程。不然我们还会继续遭受到市场对个别国家金融投机所带来的困境。统一财政政策会避免这一困境的发生。”蒙代尔说:“欧洲需要建立一个新机制来促进他们的财政赤字的削减。因为他们需要加深政治的融合,不仅仅是在金融方面,而且要在政治方面进一步的融合。”
不过,欧洲财政统一还需要很长时间,也必定不会一帆风顺。远水救不了近火。解决眼下欧债问题的方法可以扩大EFSF的规模,可以是提前ESM的时间,也可以为问题国家国债作担保。而最终解决债务问题的关键,还是调整经济结构,做出实质性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使经济获得持续稳健的增长。
第五,2012年意大利和法国政府换帅几率大。
对于2012年的各国大选,欧洲人士(尤其是本国人士)普遍认为意大利和法国将换帅。意大利国内认为将由技术派上台执政。而历史经验表明,技术派政府领导下的经济往往会取得一些不错的进展,诸多改革也将顺利实施。法国方面,萨科齐的支持率一直下滑,记者询问了巴黎当地的老百姓,他们没有一个人支持萨科齐;我又询问了一些官员、经济学家、银行家,他们也都认为萨科齐再次当选的几率偏小。而社会党奥朗德则很可能在2012年成为法国新总统。但是缺少国际经验的他能否领导法国应对好当前全球性危机,是个问题。
第六,法国主权债务可能会被降级。
随着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遭到评级机构调降主权债务评级,法国主权债务评级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了。一方面法国经济增长乏力;一方面为救助欧元区,法国也将付出大笔资金,给其财政预算增加压力。法国总统顾问Jacques Attali认为,2012年法国将要面对的问题有:公共债务占GDP达100%,400万失业人口,700亿欧元外债,竞争力急剧下滑,去工业化进程飞速,能源与环境选择的不确定,贫困人口增加,中产阶级不安定感陡增等。
康德说,“一只鸟在奋力飞行的时候感受到强烈的空气阻力,于是就想,要是能够在真空中飞行就省力多了。”对于欧洲来说,欧元令他们感到了阻力,可是,欧元却可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只有欧元阻力的存在,才能迫使他们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只有欧元空气的存在,才能让他们浴火重生,一改多年的经济结构失衡与竞争力不足之顽疾。
所以,记者个人认为,欧元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则势必曲折。在经历了诸多困境和阻力之后,欧洲可以更强大,可以更团结,但一切的前提,都要看欧洲改革的力度和决心。
欧美银行业寒气逼人 08危机序曲再次悄然奏响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7日 16:04 FX168
评级机构近日频频对欧美银行业风险发出警告,与此同时,美国华尔街以及欧洲国家的部分大型银行也忙于裁员以削减开支,此番景象不禁让人联想起08年金融危机,难道危机的序曲已经悄然奏响了吗?
欧债危机以来德国银行业首次受到冲击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Investors Service Inc。)周三(11月16日)下调了德国10家银行的优先债务和存款评级,是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德国首次受到冲击。穆迪同时确认了一家银行的评级,并延长了对另一家银行的评估。
虽然穆迪方面表示,评级调整与这12家德国地区性国有银行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程度无关,但这些银行在必要时获得外部支持的可能性降低,是其调降评级的原因。
穆迪表示,本次降级体现出,新的银行救助机制令银行一旦出现流动性不足时,政府可以将损失强加于债权人头上。部分因为这个原因,未来政府对银行的支持会更加不确定。
而另一方面,据外媒报导,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UniCredit)CEO将紧急会见欧洲央行(ECB)官员,向欧银申请拓宽抵押资产的种类。令市场对意大利银行业的担忧升温。
负面风险增加 美国银行业被拖下水
惠誉评级(FitchRatings)周三警告称,因欧债问题出现扩散,该机构可能将下调美国银行业的评级展望。
该机构补充道:“惠誉目前对整个美国银行业的评级展望是稳定,反映了在本轮金融危机中遭遇评级调降的大多数美国银行的基本面已经有所改善。不过,受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国银行业遭遇负面冲击的风险已经开始上升,并且可能影响其信贷前景。”
穆迪上周三也曾表示,如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吞没意大利等地区核心国家,美国经济可能受到类似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垮台式的冲击。
该机构首席美国分析师Steven Hess在出席一次媒体论坛峰会时说,"欧债危机任何外溢效应目前来看都将主要通过银行系统来传导。"这种蔓延形势很可能像雷曼兄弟公司在2008年破产时的情况一样,当时银行信贷意愿突然枯竭,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链陷入封冻。
穆迪也曾于9月22日宣布,因担忧美国政府不愿意救助处于困境中的大型贷款机构,下调美国银行(Bank ofAmerica Corp),花旗集团(CitigroupInc)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 Co)的评级。穆迪对于美国银行业的前景仍为“负面”。
衰退后依旧挑战重重 金融机构裁员忙
与此同时,金融巨头的裁员计划不绝于耳。花旗集团周三宣布裁员3000人;法国巴黎银行(BNPParibas)计划削减投行部门员工1400人左右;美国银行周二亦宣布裁去股票分部的部分员工,而该行今年9月一度宣布未来几年大幅裁员30000人;高盛集团(GoldmanSachs)计划裁员1000人;富国银行(WellsFargo)也计划裁员1900人。
据全球新职介绍公司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 Inc。追踪的数据,今年1-10月,金融企业已经累计宣布裁员计划54510人,较去年同期的20886人大幅攀升了161%。
该公司指出:“经济衰退以后,银行业仍旧状态不佳,且仍有堆积如山的问题需要处理,包括欧洲债务危机,数百万起止赎案件对银行账面构成的冲击,以及处于纪录低点的利率水平等等。虽然许多企业可能会说,‘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银行业依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欧债危机成始作俑者 罗杰斯预计另一场金融危机必将出现
量子基金创始人、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Jim Rogers)上周三(11月9日)表示,鉴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世界必然将面临另一次金融危机,且较08年金融危机严重得多。
罗杰斯说:“欧洲和美国必然将面临更多危机,世界正处于麻烦之中。目前,世界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金钱,而现在的一切都是报应。”
他并称,因为眼下的债务负担更高,此次危机将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严重得多。
罗杰斯说:“上次,美国的债务翻了四倍。而现在系统扩张得更为庞大,美国无法再把债务翻四翻了。希腊也无法再把债务翻两倍,因此下一次债务危机将更严峻。2002年的危机很严重,2008年情况更糟,而2012年或2013年的金融危机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抛售潮席卷欧洲债市 法西售债前欧元如履薄冰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6日 16:25 FX168
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已然向核心国家进军。除德国外,几乎无一欧元区国家幸免于国债市场的抛售,法、比、西、奥地利等国国债收益率飙升,掀开危机的新篇章。在法国和西班牙国债发售前,欧债市场的惨状令欧元展开了又一轮跌势。
周三(11月16日)欧洲早盘时段,欧元/美元低位震荡,在1.3440附近交投。欧元区国债市场的惨状对欧元构成巨大拖累。
周二(11月15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回7%上方;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6.3%的高位;法国、奥地利、比利时10年期国债较可比德债收益率差均创欧元问世以来新高;荷兰10年期国债较可比德债收益率差创2009年初以来新高。
此外,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比利时主权信用违约掉期(CDS)费率周二均升至纪录新高。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位美国的银行交易员报导称,市场上除了欧洲央行(ECB)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买家,他说道:“的确很恐怖,所有人都在清仓欧元区债券,所有人都在往外跑。”
RIA资本市场(RIA CapitalMarkets)利率策略师NickStamenkovic表示:“过去,荷兰和奥地利被视为德国军团,但这些国家也出现问题着实令人担忧。投资者涌向德国国债是由于其对于整个欧洲的担忧,而不仅仅是意大利和西班牙。”
法国、西班牙售债在即 两国融资能力将经受考验
法国和西班牙即将于周四(11月17日)发售国债,市场将密切关注两国国债的得标利率和超额认购率情况,从而判断欧债危机的最新进展。
西班牙计划于周四发售30至40亿欧元的10年期国债,法国也计划拍卖2013年至2016年到期的国债。
周二,西班牙发售了32亿欧元12个月及18个月期国债,两种国债的得标利率均创1997年首次发债以来的新高。同时,比利时周二发售了27.25亿欧元国债,其三个月国债收益率触及1.575%,为2009年1月以来新高,12个月国债收益率也触及3.396%的三年高点,足以凸显市场担忧情绪的高涨。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利率策略师DavidSchnautz表示,以前,相比于长期债券,欧元区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受到避险流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此种情况已经发生改变,比利时也受到了影响,危机正逐步向欧元区核心成员国蔓延。
而周四,西班牙和法国政府较长期的融资能力将再度接受市场考验。
MonumentSecurities分析师Marc Ostwald表示:“最可怕的是,西班牙国债发售以来,收益率攀升的幅度,收益率走高的幅度着实凸显了市场的紧张情绪,而实际收益率的水平暗示,周四的售债结果可能不佳。”
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of Scotland Group)外汇策略师Greg Gibbs表示,法国和西班牙国债收益率走高,令市场担忧欧债危机将一发不可收拾,导致欧元持续承压。
北京时间16:11,欧元/美元报1.3467/69。
欧债危机的意大利脚本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 07:50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微博
欧债危机度过波诡云谲的一周。处在风暴眼中的是两个国家希腊和意大利。10日,希腊总理仓促更迭:企图用公投豪赌希腊和欧元区命运的帕潘德里欧黯然去职。在意大利参众两院通过财政紧缩法案后,总理贝卢斯科尼如约辞职。
欧洲正在陷入一个危险的循环:由债务危机引发政治动荡,而政治动荡又反过来加剧债务危机。而这个危险循环的症结,却在于西式福利资本主义时代的渐趋没落。
换帅:经济干才可能担纲
继意大利参议院11日通过财政紧缩法案后,众议院12日也通过这一法案,总理贝卢斯科尼如约辞职。
8日,意大利众议院对2010年度政府财政报告进行表决。虽然报告得以通过,但投票结果让贝卢斯科尼看清自己大势已去。
当天,众议院以308票赞成、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这份财政报告。意大利众议院共设有630个席位,需要316票才能保证贝卢斯科尼领导的政府拥有稳固的优势地位,而当天政府获得的赞成票距此相差8票,显示政府已失去优势地位。如果财政报告未获通过,有可能对正在遭受债务危机威胁的意大利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意大利各反对党派采用不投票的方式“放过”报告,导致这次投票以罕见的“零反对”获得通过。
不堪债务危机引发的内外压力,贝卢斯科尼当晚就表态,将在议会两院通过一项稳定国内财政状况的法案后,向总统递交辞呈。以往,无论是涉嫌腐败接受调查还是曝出性丑闻,贝卢斯科尼都能继续掌权。这次,他终于躲不过了。
身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近年来一直面临“高负债、低增长”的窘境。危机当头,各界都希望政府能出台有效措施,带领意大利走出债务困境。伴随着危机一步步逼近,贝卢斯科尼政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处置不力受到的指责也越来越多,这种不满情绪甚至蔓延到了执政联盟内部。
近来,意大利执政联盟内部接连有议员“倒戈”。就连贝卢斯科尼最重要的盟友博西8日也公开表示,已要求贝卢斯科尼“让贤”。博西领导的政党“北方联盟”目前是执政联盟内部的第二大党,如果失去他的支持,执政联盟将土崩瓦解。
8日的众议院投票似乎正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贝氏留下的政治真空由谁填充?有消息称,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前欧盟委员会负责竞争事务的委员马里奥·蒙蒂有可能出任意大利过渡政府总理。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9日晚任命蒙蒂为终身参议员,日前还提名他出面组建过渡政府。意大利媒体认为,此举表明纳波利塔诺希望蒙蒂临危受命,出任过渡政府总理。
蒙蒂出生于1943年,1995年至2004年间先后担任欧盟负责内部市场事务和竞争事务的委员。2005年至今,他在意大利最著名的商学院米兰博科尼大学担任校长。
目前,蒙蒂本人尚未对是否将出任过渡政府总理作出正面回应。10日晚他与纳波利塔诺举行了约一个半小时的会谈,但会谈内容并未对外公布。在英国《金融时报》10日刊载的专访中,蒙蒂强调意大利必须推行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削减债务规模,巩固并改善公共财政。“意大利不能继续借钱,必须消除经济增长面临的障碍。”他说。
蒙蒂指出,确保增长的改革必须消除社会各阶层享有的特权,但每位候选人都会“很自然地”保护自己的选民,这使得在政治层面上相关改革措施更加难以推行。
忧虑:意债务大到无法救
有意大利议员对媒体表示,蒙蒂的声望能够帮助意大利赢回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分析人士也认为,蒙蒂的经济专业背景将有助于帮助意大利制定经济改革措施,而他的无党派背景以及他在欧盟任职多年的经历也将有助于他被各党派接纳,组建更广泛的执政联盟,从而促进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推行。
意大利法律规定,政府解散后,总统必须与议会各党派进行协商,尝试重组政府。如果组建努力失败,总统需要解散议会,并提前举行大选。由于重新大选将耗费大量时间,并导致各政党将精力投入选战而忽视国家经济,因此一些意大利重量级的商界人士呼吁政界从国家利益出发,支持以蒙蒂为总理的过渡政府,但意大利各主要政党仍未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目前,贝卢斯科尼领导的意大利第一大党自由人民党有可能是左右意大利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力量。尽管贝卢斯科尼本人屡次强调自己一旦下台,“意大利必将提前大选”,但在自由人民党内部,已经出现了“为国家利益着想、支持过渡政府”的呼声。
截至去年年底,意大利公共债务总额高达1.84万亿欧元(2.55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8.4%,在欧元区国家中仅次于希腊。意大利十年期国债利率9日上涨至超过7.5%,一举突破7%的危险警戒线。两项指标均超过迫使爱尔兰和葡萄牙决定离开私人市场、寻求国际援助时的水平。经济学家认为,当一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突破7%,该国将无力承担高额利息,有可能出现债务违约。
从爱尔兰、葡萄牙和希腊救助情况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旦越过6%关口往往就开始狂飙,一旦超过7%就不得不申请援助。这意味着,如果形势得不到控制,意大利离申请援助就不远了。而鉴于意大利债务总额超过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三国总和,占目前欧元区总债务的比例高达23%,因此一旦意大利爆发危机,后果将非常严重。
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7日在芬兰南部城市坦佩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意大利太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无法对其实施救助。但他认为,目前也没有必要对意大利进行救助。
法国外贸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阿蒂斯说,和希腊相比,意大利危机有解决办法,因为意大利主要面临的还是流动性危机而非偿债能力危机。
欧洲中央银行7日表示,上周加大了回购融资困难国家债券的力度,总额达95.2亿欧元(约131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意大利债券。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与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当天敦促意大利信守减赤承诺,加快结构改革。雷恩呼吁,意大利政府应像意大利男子足球队那样采用“链式防守”,严防危机升级。
前景:欧元区需合力纾困
意大利和希腊的政坛动荡,显示欧债危机的消极影响正在向政治和社会层面蔓延。
意大利和希腊当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其一是财政和债务状况持续恶化。金融分析师预计,意大利2012年需融资2000亿欧元,绝大部分用来偿债。在希腊,据保守估计,其公共债务总额占到GDP的160%以上,即便依照欧盟一揽子救助方案予以50%的债务减记,其债务仍远远超过欧盟规定的60%上限。其二是政治斗争加剧。作风强硬的帕潘德里欧多方努力,甚至不惜使出全民公决之计,但仍未能摆脱政治穷途,而政坛老将贝卢斯科尼当下的境况,也是政治资源耗尽的无奈结果。在欧债危机升级的过程中,贝卢斯科尼和帕潘德里欧并不是最早倒台的欧洲政府领导人。此前,葡萄牙前总理若泽·苏格拉底和爱尔兰前总理布赖恩·考恩都因债务危机在换届选举中落败。其三是社会矛盾难以消解。受欧元区财政纪律政策和偿债契约约束,希腊和意大利都必须力行财政紧缩和经济福利改革措施,并因此负担梳理民意的艰难任务。
如同一个病人,如果多个脏器相继出现问题,施药或者手术都会产生毒副作用,而且往往相互牵扯,大大消抵救治效果。当前的意大利和希腊就是这样。债务危机掣肘财政政策、制约政治决策,激化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后者产生反作用,令债务危机的应对苦无回旋空间。难怪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说,窘迫的局面将使两国新总理成为“最不讨好的政府领导人”。
在欧元区及欧盟层面,也出现债务危机与政治决策之间更趋明显的矛盾。从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渐趋加重以来,欧盟不断开会、磋商、出台救助方案,但都不彻底、不坚决,究其根本,还在于应对危机政治意愿的缺失、政治领导人出于选举的考量和成员国之间政策协调的勉强。
当欧债危机的主角切换到意大利时,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严厉警告欧元区的分裂危险。他说:“如果没有南欧和东欧的安定繁荣,就没有北欧和西欧的安定繁荣。”
巴罗佐不是杞人忧天,路透社9日报道,德法两国正讨论建立一个一体化程度更高、规模更小的核心欧元区,同时通过制度改革,允许部分资质较差的成员国脱离欧元区,但仍可保留其在欧盟的席位。这意味着一个或多个国家可能离开欧元区。
虽然默克尔和德法官方10日就出面否认了这一说法,但是在这个时机出现这种传言,恐怕不会是空穴来风。
当下逐渐“变异”的欧债危机,越发显现出经济和政治二元性危机,而且二者相互制约,冲抵着欧元区救助政策措施。
反思:危机凸显制度缺陷
专家指出,欧洲多国长期低增长、高支出,改革当前作为公共财政支出主要项目之一的高福利制度才是解决债务危机、恢复经济活力的长远之计。但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然积重难返,公众舆论阻力极大,绝大多数改革将止步于小修小补,大的变革必定举步维艰。
数十年来,欧洲一直以“生活方式上的超级大国”自居,高福利也一直是欧洲社会的显要标志。然而,随着近年来欧洲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加之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高福利社会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质疑。
二战结束后,很多欧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军费支出大幅下降,社会福利制度日益发展。基本福利主要包括免费医疗保健、长期失业救济、高额养老金、悠长假期等。高福利也逐渐成为政党竞争上台的筹码。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一些国家开始寅吃卯粮,依赖外债维持财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增长放缓,政府债务问题开始暴露,失业率也长期居高不下。2010年,西班牙失业率高达20%,葡萄牙、希腊、爱尔兰失业率均超过12%。随着债务危机迅速蔓延,欧洲各国终于被迫紧缩财政与改革社会福利制度。
有评论认为,这一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更深层原因:被欧美国家奉为圭臬的凯恩斯经济社会化思维以“国家积极干预经济、高额累进税、高额遗产税”的“劫富济贫”思路,开创了西式福利资本主义新时代,创造了西方战后30年的繁荣,然而阴差阳错,也为新一轮经济危机种下祸根。
亢龙当衰,物极必反。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的滞胀危机已凸显凯恩斯主义治标有余治本不足,近二十多年来一次比一次凌厉的金融风暴及至此轮重创美欧的全球金融海啸与经济衰退,更证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由放任经济思潮得逞一时不过是完全私有化市场经济繁荣时代的回光返照而已。西方经济面临“一松就虚泡高胀,一紧就虚实俱下”的两难,而凯恩斯与反凯恩斯两种对立的主流经济理论对经济危境均回天乏术决非偶然,正是西式完全私有化经济面临重大转折的先兆。
“政府是贼!”这是希腊示威民众对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缓解债务危机的抗议口号。曾经沧海难为水,享受过福利资本主义繁荣的民众,无法理解政府怎么会把经济搞得如此一塌糊涂江河日下,在许多有钱人更有钱时,穷人却失业高企福利滑坡,要勒紧裤腰带苦苦支撑。无人愿意面对冷酷的现实:依靠政府举债、民众超前消费透支未来而营造的泡沫化经济已走火入魔恶性循环,曾经挽救西方资本主义的凯恩斯革命似乎要走到头了。
(据新华社、央视)
西班牙是否会步意大利后尘 高盛等投行陷入分歧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 15:24 环球外汇网
随着希腊新政府与意大利新总理产生,投资者对欧债前景忧虑情绪有所缓解。不过这种利好效应似乎非常短暂,因为意希两国实在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更何况西班牙随时可能成为下一个“炸弹”。尽管欧洲央行不断购入西班牙债券,但该国国债收益率直逼意大利,甚至有分析人士担忧西班牙与法国恐连环爆发危机,这样欧元区将危在旦夕。
周一(11月14日)欧市盘初,欧元/美元震荡下行,汇价触及日内低点1.3740,目前交投在1.3765附近,此前该汇价一度高开高走,并触及1.3816的日内高点。对于欧元后市看法,高盛、摩根士丹利及花旗三大投行陷入分歧。高盛认为可以做多欧元,而大摩看空欧元至1.30,花旗则认为欧元反弹难以为继。
尽管欧洲央行持续买入西班牙国债,但收益率仍居高不下。据悉,西班牙与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上周初逾150个基点,西班牙借贷成本落在6%下方,投资者上周推高意大利的借贷成本触及7.48%,创欧元问世以来新高。
然而,从11月9日起,西班牙与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缩减至将近60个基点,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升抵6.5%,而西班牙国债收益率达5.9%,高于5周前的5%。
伦敦克兰渥特班森银行集团(Kleinwort BensonBank)固定收益研究部门主管Phyllis Reed警告:“西班牙极有可能步上意大利后尘。欧元区岌岌可危,短期内可能成为引爆西班牙债危机的导火线。”
自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债危机便重创欧洲,截至目前已有5国的领导人黯然下台,其中包括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SilvioBerlusconi)。
西班牙本周将举行大选,选出新政府,该国新政府必需削减大约三分之一的财政赤字,并对明年到期的近500亿欧元(687亿美元)债券进行再融资,欧盟委员会估计,西班牙难以实现经济增长及减赤目标。
瑞士银行(UBS)驻伦敦首席欧洲经济家Stephane Deo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相较于意大利,目前市场对于西班牙的看法相当乐观,但不出几个月甚或数周,情况恐将发生变化。”
Deo在报告中指出:“经济恐陷入深度衰退,加上银行纾困成本,西班牙情况不妙,令人深感忧心。”
据西班牙国家统计局(INE)11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国经济发展出现停滞。初步统计,第三季度西班牙经济出现零增长,第一和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为0.4%和0.2%。西班牙将于11月16日公布正式统计数字。
欧盟11月10日指出,今年西班牙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将达6.6%,超过预估目标6%。预计西班牙今明两年经济增长将达0.7%,该国政府原估今明两年增长率将分别达1.3%与2.3%。
野村国际(Nomura International)驻伦敦利率策略部门主管NickFiroozye指出,西班牙经济陷于停滞,加上财政赤字高企,该国国债表现优于意大利国债的趋势可能不保。
具体到欧元方面: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建议买入欧元,而大摩声称已经卖出欧元/美元;花旗则表示欧元/美元反弹势头可能很快结束。
高盛驻伦敦外汇交易策略主管Thomas Stolper表示,意大利与希腊新政府出现,暗示欧元区财政金融紧张状况可能继续得到缓解,至少暂时得到缓解。根据这种推断,高盛建议投资者将欧元/美元做多初始目标从1.3710上调至1.4000。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驻伦敦外汇交易策略主管Hans Redeker则表示,欧元/美元可能跌至1.3000,该行已经在1.3750处卖出欧元/美元。他称“政治不确定”与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仍高居6%水平上方,尽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跌至7%的警戒线下方。
花旗集团(Citigroup)驻新加坡外汇策略师Todd Elmer发布报告指出,在过去几个交易日,受到希腊及意大利政局逐渐清晰,欧元在空头回补的提振下保持良反弹势头,但本轮反弹可能很快将结束。此外,Elmer对欧洲央行通过购入债券稳定市场的行动持怀疑态度。
鲁比尼:德国与欧洲央行应怎样拯救欧元区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 14:15 环球外汇网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末日博士”鲁比尼上周六(11月12日)表示,欧债危机属于结构性问题,要彻底解决的最佳方式将是实行“对称性通货再膨胀”。
鲁比尼的“对称性通货再膨胀”意指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欧猪五国”必须努力恢复经济增长与竞争力,并厉行财政紧缩措施,进行机构性改革。德法等核心国家则需放宽财政,刺激消费。
鲁比尼撰文指出,欧元区问题归根究底就是经济失衡,10年来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等核心国努力生产,收入(财政收入)多于支出;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等欧猪五国拼命消费,支出大于收入。
他指出,随着欧元汇率升值,各国间的失衡状况愈加严重:核心国经常帐盈余不断升高,出现实际物价下降;欧元区周边国家则出现严重财政赤字及实际物价上升。
鲁比尼建议,要解决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只有实行“对称性通货再膨胀”,包括欧洲央行(ECB)大规模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无限制提供可能破产的国家金援;让欧元汇率大幅贬值(让欧猪五国的经常帐从赤字变成盈余)。
同时,他表示,德法等核心国采取财政刺激政策,欧猪五国则推动财政紧缩措施。可惜德国与欧洲央行反对此提议,他们担心对核心国造成的通胀可能高于边缘国家,反而倾向于要求边缘国家“衰退型通货紧缩”,包括财政紧缩、结构性改革、实际物价下调。
不过,鲁比尼承认,要求陷入欧债风暴的国家骤减开支,可能引发欧元区另一轮衰退,逼得这些国家最后申请破产并退出欧元区。果真如此,其后果恐怕比2008年金融风暴更严重。
因此,鲁比尼认为,德国与欧洲央行应放弃非对称性调整(即一味要求边缘国承受痛苦),采用较对称的路线(即边缘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与紧缩财政,欧元区则大范围进行通货再膨胀),否则欧元区这列车迟早会失速出轨。
在谈到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债务方面,鲁比尼表示,意大利在未来12个月其财政改革方案可能失效,该国很可能被迫进行债务重组,之后可能无奈退出欧元区。”
高盛裁减大批合伙人
http://news.cnwallstreet.com 2011-11-15 17:25 中国华尔街资讯 : niuye
华尔街投行高盛的裁员潮已经扩展到了合伙人。据《纽约时报》援引高盛内部获得简报的人士透露,已经有十几位合伙人最近已宣布计划离职,数字大大高于去年同期。
离开的高层包括华尔街知名人物肯尼迪(Kevin Kennedy)和雷斯尼克(Jeff Resnick),前者是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执掌拉丁美洲部门;后者是商品交易部门主管。
在华尔街成为高盛的合伙人,长期以来被认为就像中得了彩票。在该投行28,000员工中只有极少部分能攀上这一阶层,每两年高盛只任命100个左右的新合伙人。《纽约时报》认为,即便在目前公众对华尔街和高盛憎恨剧增的现在,合伙人制度仍然是高盛文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今年开始成本削减导致的合伙人裁员大大高于往年。由于交易量疲软,这家投行正在寻找任何可以减少开支的地方。高盛此前已经在非年金薪酬支付的部门,成功砍掉了超过10亿美元,合伙人显然是公司中享有最高薪酬的员工。
欧洲苦心经营EFSF 计划未成形却已广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5日 16:16 FX168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杠杆化方案尚未来得及最终确定,市场的质疑已经显露一般。欧洲苦心经营的EFSF仅在发售数次债券后便背上不得不自行购买债券的传言,且极度动荡的市场或令其无法如期扩容至1万亿欧元。
市场大幅动荡 EFSF无法如期扩容至1万亿?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近日报导指出,上周EFSF宣布成功发售30亿欧元的10年期债券,但由于这批债券仅有27亿欧元的外部需求,EFSF不得不投入超过1亿欧元自行购债,才达成了成功发售的目标。
虽然EFSF此后否认了上述报导,但市场对于EFSF的担忧还不至于此。
EFSF负责人雷格林(KlausRegling)上周发表讲话,对于将EFSF扩容至1万亿欧元的前景并不看好。雷格林称,上周30亿欧元的温和发债规模反映了市场环境的不稳定,但是部分银行业人士则认为,EFSF杠杆化策略缺乏可信度是限制自身债券需求的关键因素。
雷格林表示,由于欧洲市场本周大幅动荡,使得扩容4400亿EFSF到1万亿欧元的努力正变得更为困难。投资者紧张情绪加剧意味着,担保力度必须加大才能说服投资者参与进来,EFSF很可能只有3至4倍的火力提升空间。
EFSF官员曾希望通过提供20%的债券保险吸引投资回归,但是目前市场可能正在寻求高达30%的保障,这意味着救助基金的火力只能提高到约8000亿欧元。
批评人士指出,在本月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欧洲未能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通过EFSF向欧洲投资的承诺,这一点已经足以说明EFSF的失败。
在G20峰会后,英国、加拿大以及俄罗斯等国公开表示,欧洲需要先使用自身的资源来稳定国债市场,再考虑向非欧盟国家寻求援助。
穆迪:EFSF有效支持欧债市场的能力受限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周一(11月14日)发布报告指出,由于EFSF最新一次发债结果不佳,且欧洲当局未就杠杆化事宜取得进展,令EFSF有效支持欧洲国债市场的能力遭受质疑。
穆迪表示,和今年6月15日相比,上周EFSF发售的30亿欧元10年期债券需求疲软得多,且其得标利率亦大幅走高,较10年期德国国债高出177个基点,而6月仅高出51个基点。虽然从基本面来看,杠杆化的选项将不会影响EFSF的可信度,但投资者对于将EFSF放贷能力杠杆化的提议反应冷淡,是导致债券需求疲软的原因。
该机构在报告中指出,EFSF所发债券与德债收益率差的走宽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因为这反应了担保EFSF债券的AAA评级国家国债与德债收益率差的走宽。从理论上来说,EFSF较德债收益率差应当低于其AAA担保国加权平均收益率差的水平,且应当受益于其非AAA评级成员国的担保以及潜在借款方的偿付义务。
报告指出,此次发债结果令EFSF以较低的成本在市场上融资的能力遭受质疑。且如果这一能力遭到削弱,EFSF作为一项工具稳定主权债券价格,并作为现有欧元区范围内支持机制的能力也将面临疑问。
穆迪还指出,由于(欧洲方面)在两个计划的杠杆化选项上没有取得进展,上述担忧被进一步夸大。在穆迪看来,EFSF以目前的放贷能力(除去向爱尔兰、希腊和葡萄牙承诺的援助外,剩余2660亿欧元左右)难以为欧元区庞大的国债市场提供实质性的支持。这限制了EFSF作为欧元区危机管理策略重要支柱所应发挥的作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