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世行“世袭”七十年
吴成良 王刚 杨明 郭芳 魏辉 柳玉鹏
世界银行16日选出新主人,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的美籍韩裔医学专家金墉成功当选第十二任行长,使美国人对这一重要职位近70年的“世袭”得以延续。奥巴马称赞选举过程“开放、透明”,但质疑声从四面八方涌来。英国《经济学家》说,金墉当选“无疑是因为他的护照”。有美国媒体坦承,这场看似民主的竞争更像是100年前纽约或芝加哥风格的选举,美国政府在背后进行着政治操控。17日,澳大利亚媒体公布了一条关于“世界拐点”的消息,澳财政部根据购买力测算,发展中国家的GDP总和已经超过西方。但很明显,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兑现成世界秩序的话语权,它们什么时候能把美国和欧洲从“烟雾缭绕的分赃屋子里”彻底赶出来还不得而知。
“结果像上次、上上次……一样”
“世界银行董事会像上次、上上次……一样,选择了美国的提名人选。”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6日这样评论金墉的当选。英国《经济学家》报道说,富有争议、斗争激烈的世界银行行长争夺战最终以和以前内定的同样方式结束:美国候选人胜出。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院长金墉今年7月将接替佐利克,成为新的世行行长。这场竞争一开始就空前激烈,美国候选人第一次受到两大对手的挑战,他们都来自发展中国家,分别是尼日利亚财长、世界银行前常务副行长奥孔乔-伊韦拉和哥伦比亚前财政部长何塞•奥坎波,后者在选举前退出。不幸的是,虽然提名非常公开,竞争过程却不然,这意味着这一职务在幕后决定。
结果尤其引起非洲国家的不满。英国广播公司16日以“非洲世行梦破灭”为题称,随着金墉当选世行下任行长,非洲国家推举一名有20年金融经验的非洲女性的梦想就此破灭。非洲许多人支持尼日利亚财长奥孔乔-伊韦拉出任世行行长,但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你知道这种事情并非真的择优录用,”奥孔乔-伊韦拉在结果宣布之前说。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南非财长戈尔丹表示,提名过程“不再是欧洲和美国在烟雾缭绕的屋子里分赃了”,但他对“大国”决定最终的选择表示关切。苏丹出生的企业家易卜拉欣说:“如果(世界公共机构)如此厚颜无耻地拒绝采取同一标准,无人能够教育发展中国家如何管理。”
尼日利亚《笨拙报》质疑说,在被提名前,甚至在美国本土都没几个人听说过金墉这个名字,他根本不是金融领域业内人士,当然也谈不上什么专业经验,他被选上仅因为他是美国挑选的人。塞内加尔“塞内在线”评论称,所谓遴选其实毫无悬念,因为自1945年世行诞生起就是如此,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对双胞胎分别由美国人和欧洲人垄断一把手位置,形成所谓“国际惯例”,且这两个“惯例”还构成事实上的“攻守同盟”,互相掩护,竭力将这种垄断维持下去。
美国媒体也坦承选举不公。《纽约客》杂志网站16日称,遴选看似公开民主,通过在世行董事会的代表,187个成员行使了发言权。但这真的是100年前纽约或芝加哥风格的选举,美国政府发挥着坦慕尼协会式的政治操控作用。《纽约时报》1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在16日的讨论中,新兴国家态度分裂,中国和印度等重要新兴国家支持金墉。报道还称,此次推举新行长,世行董事会首次考虑多位候选人,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舞台日益壮大的力量。这也将是金墉7月1日上任后必须面对的重要力量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反对延续美国在该机构的垄断。
还有分析称,此次结果已经有所“进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6日称,金的当选打破以往由政治、法律或经济界人物出任世行行长的惯例。美国财长盖特纳称赞金墉有着“解决复杂问题的丰富经验”,“有助于为世界银行的活动带来新生”,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英国《独立报》说,虽然发展中国家对总是美国人垄断日益不满,但这次至少不是退休的美国银行家或政客。
“20世纪的银行面临21世纪问题”
备受争议的金墉到底是何许人?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金墉1959年出生在韩国,5岁时随家人移民到美国。他1991年从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并取得人类学博士学位。他的履历包括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秘书长顾问、哈佛大学教授等,2009年出任美国常春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院长至今。他在接受提名后,曾表示希望能够发挥世界银行在人道主义援助、消灭疾病等方面的功能。在最近接受采访时,金墉还表示发展中国家“可以走与韩国一样的道路”。
韩国舆论对金墉的当选颇为兴奋。韩国《文化日报》17日说,金墉作为世行首位亚裔行长,其当选不仅是个人的光荣,也是韩国的自豪,不仅会增加韩国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也会扩大韩国在世行的影响力。报道同时也承认,金墉从严格意义上说是美国人,代表美国政府说话。韩国MBN电视台称,在世界三大国际机构中,韩国人占据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银行行长两大职位,人才辈出的韩国国际威望也在提高。韩国《朝鲜日报》说,金墉获得提名后,“韩国就像自己的事一样庆祝”。
在外界看来,摆在金墉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除了要消除批评者对其缺乏相关经验的质疑,他还要面对一个“过时”的世行。英国《每日电讯报》17日以“世行雇用金墉为新行长:20世纪的银行面临21世纪问题”为题称,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基础上成立的世界银行,最初使命是帮助欧洲国家和二战后日本重建。上世纪60年代后,世行开始支持发展中国家脱贫。虽然人们对目前世界贫困规模并无争议,但世行在迥然不同的环境下运行。专家表示,世行作用过去10年来受到来自两个方向的挤压。一方面,盖茨基金会等民营机构在一些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承担起庞大的项目。另一方面,巴西和中国等国家较少倾向接受世行贷款。一名分析人士说:“这个银行不如以往重要。”
美国彭博社17日称,当选世行行长的金墉将发现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再怎么需要世行资助它们的发展。与之相反,金墉需要让这个银行与中国和巴西等可以获得私有投资的国家相关。华盛顿全球发展中心主任伯索尔说,一些国家甚至在非洲和拉美成为世行的竞争对手。金墉的一大挑战是让它们继续成为客户和捐款人。坦桑尼亚《公民报》16日说,这个世界与决定成立世行的1944年已迥然不同,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巴西第六,欧洲经济则步履蹒跚。在这个全球政治经济剧变的时代,发达国家见证新力量的崛起,世行必须走出历史,在新世纪找准定位。
“世界秩序的质变任重道远”
就在世行宣布新行长几个小时后,澳大利亚《时代报》网站刊发了一篇耐人寻味的报道。这篇题为“从西方向其他地方转移的拐点刚过去”的文章写道,多年来,我们一直听到忧郁的警告,白人国家的世界霸权将因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蒙上阴影。我们被告知,有朝一日,贫穷国家中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将超越那些僵化的富国。澳大利亚财政部根据购买力测算,这已经不再是将来的前景而是既成事实,发展中国家总体GDP已经在刚刚过去的3月28日超过发达国家。一名专家表示,这是本年的第88天,正是中国传统的黄道吉日。根据这种计算,欧美统治世界的时代已经在20天前结束。高盛集团经济学家科蒂斯说,“全球权力已经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不仅是经济和金融的转移,而且将是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转移。”
全球权力真的转移了吗?至少从金墉当选世行行长和去年法国人拉加德出任IMF总裁这两大事件看,世界的主导权并没有多少变化。俄罗斯《真理报》此前将西方的这种垄断称做“西方种族主义”。文章说,虽然做出一些改革,但世行和IMF依然是西方人统治的两大机构,尽管其成员来自全世界,这说明西方称霸世界的种族主义旧权力结构秩序依然存在。但随着新势力的崛起,旧势力将受到更多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种现象说明,世界秩序并未发生质变。美国既有保持世界领导权的主观意愿,也有综合实力稳居全球第一的客观现实,世界政治经济仍处于美国和西方为首的格局中,没有根本变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秩序正在发生变化,而且可以用“相当显著”形容,很多5年或10年前不可想象的事,现在都已成现实。新兴国家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就是一例。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新兴国家改变国际秩序的意愿也在增长,只是质变仍然任重道远。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57期,摘自2012年4月18日《环球时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