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借国企来回避“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万众瞩目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正进入最后阶段,那么,收入分配改革应该如何来完成呢?为此,《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版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明确指出需要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及“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作为通向目标的重要途径。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笔者认为通俗点说,就是让资方——不管是私企还是国企——给劳动者涨工资、加薪,这一途径是朝向正确的方向的。多年来,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工薪劳动者,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牺牲,对此举世皆知,无须赘述,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既是理所应当,又是当务之急。11月初《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研究室联合发布的“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提高工资水平” 是当前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
令人不解的是,目前大量媒体却合力营造了一种与之相悖的强大舆论(11月15日南方周末评论文章《收入倍增靠什么》就是典型)。该论宣称,收入差距拉大或贫富分化,不是因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而是因为行业差距,即部分工资收入者的收入比其他大部分工资收入者的收入高;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不是提高劳动报酬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是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具体说来,就是国企职工远比私企职工收入高,造成了中国贫富分化;同时,国企内部也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国企高管收入要远远高于普通职工;而收入分配改革迟迟不能得到推进,就是因为面临国企这一“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解决办法就是让国企职工的收入向私企职工看齐。
这套理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首先,国企职工收入没有媒体宣传的那样高;其次,国企高管收入也没有媒体宣传的那样高;再者,私企职工收入的比较对象首先不是国企职工,而是与其有直接契约关系或雇佣关系的资方或老板。9月初媒体报道,娃哈哈老板宗庆后先生的净资产已高达216亿美元!由此可见,国企职工收入再高能跟宗庆后相比吗?哇哈哈的普通员工收入低,难道不应该由宗庆后负责吗?难道提高哇哈哈员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正是改善问题的正途吗?国企职工收入若降低到私企的水平,那不正是降低而非提高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吗?
下面笔者具体谈谈国企的收入情况。
央企高管收入没有媒体宣传的那样高
目前一百多家央企当中,金融和保险行业的不归国资委管辖,笔者缺乏其收入方面的材料,在此不予置评。本文对国企收入情况的分析,针对的是国资委分管的央企。
不少媒体和学者只要一提央企老总的收入,就爱跟“千万年薪”联系在一起,这是没有道理的。2009年,时任中海油董事长的傅成玉被媒体曝出“千万年薪”,一时舆论哗然。很快中海油相关部门以及傅成玉本人都对此予以澄清。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国家特许中海油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并以红筹股形式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当时为了消除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顾虑,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中海油按照国际惯例和香港公司的标准设计了包括公司高管层薪酬、期权激励在内的一整套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实际上,所有高管层成员都没曾真正获取这一收入,只是“名义收入”而已。傅成玉“辟谣”已三年多了,媒体关于“千万年薪”的说法依旧盛行不衰,这难道不是纯属揣着明白装糊涂吗?
国资委建立之前,企业自定薪酬,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建立了国资委以后,开始把所监管的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纳入规范的轨道,可以说,恰恰是因为成立了国资委,部分央企领导人过高的薪酬才得以压制。2008年 8月,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指出,2004-2006年央企负责人的平均薪酬是35万、43万、47.8万元,年平均增长是14.9%。2010年1 月,李荣融在出席第十一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时表示,央企高管年薪定得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高,当时平均薪酬也就是60万元人民币左右,三分之一是基薪,三分之二跟业绩挂钩。李荣融指出,国资委就薪酬方面的调整效果是好的,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得到了规范,与职工收入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目前,央企高管的平均薪酬,估计不会超过七十万。事实本来很清楚,可无数媒体却视而不见,“央企高管跟普通在岗职工收入差距达百倍”之类的报道依旧俯拾皆是。笔者并非是说目前国企高管的收入现状是完全合理的,不许批评,而是说批评应该建立在从事实出发的基础上。
国企职工工资与私企差距有多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比2010年实际增长8.5%;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实际增长12.3%。作为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的一部分,央企职工的平均工资有多少?2010年8月,李荣融曾指出“目前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薪)5.4万。”至于在岗职工之外的那些临时工以及派遣工,收入就更低了。
2012年8月,门户网站网易的财经分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央企工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对国内117家央企及其上市子公司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进行整理后发现,2011年央企及其上市子公司在职员工年平均工资为102965元,是当年城镇私营单位在职员工年均工资24556元的 4.2倍。其中,广东央企员工年平均工资最高,为219917元。
4.2倍!此报告一出,舆论大哗,国企再次成为众矢之的。不过,这一报告的统计是极不严谨的,甚至存在极其明显的严重的错误。
报告称,“2011年央企平均工资是用117家央企及其上市子公司共261家年报中职工工资总额除以职工总人数所得。”可见,这一统计方法本身就过于简单。更令人吃惊的是,有媒体马上发现,该统计过程马虎得令人难以置信。
以中石油为例。中石油2011年报显示,中石油集团拥有员工552810名及离退休人员71590名,各类市场化临时性、季节性用工人数为 323605名,其2011年应付职工薪酬91.762亿元。不知为何,网易财经在统计其平均工资时却只统计了前两者,共624400人,将本该统计在内的323605名临时工被排除在外,于是得出“平均工资为146960元”的结论。这种算法显然是不严谨的。
再看2010年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薪)才5.4万,怎么可能2011年一下子就达到102965元,将近翻一番?
笔者的一位中学同学兼好友在中石化所属的齐鲁石化公司工作。他工龄19年,技术极其出色,参加中石化全系统岗位竞赛时曾获得前三名。今夏见面时,他高兴地告诉我,公司换了个好领导,他刚涨了工资,每月已经满四千了,一年下来,“就五万多,不少啦!”像我这位同学,每月四千,绝对不高,但是就像他这样的无数的国企工人,却被诸多媒体扣上了“既得利益者”的帽子,这不是在“挑动群众斗群众”嘛。难道非得让他们沦落到某些血汗工厂中的奴隶那样的境地,才叫公平吗?笔者有位朋友的父亲,是唐山某地方国企的老职工,现在每月工资仅一千四,是不是这样就让某些人满意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