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易制作财经话题,并予以大力推广。话题题目为《保护民族品牌危害无穷》。鉴于网易此话题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之一:民族产业是否需要保护,而且网易下了颇为极端的断语:“保护民族品牌危害无穷”,此一面之词可能误导视听,不可不慎重对待。本网站贴出其话题视频,并附上韩德强的一篇访谈,以供读者思考。
附:观点pk
韩德强:我为什么主张贸易保护?
问:你一向主张中国需要贸易保护主义。但是,我们知道保护有可能保护了落后。二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是不是应该表明开放更能使中国发展?
答:你的提问实际上将两个概念混淆了。和开放对应的,是封闭;和自由贸易相对应的,是贸易保护。打个比方,开放和封闭讨论的是开门和关门的问题,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解决的是开了门以后要不要门槛的问题。我主张贸易保护而不是闭关锁国,就是主张打开大门,但设置门槛。根据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设置高低不同的门槛。哪些行业国际竞争力强,这些产业的门槛,即关税或非关税门槛就可以低一些;哪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弱,哪些行业的门槛就需要高一些。从整体上,则要研究,哪些产业是为了与各国贸易可以作出让步、牺牲的,哪些产业是国家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所在,必须确保成长的。空气、信息可以自由流动,但外国商品的洪水却不能随便到我们家来泛滥。
把贸易保护与闭关锁国等同起来,把自由贸易和开放等同起来,这实际上是一种幼稚和无知。遗憾的是,这种幼稚和无知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媒体、教材上泛滥,结果为外国企业占领中国市场作为舆论先导,使中国的本土企业利润越来越薄,投资出路越来越窄。
问:是不是因此,你主张不加入WTO?
答:是的。我参与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之争,就是因为加入WTO问题。在我看来,WTO的公平竞争规则实际上是让泰森和幼儿班的小孩子同台竞争,将产生极不平等的结果。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最后让落后国家永无翻身出头之日。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没有任何理由接受WTO规则。
问:但贸易保护毕竟不是件好事啊!中国企业不能老是靠保护生存啊!
答:你这个看法其实本身就是成问题的。
一般来讲,学术界公认,当国家弱小的时候,它是需要贸易保护的;当国家强大的时候,它需要推行自由贸易。当经济繁荣的时候,自由贸易的潮流就会兴起;当经济萧条的时候,贸易保护的潮流就会兴起。
现在是什么时候呢?现在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萧条期,所以,美国、欧洲、日本到处都是贸易保护的声音。比如,美国要求中国的人民币升值。为什么呢?美国说中国的东西太便宜,对美贸易顺差太大,抢了美国人的饭碗,让美国企业破产了。按照市场自由理论,破产就破产呗,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促进技术进步,多好啊。可是这只能适用于美国企业让中国企业破产,轮到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淘汰了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美国就不干了。只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所有出口美国的中国产品都变得贵了,卖不动了,这样美国那些该被淘汰的企业就有救了。
再比如,中国的大蒜出口到日本,被挡回来了。日本说中国的大蒜农药超标。中国出口欧洲的冻鱼、冻虾也被退回来了,说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防腐药品超标。美国和欧洲之间也打贸易保护战。美国要向欧洲推销中美洲的香蕉,欧洲想要自己在非洲一带生产的香蕉。中美洲的香蕉生产量大,价格低,欧洲前殖民地生产的香蕉产量小,价格贵。美国说,那咱自由贸易,欧洲说不干,这样就打起了贸易保护战。这个仗一直打到WTO的仲裁机构。大家还知道,中国现在也向美国提出钢铁反倾销诉讼。我们说美国优质钢材、特种钢材,对中国构成市场倾销。美国说中国的钢材,粗钢、原钢,对美国市场构成市场倾销。相互打贸易战。
由于中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在推动出口,从而打开别国市场,保护本国企业方面,中国的贸易保护其实搞得还挺厉害。比如中国有一个措施叫“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的幅度非常大。比如出口一只手表,假如说出口价(离岸价)100人民币的话,那么可以退税17块钱。如果你是手表装配商,你用50块钱去购买手表的零配件,把它组装成一只手表,然后你去出口。那你可以赚两道钱,第一道你可以赚利润,采购费50块,装配费30块,你还有20块钱的利润,国家再退你17块钱税,这样,你就可以赚37元钱。所以,这生意大家都觉得挺好。(理论上手表出口商只能退到8元5角钱的增值税,按50块钱里的17%算。但是国家奖励出口,把前面各道环节的增殖税都退给你了。前面手表零配件都有增殖税,但是找不着人啊,最后就都退给你算了)。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对外出口保持一个强劲的增长势头。美国要我们人民币升值,我们这边就说,人民币要升值,那干脆就这么着吧,人民币我还是不动,因为影响太大。我把“出口退税”的退税率下调4%,那我中国出口的竞争力是不是下降一点?
这才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就在各国贸易战此起彼伏的时候,流行舆论却一边倒地赞扬自由贸易。谁打贸易保护战,谁搞贸易保护,谁就是破坏世界利益最大化。贸易保护基本上是作为一个靶子被舆论所攻击,形象很不好。中国的自由贸易舆论比哪一个国家都强烈。
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看,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论战从未停息过,谁也没有真正说服过谁。每一个国家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论战的双方,不同国家也会构成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论战双方。真正的问题是,作为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贸易政策?如果需要贸易保护主义的中国居然流行的是自由贸易思想和理论,这说明了什么?
问:自由贸易至少能够让我们买到价廉物美的进口货啊!要是没有汽车关税,进口汽车就会很便宜,10万元钱就能买一辆中档轿车!主张贸易保护,岂不意味着中国人要多花钱买落后的国产车吗?
答:不错。这的确是自由贸易的好处。由于自由贸易,由于国外的商品可以廉价地进入中国,比如说瑞士表啊,或者意大利西装啊,或者电梯啊,或者美国小麦啊。这正是我们主流媒体宣传加入WTO好处的主要说法。
但是,当你说国外的商品价廉物美的时候,你等于在说国内的商品质次价高。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对不对?如果自由贸易能够让中国人购买价廉物美的进口货,就意味着中国企业会在外国货的竞争面前败下阵来。所谓败下阵来,首先是利润要减少;其次,如果你是有负债的话,你是要靠这个利润来还债的话,你将还不起钱,那么银行的呆坏帐就会增加;第三,要是银行逼债,那么倒闭破产的企业就会增加;第四,跟着这些企业的倒闭破产,那就是工人失业要增加。如果工人失业增加,你会发现在业工人的工资就会降低。比如说,大学生今后是就业市场上的主力军,毕业以后涌出校门,那些公司里的高薪白领就会感到危机。因为你出去要价太低啊,人家是4000块钱一个月在干,你说我1000块就能干,你不把人都挤跑了?只要失业的人增多,在业工人的工资就没法提高,甚至还会下降。所以,当你作为消费者享受到好处的时候,作为生产者,你可能会受到威胁。我们每个人有双重身份,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因此,当我们考虑作为消费者受益时,也得考虑作为生产者是否会受损。
一般来讲,从纯粹国家利益角度来讲,当中国形成若干家,比如说十几家或几十家世界五百强这个级别的企业的时候,当我们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的工业体系的时候,当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0元以上的时候,我们再加入WTO也来得及。我们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才800美元啊。在这个水平上,你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万多美元,两万美元的国家去同台竞争,这不是明摆着要吃亏吗?所以中国跟美国签订加入WTO条约以后,美国人也很奇怪。要是换了美国,这种协议绝对通不过。所以,2000年3月,克林顿在美国国会作证,催促美国国会尽快通过这个决议。说你再不通过,人家以后反悔了那就来不及了。有人就问,你签的协议有这么好吗?他说,我告诉你,这是一个100:0的协议。这跟中国的说法就不一样了,中国说50:50,互惠啊,双赢啊。实际上,美国在这场谈判中唯一付出的代价就是,或者他们唯一取消的障碍就是,不再对中国的产品进行一年一度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年审,不审了。我们本来特别希望美国开放纺织品的进口,取消配额,或增加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额度,或者降低纺织品的关税。美国说不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经把低关税的纺织品进口的好处给墨西哥了,你要说再给中国,墨西哥不干。所以,中国纺织品对美国的出口仍然存在三道障碍。第一,现有配额到2005年不变;第二就是2005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如果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激增,那对不起,美国还可以重新用关税;第三,从现在起到2015年,美国仍旧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倾销调查。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反倾销,你就是反倾销。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就是你的成本可能由国家财政负担或者其他方面的补贴,所以你提供的成本数据不管用,要用谁的成本呢?比如说马来西亚的成本,或者说印度尼西亚的成本,跟中国的情况据说是相当的这些国家的成本来核算。那样一核算,我们几乎100%倾销。按我们自己的价格我们肯定没有倾销,我们工资拿了,利润拿了,房租交了,我们还能出口,对不对?要害是我们的工资低啊。但是,美国不管你工资高低,总之,你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得用参照国的数据。参照国谁来选定,那是美国来选定,这样,说你倾销就是倾销。
所以,中国加入WTO是个有争议的事情。据我所知,无论是各工业部,还是农业部都有保留意见,甚至外经贸部都一度犹豫不决。为什么这么有争议的事情能够通过,而且大家还三呼万岁呢?我觉得这里的要害就是自由贸易的理论在起作用。
问:自由贸易理论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吗?有那么大危害吗?
答:还真有这么大。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自由贸易理论,但是这些年来,中国的报刊、杂志、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们,没有一天不在宣传自由贸易的好处。这样一来,甚至受自由贸易之害甚深的中国本土企业家们都迷迷糊糊地觉得自由贸易就是好。信奉自由贸易、自由市场理论之最极端、最害人的是这样一种观点。比如说你办了一个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但被美国的医疗器械夺去了市场,挤得破产倒闭了。本来,明显你是个受害者。但这种观点说,这可以刺激你去追赶啊,可以刺激你创新啊。这就叫“鲶鱼理论”,北大厉以宁先生说的。中国企业没有竞争力,就是没有鲶鱼来捣乱,你放几条鲶鱼进来不就行了?这就是为加入WTO辩护一个主要观点。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实际上在自由贸易、自由投资下进来的不是鲶鱼,而是鲨鱼或是鲸鱼。我们是什么呢?我们的企业还是黄花鱼、带鱼。作为黄花鱼,本来有黄花鱼的活力,也还正在努力朝鲨鱼演化,但真鲨鱼来了,黄花鱼连同其活力就一起被吃掉了。
“鲶鱼”理论一戮就穿,欺骗性不大。其所以流行,是因为厉以宁先生的明星效应和舆论一律的媒体操作。但自由贸易理论则不然,除了媒体操作外,还有经济科学的外衣。自由贸易的核心逻辑是,自由贸易能使各国发挥比较优势。你生产葡萄效率高,我生产布效率高,葡萄跟布一交换,你的利益最大化,我的利益也最大化。非常直观。这就是自由贸易理论为什么能够被大家所接受的道理。
要看一种经济理论对不对,放到经济实践中去检验一下就知道了。美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来看看美国是怎样奉行自由贸易的。
美国早期是一个自由贸易国家,从美国独立到1807年为止。这段时间很长啊,独立战争结束是1781年,到1807年是26年时间,美国一直是自由贸易国家。当时美国的经济结构还特别有利于自由贸易,主宰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三大利益集团,全部受益于自由贸易。第一大利益集团就是美国的农场主。农场主主要是开垦森林,然后种植棉花、小麦、烟草等农产品,把这些东西运到英国出口,供给英国的纺织机械,供给英国人吃饭;第二大利益集团是从事进出口业的船东和进出口商,专门把美国的小麦棉花运出去,把英国的工业品纺织品、五金机械运回来;第三大利益集团就是给前两部分人贷款的银行家。你船东不是要钱吗?我给你贷款。你是一个进出口商不是要钱吗?不是需要周转资金吗?我给你贷款。你农场主不是要开拓西部吗?我给你贷款。所以,这三大利益集团都从这样一个对英国的自由贸易结构当中受益。他们的主要代表就是第二位美国总统,叫杰弗逊。杰弗逊当时甚至说,美国就是要做一个清洁的农业国,不做肮脏的工业国。你想想也是,工业之都伦敦,整天烟雾迷漫,被称为雾都,曼彻斯特也是烟雾弥漫。那老板当时没有汽车开,跟工人拉不开距离,工人脏,你也得脏,得住在矿口、住在工厂附近。农场主呢,特别清洁。因为脏的是奴隶,你自个儿是不脏的。因此,从美国社会结构的上层来看,自由贸易是最理想的。当时美国的统治层里只有一个人是主张贸易保护的,这个人就是华盛顿总统时期的联邦财政部长哈密尔顿。哈密尔顿说,我们美国也得搞工业,搞工业利润大,前景好。所以哈密尔顿还大力支持搞了一家纺织厂,结果这家纺织厂还没办起来就倒闭了。此后,再没有人提起美国要搞工业,美国要贸易保护这些事了。更何况,哈密尔顿在决斗中被他的政敌一剑刺死,他就再没法推行他的政策了。
这样,自由贸易的社会结构一直持续到1807年。1807年时,英国和法国在欧洲大陆交战。法国当时是拿破仑统治啊,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然后要越过英吉利海峡,英国当时就很发慌啊。两国就进行海战,一海战英国战船吃紧,就跑到美国东海岸,要美国的船去参战。美国何许人也啊?美国人热爱自由,热爱独立,热爱和平。刚刚独立不久,你就让我去当炮灰?不干!不干能行吗?美国的商船没枪没炮,英国的船有枪有炮。一炮就把打中了美国商船切萨皮克号。美国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当时美国政治家不成熟。如果政治家成熟,那就会劝说国民,打了就打了吧,谁让咱们落后的呢?美国离不开英国的市场,也离不开英国的工业品。韬光养晦吧。可是当时美国的政治家不成熟。杰斐逊总统想,英国人够坏的,怎么办?我们得制止他。这样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禁运。英国人要是离开了美国的小麦和棉花,他们的机器就得停转,他们的餐桌上就没有面包。我看你怎么活!赶紧来给我道歉吧!然后,国会决议,下令对英国实施禁运。
禁运之后,美国的小麦、棉花当然出不去了,英国的机器是不是开不动了呢?英国没有了美国的棉花,马上转用埃及的棉花;没有了美国的小麦,转用土耳其的小麦。世界上无数国家都可以生产农产品,而且还在相互竞争,竞相压价;而工业品,当时还只有英国能够生产。结果呢?美国的棉花、小麦烂在地里,波士顿、纽约两个主要港口的船舶,百分之八九十就停在那里。银行家收不回款,被挤兑倒闭。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崩溃。美国国会大厦前,群众天天扛着牌子游行,要求解除禁运。当时美国的政治家不知哪来的一股邪劲,他居然给顶住了,居然顶了一年多。这一年多,美国人民饱偿闭关锁国的痛苦。禁运,不就是闭关锁国吗?唯一的好处是,当年美国北部的工业以200%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是超过我们大跃进的速度,1959年的增长率是159%。为什么有这么快的速度?你想,因为英国的纺织品没了,铁锅、铁铲、锄头没了,这些东西全都变得价格非常昂贵了。价格变得昂贵,利润就很高。棉花小麦烂在地里,原料价格就很低。这样,一来一去,搞工业突然间变得非常赚钱。赚到的钱又马上扩大再生产,让它变成更多的商品。这样,美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就非常快。一旦你需要更多的锄头,更多的镰刀,就需要更多的炼铁厂,就需要更多的开矿工人,一整套的连锁反应就都起来了。大家要注意,当时设备的投资就规模很小,周期很短,只需要一二个月就能见效,不象现在的设备和厂房投资需要三五年才能见效。这样,就跟滚雪球一样,发展得特别快。但是毕竟人是要吃饭的,人是要穿衣的,然后也要炒菜。所以禁运期间,生活上确实是艰难了一段时间。最后挺了一年多,大家说胳膊拗不过大腿啊,咱还是自由贸易吧,所以又开始自由贸易。英国货物一到美国的东海岸,马上美国的工厂就不冒烟了。好在到1812年,就是过了四年,美国和英国又打仗了。这一打仗打了3年,这回打的比较长,为的是争夺加拿大的土地。战争产生了类似禁运的效果。我为了在战争中获胜怎么办?我要截断你的物质供应,你也要截断我的物质供应,双方封锁海岸线,这样就造成类似禁运的效果。这给美国工业第二个成长的机会。到了1816年,美国的工业就得到了第一个贸易保护的关税法案,平均关税率25%。其实,当然美国还有一个天然关税率,是由大西洋运输的高昂运输成本自动征收的。我们知道,今天跨越大西洋的交通运输成本很低,集装箱、万吨轮,极大地降低了远洋运输的成本。但是当年在大西洋上航行的是木帆风船,船又小、速度又慢,还靠天吃饭,东风来了美国船起锚,西风来了英国船起锚,而且航行的风险很高。我记得有一本法国人写的《资本主义史》,里面谈到从哥伦布登上新大陆至1800年,共有4800万非洲人被当作黑奴装上运奴船,但只有1200万到达美洲,也就是说,运输一个非洲人需要死三个非洲人。虽然这其中有许多是死于船上的恶劣的食宿条件和瘟疫,但也有一部分是葬身于大西洋的风暴。这样,法定关税加天然关税,美国产品得到的实际保护关税可能要高于40%。
即使如此,还不足以完全保护美国工业,只能说部分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那些工业得到了保护呢?纺织业得到了保护,但是钢铁业继续依靠进口。到1820年代,美国的钢铁产量仍旧不如1776年以前,就是独立战争以前。为什么呢?确实当时美国跟英国的技术水平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英国号称世界工场,其钢铁,机床,金属制品,毛纺织品,都在欧美两洲,没有竞争对手。
但是,在两道关税的保护下,美国的工业集团还是逐渐形成,成为国内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此后,北方的工业集团与南方的农业集团相互就国内的贸易政策展开辩论。北方当然要求保护,关税越高越好,而南方则要求关税越低越好。南方的农场主嚷嚷,凭什么让我们的棉花、小麦、烟草、靛蓝卖不出好价钱来?如果我跟英国人交换,我一斤棉花比如说能换它1匹布,如果我跟北方佬交换,那我的一斤棉花只能换比如说半匹布。凭什么让我受损失让你北方佬得好处?这场较量后来就转变为蓄奴州与非蓄奴州之战。我们知道,要通过新的关税法案需要美国参议院作决定,众议院提交还不算。参议院是每个州两个代表,两个参议员。所以要害是新增加的州是蓄奴州还是非蓄奴州。如果新增州是蓄奴州,则是农场主占优势的州,主张自由贸易的州;如果新增州是非蓄奴州,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拥护北方工业集团的州。到1850年代,一个中间集团倒戈,导致形势有利于北方。中间集团是谁呢?就是以道格拉斯为代表的进出口商和金融家。金融家过去老给农场主贷款,后来给工厂的贷款增加了,收益还更加可观。进出口商以前是靠运美国的农业品出口赚钱,运英国的工业品进品赚钱,后来他们渐渐的发现,将美国的工业品运到中国,到土耳其也可以赚钱。更何况,中间集团发现,工业的后劲足,利润高,站在北方集团这一边更有前景。于是,这个中间集团倒戈。中间集团的倒戈造成南部农场主集团的力量严重被削弱。
这个时候南方感觉到贸易保护势在必行。怎么办?退出,不跟你玩了,我自己玩。南方说我们自己成立国家。你们北方归你北方,我们南方归南方。这样是不是可以呢?似乎也可以,但是北方不干。你想,如果北方失去南方,它就要跟英国争夺原材料,英国可以用比较高的价格收购原材料,这个北方就没有这个优势。第二,英国的工业品有价廉物美的优势,可以销到南方,那么北方工业就失去了市场,失去了市场怎么发展?所以北方觉得这一仗是非打不可。这样,就打响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一结束,美国的关税迅速提高到百分之六七十,然后,大家知道迎来了美国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从1867年到1890年,这个短短二十六年时间,美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所以,南北战争其实是一场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战争。我发现,流行的美国史有很大问题。我们经常认为,美国的南北战争是一场解放奴隶和保护奴隶的战争。实际上,你要知道,北方工业家也是尊重产权的。这奴隶是南方农场主的私有财产,你要把奴隶解放了,就是剥夺了人家的私有财产,就会威胁到北方工业家的自身利益。所以,实际上北方并不是要剥夺农场主的私有财产,并不是要解放奴隶。但是,北方与南方一打仗,北方根本打不过南方。南方其实人数还少,但是南方人特别英勇善战。为什么呢?南方是保卫自己家园啊,要独立要自由啊。北方是做生意的地方。做生意的人都特别惜命。南方则有封建时代的强烈荣誉感,不惜命。最后,林肯被逼急了,想出了一个绝招:那么办吧,你南方哪一个州要是倒向北方,我就是允许这个州保存奴隶制,允许你继续蓄奴。如果南方哪个州不投降,我就马上宣布解放你的奴隶。这等于让南方集团内部分裂。南方那些继续作战的州,在前线黑人士兵倒戈,在后方奴隶纷纷逃亡,消极怠工,甚至放火烧毁粮库。这样,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骤然扭转。
所以,南北战争实际上是为了争夺贸易保护权的战争。到1890年,尽管美国当时已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关税却达到70%。此后美国的关税有所下降,但是一直比较高,这个态势一直要持续到二战结束。所以,美国实际上是靠贸易保护发展起来的。
我们还可以看到,德国也是靠贸易保护发展起来的。德国发展的转折点是1871年,德国在普法战争中获胜。然后法国内乱,巴黎公社起义。法国镇压不了巴黎公社,怎么办?就邀请德国来镇压。事成之后,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又给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和战费。德国得到了阿尔萨斯、洛林作为钢铁和煤炭工业基地,用法国的巨额赔款去发展德国的重工业、铁路与交通。结果,从1871年到1914年短短的43年时间里,德国就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普鲁士的容克地主曾经主张自由贸易,就像美国的地主主张自由贸易一样,后来发现在自由贸易规则下,德国的农产品竞争不过波兰、匈牙利、捷克,最后德国的地主也主张贸易保护,结果是德国的工业家和地主一起主张贸易保护,德国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你们再仔细看日本。日本明治维新后,大量地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西方的技术,引进西方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但并没有开放国内市场,实行自由贸易。日本的原材料要从世界各国进口,产品要销售到世界市场上去,是一个典型的以贸易立国的国家。这个情况到今天还是如此。但是,日本国内的市场却非常封闭,外国产品进不去。这意味着,日本实际上是以贸易保护立国,而不是靠自由贸易立国。时至今日,美国人仍然觉得日本的市场特别难进。轿车,明明美国通过各种努力,包括用类似倾销的手法去销售,但是日本人就是不认美国的轿车。同时,日本车大量销往美国。所以实际上美国对日本是很头疼的。日本就是这样一个靠贸易保护起家和发展壮大的国家。在日本崛起过程中也打了一仗。德国的崛起让法国成为欧洲的病夫,日本的崛起让中国成亚洲的病夫。靠的是什么?1894年的甲午海战。甲午海战打完,中国实际赔款四万万两白银。本来条约上的赔款额是二万万两白银,但是分期付款,结果就成了四万万两。这四万万两白银输入到日本,就成了日本发展军工、纺织、铁路、机械业的原始积累。中国则失去了这笔资金,越来越弱。所以甲午海战是中日两国命运转折的关键点。
事实上,甚至英国都是靠贸易保护起家的。在十八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的工业都还比较弱小,特别是竞争不过来自印度的棉布,来自中国的丝绸,造成金银大量流失。为此,英国采取重商主义措施,即早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禁止本国羊毛出口,禁止印度棉布输入,人为地提高纺织工业的利润率,起动了产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一旦强大起来了,为了让英国货大量输出到世界各国市场,英国又开始倡导自由贸易。可见,是贸易保护,而不是自由贸易,是国家从弱小到强大的不二法门,而自由贸易则是强国摧毁弱国发展潜力的战略武器。
今天,在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却流行着自由贸易理论,这正是中国的危险所在啊。
问:以上你从历史事实的角度谈了贸易保护的好处。你能不能给出一种逻辑解释呢?
答:完全可以。我们可以从历史事实中概括出这样一种逻辑解释。
假设当年英国不欺辱美国,美国一直搞自由贸易,和平发展,是什么前景?我们可以看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有若干个地区性大国,巴西,它国土面积与美国接近,阿根廷,国土面积也很大而土壤很肥沃。南美洲的这些国家,都是自由贸易的国家。南美洲的土地肥沃,与英国交换工业品,双方利益都最大化。但是,经过两百年之后,我们会发现拉丁美洲现在属于第三世界,美国属于第一世界。为什么一个双赢的游戏最后会变成一方赢一方输呢?要害就在于这个平等贸易背后,贸易双方的力量是不平等的。
比如说,大家知道,纺织品工业的技术提高很快。1800年的时候,英国一个人一天可以织1匹布,可以换巴西的100斤葡萄;到了1820年的时候,英国一个人一天可以织10匹布,可以换1000斤葡萄;到了1840年的时候,英国一个人一天可以织100匹布,可以换10000斤葡萄。就算葡萄和布的交换比例一直保持不变,但工业技术进展很快,而葡萄种植技术则进缓慢,结果,40年过去了,英国只需要0.01个人一天的劳动就可以换巴西1个人一天的劳动。这样,英国就成了富国,而巴西成了穷国。
更进一步你会发现,这个自由贸易就是自由竞争。农产品谁都能生产,自由竞争,价格不断下降;工业品相对垄断,只有具有技术的企业和国家能够生产,垄断程度提高速度远远快于农业,结果价格不断上升。本来100斤葡萄可以换一匹布,现在需要1000斤葡萄换一匹布。这样,巴西就吃了第二道亏。
这是一个要害的逻辑推理。这个逻辑推理与我们熟悉的李嘉图的推理有非常大的差别。因为他们这个逻辑推理叫做静态逻辑推理,我讲的这个叫动态逻辑推理。静态来看,双方在自由贸易中都是获利,动态来看一方吃亏一方赚钱。更加戏剧性一些,我可以演绎一下杨白劳与黄世仁的交易模型。春天的时候,杨白劳家里揭不开锅了,向黄世仁家里去借一石粮食,杨白劳答应,到了秋天我还你两石。这是一个平等、自愿的自由交易吧?杨白劳主动向黄世仁提出要借粮食,黄世仁还不愿意借呢,杨白劳又主动说,到秋天我还你两石,而且签了字画了押,得到了法律保障。这当然是双赢。你看黄世仁秋天能够得到两石粮食,他赢了吧?杨白劳现在能活下去,他也赢了啊!要是没人借给你粮食呢?你不就马上就得死吗?你说秋天还不起,那你秋天死,总比春天死好一点。这个“春天死还是秋天死”的模型就叫做动态模型。春天大家双赢,实际上双赢中,杨白劳与黄世仁力量不对称,黄世仁力量强,杨白劳力量弱,所以黄世仁可以要求借一石还二石。这多出来的一石并不是金钱的时间效应,也是不风险收益,而是力量强弱对比。如果是县太爷向黄世仁借一石米呢?很可能就不需要还二石,甚至干脆把借一这一石当送得了。因为县太爷有政治力量,黄世仁需要县太爷的印把子帮助,双方力量对比是县太爷强。
所以,每一笔交易从静态来看,是双赢。从动态来看是一输一赢。谁输谁赢?就是那强者赢弱者输。这里就出来一个概念就叫弱肉强食。你不是弱吗?所以你东西要被我拿走。我不是强吗?所以,我还要拿更多东西。这就叫马太效应。这是圣经里讲的道理。
可见,自由贸易等同于弱肉强食,而贸易保护等于同弱者的自我保护。你想搞自由贸易吗?先问问你自己是强者还是弱者。学生为什么要时间在学校学习?是要提高自身,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能有一个强者的地位,这就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如果信奉自由贸易理论,那么小学毕业就可以去打工,你有体力的比较优势,而别人有脑力的比较优势,你和老板一合作,双方利益就最大化了。你是这么考虑问题的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