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从2010年起,中国开始启动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在刘鹤的带领下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参加,对比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发生的2次危机以后,发现这两次危机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并把最主要的共性总结为10条。
但他们只是简单的对比发现其中的共性,没有给出合理的深层次的经济逻辑解释。对于这些现象我在很多年前就仔细思考过。也曾经无意在一些文章中对部分现象进行过分析。
今天我将用我自己对经济的理解,对他们总结的10条危机共性进行分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将每一条分别写成一篇文章。
刘鹤他们提出的第一条共性是: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其警世意义在于,今后当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不仅需要认识它的进步作用,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充分估计震动性影响和挑战。
为什么技术革命反而会促进危机的发生呢?原因很简单:
1、技术革命往往会导致生产率提高,重大技术革命会导致生产率大幅提高,甚至导致劳动力过剩,劳动力过剩会导致劳动者议价能力下降。进而导致劳动者收入下降。
1929年以前世界科技发展迅猛,而2008年以前,网络和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生产率大幅提高。但随后却出现大量的失业。2008年年底中国爆发大规模农民返乡。发达国家失业率至今高居不下,新兴国家不得不通过大规模建设和刺激政策暂时缓解失业问题,但却埋了更多的经济问题。
技术革命——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力相对过剩——企业主议价能力上升,劳动者议价能力下降——劳动者收入相对降低——社会总消费能力下降
失业严重、企业竞争加剧——企业进一步压低劳动者的收入——收入下降———消费降低导致需求减少——供过于求更加恶化
因为劳动者即使生产者,也是最主要的消费者。他们收入的下降会直接导致社会总需求降低。
2、技术革命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但市场的消费却不能相应提高。因为技术革命和收入增加不是同步的。因为技术革命只能提高生产力,却无法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因为技术革命不可能改变分配体制和市场规律。等于说供应能力增加了,但需求却没有增加。所以技术革命会大幅提高供应能力,加速产能过剩,最后加速经济危机;
技术革命——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短期利润上涨——扩产——供应增加——产能过剩
3、技术革命导致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能过剩加剧,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导致恶性竞争。企业盈利下滑。技术革命反而可能导致企业盈利下滑,最后导致上市企业股票价格下跌,持股人名益财富缩水。所以每次技术革命以后不久就会出现股市暴跌;
1929年危机最初就是因为美国股市暴跌引发,2008年全球股市也出现一次集体暴跌。这是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在需求没有相应提高的情况下,产能过剩导致利润大幅下降——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盈利下滑—— 股市下跌
4、产能过剩导致产品过剩,最后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资产价格下跌导致名益财富缩水,财富缩水导致消费能力下降;
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世界股市和房价都出现大幅下跌,人们的名益财富都出现大幅下跌。财富缩水必定导致人们消费能力短期内大幅下跌,消费大跌必定导致危机加剧。
对于生产率提高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举2个简单的例子:
1、传统的销售模式是:厂家生产--代理商——大批发商——小批发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
每个中间环节都会有仓库、下货、出库、销售门面、销售人员、业务员等。
而网络的高度发展改变了这种传统模式:厂家——快递公司——消费者
由于中间环节的大量减少,导致销售中的租房需求大为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同时减少。
虽然这种模式更先进,但在一个本来就失业严重的国家,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失业。劳动者的总收入反而会下降。很多人认为这种模式能让消费者购买到更加便宜的东西。但是更多的人失业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
2、1929年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候,美国曾经报道过一群挖煤企业的工人。在闲置的机械下,捡煤炭过冬。这群奇怪的人放弃先进的挖煤机,用最原始的方法挖煤自己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奇怪:因为煤矿的煤炭卖不出去,煤矿的工人失业,煤矿工人失业没有收入买煤炭,所以只能在煤矿捡煤炭。所以煤矿的挖煤工人放弃先进的挖煤机,用原始的方法自己挖煤炭。
看看吧。技术进步的结果居然是改用原始生产方式!——外星人都看不懂的怪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本来技术革命是人类的福音,因为人类找到了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本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应该让全人类得到幸福。但是,由于人类社会劳动和分配规则,加上市场化自由竞争下的个人利益最大化。让技术革命可能不仅不能给人们带来利益,反正给人类带来恶果。
我们在假设如果是原始社会,按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比如:
原始社会部落有100个人,其中有50个人具有劳动能力。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50个人必须每天打猎8个小时,刚好能满足所有人的猎物需求。现在这个原始部落打猎水平提高了一倍。在食物不能长期储存的情况下,这个原始部落会怎么劳动和分配食物呢?
结果一般是以下3种情况:
1、打猎时间不变,每人猎物消费增加一倍。意思是大家劳动时间不变,每人消费增加一倍;
2、打猎时间减少一半,每天只劳动4小时,猎物消费不变;
3、打猎时间适当减少,消费适当增加。比如打猎时间为6小时(减少2小时),人均食物消费增加50%;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始生产模式下。生产率的提高完全可以做到让人们劳动时间减少和福利同时增加的效果。原始社会的生产率提高不会有任何副作用。当然,可能出现或加剧部分人偷懒哈——因为不用再为食物不足而担忧挨饿了。食物不再威胁到大家的生存了。
这个生产模式,完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也能办到。只是完全公有制的生产模式会打击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只有在生存困难或者有高度奉献精神的情况下,这种模式优势才会最明显。
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社会商品本来过剩的情况下,技术革命往往最后会导致危机加速爆发。
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后化解危机的办法就是增加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同时增加劳动者的福利和收入。
解决技术革命导致的生产率提高的副作用理论办法是:
1、增加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减少供应;
2、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增加需求;
但是,在市场化的情况下,结果正好相反。即使一个国家能强行实施这样的措施,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个别国家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增加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收入等于降低了自己国家的过竞争力。在同等生产效率的情况下,实施这样政策的国家将面临贸易逆差问题。持续的贸易逆差可能最后会导致该国汇率下跌,国民实际收入下降。甚至出现债务危机。比如:希腊。当然,如果有办法通过其他方式弥补贸易逆差的国家除外,比如:美国。用其他方式弥补贸易逆差的国家等于提高了该国国民的福利。因为该国国民生产的少,消费的多。
但是在危机初期,没有动力进行以上2个方面的改善。
技术革命导致供应、失业同时增加、资产价格下跌、财富缩水,加剧供过于求,最后导致加速危机爆发。
当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如果仅仅是少部分国家生产率提高。那么该国经济反而可能快速发展,鹤立鸡群。
人类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经济矛盾就是社会财富分配和生产、创造积极性的协调。谁能很好的处理这个矛盾,谁就能让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更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