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经历了一波过山车式的暴跌,从今年6月高点的107美元一路重挫甚至一度跌破80美元大关,让许多分析家大跌眼镜。对此,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再进一步,对于诸如国际油价、黄金、外汇、粮食等重大国际事件,应当秉持怎样的一种思维方法,站在怎样的一个观察视角?
输赢立判,冷暖自知
石油价格的溃盘,直接挑动了能源出口国的神经。作为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的俄罗斯首当其冲,投行摩根士丹利预计,2014年因为油价下跌俄罗斯已经损失了600亿美元,GDP被直接抹去4.8%。根据俄罗斯联邦银行的计算,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锐减12%,而低至80美元,就会让俄罗斯财政大出血。在此轮降价潮中,伊朗、委内瑞拉同样遭受重创,陷入困境。而另一产油大国沙特,却表示对此没有感到不适,而且可以“在两三年内忍受每桶80美元油价”。德意志银行也称,即使布伦特原油降至每桶83美元,沙特政府也能够“挺”八年!再看美欧等石油进口国,正享受着每天约18亿美元的“意外之财”,当然中国也在之列。
阴谋论还是市场说?
屁股决定脑袋。不同的利益立场决定了不同的意见诉求。在油价暴跌的影响上,一方面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严正警告:“如果油价继续维持在每桶80美元左右太长时间,全球经济可能会因此崩溃”;另一方面却是花旗集团拍手称赞:“低油价可令全球一年节约1.1万亿美元的开支”,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予以进一步肯定,“对全球毫无疑问是个好消息”。在油价暴跌的原因上,意见也分为两派。一派以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为代表,坚称是西方搞的“政治阴谋”,普京直言“阴谋随时都在上演”;另一派以高盛公司等为代表,他们认为,作为大宗商品,油价涨跌理应受供求关系驱动,美国智库“美国安全项目”高级研究员安德鲁·霍兰德也说:“油价下跌,是中长期内市场供需变化的结果”。
一面是阴谋论言之凿凿,但缺乏关键证据;另一面是市场说老调重弹,更早就没了新意。
试问,既然是“中长期”的市场供需变化,何以导致在短期内骤然崩盘?中国、印度、欧洲等主要石油消费国并未出现重大需求衰退,何以引发市场情绪如此悲观?
油价暴跌背后的政治深意
如果我们留意,拨开铺天盖地的“主流观点”,可以找到这样的新闻,或许揭示出另外的一些事实:“沙特石油政策战略研究中心利雅得分区的总裁Rashid Abanmy称,为了敦促伊朗限制核项目、促使俄罗斯改变对叙利亚的立场,沙特准备在亚洲和北美市场上以每桶50至60美元的低价抛售石油”。还有,《纽约时报》称,油价持续下跌,“正符合美国和沙特的战略利益”。
事实上,油价在几个月内如此罕见的持续暴跌显然不是单纯的市场波动、供求失衡所能解释的,而且也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必须要放在国际政治格局的大背景下予以考量。
我们知道,石油从来不是一般的商品,是世界政治经济命脉所在,油价涨跌关系到整个世界局势的走向。因此,对油价涨跌的关注,有助于我们研判世界局势走向,这正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反过来,既然石油与世界格局的联系如此紧密,甚至能够左右局势发展,石油就不再仅仅是石油了,它可能是撬动世界的一个支点,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羽毛,它可能是战争的手段,也可能直接就是战争本身。
回顾历史,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沙特就曾经操纵油价,让国际油价从每桶32美元下跌至不到10美元,导致苏联每年损失200亿美元,最终导致经济崩盘。今天,面对油价暴跌,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承受损失最大的几个国家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都身在反美阵营,而且俄罗斯正处在抵御欧美经济制裁的最紧迫、最关键的时刻,此时油价暴跌无异于釜底抽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撰文称“油价暴跌可能是美国和沙特故伎重演”,他还给文章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加油战”。
经济政治学视角的提出
分析评判此轮“油价暴跌”现象,本文尝试着从一个经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所谓经济政治学,就是除了分析经济事件对政治格局的影响,也要注重从政治博弈的视角来重新评判经济事件,尤其是一些重大的国际事件,很可能是国与国、国际联盟组织之间激烈交锋的一种手段、为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而推倒的一张多米诺牌。从这个意义出发,没有今天的“加油战”,或许会有明天的“面包战”,没准也可能是“卢布战”。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对于诸如国际油价、黄金、外汇、粮食等重大国际事件,应当秉持怎样的一种思维方法,站在怎样的一个观察视角?
我以为,经济政治学的提出,可能是我们顺利解开一系列重大事件谜团的一把金钥匙。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