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称企业家是中国最稀缺的资源之一# (微博话题)
注意一点:“企业家”与“资本家”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理解为“小资本家”与“大资本家”。
所谓“大资本家”,不同环境自有不同体量。
之于全球是这样的人:#26个人拥有世界一半财富# ;之于全国是这样的人:#中国亿万富豪415人创历史新高#
小资本家的人生夙愿就是成为大资本家,而大资本家的需求,则是自己的脚下可以有更多的小资本家——以让越来越多的他们去做自己的资本运作人和生产监工人。
方式多为投资控股,比如今天中国六成以上大中型企业均受控于阿狸or疼讯,去替自己这样的早已不需要参加劳动、甚至不需要过问具体经营的顶端食利阶层(点击阅读原文),把控着剥削加剧+垄断积累的双向翻滚的架构。
“企业家”和“小资本家”们为什么如此为“大资本家”所需要,以致于“越多越好”、称之为“稀缺资源”?
很简单,多一个小资本家即“食利阶层的精英代理人”,就可以多辐射一群受雇于企业的底层无产阶级社畜。而每多一个社畜,除了多一份剩余价值的入袋,同时也少了一个潜在的起义抗资的“阶级风险”。
这是一条完整且闭合的剥削链条。
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就直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与个人物质水平的提高,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人们变为单向度的人,社会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个人及整个社会都达到了一种‘直接的、自动化’的一致化过程。”
对于幕后的最大的掌线人“大资本家”们而言,这是最理想的社会阶层状态与思想意识状态。
而这条链条不断加粗加大的后果就是,将更多的原本从属于国有的国民生产资料、以及用来席卷生产资料的抓手——国民信息数据,全部吸纳到私有的领地。
这在链条闭环性不变的前提下,“国退民进”便悄然实现。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21世纪的寡头们比起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寡头,除了财富聚集,他们更多了一座民众数据资料的库房。
数据,你可以看做是一支无形的军队。
这就是日前 #外滩金融峰会# 上所描述的故事,这是一份属于互联网资本寡头的愿景。
通过淘宝天猫等电商的信息数据捕猎和生活方式渗透,十亿级别体量的国民生态被一个民营财阀掌控,他所谓的所有“金融创新”都是建立在庞大的数据采集+推送(利用算法,精准洗脑,刺激消费,纳入私库)的往复,以及由此衍生的恐怖的基础资金。
但是这份资金、比如蚂蚁集团这个形似科技公司实为高利贷公司(微贷收入占比高39%、利润占比70%)的天量利润,从何而来?
事实不过是商家成交金额里尚未提取的财额,蚂蚁慷慨放贷、把别人的钱先转到杨白劳们的手里,在银行卡停留几秒,又洗脑刺激你消费、很快又通过在淘宝天猫的购物,钱又到了蚂蚁手里。
推荐阅读:从花呗的洗脑广告,到上海的伪名媛群
推荐阅读:花呗的这则广告,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如此一来,财阀旗下的电商增加了销量、旗下的贷商扩大了贷款,自己则坐收利润和利息。
这不是“一本万利”,这是“无本万利”。
注意,这其中尚且有一个环节是要经过银行卡,但是现在寡头连银行卡这道程序都不想走了,他要踹开国家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把国民变成他的国民。
寡头的底气在哪里?前文已述,当你的手里握有十亿人的信息数据、以及这十亿人总额4000亿的贷款和118万亿的数字支付交易规模时,国家对你只能呵护,说话都得哄着你。
所以他胆敢在阴云密布的外滩,理直气壮地高声怒斥“巴塞尔协议”——恰如三十年前莫斯科的那帮人,高声怒斥“苏联宪法第6条”。
这个时候,3万亿的蚂蚁市值也无法让人满足,金融野狼对实体经济的厌恶、蔑视、践踏再次输出:“当铺式放贷,太low了!我等资本大鳄用不着企业和个人抵押任何实体,动动指头我就能放贷给他!”
请问您是慈善家吗?
哦对对,我还真忘了,“慈善先锋”,还真是古往今来资本寡头们的粉面身份之一。
一边笑眯眯无障碍放贷,一边以数据信息采捕为交换、以逾期有损征信为威胁……
大卫·哈维发明过一个好词:“慈善殖民主义”。
让人错愕的是,某位官媒主编竟然还屁颠屁颠地公开在个人社交平台洗地,声称“经济领域的争论应该就事论事,避免朝政治上纲上线”………
且不论「政治」这个词其本身的定义——“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就说这位主编身为一个共产党员,难道没有读过马克思导师的书吗?
马导师就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不知包括这位主编在内的一众资本家乏走狗们有没有读过: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
寡头本人更是曾在湖畔大学的演讲中公然表示,湖畔大学不是教授赚钱的……
今下发生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的一幕,让人晕眩,我仿佛看到了二十四年前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1996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以有“克林姆林宫教父”之称的别列佐夫斯基为首的一群俄罗斯寡头们,组成了“达沃斯同盟”,全力支持叶利钦竞选连任。
在叶利钦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别列佐夫斯基的媒体曝光率急升,以至于西方媒体都认为“别列佐夫斯基策划了叶利钦的当选”。
2000年总统选举之前,雄心勃勃的普京都曾五次造访别氏在西班牙的乡间别墅,当时也被视作“新政府仍处于别列佐夫斯基控制之下”的证据。
今天看来,我们的中国寡头的操作,其实很多都是前人“玩剩下的”罢了。
1994年,俄罗斯所谓的“经济改革”正在进行从“证券私有化”向“现金私有化”过渡,美国人提供的休克疗法在表面上被否定(私有化速度太慢了),但国有资产的大规模出售才刚刚开始,只不过从无偿发放给民众,改成了有价拍卖。
当时别列佐夫斯基们在自家控制的媒体上发出的声音,与今天的马粑粑们别无二致,均是诸如“国有企业不具活力”、“国家银行不具信用”等等等等。
今天的马粑粑挟数据以令政府,二十多年前的别列佐夫斯基则是挟能源以令政府——但是本质则殊途同归,都是通过将国民资本的聚集,再造出一个如“国中之国”一般的经济体。
尾大不掉、大而不倒,这就是一家财阀or一个寡头,在政府面前的生存底气。
前不久的恒大许老板已经表演过了。
同样是在那一年,别列佐夫斯基在一艘豪华游艇的宴会上遇到了阿布拉莫维奇,两人一见投缘。
一年后,这俩人侵吞了俄罗斯当时的第六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在之后,又发起了饱受争议的“俄罗斯铝厂收购大战”。
当然了,再之后的之后,新千年,普京当选俄总统仅仅三周后即宣布修改宪法以扩大中央政府权力、限制地方分裂势力与寡头特权——别列佐夫斯基闻讯而逃,从此难在踏上俄土一步。
相比较而言,懂事的阿布拉莫维奇则在2005年“知趣”地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所有权,作价131亿美元卖给了国有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不知道我们的国家还能否保卫我们的制度,让我们的寡头也懂事一些……
对了,别列佐夫斯基和阿布,这俩都是犹太人。
嗯,犹太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