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几十年来一直处于“金融主权”丧失的状态,在多数人眼中甚至没有“金融主权”这个概念,只由中央银行越俎代庖总揽国家金融事务,事实上已经给国民经济乃至国家安全造成很大麻烦:货币超发,投机肆虐,房价暴涨,实业凋敝,社会矛盾不断加剧…鉴于此,极有必要尽快建立专司金融事务的国家金融部,认识并掌控金融主权,统筹解决系列社会与经济问题!
都知道国土是国家的至高利益,但是国土仅仅提供了国民生存的静态空间,而国民实现生存目标还需要发展经济,因为只有经济能为人类生存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动能,但发展经济涉及一个重要的掌控权,这个掌控权关系到发展经济最终的成果分配问题。如果只知发展经济而不知掌控,那么就很容易陷入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窘境,最终沦为国际商业资本掠食的对象。而体现这种自我经济掌控权的内容就是包括货币发行权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操控权,统称“金融主权”。金融主权具有隐形性,不像土地主权那样直观,但金融主权的重要性与土地主权是一致的!金融主权得不到保障和完善,将直接危害国家和人民切身利益!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和依然深度潜藏的严重经济和社会危机皆因金融主权的丧失而出现!
人类社会从自然经济形态升级为商品经济形态,从自给自足到建立产品交换关系,是一种文明进步的体现。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产品交换变的更加常态化频繁化和规模化,传统实体或金银货币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诞生了方便快捷的纸质货币作为新的交换工具。生产和交换是国民的自发自主行为,应当顺其自然尊重市场需求,但交换工具的创造和交换秩序的维护显然只能是政府的职能。虽然不直接控制生产,但控制货币发行并通过合理的公共财政收支行为完全能更好的掌控社会生产和产品分配,这种方式其实就是金融手段!
近代人类为了建立更好的产品生产与分配秩序,曾爆发了激烈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之争,但实践证明,单一的公有制或私有制都存在特定的自身缺陷,都不能从宏观上有效改善社会经济秩序。所以,改良经济不能完全或过度依赖所有制的改革,所有制形式应当依据客观实际多元化存在。所有制形式充其量对微观市场主体发展构成影响,而社会经济秩序的改善应该以宏观角度开拓新思维来解决。那么,通过控制金融来控制经济,来调节生产,最终改良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就成为更好的选择。
金融和经济不能混为一谈,经济是指具体直接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金融是指包括货币发行和财政收支在内的各类非直接生产但又影响生产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表现为货币资金的运行融通,故称为“金融”。关于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如果把经济比作一辆马车,那金融就是车夫。把经济比作汽车,那金融就是方向盘。亦或说:经济负责生产,金融掌管分配!
因为政府有能力掌握货币的发行权和公共财政收支权,因此也完全有能力成为金融运行的主要操手。私人团体也有金融行为,如民间融资借贷等,但都不过是一种谋私利的商业行为。而政府操控金融的目的应在于发展经济,在于谋求公益,在于完善分配,最终也就是为建立社会公平公正的生产生活秩序服务。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区分政府主导的“行政金融”和民间进行的“商业金融”。
政府可通过操控金融掌控经济,最终调节分配,建立公平公正高效的社会生产交换关系网,最终实现经济的根本宗旨---为国民的生产生活更美好而服务!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也是推动国家成立专门金融机构的基本依据!
但是人类有史以来对经济内涵的不理解和错把经济活动概括为商业活动,导致从民间到官方满是索取甚至掠夺意识,单纯的认为商业产生价值,只要在商业活动中能获取暴利,获取钱财,就是最大的收益,而有关货币的发行原理却一直处于模糊状态。
私人和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本能的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因此他们追逐商业利益是天经地义的。私人私企也唯有靠赚取货币来体现自身价值。而货币是政府印制的,货币的职能原本是为社会商品的互通服务的,政府自然不能再沦为追逐货币和利润的商人角色,而应以调节货币的民间分配稳定社会大生产为本职。
但显然政府并没有这种认识,所以才会不惜放大债务规模,盲目的刺激消费和大搞公共投资,人为制造资本数据以实现所谓的经济增长。在相对封闭的缺乏国际商业交流的时代,这个问题危害相对较小,尽管会造成投机盛行和社会实业的萎缩,但充其量是本国内部体制的混乱,最终肉多肉少还是会“烂在锅里”。
但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商业交流日趋常态化的时代,一国政府如果还抱着追逐资本的心态,那么一定会在国际交流中制造出大麻烦!
因为货币本质不过是一种借条(或欠条),因不记名而成为国家货币,得以在发行国内部流通,进行无限次的债务转移(曾经国内某单位的欠条就被债权人多次抵押转移,发挥了货币职能)。但是当国家货币走向国际市场,它就又回归了借条的本性,因为货币上记载了发行国的名字。借条以不记名的方式在国内流通,所有商品都可用来兑现其价值。借条以记名方式走出国门,就只能以记名国商品兑付其价值(或者说:只能以记名国商品作为债务清盘方)。这是世界所有货币的统一特征,没有例外!作为所谓国际货币的美元毫无疑问也是这种特征。美元不过是美国的国家借条而已,在美国流通它是正常的货币,走出美国它就只能是借条。因为它明确显示了债务人是美国,所以美元借条最终只能是美国商品来兑付。虽然这种借条充当了国际货币角色,能够进行国际债务转移,但这并不是美元的特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国际间习惯,任何一种货币但凡国内能够坐稳货币角色就必然能够充当国际借条角色,能够承担国际债务转移。除非那种连国内都被嫌弃的货币,当然更不会被外人看上眼。
所以,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并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只要是自身经济实力强大,国际影响力上升,你甚至无力阻止你的货币被别人使用!
货币在国内叫货币,在国外叫借条,虽然都能“借到”东西,但性质和结局却完全不同!
在国家内部,借条隐藏了本性,扮演起货币。虽然货币让人“借走”了商品,但该“消费者”会同时提供其它商品“偿还”。你借(购买)我的,我借(购买)你的,只是发生了不同商品在不同人手里的转换(交易),社会货币总量与商品总值的比例并不因此而变化。纵然有人只赚钱不花钱,那既是对自己的保障储备,也是更增强他人货币的购买力,为防通胀做了贡献。
但是,当货币走出国门,去借用他国物资为本国用度时,就必然的改变了国内的货币格局,也就是改变了国内商品总量与货币总量的比例。比如美元离开美国换成商品回到美国,美国国内的货币格局就变了,其货币总量会减少,而商品总量会增加,结果必然导致美国内部单位美元价值含量的增加,所以人们在美国购物就有种物美价廉的感觉!
再以我们国家为例,我们是跟美国反着来的。我们热衷于追求所谓顺差,就是热衷于借出商品而保存借条,美其名曰外汇储备。结果随着我国外汇储备暨借条收藏的增加,我们国内的货币格局也必然的发生变化,我们的商品借给别人流入他国,即便货币总量没有变化的前提下,至少商品总量是减少了,那么单位人民币的价值含量也必然随之减少,所以人们在国内消费就觉得钱不禁花!
以上道理足以说明,一个国家不仅不能在国内追求赚钱经济,在国际贸易中更不能盲目的以追求资本为目的!国际贸易跟普通贸易的意义是一样的,只是为了交换商品,互通有无。本着这种意义,平衡贸易才是基本准则。出口多少商品,及时进口等值商品,才能维持国内货币格局的稳定。一味顺差,持续保持和增加所谓外汇储备,不仅伤害本国劳动人民,还会让对方打借条成瘾,荒废实业,除了上层资本家集团通过金融手段捞取到好处,普通实业工人也会因为没活干没钱拿而生活缺少保障。必然引发亲民总统的仇视!
然而,我们的问题还远不止于此!我国货币格局的改变,远不止商品量减少导致货币价值含量减少这么简单,而是外汇储备返回头又增加了国内货币总量,就是所谓“外汇占款”。国内实物商品减少而外来“借条”增加,借条不用于兑现美国实物商品补实缺,反而留在央行做所谓的“锚”增发新的人民币。结果,“金里掺沙”后,单位人民币的商品价值含量更加减少了!直观反映就是老百姓越努力,生活压力却越大;钱越来越难赚,却越来越不禁花。泡沫经济早就成为主体,又逐步衍生出浓烈的通胀气息。
究竟哪里出的纰漏?其实,一切的症结都源自“央行购买外汇”这样一种标志性的丧失金融主权的行为…
前面说到,金融是一个相对复杂多面的问题,一个国家的金融主权是与国土主权并列地位的基本国家主权,国家金融事务不是一个中央银行能涵盖的了的,整个中央银行体系也不过是国家金融体的一小部分而已!但是我国恰恰无视了金融事务的全面性,仅仅是把中央银行作为了最高金融决策机构,那么一个只会印钞的机构就必然要把国家金融“巨兽”带跑偏了,甚至沦为国际资本攫取我国人民劳动果实的最得力工具!
曾几何时,政府满脑子商人思维,建立中央银行又只会印钞,那么央行就很容易沦为政府的钱袋子,政府以商人思维掌握钱袋子,就完全不再思考经济的本质,就认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
钱的确能解决很多问题,本文主题也就是说政府通过控制金融来调节控制经济的,但是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克服商人思维!一定要以组织者角色合理掌控钱袋子的流向,通过掌握钱袋子来维护社会分配秩序。
但是,政府终究没有明白这些道理,因此会出现一系列失误(八十年代通胀)!当货币发行遭遇特殊时代背景并导致不良后果后,政府并没有找到根本缘由。反而错误的认为问题出在政府掌管钱袋子。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断绝关系”,中国政府不能再通过找央行拿钱花的方式增发货币了,但国家货币必须要有一个增发的途径的,咋办?央行竟直接转变成“结汇印钞”制造“外汇占款”。这直接把“金融主权”抛弃了,直接埋下了中国乃至世界金融危机的种子!
政府决策层充满商业意识,在直接从钱库掏钱的途径被阻断后,基于外汇增钞的现实,便开始从出口方向寻找机会。一方面大幅降低人民币的所谓汇率,一方面对出口企业退税补贴,只为刺激外汇的迅速增长,以扩大“外汇占款”人民币的增加,果不其然,出口企业得以低价大量出口积累了外汇,外商外企见有利可图也纷纷入关!中国央行随之外汇盆满钵满,随之外汇占款形式的“伪人民币”得以大量发行,开始渗透进中国金融与商品市场,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生产,政府也曲线形式获取了满意的财政收入。殊不知这完全是吸食鸦片的方式!
这是以“货币殖民”为形式的掠夺式单边输出主义。这种过程导致输出的商品资源越多,国内货币发行量就越大。原本货币发行量应与物质资料存量正比例同步增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物质资料外流,而货币内溢。形成所谓顺差!可悲的是人人都以为顺差是好事,却根本不知道它造成国内单位货币的商品价值含量越来越小,导致我们的钱越来越不禁花。
实际上从我国的中央银行开始购买外币开始,她就沦为了外国印钞机的分机,外国印钞行的分行。国外一QE,国内就“发洪水”,泛滥的外汇占款(伪人民币)又遭遇房地产的投机漏洞,产生“水往低处流”效应,出现价格泡沫,因为有央行做靠山,商业银行有恃无恐,给予投机者几乎无限的支持,货币乘数极速扩张,房价泡沫腾空而起!
最终形成:货币总量被动泛滥,推高房价,绑架信贷银行,产生债务泡沫,社会生产被挤垮,人们的收入被泡沫吞噬,高生存成本和低生存保障成为最基本最严重的国内社会问题,人民群众辛苦劳作却依然负担沉重,由此产生严重不满情绪…
然而,能预想到的危险都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对危险毫无意识或者只是无头绪的惊恐。其实只要能深刻认识经济的本质内涵,能理解金融与经济的差别及作用关系,就不难应对任何看似可怕的结局。
金融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但却绝对掌握价值的分配,这样重要的权利怎么可以被他人操控?
基于以上论述,解决既成危局没有特效药,只能去腐肉,消炎,调养…也就是让泡沫破掉,积极善后,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反思过去,克服既往错误,成立国家最高金融机构“金融部”统筹处置国内国际金融事务,以有效的金融手段调节民生和应对危机。
首先要纠正结汇印钞的严重错误,收回货币发行权,将央行降级为货币发行局,划金融部管辖,实行本国中央债券发钞制度,并完全剥离外汇业务。要知道,把货币发行和外汇兑换连体化,正是祸害我国金融和经济的最根本的症结所在。
金融部再单独设置真正的国际银行性质的“国家外汇储备局”,实行“账户储备制”,由政府企业个人在外储局开立公私账户储备外汇。
金融部并建立公开外汇交易市场,供政府企业个人自主买卖外汇,政府买卖外汇只能使用财政资金,应以稳定市场抑制投机为宗旨,坚决杜绝印钞机构直接参与外汇买卖!
原央行外汇(印钞结汇所得)授权政府在市场售卖,所得“占款人民币”由货币发行局回收封存,重新备发正版国债人民币!
此制度建立后,会产生市场化浮动化的正常汇率体系,一方面将促成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总体平衡,恢复正常的商品交流秩序,施惠于民;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得以收回金融主权,可以更积极以货币手段调节经济保障民生。
央行降级为货币发行局,专司货币发行业务,研究经济实际形势,通过买卖中央债券实现货币总量适度增减。并不再与商业银行发生关系,可由金融部另设监管机构,或者直接由工商管理机构负责商业银行及金融企业的监督管理。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商行储户既获取利息就等同于投资,就亦应承担相应风险!商业银行就应当遵循商业的运行规则,印钞机构属于国家行政范畴,不能与商业企业勾连不清!
总之,金融事务是国家事务的重中之重,绝不是简单的印钞发钞,方方面面的环节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福祉,甚至影响国家的政治安全!有百分之一万的必要成立专门组织对相关问题统筹规划和处置。
关于成立国家金融部,古今中外没有先例,因此也注定这将是空前之壮举!
附:
经济就是生产创造人类生存所需物质资料的一种活动!
“高效”的生产过程加“完美”的分配结果等于“优良”的经济形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