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切规划、宏图,都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之上,即: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不断发展。用耳熟能详的话说,就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昨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第三季度数据,一片灰暗。不论国家统计局怎么解释,媒体怎么评说,数字是顽强的东西。
2021年第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速,是6年来(应该也是本世纪以来)增速最低的第三季度,仅仅强于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时期。环比增速,同样如此。
即使是2021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速18.3%,也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6.8%的基础之上的;环比实际上只有0.2%。综合下来,相当于2021年第一季度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了10.2%,平摊下来每年增长5%,就是“新常态”的时代,也没有这么低的。
固然,全世界范围内形势都不怎么样。但是,今年上半年,德国GDP第一次超过了2万亿美元,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6%。上半年美国GDP增速6.2%,其中第二季度高达12.5%。英国二季度GDP同比暴增22.2%,创有记录以来最大增幅。
之前,中国的GDP增速已经降低到和非洲国家差不多的水平;现在,又被欧美国家超过了。数字一出来,海外媒体都乐开了花。
针对经济增速放缓,国家统计局在记者招待会上这么说:
进入三季度以后,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冲击,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
这些问题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现在主要经济体只有中国公布了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我们再等等,看看其它国家的情况如何。
首先国内的疫情已经平稳,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冲击已经很小;其次尽管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放缓,但是中国面对的国际市场形势并不差,9月份出口创了单月新高,1到9月是历史同期新高。至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这更加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理由。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最多引发通胀压力,没有国内经济政策的失误对经济增速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这20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上下下,哪次给中国经济造成真正的冲击了?
在目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的经济政策需要有大的调整,才能恢复经济增长的动力。需要刺激经济增长,而不是限制经济增长。特别是,需要加强和引导投资。9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1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从35%一路拉低到7.3%;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只有3.8%。没有固定资产投资,经济不可能增长。
没有固定资产投资,意味着没有新的产能,也就意味着没有新的就业和收入。这种情况下,谈不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33亿元,同比增长4.4%;比2019年9月份增长7.8%,两年平均增速为3.8%。扣除价格因素,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2.5%。从环比看,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3%。指望这种惨淡的数据会推动经济的增长,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没有固定资产投资,也意味着未来的短缺。现在北半球发达国家燃料危机,就与化石能源投资大幅度减少、新能源投资又不足有关。
在记者招待会上,国家统计局说了这么一句有意思的话:“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这是今年工作报告中的目标。在去年遭受到疫情严重冲击后,这样一个目标本身就是非常保守的。早在2014年,领导就曾说过,“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 从前,中国都是有几本账,公开的目标都是比实际要达到的目标低的,所以总是超额完成目标。现在讲“底线思维”,只要守住底线就大功告成。
但就是这样一个保守的目标,也惊心动魄。虽然前三季度高于6%的预期,但是三季度增速只有4.9%、四季度形势难料,全年下来还很难说的。今年还剩下两个多月,四季度肯定又会遇到环保问题,且看后续如何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