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之后,我发文《2021年中国经济数字有感》,提到内需、外需的问题。当时,有人质疑我的内需不足的说法: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还是内需拉动为主。”2021年的经济数字,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宁局长所说的内需贡献率79.1%,就是最终消费支出与资本形成总额之和。外需的贡献率是20.9%,内需贡献率几乎是外需贡献率的四倍,所以,以内需拉动为主是毫无疑问的。
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多年没有这么低过了。前边我引用的留言,提到统计局公布的历年的贡献率。那就拿出来统计局的数字看看。下边这张表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2021》。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从2000年以来,不但2020年和2021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而且远远超过其它年份,位列第三的2006年也不过14.3%。
上表中只有1990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20年和2021年。1990年以来,还有1997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特别高(由于在上表中2000年前只列出了末尾逢5和0的年份所以看不到),达到44.4%。1990年和1997年是两个很特殊的年份,都是经济遇到极大困难、内忧外患的时候。和那两个年份相比,眼下倒确实还不算很差,但是我想普通思维的人都不会那么做比较。
所以,留言中说,79.1%是很高的数字,肯定是不对的。2000年以后的22年中,有20年的内需贡献率都比79.1%要高,其中还有11个年份超过100%,所以79.1%怎么也谈不上是很高的数字。除此以外,还可以看到,与10年前相比,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的拉动(百分点)都有了明显的下降。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新常态”时期了,“重质量不重数量”,整体上经济增速就是呈现出下滑的态势。
其实我想说的重点,是在2020年,中央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BOSS们决策的依据是,“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是我们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可是从数字上来看,2019年以来呈现出来的态势正好相反。一个大国,当然要以国内市场为基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毫无疑问的。马克思和列宁早就指出过国内市场的重要意义。2021年的郑辅工作报告中提到,“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这完全是正确的。
可是这无疑是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基础的。如果经济增长停滞了,就不会有新需求,也谈不上要素合理流动等等内容了。换句话说,如果经济增长停滞,国内大循环的设想就堪忧了。我在前边的文章里对阵内需低迷也写过,“社会消费不旺、投资无力,内需就起不来。”内需起不来,就得依靠外需,而且比过去更加严重得多的依靠外需。但是大家都知道外部市场存在着诸多风险。如果在“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国内大循环又发动不起来,那么事情就微妙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