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油价,其实是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
这一轮涨价原因至少有几点:1、疫情以来供应链断裂,物流不畅,导致货运成本上涨。人民大学的报告写道,“美国自疫情发生以来,进口吞吐量持续大于出口量,再加上因为芯片缺乏和码头工人的短缺,直接造成了西海岸主要港口的空箱堆积,打破全球航运网络的平衡,堵塞了运输环节,推高了物流价格。”2、原料输出国疫情导致原料价格上涨。3、主要西方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比如美国就直接发钱给消费者),使得国内需求复苏,引发终端产品需求上涨,进而引发原材料需求上涨。4、超发的货币流入期货市场,投机需求旺盛。
俄乌冲突加剧了困难。俄乌冲突以来,能源价格快速上涨。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我国导致的结果是不是消费品物价上涨呢(除了住房外的)?这一次并不是。这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CPI和PPI的分化。也就是说,原材料价格涨了,最终产品价格基本没有涨。
这导致上下游企业盈利能力分化,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被极大程度挤占。人民大学报告说,“中下游企业承受较大成本分摊压力,特别是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利润受到挤压。中小企业调查显示,在制造型企业中,九成企业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显著增加了原材料采购成本,八成企业表示无法提价,七成企业表示无法提价且无法通过控制其他成本费用支出来维持利润不变。”
除此外,国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2021年中国靠出口支撑增长(其他国家疫情控制不好,无法供给足够产品),但今年出口环境明显变差(俄乌战争、其他国家逐步复工、美国加息等等)。这使得中小企业雪上加霜。下图是今年1-2月国企(主要是大型企业)和私企(主要是中小企业)的利润对比。
这必然加剧中小微企业裁员倾向。去年,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报告称(笔者转引自人民大学报告),“受访企业中,超过一年没有招工的占38.8%,超过半年以上没有招工的占56.6%;有招工意愿和计划的企业,依旧更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社会人士和灵活就业人员。”
今年以来,形势更差。
外部环境方面。第一,“随着海外疫情缓解和防控措施调整,海外供应链逐步恢复,备用生产能力扩张,供应链紧张状况有所缓解,海外供求错配缓解、缺口缩小,过去两年支撑我国出口增长的外部需求动力弱化”(人民大学一季度经济报告)。第二,俄乌战争导致全球化进程被实质性终结。第三,美国加息,发达国家逐步退出极度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导致全球需求下降。
内部终端需求方面。防疫三年以来,居民钱包瘪下去了,消费快速下滑。人民大学2021年底分析预测报告说,“居民未来收入信心低迷导致消费增长潜力出现永久性下滑的风险。根据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2021 年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整体处于历史性低位,三季度进一步下滑至49.5%,跌入紧缩区间。相应地,2021 年居民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保持高位运行,消费支出保守化倾向明显,终端需求不足必然影响国民经济循环。”
【这个图片引自该报告,图片里面年份不清楚,吐个槽。但大致能猜出,年份应该是到2021年底】
投资方面。去年限制房地产以来投资持续低迷(当然不止这一个原因),而“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复苏力度又难以弥补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较快回落。”(今年初基建投资开始恢复,还是凯恩斯主义好)
在这个背景下,才有了5月25日的会议。
现在我们是矛盾重重。出口肯定放缓;消费不用想了,大家都没钱;本来要限制房地产,最近被迫放开;地方债本来够高了,但是没办法,还是要搞基建,于是又批了3万多亿的专项债;等等。
其实,我们国家杠杆已经很高了,但是没有办法,还是只能靠凯恩斯主义,只能不断宽松,各种刺激,饮鸩止渴,洪水滔天。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