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过去了。
而改革开放就是从农村推行承包制的改革开始的。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呢?
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农业逐步被边缘化,农民收入难以维持运转,于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农民工。然而,承包制的流行,而又使卖苦力的农民工被层层盘剥!
一,从生产队集体到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使我国农业失去了走向现代化的良好机会。
我是1959年生人。在我读初中时(1974年),有次学校组织我们到当时的丹阳连湖农场进行了参观。去的时候,正好是麦收季节,到农场时,正好在收麦子。那是100亩一块的大块田(在苏南地区,这是非常大的田块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收麦子,其宽度恰好就是一轮田(一轮为一丈宽),而运送麦子的是大卡车,在旁边跟随收割机,通过收割机上的管道把脱粒的麦子输送到卡车车厢里,再由卡车把麦子拖到社场上去晒。我们10.30左右到农场,走时不到13.00,两小时不到,100亩的麦子已经收完。当时我曾经采访过农场的职工,得知他们平均每人一年种植100亩地。这就是当时农场上的劳动生产力。
在1974年时,我们公社已经使用手扶拖拉机,其它机械尚少。但是,如果不是分田单干,那么,象我们这里的农村(江苏武进),随着生产队农副业的发展,生产队的机械化程度会逐步提高,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就会逐步向社队企业转移,一个个生产队可能就会把田地贪杯起来由大队来种植。哪怕机械化程度达不到人均种植100亩的水平,那一个大队也只需要几十个劳动力即可,农村80%的人口即可向工副业转移。这种发展前景至少在我们苏南地区是非常现实的。
而农民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那收入就会相应增加,也绝对不至于出现什么“三农”问题。如果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低于打工人的收入,那么,农业的发展也不会今天这样。其实,推行农业生产承包制对农村发展真正产生的重大影响,就是失去了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机会!
直到今天,从一些视频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水田里莳秧的情景;还看到用鎌刀割麦子的情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一家一户,田地不多,置办了农业机械,作用也不大,费用却大的惊人。于是,要么就原始操作,要么就撂荒,反正几亩地的收入也非常有限。本来生产队时已经格田成方,田块还比较大,但在分田时为公平起见,一片田每户都要分一点,就把田块弄得很小,以致于收一块的稻或麦,收割机都是一直在打圈,因而后来开收割机的人也就不愿意做这种生意了。
二,承包制象瘟疫一样流行,祸害了企业,也祸害了劳动者。
农村改革,从生产队到承包户,其改革的实质就是劳动者的集体经营转变为劳动者个体经营。这里的实质是如何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的问题。在生产队是通过工分制这种按劳分配方式和社员大会、队委会领导下的队长负责制来体现;在承包制的条件下,则是使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得到直接体现。
但是,在学习农村改革经验时,却只看到了“包”的表面。于是,承包制便开始推行开来:先是在乡镇企业推行开来,形成了厂长、经理“吃喝嫖赌全报销”局面。小小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都可以有专车,而大型国企、大集体的厂长和企业领导人却没有这样的待遇;随后,承包制又在国企改革中推行起来,于是,又造成了国企的亏损局面。而这种包的方式日益发展,于是,那些大型工程就有了一包、二包、三包,经过层层盘剥之后,真正用到工程上的款项,少了不少,而劳动者的工资,更是到了最低水平。而更可恶的是,一些企业为了逃避对企业员工的法律责任,它们不是直接招聘员工,而是通过劳务公司的用工方式,一方面使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又因为劳务公司的剥削,进一步降低了劳动者的收入。
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农户单干模式,幸而有了人民公社的二十多年,促使我国农业逐渐由原始农业向电力化的、机械化的农业转变。但可惜的是,随着承包制的推广,这种进程还是中断了。这其中的关键还是实现机械化的问题。没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所谓的农民富裕,根本就是一句空话。但是,没有集体的力量,实现我国农业普遍的机械化,几乎是不可能的。靠政策对农业、农村进行补贴,是永远解决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的问题。而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主张的产权改革,更是不可能解决“三农”,倒是可能把农民转变为雇佣工人,变成无产阶级的可能性更大。
三,私有化的改革思路,造成了今天中小企业的困局。
随着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也毫无例外地被私有化了。原先的大队厂或公社厂,其骨干人员纷纷办起了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精英人员集中在一起或许正好互相补充,把一个企业干好;而集体所有制企业,即使某个厂长或经理不行,相关部门依然可以通过更换经理或厂长来改变企业经营状态。
但是,一个私营企业,其经营发展却全靠其个人的素质能力状态。私营企业业主是很难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即使引进了,他们也难以放手使用。于是,随着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这些企业便于处于勉强维持状态,而一旦遇到经济危机,倒闭破产的首先是这些企业。有许多人认为民营中小企业要改善营商环境,甚至有人指责劳动法的制订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责。而这些人不知道的是,这些民营企业天然的发育不良和制度的落后,在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夹攻的条件下,只能处于劣势。
资本主义企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从资产积极性阶段、经过管理科学化阶段、发展到了劳动资本化阶段,而我们所谓的民营企业还处于资产积极性的原始阶段,整整落后了两个阶段,你怎么干得过外资企业?而个体经营的、私人的企业,局限于个人的、家庭成员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怎么干得过聚集人才的国有企业?
在私有化的思路下,不仅农民是被剥削对象,中小企业同样是被剥削的对象,只不过一个是虾米,一个是小鱼而已。
钟建民
2022.12.6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