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敢明确说,虽然全球有可能大通胀,但我们不会大通胀。
当时我的底气来源于我们控制住了疫情,制造业全力开动。
不过,现在我是不敢说明年不会大通胀了。
其实早在11月16日,央行的第三季度执行报告里,对于通胀也已经提出警告。
其中提到“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央行列出的一些需要警惕的因素,我跟大家梳理一下:
1、目前地缘政治冲突仍扰动世界能源供应,发达经济体高通胀粘性较强,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2、一段时间以来我国M2增速处于相对高位,若总需求进一步复苏升温可能带来滞后效应;
3、冬季猪肉采购和采暖需求旺盛、春节错位等因素。
央行这份执行报告是11月16日出的,在进入12月后,疫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
我之前也有文章分析过,疫情影响实际上是导致当前全球通胀失控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们放开后,明年将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
这个可以结合国外一些研究,来做一个分析。
当前全球通胀失控,主要有3个原因:
1、美联储在2020年的无限印钞;
2、地缘形势的恶化;
3、疫情的影响。
关于第三点,疫情对全球通胀的影响,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渡边努最近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性通货膨胀可能不会结束。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和资源价格上涨并非通胀的本质原因。
渡边努称,全球通胀的本质原因是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后遗症。其中包含三个方面:
(1)因疫情扩大而离开工作岗位的工人并未回归
(2)消费从服务转向商品
(3)全球化发生逆转。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渡边努被称为日本的物价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一人,曾就职于日本央行。
所以,在说到通胀原因的时候,渡边努显然有点完全归咎于疫情,刻意忽略日本无限印钞的影响,这个显然也有些片面。
无论何时,无节制印钞都是导致通胀失控的重要原因。
不过确实,疫情是导致当前全球通胀失控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特别是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这主要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感染之后,在7天左右的发病期里,请假休息。
一部分是转阴之后,有一部分人会出现长新冠,其中有一些比较严重的人,可能会因此无法重返工作岗位。
这里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在于,疫情的影响正在长期化。
随着奥密克戎不断变异,疫情是一波又一波来袭,而不是感染一次后,就形成群体免疫,一劳永逸。
日本今年的3波疫情,一波比一波还严重,特别是新增死亡人数,一波比一波更多。
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12月23日新报告371例新冠死亡病例,创历史最高单日死亡纪录。超过“第7波”疫情下9月2日的347人。
最讽刺的是,日本自己正处于新一波疫情高峰期,结果日本今天还有脸宣布说,对从中国大陆赴日及7天内去过中国的所有人员,日本将实施入境时检测,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人员原则上隔离7天。
在我们放开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就第一时间对我们关闭签证。
他们在忽悠我们放弃清零后,却在我们放开后,第一时间收紧对我们的边境政策。
这背后要是没点阴谋,我是不太信的。
我只说一种可能性,假如美国已经实现准备好各种新变异毒株,然后第一时间关闭签证,加强边境检测后,回头要是从日美的边境检测里,发现了一些新变异毒株,我是一点都不会感到意外。
这回头一口黑锅,美国估计已经准备好要扣下来了。
当然,这只是某种可能性。
只不过,我是觉得,以美国的一贯尿性,美国是很有可能做出这种没有下限的行为。
再说回正题。
现在大家自己感染后,其实就很清楚,这玩意压根不是什么小感冒。
转阴也不意味着痊愈,起码也得一个月的恢复期。
而且在一个月内最好不要剧烈运动、不要过劳,不然容易引发心肌炎。
这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影响更大。
更别说,还有长新冠的长期影响。
所以,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都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一方面是制造业指数各种大幅下降,但另外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极度紧张。
这主要就是受疫情影响所致。
疫情导致劳动力缺口大增,进而使得企业用工荒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工资通胀螺旋的发生。
这就更容易导致通胀固化。
另外,渡边努也提到全球化发生逆转。
我在两年前也跟大家分析过,全球化逆转,在短期来说已经是很难避免,世界未来可能会进入到区域化贸易体系里,世界分裂成两个贸易体系,两套供应链,并且各国会更加重视供应链安全,基于就近原则来重新规划供应链。
全球化逆转的问题,虽然也有受疫情因素影响,不过更多还是受地缘形势恶化的影响。
这一点,渡边努也有提到,要根据需求按时生产就必须把生产地点选在当地附近,这样的想法将进一步扩大。
总的来说,基于各种原因,全球化的美好日子已经是一去不复返。
未来5-10年里,全球供应链体系将进一步重塑,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通胀很可能并不会短期内消退,更有可能是类似于上世纪70年代一样,陷入一个大通胀的泥潭里。
而对于我们来说,现在也已经变成了放开的一员,那么就需要直面疫情对我们制造业的巨大影响,以及随之而来可能显现的一些通胀恶果。
在今年3月疫情失控后,我们为了应对疫情,开始在货币供应上松闸,这使得过去半年,我们的M2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水平,基本保持在12%的相对高位上。
假如我们制造业可以全力开动,我们通胀的压力还不会太大。
但假如未来一年,我们也跟欧美一样,面临企业到岗率长期维持在80%左右的水平,进而出现供应链紊乱的话,那么我们的通胀也是随时可能上升。
对此,我们还是要有所提防。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