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我国经济窘境的基本原因,官方给出的判断是需求不足。那么什么是我们现在的需求不足呢?这首先是相对于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失业等等劳动力的存在而言的。这个需求不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相对于上面说的这些需求不足。大量的房子卖不出去,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这个大量堆积商品不能卖出去的另一面需求不足,就让我们看到,这个需求不足的理论背景其实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中的商品资本循环的那个公式: W′—G′—W…P…W′。
这公式正是以大量的商品为开始的,这个商品就是商品资本,这里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可以对应我们那些卖不出去的房子。这个商品形态的资本是现实的,就是说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而不是想象的,也不是正在进行中的。
而这个商品资本必须转化为货币,转化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G′才能继续进行流通下去。而这个这个包含剩余价值的货币要购买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从而进行新的生产,再生产出商品来。这就是这个公式的大概的内容。P代表生产资本,代表运行中的生产活动,生产设备和劳动者。
因此,马克思说,这个公式所代表的是经济循环能够顺利进行的原因就是“在W′…W′(上面商品资本公式的简写形式)形式中,全部商品产品的消费是资本本身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也就是说开始的那个商品必须得全部卖出去,这个循环才能继续进行。
其实这也正是当今市场派们为市场经济辩护的理由:因为这个公式就是从商品出卖出发,到商品生产结束。商品顺利交换,而后导致商品生产,然后生产出来的再被卖出去,一切都皆大欢喜,无限完满。每一个人都在拼命地出卖着什么,而所有的人都在购买着什么。谁也不知道该卖多少,谁也不知自己该生产多少,可是只要是遵循这个交换,而后在生产的公式,一切就都解决了。这里当然就意味着生产出来的商品都能卖出去。商品怎么会卖不出去呢?只是你没有尽心尽力,所有的销售的葵花宝典,都是以商品能够卖出去为前提的,什么企业的狼文化就出来了,各种的营销的把戏就出来了,这都是建立在马克思说的商品被全部卖出去保证经济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的。
然而,现实是不幸的,不幸的就再于,无论怎么努力,就是有商品卖不出去,于是,我们就得出了消费不足的结论。而这个结论的可怕之处在于,他的答案,就是说如果消费充足,那么经济循环就可以进行下去,我们的商品资本这个循环就可以进行下去,我们的困难就没有了,我们就可以依然躺在老的市场经济的制度上得过且过了。
那么,怎么提高消费的水平呢?
其实,这个公式给出了答案,关键就是货币量。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商品了,如果再有对应的货币量,那么消费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这是多么好的妙计啊!至于真正的因为剥削制度而积攒的原因,就让他见鬼去吧!因为,我们如果不能出动这个剥削制度,那么而又要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提供货币量就是一个最快的办法,最省事的办法。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让经济领域的思维懒汉们采用吗?没有了。于是,我们就看到,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就转化为了货币供应量的问题,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掌舵者们所能用的唯一的办法,而提供货币量就美其名曰什么凯恩斯主义,什么罗斯福新政!其实不过是扩大货币量而已。
这个经济懒汉的做法到了今天,我们实际上已经发现了不行了,无论是美国的经验,还是我们自己的做法,其实都发现走不动了。无论怎么印钞票提高货币量,现实的需求就是上不去。那些烦人的烂尾楼就是不能忽悠掉。
那么,问题在哪呢?
问题其实依然在这个公式中。只不过经济懒汉们只是看到了这个公式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饮鸩止渴的办法——而完全忽略了另一个因素,即提供货币量足够之后再转化为商品的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这个公式中的那个W。
他们完全忽略这个W带来的问题了。
我首先举个小例子。听说现在从央行下发到各大商业银行中的货币不能再贷出去。按道理来说,钱来了,就该顺利地将那些堆积如山的产品卖出去,可是没有卖出去,问题出在哪里呢?
需要补充的是,这个W虽然是在G′之后,其实却是包含在之前的W′之中,就是作为社会总商品资本中的商品。货币必须购买他们,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成生产资本,才能继续进行生产。这就是这个W的意思,是货币购买这W的意义。如果我们将这个公式看作是单个资本运行的公式,比如是房地产公司的运行公式,那么,这个货币要购买的无疑就是水泥,钢筋,玻璃,家具,以及生产他们的工人的劳动力。而这些,我们知道同房子一样也是过剩的。
因此,无论是将这个商品资本运行的公式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总公式,还是看作单个企业的资本运行公式,这个可以由央行印制出来的货币都依然面临着众多的卖不出去的商品。
真是愁人啊!
可是,不止于此。
因为这个购买,实际上购买两种东西,即1劳动力,就是雇佣工人。2购买机器厂房等等生产资料。
然而,问题就来了,我还是按照既定的,也就是之前不变的劳动力和机器、厂房、生产资料的配比那样购买吗?比如之前我的生产车间是十台机器,雇佣2个工人。现在还是这样吗?
如果还是这样,当然,也可以让循环继续进行,可是难题在于,正是上面这个比例带来了工人的工资低,消费不足。如果我继续按照这个比例购买,那么,很快,我生产的商品依然卖不出去,都堆积在库房里。
那么,提高购买的比例,或者数量呢?自然可以把目前的商品都卖掉,可是,再生出来的商品还是卖不出去。而且是有更多的商品卖不出去了。因为无论我怎么提高购买的比例和数量,剥削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因为假设我雇佣了4个工人,买了20台机器,可是这个生产依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依然是为了资本家发财的生产,也就说依然是要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依然会压缩工人消费水平,压缩工人的工资,从而依然有产品卖不出去。
可以说,货币面临的问题的难题其实正是自己不足的原因,这个原因不是央行的印钞机可以解决的,而是我们的雇佣剥削制度带来的。
因此,商业银行从央行那里无论搞来钱还是搞不来钱,无论是自己能否贷出去,都依然面临着商品卖不出去的问题。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是资本主义的天然特质,是资本家无法改变的,自然也是银行家无法改变的。
因此,当我们似乎很科学地,很玄奥地,很深刻地提出什么需求不足这样的西方经济学早就摆弄了多年的陈词滥调,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该问的是这是谁的需求不足?是工人阶级的消费不足导致的需求不足,还是货币量不足?
我们还该问的是这个需求不足是为了谁的?因为这里必须回答提高需求,对谁有好处的问题。很明显,这个需求不足是在马克思提出的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资本循环中的不足,实际上这个需求不足,不过是资本运行不畅,资本不能迅速增殖,不能增殖更多而已!
如果我们看到这个需求不足,不过是在替资本哀嚎,替资本家难填的沟壑而哀嚎,就该知道,你就是让人一顿饭吃一万个馒头,一天穿一万件衣服,他们也会依然哀嚎,需求不足。资本是什么?马克思明确说,资本是自我无线增殖的价值。无限增殖,我们的需求怎么能满足呢?
因此,就理论来说,将目前的经济困境说成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错误的,是只看形式而不顾及实质,是根本不敢面对现实,是完全丧失了改革的勇气。
从立场来说,或者说从需求不足的实质来说,就是在为资本服务,而不是立足于广大的工农利益。
自然,资本主义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所有的解决需求不足的方法都最后失效了,看看目前的美国,这个最有印钞票权威的帝国主义的下场,就知道把经济问题归结为需求不足,不过是让自己走向死亡之路而已。因此,将当下经济定性为需求不足,在实践上最终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们从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到,其实问题不再于是不是需求不足,更不能归结为货币量不足,而问题恰恰在于生产资本这个环节中的资本家和工人的对立这个必然产生需求不足的因素。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治国亦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