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三位美国总统的后人的特别交往
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题记:在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我们一定不要忘了毛泽东1972年前后让美国对中国(指大陆)的开放。在这之前美国和几乎整个西方不仅不对中国开放,而且对中国是封锁,是制裁的!当年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是极其僵化的。而自从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和尼克松历史性的会见之后,中美两国之间的来往就频繁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其中包括毛泽东在他的最后时光,巧妙地和尼克松、福特这两位美国总统的接触,并且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总统的女儿都见过毛泽东。其中,尼克松的女儿朱莉的丈夫是美国另一位更早一些的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所以,毛泽东和三位美国总统的后人都有交往。毛泽东对美国青年一代的影响,也就自然产生了。中美两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很大差异,毛泽东和美国总统的根本思想观念甚至是对立的,但是这不妨碍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正常交往。这也是毛泽东把握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超政治艺术之所在。
1975年12月2日,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福特总统及其夫人贝蒂·福特、女儿苏珊·福特。
就在这以后不久,1975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的女儿朱莉。
![点击浏览大图](http://image.yfgp.com/0004/0004181/y00068821_m.jpg)
毛泽东在书房里会见两位美国客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女婿戴维·艾森豪威尔。朱莉、戴维注意到,他们面前的毛泽东尽管已被疾病折磨得精疲力尽,“斗争”的话题却使他又“像青年人那样兴奋起来”,“他的头脑甚至比中国的年轻一辈更充满活力,更渴望斗争”。眼前的事实使这对年轻的夫妇不由得感叹:“不论历史如何下结论,毛的一生肯定将成为人类意志力量的突出证明。”
也就是在这次会见中,毛泽东不仅关心朱莉的父亲的健康,而且亲自邀请那位因为“水门事件”搞得身败名裂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再次访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2/21/NewsMedia_160294.jpg)
1976年2月24日,毛泽东主席又一次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并同他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的交谈。尼克松这次访华,是他辞去总统职务后第一次公开露面。这次访问,令他振作起来了。
毛泽东身前预见到中美未来关系,对中美两国,对两国人民,特别是对两国青年的影响,所以,老人家用他钢铁般的意志,作出了不同寻常的举动,和三位美国总统的后人进行了特别的交往!
毛泽东向来都器重年轻人,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因为正是他们代 表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未来。毛主席在他晚年同美国一对青年夫妇——戴 维·艾森豪威尔和朱莉·尼克松的一次友好会见,就再一次体现了他对青年人的希望。
颇有意味的是,当尼克松的女儿,以及他的女婿来到毛主席面前时,西单电报大楼上的时钟敲响午夜 12 点,已进入 1976 年元旦,这是一次“跨午夜的会见”。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会见。
就在这次会见告别的时间到来时,宾主都站了起来。毛主席向前走了数步,送别年轻的 美国朋友。“你父亲来时,我会等着他的。”
毛主席对朱莉说,“你们是年轻人,以后再来中国访问吧。10 年之后她将是了不起的!”
毛主席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朱莉和戴维乘车来到寂静的长安街上,街上除了微微寒风之外,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朱莉问戴维:“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戴维深有感触地说:“十里之外,你就可以呼吸到他的个性!”
朱莉也感慨道:这是一个不平凡的经历。毛泽东主席并不是一位与世隔绝的、神明般的人物,而是一位安详而健谈的长者。他衣着朴素,住室装饰简单。他从不装腔作势。他不像勃列日涅夫那样傲慢地、阴险地低声讲话, 更不像帕帕佐普洛斯那样,坐在高大的桌子里面,让客人坐在矮凳上,以衬托自己至高无上。
朱莉说:“毛主席的一生,肯定将成为人类意志力量的突 出证明。”历史正在证明这一点。
2002年尼克松总统的女儿朱莉再度造访中国,近年来更是多次访华,不遗余力地推动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2002年尼克松总统的女儿朱莉再度造访中国,近年来更是多次访华,不遗余力地推动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朱莉表示,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因为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呼吁要跟中国接触,并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呼吁同中国合作和发展关系。尼克松在当选总统之后就着手同中国进行秘密接触。
朱莉还向记者透露了父亲在1972年访问中国的“破冰之旅”中的一些趣事:在访华之前,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尊重,父亲和母亲一直在练习如何使用筷子,他们到底用得怎么样呢?据当时中方的一位服务人员讲:他(尼克松)在不断改善。朱莉笑着说,“这不过是说父亲筷子用得很糟糕的婉转说法罢了”。
此外,中国在为欢迎尼克松访问举行的午宴上,每人面前都摆放了一盒“熊猫”牌香烟,上面有精美的大熊猫图案。尼克松夫人帕特拿起香烟爱不释手,连声赞叹:“真是太精美了!我太喜欢熊猫了!”坐在旁边的周恩来总理当即说:“总统夫人,我们送你一些吧。”两个月后,中国的一对雌雄大熊猫被送到美国国家动物园定居,成为了中美两国的友好“使节”。
朱莉除了照顾丈夫戴维和3个孩子,还是一位作家,迄今已经写了3本书,其中最满意的是《帕特·尼克松——未揭秘的故事》,因为这是她父母的真实写照。
此外,朱莉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担任华美协进社董事会成员。
华美协进社成立于1926年,由美国哲学家杜威和“中国文艺复兴之父”胡适联合发起创建,是设立在纽约的一家非盈利机构,多年来为推动美中两国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朱莉虽然是董事会成员,但她是个地道的志愿者,不拿一分钱报酬。
随便说一下,杜威是胡适的老师,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五四时期,他到中国来巡回演讲,其中有的场次,正是胡适做翻译,而年青的毛泽东做记录。毛泽东从年青时候起,就一直致力于研究美国的历史和政治、经济文化,他在战争年代就曾经结交过一大批各种各样的美国朋友。
谈起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朱莉由衷地表示高兴。她说,在纪念父亲访问中国30周年的时候,中方曾邀请她再次访华,上海的发展尤其让她感到吃惊:城市色彩缤纷、高楼林立。访问中,朱莉还见到了她在1975年访问北京时见过的许多熟人。30年之后再聚首,回忆往事,所有的一切都让朱莉激动不已。
此后,朱莉或作为华美协进社董事会成员,或受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又多次访华。她谦虚地说:“其实我没有做什么,中国朋友对我们太友好了,我们真是太感谢了。”
2006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的时候,还特地在华盛顿接见了朱莉,并深情地表示:“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你父亲,没有忘记你父亲对发展中美关系所做的贡献。”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梅兆荣在给朱莉的一封信中说:“你不但踏着你父亲的足迹访问了中国,而且继承了你父亲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和理解的精神,你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人民外交官’。”
成为中美两国之间的“人民外交官”,这也许是对朱莉为发展中美关系所做贡献的最好评价。
而这位“人民外交官”的授予者,正是那位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事业的毛泽东!
参考文献:【原创】 毛泽东搞定尼克松:斗争与和平两手硬的结果[2008-04-27 16:00]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2B0C4F4FDAD.html
欢迎交流: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