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近日在华盛顿访问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提出了“韬光养晦至少还要管一百年”,充分暴露了某些精英跪着外交的嘴脸。今天,我想谈一谈我对共和国60年来的外交和国际地位的看法。
一、共和国前30年的外交和国际地位
1.清除帝国主义势力
旧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奴役。1840年至1949年中国共签订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签约国不仅有列强,也有墨西哥,巴西这些半殖民地国家,或者说包括了除中国外世界所有国家。当时流传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是中国人地位的真实写照。在蒋介石拼命吹嘘的“黄金时代”1936年,中国70%的煤炭,96%的钢铁被外资企业控制。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地位最低的国家。
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实行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到1953年,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被基本清除。
这样,新中国刚刚建立,就通过“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2.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革命外交
新中国建立之初,虽然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仍然是一个国际地位相对较低的国家。但是,毛主席坚持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革命外交,让中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与信任。下面仅以抗美援朝战争和文化大革命为例简要介绍。
1950年6月25日 ,李承晚挑起了朝鲜内战。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的海、空军参战,支援韩国国军。27日, 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派兵,并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显然,美国侵略朝鲜蓄谋已久,否则怎么能反应如此迅速?)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在朝鲜半岛的各国部队的提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港登陆。10月1日越过“三八线”,19日强占平壤。
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一道难题摆在了新生的共和国面前: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美国实力强大,又打着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社会”的旗号(尽管世界人民绝大多数很清楚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社会”是个什么玩意,但总也能骗几个人),中国怎么办,是不是要韬光养晦呢?毛主席思之在三,最终决定:参战!因为中国如果在美国控制的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社会”面前屈服了,那么和旧中国又有多大区别呢?这种民族精神的损失是难以用生命财产来衡量的。尽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是中国有巨大的政治优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胜利的希望。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首批援朝部队赴朝参战。战争持续了2年多的时间,中国把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从鸭绿江赶回了三八线。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一方面让全世界看清了中国不可欺辱,另一方面表明新中国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不在帝国主义控制的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社会”面前屈服,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希望。从此,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60年代中期,在“黄金时代”的外表下,世界各国特别是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世界人民苦苦探索新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坚定不移的支持帝国主义国家人民反对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斗争,得到了世界人民广泛支持和响应。60年代美国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等新左派运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了毛泽东思想的影响。1968年法国发生了“五月风暴”,意大利发生了“热秋运动”,人民举着毛主席像,手拿红宝书,走上街头。当时的美国人说“登上月球的人是英雄,去中国的人是英雄中的英雄”,法国人呐喊“让中国的红卫兵来解放法国人民”,有的日本人甚至希望渡海去中国。完全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人民心中的圣地,毛主席是世界人民心中的圣人。美国尼克松国内政策一团糟,只是因为访问中国,见了毛主席一面便在1972年总统大选中以选举人票520:17大胜获得连任。无论怎么评价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是不容否认的。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很难想象70年代我国的外交热潮。
3.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对外开放
有人说,中国前30年闭关锁国,这是大错特错的,中国前30年对外开放程度是相当高的。
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代表团访苏。就是在这次访问中,还商定由苏联援助并贷款进行恢复、改建和兴建50个大型工业企业,这成为后来的“156项工程”中的首批项目。“一五”计划把苏联援建的“ 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156项工程”主要是重工业项目。从实际施工的150项看,军工企业有44个,冶金工业企业20个,化工企业 7个,机械加工企业24个,能源工业企业52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这些建设项目主要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的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的有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部和西部的有35个。通过这 150个项目的建设以及为其配套的项目的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工业畸重沿海的状态,迅速展开较为合理的工业面局,建立起较完整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起到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大作用。
一九七三年,美国爆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当时的新中国敏锐地发现并抓住了对于新中国来说这一难得的大好机遇,立即制定并开始了“四三方案”的实施。所谓的“四三方案”,就是我国于一九七四年开始正式实施的从美日英法西德意大利荷兰等国引进的总价值超过四十三亿美元的,包括四套大型化纤生产设备,十三套大型化肥生产设备,三套大型石化生产设备,一套大型烷基苯生产设备,一套 一米 七轧钢设备,一套钢铁生产设备,三套大型发电设备,四十三套综合采煤机组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生产设备在内的先进的工业生产设备。从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二年,“四三方案”引进的项目全部陆续建成投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改善人民的生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四套化纤生产设备全部建成投产后,为解决中国人的穿衣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三方案”引进的十三套大型化肥生产设备和当时自建的十九座年产十万吨的化肥厂全部陆续建成投产后,使我国化肥的年产量增加了一千二百万吨,按农业部计算,化肥的施用量每增加 一公斤 ,粮食产量可增加四至五公斤。单是这个期间自建和引进的化肥厂所生产的化肥,就使全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五千万到六千万吨。从此,中国人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生活也开始了改善。
特别要指出的,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的,丝毫没有损害中国主权。引进外国技术、设备主要采取出口农矿产品交换等形式,建成的项目完全是属于中国所有的。
除了引进,中国大力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的斗争。仅仅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的总额达100亿人民币,援助越南的总额达200亿美元,却没有提出任何政治要求。这和当时美苏两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大国外交和国际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虽然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使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但是中国的实力毕竟不足,这种国际地位是不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采取了平衡为中心的大国外交,让中国国际地位稳步提高。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1949年6月30日,毛主席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毛主席在文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当时,世界局势明显有利于美国,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斗争,美苏势力接近平衡。50年代后期,苏联也开始实行霸权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外交60年代采取了“两条线”的方针,同时推行面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的“一大片”的外交方针,联合亚非拉国家既反美又反苏。不过,60年代美国仍占一定优势,中国外交仍然以反美为重点,通过援助越南等措施,使美国霸权急剧衰落。70年代,在苏联占一定优势的情况下,中国确定了以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为基本特征的“一条线”外交战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一条线”外交战略绝不是放弃了反美,只是以反苏为重点。例如,在《上海公报》中中国方面就表示:坚决支持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坚决支持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七点建议以及在今年二月对其中两个关键问题的说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联合声明;坚决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二日 提出的朝鲜和平统一的八点方案和取消"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主张;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对外扩张,坚决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愿望。这显然是美国不赞成的,表明了中国方面鲜明的立场。而且,中国和苏联之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名义上仍然存在,为以后国际形势变化下联苏反美留下了余地。
总之,中国前30年的大国外交是以“大国平衡”为中心的,也就是支持美苏争霸中弱势的一方,不断削弱强势的一方。这样,中国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美苏两国精疲力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美苏两国的盟友东欧、西欧、日本也纷纷现出了疲态。当时世界上论国际地位是中美苏大三角,论国际声望是中国独占鳌头。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美苏两国势必同归于尽,相应的美苏两国的盟友东欧、西欧、日本也必然受到极大削弱,中国必然会取得世界的领导权。当然,中国取得世界的领导权绝不是称霸世界,而是指中国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领导世界人民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二、共和国后30年的外交和国际地位
1.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搭车”战略
70年代后期,中国表面上坚持“一条线”外交战略,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但是这一时期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和毛主席时期有了明显的不同。毛主席时期的“一条线”外交战略绝不是放弃了反美,只是以反苏为重点。而这一时期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基本放弃了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大国平衡”战略变成了“搭车”战略。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只是强调“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上海公报》中中国方面鲜明的立场荡然无存。1979年,中国担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对外扩张”的内容“刺激”日本,宣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8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在中东问题上,中国支持埃及单独和以色列和解,使中国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关系急剧恶化。特别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和一个社会主义小国开战,使中国国际声望一落千丈。
到了80年代,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变化,美国占了明显的优势。如果按“大国平衡”战略,中国联苏反美,完全可以防止国际格局失衡而导致中国陷入被动。但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片面强调“开放”,其实是继续奉行“搭车”战略,联美反苏。中国一方面支持阿富汗的抗苏力量,另一方面继续和苏联支持的越南作战,使美苏的实力差距不断扩大,国际格局失衡不断加剧。到了80年代后期,苏联终于撑不住了。可是,美国丝毫没有让中国分一杯羹的打算,反而感觉中国没有用了,积极支持中国国内“资改派”夺权,想一举搞垮中国。中国这时如梦方醒,急忙与1989年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可是为时已晚,国际格局失衡太严重了,很快,1989年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制裁中国,同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
总之,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搭车”战略是中国外交的一大战略性失误,不仅使中国国际声望一落千丈,也使中国国际地位大滑坡,从中美苏大三角中的一角变成了“一超多强”中的一强,更使中国面临极端不利的国际形势。
2.90年代以来的“韬光养晦”战略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格局失衡,给中国外交又出了一大难题。中国怎么办,是要韬光养晦,还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美国霸权主义?中国选择了韬光养晦,又一次犯了无法挽回的错误。
其实,虽然由于中国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搭车”战略,没能使美苏两国同归于尽,但是在美苏争霸获得了胜利的美国也不过是惨胜。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国债高达20000亿美元,1992年又爆发了严重的种族冲突。特别是当时世界各国都厌恶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俄罗斯和美国的矛盾并未随苏联解体而消失;第三世界国家失去了“中间地带”的地位,对美国霸权主义十分警惕;甚至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矛盾也尖锐化,西欧、日本起来挑战美国的霸权,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也出现了动摇。可以说,“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严重削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中国面临着一个稍纵即逝的良机,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团结第三世界国家,联合俄罗斯、西欧、日本共同和困境中的美国做斗争,即使不能把美国搞垮,至少也能进一步削弱美国,实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但是,当时的中国部分领导人缺乏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针对许多国家希望中国站出来反对美国,明确表示“不扛旗,不当头”,“韬光养晦”。据说“这个头,当了绝无好处,很多主动都失掉了”,但是,“这个头,当了绝无好处”,难道不当就有什么好处吗?如果不趁它病要它命,进一步削弱美国,难道美国恢复过来就能感激中国吗?中国实力的确不如美国,但是双方实力相差再悬殊也没有刚建国时候悬殊吧?那时候新中国都能够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不在帝国主义控制的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社会”面前屈服,把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赶回了三八线,怎么“中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改革开放时期反而要“韬光养晦”了呢?结果,时机稍纵即逝,美国毕竟根基深厚,没有中国的支持,有长期依赖美国的“软骨病”的西欧、日本无力斗垮美国,第三世界国家和元气大伤的俄罗斯更没有这个能力。中国的“韬光养晦”使美国获得了喘息之机,90年代通过克林顿政府的休养生息又恢复了元气。恢复了元气的美国马上把中国定为“头号敌人”,于是,炸馆、撞机接踵而至。同时,由于中国“不扛旗,不当头”,使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日益失去信心,西欧、日本也看不起中国,纷纷转向“韬光养晦”,联合美国对付中国,中国更加被动了。
总之,90年代以来的韬光养晦战略是中国外交的又一大战略性失误,不仅使中国国际声望进一步下滑,也使中国丧失了进一步削弱美国的时机,更使美国、西欧、日本联合对付中国,中国面临更加不利的国际形势。
3.片面的对外开放
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引进外国技术、设备自己兴建企业转为吸引外国投资。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建成的项目是属于中国所有的,而吸引外国投资兴建的企业是属于中国所有的,这两种开放方式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有人认为,外资可以弥补资金不足,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先进技术。其实,外资经济特别是外国独资经济,开始时可能会弥补资金不足,但随着外资企业大量把利润汇回本国,会大大加剧资金不足;开始时可能会增加就业机会,但随着外资企业恶性竞争导致大量民族企业倒闭,会大大加剧失业问题;开始时可能会提供先进技术,但因为外资企业垄断了核心技术,会严重损害自主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外国真正在中国投资新建的企业寥寥无几,绝大部分是收购中国原有的企业。当然,是不是“收购”也很难说,反正企业的中国员工没有捞到好处。中国国内“资改派”又主张“靓女先嫁”,把国内赚钱的企业都卖给了外国人,留在手里的都是亏损企业。这还是“真外资”,还有不少“假外资”,明明是中国企业,不知怎么就变成外资了。“新星号”事件中,“新星号”挂塞拉利昂旗,我国专家说“对于船员遭到损害和牺牲的时候,不仅是这个船的船籍国有权利为船员主张权利,同样,船员本身自然人的国籍国,也可以通过正常的外交保护手段,来为船员的牺牲和损失主张权利”,也就是承认了“新星号”是一艘外国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我们才知道汇源的注册地是有着世界避税天堂之称的开曼群岛,也是“外资企业”。据说像这样把中国企业变成外资企业,“和爱国扯不上关系,纯属商业上的运作”,其实,无非是一方面方便偷税漏税,令一方面为自己卷款逃跑留下后路罢了。
某些人整天吹嘘“中国的外资世界第一”,我实在不知道中国的外资企业多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要知道,旧中国外资企业比重之高可是世界名列前茅。
4.外国特权的卷土重来
中国外资企业的急剧膨胀使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不断增大,外国在中国的特权也随之卷土重来。不仅外资企业享有“超国民待遇”,外国人在中国也高人一等。
仅从司法方面说,随着外国人来华人数的不断增加,在华犯罪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我国司法部门对待在华犯罪外国人,几乎都是不声不响、轻描淡写、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最多不过驱逐了事,甚至不少人已经忘了“治外法权”早已废除,对待在华犯罪外国人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予以严惩。例如:去年,有3个外国人把一名中国女子从高楼上抛出致死,无论这名中国人从事什么工作,这3名外国人都犯下了故意杀人罪,都应该被中国法律处以重刑和高额罚款、高额民事赔偿。事实上却没有任何司法部门严惩这3名外国人的报道。甚至司法制度上外国人在我国也享有特权。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二十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一)危害国家安全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三)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显然,这样的规定在立法上造成了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平等,使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了高于中国公民的诉讼权利。因为如果按照犯罪主体是否是中国公民或犯罪主体的不同国籍来作划分的话,将可能导致两起犯罪事实完全相同(例如均为一般的盗窃)的刑事案件,仅仅因为犯罪的人一个是中国公民,另一个是外国人,而分别交由级别不同的人民法院一审的不公平现象。这事实上导致在中国的中国公民的司法地位不及外国人,普通外国人在我国享有诉讼特权。
总之,近30年中国从中美苏大三角中的一角变成了“一超多强”中的一强,享有“超国民待遇”的外资企业遍布全国,外国人在中国也高人一等。对照全世界人民把中国当成心中的圣地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没有,我想应该很清楚。
三、绝不能再搞“韬光养晦”了
1.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不能搞韬光养晦
有人说“韬光养晦”战略是好的,只是被吴建民暴露了,我是不赞成的,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不能搞韬光养晦。
不少人常常拿越王勾践和刘备举例,说明“韬光养晦”战略是好的,可是不要忘了,越国不久就衰亡了,统一中国的正是不“韬光养晦”的秦国,蜀汉最终还是被不“韬光养晦”的曹魏灭了。
近代中国100年一直在“韬光养晦”。李鸿章就强调“韬光养晦”、“以夷制夷”,结果甲午惨败,“以夷制夷”成了“以华制华”。袁世凯也强调“韬光养晦”,结果短短几年中,外蒙自治,《二十一条》,中国的损失超过了晚清几十年。蒋介石更是不遗余力的强调“韬光养晦”,大搞“攘外必先安内”。结果,20万东北军把东北丢给了1万日军,随后200万国民军在27万日军进攻下丢了半个中国。
新中国建立以后,从根本上否定了“韬光养晦”,不畏强权,坚持正义,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希望。1950年中国经济水平显然不如1937年,1950年美国实力显然远远超过1937年的日本,但是,中国却把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赶回了三八线。要知道,当时美国可是出动了全部有战斗力的部队(有人说美国动用了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的二分之一,其实,美国没有出动的部队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例如空军的五分之四装备的是旧式螺旋桨飞机),而死亡的人数不足“韬光养晦”的抗战的百分之一。到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世界上论国际地位是中美苏大三角,论国际声望是中国独占鳌头。
近30年,恢复了“韬光养晦”的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不利,从中美苏大三角中的一角变成了“一超多强”中的一强,在国际上声音越来越小。再“韬光养晦”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2.现实的形势不容许搞韬光养晦
如果说,现实的国际力量对比如果比较平衡,“韬光养晦”还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那么在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今天,“韬光养晦”无异于自杀。
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中,美国占了明显的优势,中国、俄罗斯、西欧、日本只有联合起来才有生路,如果你也“韬光养晦”、我也“韬光养晦”,只能被各个击破,害人害己。
仅以吴建民先生曾任大使的法国为例。法国本来是主张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的,2003年美国侵伊战争前夕反对美国侵伊,并希望和中国合力制止美国侵伊战争。当时的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先生大搞“韬光养晦”,“躲在法国背后”,结果未能制止美国侵伊战争,中国也失去了法国人的信任。结果,萨科奇一上台就表示要“学习”中国,不再积极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了,重返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并坚定不移的跟随美国反华。也不光是萨科奇一个人,不久前巴黎市议会经过投票,决定授予达赖”荣誉市民”称号,同时被授予这一称号的,还有被中国依法处理的胡嘉。中国这个美国的头号敌人不是都能“韬光养晦”吗,法国又有什么不行呢?看看谁更能“韬光养晦”,看看谁先死!就这样,中国和法国比着“韬光养晦”,美国在一边偷着乐。
今年以来,美国在朝鲜半岛上动作频频,大有不惜一战的态势。这表面是针对朝鲜,实际针对的对象是谁,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可以说是心照不宣。现在,必须果断放弃“韬光养晦”的鸵鸟政策,趁美国内有经济危机,外有侵略大军陷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时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力求实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这是最后一个机会了,如果再以“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自居,搞“扇我左脸,送上右脸”的“韬光养晦”,等美国恢复了元气,非被活活扇死不可。
总之,“韬光养晦”是自杀的鸵鸟政策,只能把中国“掏光”,把外国“养肥”,再“韬光养晦”,亡国指日可待。绝不能再搞“韬光养晦”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