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常态思维评价毛泽东时代是远远不够的
——这里所谓常态思维,是指在某种社会形态基本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具体可以表现为多种方式,如在封建社会常态运行时,或在资本主义常态运行时,或在社会主义常态运行时;一种社会形态的常态运行是指该社会形态存续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已经一般地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配合和促进,共同维护和推动该社会形态的运行。
但根据历史的实际表现来说,历史并不是仅表现为常态模式的社会情况,社会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存在着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新交替;不仅如此,即使在常态社会存续期,社会的发展也存在阶段性,存在一个该社会形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用哲学语言来说,不同社会形态的交替,是社会的根本矛盾的改变,属于质变;而某种社会形态存在期的阶段性升级表现,则属于量变和部分质变。
由此可以看到,除了一般的稳定的社会常态时期外,还存在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过渡时期,即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社会阶段的交替之间的过渡期;显然,关于社会过渡时期的研究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是应该引起人们相当注意的。
而毛泽东时代则是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换的过渡阶段,及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初级阶段奠基建设的时期。显然,对于毛泽东时代的分析研究评价,是应该要求更全面的视野的。
——毛泽东时代是中国消灭旧社会剥削制度而确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及奠基性基础建设的关键时期和阶段,是社会的根本矛盾的转换,同时通过各方面各领域的社会革命全面改造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基本要素的攻坚阶段;可见,毛泽东时代在中国历史中的核心意义之重大。
在政治方面,消灭了三座大山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社会矛盾,无产阶级取得国家统治权,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在经济方面,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其中最核心的改革是实现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的公有制;在文化方面,加大对社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传播、普及,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弘扬无产阶级世界观,尽一切可能全力在中国扎下社会主义思想之根,播下社会主义意识的种子,以培养训练维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社会力量。
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基本指导思想地位的扎根,这三者是表明中国跨入社会主义社会门槛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底线,是判定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基本准线。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面临新的挑战。
消灭了剥削制度,确立了公有制,这个时候新的社会挑战就自然降临了。这个挑战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管理理论的建构和工作制度的建立问题。显然,人们在这个方面的知识还是缺乏的。知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和总结来的。就比如说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吧,它们发展到今天的成就也是经过了相当的折磨的过程的,期间还伴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经历。显然,要把社会主义社会由初级阶段推进到高级阶段,也绝无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必须经历一定的过程的。
确立了公有制度,还存在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那就是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改造转化问题。一个社会由私有观念占统治地位的状态向树立公有观念占统治地位的状态转换,显然是一项艰巨而又必须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如果人们以私有观念为主要指导思想,那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显然,在利己主义思想的支配下,作为公有的财产的管理者们,是很容易倒向以权谋私的道路上去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走资派的意思。关于这一点,苏共崩溃和苏联解体已经为此作出了最好的注脚。
由此可见,虽然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确立了,但如果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做相应的转化,那么发展下去的结局难免就会出现向旧社会的复辟现象。但人们的思想意识又是无法一下子就简单地能够转换过来的,所以在思想领域的斗争毫无疑问地将是长期的,艰巨的。虽然思想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但不斗争显然又是不行的。那么,在公有观念在社会上占据基本的支配地位以前,这场斗争将是始终贯穿斗争期间的。苏共就没有认识这一点,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斗争措施,结果苏共的官僚主义者阶级逐渐发展壮大,最终颠覆了苏联。就这一点的意义上来说,文革也是功不可没的。人们是应该从中体会到非常的历史意义的。
这就提出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规范和制衡公权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构建公有制的管理理论和制度,不仅如此,还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起基本的法治理念,否则光把制度写在纸上,那还是起不到相应的作用的。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权力自身的强制支配性特征,为了制衡权力,仅仅规范权力的运用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全面提升全社会的人民大众的社会意识,通过各种方式训练培育民众的民主素养,如此方能最终在更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境界。
——关于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和工业化问题。
历史已经证明的一点就是,运用计划经济手段,中国成功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基本的工业化革命任务,建成了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打造注入了强劲的基础动力。关于这一点的意义,只要深入地看一看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会发现,发达国家不是生下来就强大的,它们的强大关键就在于背后有一个发达的重工业体系。发达国家宁有种乎?不是的,关键还要看这个国家有没有志气,有没有自立的信心,有没有科学的方法,如果没有一点精神气,这个民族是难有希望的。
本来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计划经济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也有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国运用计划经济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但这种计划经济的整个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种模式在建设重工业体系方面发挥了高效的作用,但当工业体系基本建成后,面临新的多样化产品生产的时候,这种初级模式的计划经济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计划经济在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是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撑的,否则就无法完成计划经济的升级。那么,在升级的技术手段还不充分的时候应该如何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市场经济来辅佐经济建设,甚至在某些方面市场经济可能还要发挥突出的作用;这就要求人们一定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处理问题了,要注意策略性问题了。
现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这就开始为计划经济的升级准备必要的科技支撑了。可以预见,对于中国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从中孕育发展出更为高级的计划经济已经成为可能了。这种趋势是无法阻挡的。
这里就要注意到,中国在进行改革开放时,逐渐加大对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建设是有历史的必然性的。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苏联教条式的运用计划经济,结果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这也是苏共失去民众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鉴于毛泽东时代所处的复杂的历史条件,分析研究评价毛泽东时代更要慎重,切不可凭个人一时之快,而妄下评断。对于错误地评价毛泽东时代的人来说,这不过首先表明这个人自身的肤浅罢了;而如果这个人还把错误的观点四处散播,流毒众人,那么其行为也就加重了其人对社会的危害性。这是需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其实,随着苏共崩溃和苏联解体,历史已经客观地为人们重新认识评价毛泽东时代提供了新的契机。
关于针对毛泽东时代的攻击现象,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来看。一是八十年代,这个时期的一些人对毛泽东时代的非议一般来说还是显得很真诚的,这一方面是社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暴露出来,另一方面是这些人自身的认识能力还很欠缺;如果今天再看他们的文章,尤其是文章中引用的一些他们不赞同的毛泽东的观点,现在看来已经一清二楚了,谁是谁非基本上已经一目了然的。二是进入到九十年代后,这个时候针对毛泽东时代的攻击已经有所不同的,这个时期的攻击主力军已经主要变成西方和平演变势力及其走狗了;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攻击毛泽东入手,企图达到进一步推翻共产党的领导,直至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目的。
现在进入新世纪,人们对毛泽东时代的认识已经随着历史的客观发展,理应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