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资深院士谈
对苏联“改革”及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评价
时间:2010年08月23日 来源:红旗文稿 :张树华 罗文东 辛向阳
出生于1929年、现今已81岁高龄的根纳吉·奥希波夫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被誉为当今俄罗斯社会学的“泰斗”。在近60年的学术生涯中,奥希波夫与俄罗斯政界关系密切,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代表团访俄,与奥希波夫等俄方学者座谈。下面结合座谈内容和奥希波夫的其他著作,分析介绍其关于苏联解体和苏共败亡的观点。
一、 苏联不是自动解体,而是被瓦解、被肢解了
在回答苏联解体原因时,奥希波夫首先强调,苏联不是解体了,而是被瓦解、被肢解了。苏联解体违背人民的意志,也违背了全民公决。在全民公决中,除格鲁吉亚等少数几个加盟共和国外,所有其他的加盟共和国都赞成保留苏联,反对解散苏联。苏联解体是历史的悲剧,是巨大的地缘灾难。中国取得的成就更凸现了这一点。
导致苏联解体的客观原因是不存在的。苏联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在空间科学、核能和导弹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掌握了很强的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斯大林时期提出消灭殖民主义,消灭驻外国的军事基地,提出了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斯大林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如果不是苏联在二战后的努力(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核战即第三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造成苏联瓦解的力量首先来自外部。西方国家把冷战强加给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进行妖魔化的宣传。西方国家每年用于对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的资金达到600亿美元。 70年代后期,基辛格讲:“干什么还要进行宣传?直接在苏共党内建立第五纵队,培养代理人。”为了使第五纵队发挥作用,就要推行公开性。在公开性的背景下,开始歪曲苏联社会与历史真相,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大屠杀”、“大恐怖”,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们有一个历史学家讲,没有肃反,苏联就打不贏二战。有人讲20世纪30年代的肃反枪杀了5000万人,这是没有根据的。事实上,1937年肃反后苏联人口明显增长了,而不是下降了。这种歪曲、篡改历史的行为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造成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是法西斯式的极权主义制度。这些歪曲历史的事件都与第五纵队有关,他们有意识地歪曲历史。例如,把斯大林描绘成杀人犯,把苏联制度描绘成极权主义制度,苏联人民是幼稚可笑的,像垃圾一样。他们还胡说苏联靠压迫其他加盟共和国而生存。实际上,大部分加盟共和国包括乌克兰都是靠苏联的补贴而生存的。西方的代理人、第五纵队不仅进行宣传,而且组织和扩大队伍。
二、 苏共衰弱始于赫鲁晓夫时期
二战结束后,冷战旋即开场。冷战的目的在于消灭苏联。为实现这一目标,西方主要从两大领域着手——在经济领域,西方利用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在思想领域,西方通过腐蚀党政高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的威力更大。斯大林逝世后,从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直到戈尔巴乔夫,苏联领导层一直陷入争权夺利的内耗中。苏共精英的退化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和国家灭亡的结局。
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
从1956年开始,温和的“去斯大林化”转变为极端的与过去历史决裂的运动。苏共20大期间,赫鲁晓夫在闭门会议上作了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报告。这一事件直接挑战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沉重地打击了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开启了国家灭亡的进程。
可以断定,这一系列打着国家和共产主义旗号行为的始作俑者就是赫鲁晓夫。个人崇拜固然为文明社会所不容,但当有一个领袖能代表民族利益时,国家更为强大。身居高位后,赫鲁晓夫追求的不是苏联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而仅仅是一己私利。“如何才能打压斯大林,以雪多年充当克里姆林宫小丑的耻辱?”这样的念头始终困扰着他。“要超越伟大的前任并取而代之,必先使其威信扫地。”赫鲁晓夫无疑通晓这一权术。历史已经证明,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做的《论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充满了臆想、歪曲和不实之辞。斯大林虽然犯了严重的、近乎犯罪的错误,不算是一位理想的政治家和国家领袖,但在那个时代,正是他勇敢地维护了俄罗斯及苏联其他民族的利益。而在他之后的苏联以及俄罗斯的领导人常常被罪恶的念头所驱使,主观上犯罪,实际行动也是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
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的崩溃并非始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所谓的“解冻”、“伟大的十年”才是剧变的先声。在赫鲁晓夫执政的过程中,有过分的野心,有超天才的自信,有对斯大林的刻骨仇恨。赫鲁晓夫对国家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堪比二战中的损失,这还不包括在政治上、道德和精神上的损失。我们在一本专著中列举了赫鲁晓夫对苏联200个致命的打击。赫鲁晓夫的政策措施沉重地打击了苏联的国家权威,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声誉江河日下,无法挽回。
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的领导人腐化变质严重
苏共党的变质,是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开始的,70年代后表现最为严重。干部任用凭个人关系、亲属和小集团,党内关系建立在个人关系基础上。官员干部只是追求个人生活享受。有人提出,在赫鲁晓夫时期,在导弹、卫星和核能方面也取得了成就。我的回答是,所有这些成就都是斯大林时期打下的基础。例如关于原子能,早在1943年就开始核能研究了。如果不是有了这些研究,杜鲁门对于苏联城市进行核攻击就实现了。
勃列日涅夫曾试图阻止事态的恶性发展,但是他的个性软弱,好妥协、中庸,无力抗衡从赫鲁晓夫那里继承下来的党政班子进行的或明或暗的抵制活动,最终他未能胜任这项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光荣任务。勃列日涅夫的另一弱点在于,他不能正确处理军事手段和政治的关系,甚至有时候动武在先,政治反而被挟持了。像华沙条约组织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68)、苏军在阿富汗开战等都极大影响了苏联国家形象,使苏联和它的盟友在国际舞台上陷于孤立。
勃列日涅夫时期被苏联官方宣传为“发达社会主义”,事实上苏联社会不仅在其他国家逐渐失去吸引力,连它自己的国民都越来越不满意。生产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拉大、影子经济盛行、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成风、体制僵化、停滞不前、国际冲突迫近,等等——这就是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的图景。这一切导致各种反社会主义事件频发,民众对苏共统治的负面情绪日益高涨,整个社会都失去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 70年代后期,人民逐渐明白,苏联根本算不上是“发达的社会主义”。所以安德罗波夫才呼吁“要认清我们所处的社会”。这位领导人发出的呼声显示,苏共已经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束手无策,并且丧失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先地位。在这个时候,“唯有深谋远虑的,建立在民族共识的基础上并兼顾国内国际利益的大政方针才能把国家从覆灭中拉出来。”可悲的是,历史跨入90年代时,一场灾难已不可避免。
四、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背叛最终葬送了苏共
导致苏共败亡和苏联被瓦解的第三个因素,奥希波夫认为就是背叛。背叛这样一个大的国家,使之解体,其罪魁就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他说,他与戈尔巴乔夫本人相识已久,其夫人赖莎就是他们研究所一个研究室的研究生。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有一种反常的仇恨,这导致他后来的行为。戈尔巴乔夫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二战时期被德军占领。戈尔巴乔夫性格上特别自尊,领导国家又特别无能。他认为自己的总统制应该像英国女王的权力,什么都有,又什么不用干,不承担责任。再有就是“金钱”的作用。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时期最后一任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透露,戈尔巴乔夫拿了韩国总统卢泰愚的钱,还有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钱。
还有,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代与美国总统里根签署裁军协议,里根承诺给戈尔巴乔夫诺贝尔和平奖。另外,在东西德合并问题上,美国人曾许诺,如果苏联答应从东德撤出军队的话,西德给苏联4000亿美元的补偿。但是苏军后来撤出后,西德只给了苏联80亿美元资金。而撤出的西部军团回国后没有地方驻扎,只能驻扎在俄罗斯的旷野中。另外,当时连法国领导人和英国首相撒切尔都十分担心欧洲出现统一强大的德国,苏联军方和外交部门提出统一后的德国不应加入北约,可是戈尔巴乔夫竟然满口答应,容许德国自由选择,这几乎使得美国总统布什都感到兴奋和惊奇。
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多个反苏的力量,如苏共“民主纲领派”。奥希波夫和他的同事们马上出版一部书,集中收集了瓦解苏共的种种案例,其中一本是“民主纲领派”会议的速记稿。其中披露,当时苏共“民主纲领派”代表人物波波夫就讲:“我们的行动不要考虑人民,我们就是要故意造成全面商品紧缺和局势紧张状态。”这是原话。
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奥希波夫和他的同事们每年都进行年度社会政治调查,到现在一共出了18部年度报告。他们认定,戈尔巴乔夫是反人民的,其改革不是导致民主与市场,而是导致野蛮资本主义、寡头主义。
叶利钦很偶然地获得了权力,他对此没有多少准备。面对如此大的国家和众多的问题,全是靠一两个人拍脑袋决策。奥希波夫和他的研究所一份事关几个斯拉夫国家联合的报告,想面陈叶利钦。当找到叶利钦的贴身警卫科尔扎科夫时,他张口便说,保证叶利钦马上签字。今天带来今天签,今天没带,哪天送来书面报告当即签。这种不严肃的决策方式,令我感到震惊。叶利钦选盖达尔推行经济改革的“休克疗法”也是凭感觉、拍脑袋的结果。
1991年11月的一个深夜,叶利钦找到盖达尔。盖达尔吹嘘说,两年内经济等所有情况都会变好。叶利钦问,你能向我保证吗?盖达尔讲,以我父亲的名义保证(盖达尔是红色子弟,祖父是红军英雄、作家,父亲是海军将军,曾以武官身份出使古巴、南斯拉夫等国)。于是开始了激进的经济改革,实际上是野蛮的资本主义。其实,对此奥希波夫和他的研究所早就警告过了,但被扣上“灾难论者”的帽子,认为在妨碍现行政策的实施。
所以说,苏联被瓦解不是瞬间的事,而是国际敌对势力及其国内代理人长时间里苦心经营的结果。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